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

第12卷 第4期山东        1999年12月SHANDONG

文章编号:1002-4026(1999) 04-0016-05科学Vo l. 12 N o. 4         Dec. 1999SCIENCE ・综 述・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

王军成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001)

摘要:海洋资料浮标是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灾害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开发利用海洋、保

护海洋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介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提出了

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建议。

关 键 词:资料浮标; 海洋监测; 技术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P 715. 2    文献标识码:A

海洋资料浮标是海洋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是从我所起步, 在国家海洋局及省科学院的支持下,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 特别是经过“七・五”科技攻关, 现代化的大型海洋资料浮标于1988年在我所诞生。到目前我国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资料浮标锚位点常年工作的浮标都是由我所研制的FZF2-2型及FZF2-3型七套大型浮标。初步改变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落后面貌, 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1 海洋资料浮标的发展历程

1. 1 初级阶段(1966~1985)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研究起步较早, 1966年全国海洋仪器大会战, 研制出了代号为H23的资料浮标样机。

1973年研制出2H 23浮标并在海上试用运行20天。1976年海洋资料浮标被列入国产大型关键产品计划。1978年研制出样机, 并通过鉴定, 这就是我国的HFB-1型海洋水文气象遥测浮标站(简称Ⅰ型浮标) 。在以后的几年中, 又分别改进出HFB -1A 型、HFB -1B 型海洋资料浮标, 并都相继在东海海上试用运行。最长在海上运行380天。

Ⅰ型海洋浮标所取得的成绩, 象征着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不断成熟。但由于我国工业水平和元器件的具体情况所限, 总的来说, Ⅰ型浮标仍是技术落后, 水平也较低, 与国际同类水平相差较远, 不能满足我国海洋监测建网的需要。

所以这一阶段的浮标研究仍是初级阶段。在这期间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所也分别研制出了科浮1号和南浮1号海洋资料浮标。

 收稿日期:1999-07-20:() , 男, , ,

第4期王军成: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17・

1. 2 高潮阶段(1986~1991)

Ⅱ型海洋资料浮标即FZF 2-1型海洋资料浮标的研制, 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下达经费为500万元, 由我所负责总体技术, 有七个协作单位, 80多名技术人员参加技术攻关。经过二年多奋斗, 我国第一台以短波数传方式为主的自动采集、定时发射、自动接收处理的海洋资料浮标和接收处理系统, 经过海上监测站位420多天的正式运行后于1989年通过专家鉴定, 达到了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1989~1990年又试制了3套Ⅱ型海洋资料浮标, 并相继投入到北海及东海两个分局的4个海洋监测站位。几年来这些浮标一直在站位监测气象水文要素, 实时地发送检测数据。

Ⅱ型浮标两次获得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攻关奖。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 3 提高阶段(1992~1998)

“七・五”科技攻关使我国海洋资料浮标上了台阶, 具备了一定规模, 先后由我所研制的4套10m 圆盘型浮标投入北海及东海站位运行, 国家海洋局技术所研制的3m 浮标,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制的10m 深海浮标也投入海上试运行, 由于各种因素, 到1992年只有我所研制的4套Ⅱ型浮标能够在海上长期运行。

为了巩固“七・五”攻关成果, 维持完善已有的浮标网发展, 国家海洋局投资先后在1993、1995、1998年, 由我所独立承担对北海、南海浮标及东海浮标进行了改型研制, 改型后FZF2-2型浮标已连续2年在海上无故障运行。

南海分局改型后的二套大浮标, 成功的应用了Inmarsat -C 卫星通信。彻底解决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数据传输落后局面。使我国资料浮标水平再上台阶。在“八五”期间, 由于国家没有投资继续浮标技术研究, 使这一时期浮标发展受到制约, 在海洋局支持下维持了浮标发展。

2 海洋资料浮标现状与不足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经过“七・五”科技攻关及近几年不断改进完善, 总体水平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尤其在新技术应用上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在投资不大的情况下, 维持了浮标的发展。但在浮标规模、资料应用、管理手段、浮标长期无故障运行及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我们近十年浮标工作体会认为目前资料浮标发展现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不足。

2. 1 现有浮标长期运行可靠性不够高

海洋资料浮标是一种全天候、全自动、长期运行的大型海洋仪器, 要求不间断常年在海上运行。所以就要求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 包括系统长期运行不出故障、测量数据可信度高。

我国目前(1990年代) 常年在浮标网上工作的资料浮标只有国产10m 圆盘型浮标, 型号为FZF2-1型、FZF2-2型、FZF2-3型, 共有7套系统, 分别属北海分局二套(15、16号) , 东海分局三套(17、18、9号) , 南海分局二套(19、20号) 。这样每个分局都有二套浮标

・18・山 东 科 学1999年几年来在海上运行情况总的来看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经过改进, 较“七・五”攻关时浮标状况大有提高, 基本上解决了长期运行问题。系统故障下降到3次/年以下。北海二年资料获取率85%, 南海、东海浮标采用海事卫星通信后, 资料有效接收率达到90%以上。但与浮标监测网业务化运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如部分传感器可靠性不够高, 几项测量要素可信度有待确认。

2. 2 资料浮标规模小、监测网点少、设备陈旧

目前能投入海上运行的只有七套10m 圆盘浮标, 且已运行多年, 设备陈旧、老化, 都需更新换代。另外还有三套引进marex 浮标, 可以布放使用, 但由于易破坏, 不能作为长期使用浮标(英国80年代末期已淘汰) 。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 美国有70多套锚定资料浮标, 品种主要有大(10m 、12m 圆盘) 、中(6m 船形) 、小(3m 圆台) 三种。漂流浮标成百上千只。由于我国资料浮标规模小、品种少, 而且监测网点少, 获取资料少。目前, 北海、东海、南海, 各有一个常年工作网点。这与我国辽阔海域、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监测是不相称的, 需国家加大投资力度, 扩大资料浮标的品种及规模, 真正使浮标监测连成网。

2. 3 管理手段跟不上浮标发展

海洋资料浮标要常年可靠在位工作, 获取高质量数据, 除了要提高浮标系统自身质量外, 与管理手段紧密相关。国家海洋局各个分局浮标队负责浮标的管理与使用, 各队人员编制较庞大, 但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甚合理, 技术人员偏少, 不利于浮标的使用与维修工作。目前影响浮标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专业浮标作业的船只, 浮标一旦在海上出现故障, 不能及时出航检修, 影响了浮标的正常工作。

3 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与发展方向

3. 1 加强资料浮标技术研究, 提高质量, 增加数量

国外发达国家对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已趋成熟, 浮标长期可靠性问题已得到解决。进入90年代, 浮标研究重点转移到浮标资料的质量与应用。而我国在“九五”期间对浮标的研究仍是以提高浮标系统本身可靠性为重点的浮标系统技术研究, 虽然我国资料浮标综合性能在“八・五”有了长足发展, 技术应用与国外相近但还不能满足运行的需要。

巩固发展现有的大型浮标

我国现有7套10m 圆盘型大型浮标, 目前是三个分局监测网的主力军。这7套系统的主要仪器装备都是“七・五”攻关留下来的, 已运行了6~8年。北海分局二套浮标虽经1993年改进, 但主要是技术上的改进, 主要设备没有更新, 需全部更新主控及通信系统。南海分局1995年进行了改进, 更换了通信系统, 淘汰了短波数字通信设备, 成功地应用了Inm arsa t-C 卫星通信设备, 但主控系统仍采用原设备, 在条件成熟时需要更换主控设备。东海已完成全新改造后投入海上运行。在改装旧浮标的同时再造6~8套浮标, 来保证浮标网中业务运行的站位增至6~8个。

研制通用海洋数据采集系统

资料浮标的心脏是数据采集系统。其性能指标对浮标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国家资料浮标中心(NDBC) 现已研制出一种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第六代) 型号

M

第4期王军成: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19・务浮标仪表舱) 将首先退出, 随后是DACT(数据采集控制和遥测系统) , 并在规定时间取代VEEP (价值工程环境仪表舱) 。届时成为NDBC 浮标的通用仪表舱。这种通用采集系统的特点是:通用性广(大、小浮标通用) 、扩展性大、兼容性强、体积小、功耗小、可靠性高, 可与各种PC 机、兼容机、笔记本联机操作, 可方便增减各种测量要素。

我们也迫切需要研制出这样一种通用采集系统, 以避免各种浮标及自动化台站数据采集系统的重复投资和水平重复研究。

研制3m 小型浮标及漂流浮标

3m 直径圆盘浮标是世界各国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型号资料浮标, 如美国主要的三种锚泊浮标, 有10m 、6m (船型) 、3m 等, 英国主要的锚泊浮标是3m 及2m 。3m 浮标布放、回收易实现, 造价低, 适合布放在中、近海域。我国目前还没有可布放使用的3m 圆盘浮标。立项对3m 小浮标的研究, 可以增加浮标种类, 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漂流浮标作为资料浮标的一种, 在国外应用很广泛, 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以适应不同的海洋研究的需要。

3. 2 论证、预研海洋污染监测浮标

污染监测浮标技术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率先开展的研究项目, 目前国外的污染监测浮标已达到业务化运行阶段。如挪威Oceanor 公司的TOBLS 浮标及德国的M ERM AID 浮标测量系统都可进行多种海洋污染要素测量, 而我国还没有海洋污染监测浮标, 这方面技术研究与国外差距较大。21世纪海洋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控制非常迫切需要能自动监测各种水质参数的污染滥测浮标。

3. 3 加强海洋资料的质量控制与资料交换的应用

国外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成熟, 其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多、规模大, 资料浮标更新换代走向常规, 浮标系统可靠性运行已得到解决。进入90年代, 世界范围内的资料浮标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加强浮标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浮标资料更广泛应用和交换。1996年10月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海洋资料浮标合作会议(DBCP ) 中心议题就是资料浮标的质量控制。

加拿DBCP 1991年制定了浮标质量控制纲要。截止本次会议, 已有澳大利亚气象局、

大环境署等十二个国家和机构加入了这一纲要, 并从1994年12月1日起, 各成员国和机构可以通过Internet 直接调取浮标资料。质量控制不仅能保障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 而且也是参加国际资料交换的出入口, 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国对浮标资料质量控制的研究工作与国外差距很大, 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和加强。这就需要浮标管理部门、浮标使用单位、预报部门及浮标研制保障单位, 同力合作, 做好浮标资料的质量控制, 使浮标测得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M eindi A. Guide t o moo red buo ys and other o cean data aczuisit ion system [J]. DBCP T echnica l

Do cument, 1996, 8:20.

[2] Palao L M . M ultifunction a cqusitio n and r epo rting system pr og r am r eview [J]. ND BC T echnica l Bullet in , 1996, 22(1) :5.

・20・山 东 科 学1999年

The development of data buoy technology in China

WANG Jun-cheng

(Institute o f Oceanograp hy I nstrument , S handong A cademy

of Sciences , Qingdao 266001, China )

Abstract :Oceanic data buo y is o ne of the m ain means of ocean enviro nm ent mor nitoring &m easurement and ocean disaster forcast , w hich is praised as “earth synchronal satellite on ocean ”. Oceanic data buoy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developing &utilizing o cean and o ceanic enviro nm ent protection. The develop histor y and actuality of oceanic data buoy in our country is introduced , and the sugg estio ns for researching and dev elo ping oceanic data buoy technolog y are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

Key words :data buoy ; ocean mornitoring &m easurement; technolo gy actuality ; research and dev elo pm ent

(上接15页)

Trichoderma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123YANG He -tong , T ANG Wen -hua , Maarten Ryder

(1. Institute o f Biology , Shand ong A cadem y o f Sciences , J inan 250014, China ;

2. China A gricultural Univ ersity , Beij ing 100094, China ;

3. CSI RO L and and W ater , PM B 2, Glen Osmond , SA 5064, Australia )

Abstract :Tr ichoderma ia an important g roup in the bio logical co 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s ubiquitous in the environment. A s a biocontro l agent, the advantag es o f Tr ichoderm a lie in its ex cellent adaptability , bro ad spectrum o f activ ity and div ersified mechanisms. T . richoderma spp. w ith biocontrol activity can be screened directly fr om the natur al env ir onm ent, how ever , techniques aimed at improv ing these agents including mutation, protoplast fusion and g ene manipulatio n have been established. Advances have been achiev ed in mass production and for mulation dev elo pment . Mo re than 10registered bio control pro ducts w orldw ide are T richoder ma -based. Im prov ing screening technique is an im por tant research area, and the prog ress will depend larg ely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 f ecolo gy and mechanisms active in situ . T richoder ma spp . w ill co ntribute m ore to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 Key words :T richoder ma spp. ; plant disease; biolo gical control

第12卷 第4期山东        1999年12月SHANDONG

文章编号:1002-4026(1999) 04-0016-05科学Vo l. 12 N o. 4         Dec. 1999SCIENCE ・综 述・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

王军成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001)

摘要:海洋资料浮标是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灾害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开发利用海洋、保

护海洋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介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提出了

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建议。

关 键 词:资料浮标; 海洋监测; 技术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P 715. 2    文献标识码:A

海洋资料浮标是海洋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是从我所起步, 在国家海洋局及省科学院的支持下,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 特别是经过“七・五”科技攻关, 现代化的大型海洋资料浮标于1988年在我所诞生。到目前我国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资料浮标锚位点常年工作的浮标都是由我所研制的FZF2-2型及FZF2-3型七套大型浮标。初步改变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落后面貌, 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1 海洋资料浮标的发展历程

1. 1 初级阶段(1966~1985)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研究起步较早, 1966年全国海洋仪器大会战, 研制出了代号为H23的资料浮标样机。

1973年研制出2H 23浮标并在海上试用运行20天。1976年海洋资料浮标被列入国产大型关键产品计划。1978年研制出样机, 并通过鉴定, 这就是我国的HFB-1型海洋水文气象遥测浮标站(简称Ⅰ型浮标) 。在以后的几年中, 又分别改进出HFB -1A 型、HFB -1B 型海洋资料浮标, 并都相继在东海海上试用运行。最长在海上运行380天。

Ⅰ型海洋浮标所取得的成绩, 象征着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不断成熟。但由于我国工业水平和元器件的具体情况所限, 总的来说, Ⅰ型浮标仍是技术落后, 水平也较低, 与国际同类水平相差较远, 不能满足我国海洋监测建网的需要。

所以这一阶段的浮标研究仍是初级阶段。在这期间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所也分别研制出了科浮1号和南浮1号海洋资料浮标。

 收稿日期:1999-07-20:() , 男, , ,

第4期王军成: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17・

1. 2 高潮阶段(1986~1991)

Ⅱ型海洋资料浮标即FZF 2-1型海洋资料浮标的研制, 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下达经费为500万元, 由我所负责总体技术, 有七个协作单位, 80多名技术人员参加技术攻关。经过二年多奋斗, 我国第一台以短波数传方式为主的自动采集、定时发射、自动接收处理的海洋资料浮标和接收处理系统, 经过海上监测站位420多天的正式运行后于1989年通过专家鉴定, 达到了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1989~1990年又试制了3套Ⅱ型海洋资料浮标, 并相继投入到北海及东海两个分局的4个海洋监测站位。几年来这些浮标一直在站位监测气象水文要素, 实时地发送检测数据。

Ⅱ型浮标两次获得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攻关奖。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 3 提高阶段(1992~1998)

“七・五”科技攻关使我国海洋资料浮标上了台阶, 具备了一定规模, 先后由我所研制的4套10m 圆盘型浮标投入北海及东海站位运行, 国家海洋局技术所研制的3m 浮标,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制的10m 深海浮标也投入海上试运行, 由于各种因素, 到1992年只有我所研制的4套Ⅱ型浮标能够在海上长期运行。

为了巩固“七・五”攻关成果, 维持完善已有的浮标网发展, 国家海洋局投资先后在1993、1995、1998年, 由我所独立承担对北海、南海浮标及东海浮标进行了改型研制, 改型后FZF2-2型浮标已连续2年在海上无故障运行。

南海分局改型后的二套大浮标, 成功的应用了Inmarsat -C 卫星通信。彻底解决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数据传输落后局面。使我国资料浮标水平再上台阶。在“八五”期间, 由于国家没有投资继续浮标技术研究, 使这一时期浮标发展受到制约, 在海洋局支持下维持了浮标发展。

2 海洋资料浮标现状与不足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经过“七・五”科技攻关及近几年不断改进完善, 总体水平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尤其在新技术应用上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在投资不大的情况下, 维持了浮标的发展。但在浮标规模、资料应用、管理手段、浮标长期无故障运行及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我们近十年浮标工作体会认为目前资料浮标发展现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不足。

2. 1 现有浮标长期运行可靠性不够高

海洋资料浮标是一种全天候、全自动、长期运行的大型海洋仪器, 要求不间断常年在海上运行。所以就要求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 包括系统长期运行不出故障、测量数据可信度高。

我国目前(1990年代) 常年在浮标网上工作的资料浮标只有国产10m 圆盘型浮标, 型号为FZF2-1型、FZF2-2型、FZF2-3型, 共有7套系统, 分别属北海分局二套(15、16号) , 东海分局三套(17、18、9号) , 南海分局二套(19、20号) 。这样每个分局都有二套浮标

・18・山 东 科 学1999年几年来在海上运行情况总的来看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经过改进, 较“七・五”攻关时浮标状况大有提高, 基本上解决了长期运行问题。系统故障下降到3次/年以下。北海二年资料获取率85%, 南海、东海浮标采用海事卫星通信后, 资料有效接收率达到90%以上。但与浮标监测网业务化运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如部分传感器可靠性不够高, 几项测量要素可信度有待确认。

2. 2 资料浮标规模小、监测网点少、设备陈旧

目前能投入海上运行的只有七套10m 圆盘浮标, 且已运行多年, 设备陈旧、老化, 都需更新换代。另外还有三套引进marex 浮标, 可以布放使用, 但由于易破坏, 不能作为长期使用浮标(英国80年代末期已淘汰) 。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 美国有70多套锚定资料浮标, 品种主要有大(10m 、12m 圆盘) 、中(6m 船形) 、小(3m 圆台) 三种。漂流浮标成百上千只。由于我国资料浮标规模小、品种少, 而且监测网点少, 获取资料少。目前, 北海、东海、南海, 各有一个常年工作网点。这与我国辽阔海域、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监测是不相称的, 需国家加大投资力度, 扩大资料浮标的品种及规模, 真正使浮标监测连成网。

2. 3 管理手段跟不上浮标发展

海洋资料浮标要常年可靠在位工作, 获取高质量数据, 除了要提高浮标系统自身质量外, 与管理手段紧密相关。国家海洋局各个分局浮标队负责浮标的管理与使用, 各队人员编制较庞大, 但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甚合理, 技术人员偏少, 不利于浮标的使用与维修工作。目前影响浮标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专业浮标作业的船只, 浮标一旦在海上出现故障, 不能及时出航检修, 影响了浮标的正常工作。

3 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与发展方向

3. 1 加强资料浮标技术研究, 提高质量, 增加数量

国外发达国家对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已趋成熟, 浮标长期可靠性问题已得到解决。进入90年代, 浮标研究重点转移到浮标资料的质量与应用。而我国在“九五”期间对浮标的研究仍是以提高浮标系统本身可靠性为重点的浮标系统技术研究, 虽然我国资料浮标综合性能在“八・五”有了长足发展, 技术应用与国外相近但还不能满足运行的需要。

巩固发展现有的大型浮标

我国现有7套10m 圆盘型大型浮标, 目前是三个分局监测网的主力军。这7套系统的主要仪器装备都是“七・五”攻关留下来的, 已运行了6~8年。北海分局二套浮标虽经1993年改进, 但主要是技术上的改进, 主要设备没有更新, 需全部更新主控及通信系统。南海分局1995年进行了改进, 更换了通信系统, 淘汰了短波数字通信设备, 成功地应用了Inm arsa t-C 卫星通信设备, 但主控系统仍采用原设备, 在条件成熟时需要更换主控设备。东海已完成全新改造后投入海上运行。在改装旧浮标的同时再造6~8套浮标, 来保证浮标网中业务运行的站位增至6~8个。

研制通用海洋数据采集系统

资料浮标的心脏是数据采集系统。其性能指标对浮标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国家资料浮标中心(NDBC) 现已研制出一种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第六代) 型号

M

第4期王军成: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19・务浮标仪表舱) 将首先退出, 随后是DACT(数据采集控制和遥测系统) , 并在规定时间取代VEEP (价值工程环境仪表舱) 。届时成为NDBC 浮标的通用仪表舱。这种通用采集系统的特点是:通用性广(大、小浮标通用) 、扩展性大、兼容性强、体积小、功耗小、可靠性高, 可与各种PC 机、兼容机、笔记本联机操作, 可方便增减各种测量要素。

我们也迫切需要研制出这样一种通用采集系统, 以避免各种浮标及自动化台站数据采集系统的重复投资和水平重复研究。

研制3m 小型浮标及漂流浮标

3m 直径圆盘浮标是世界各国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型号资料浮标, 如美国主要的三种锚泊浮标, 有10m 、6m (船型) 、3m 等, 英国主要的锚泊浮标是3m 及2m 。3m 浮标布放、回收易实现, 造价低, 适合布放在中、近海域。我国目前还没有可布放使用的3m 圆盘浮标。立项对3m 小浮标的研究, 可以增加浮标种类, 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漂流浮标作为资料浮标的一种, 在国外应用很广泛, 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以适应不同的海洋研究的需要。

3. 2 论证、预研海洋污染监测浮标

污染监测浮标技术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率先开展的研究项目, 目前国外的污染监测浮标已达到业务化运行阶段。如挪威Oceanor 公司的TOBLS 浮标及德国的M ERM AID 浮标测量系统都可进行多种海洋污染要素测量, 而我国还没有海洋污染监测浮标, 这方面技术研究与国外差距较大。21世纪海洋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控制非常迫切需要能自动监测各种水质参数的污染滥测浮标。

3. 3 加强海洋资料的质量控制与资料交换的应用

国外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成熟, 其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多、规模大, 资料浮标更新换代走向常规, 浮标系统可靠性运行已得到解决。进入90年代, 世界范围内的资料浮标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加强浮标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浮标资料更广泛应用和交换。1996年10月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海洋资料浮标合作会议(DBCP ) 中心议题就是资料浮标的质量控制。

加拿DBCP 1991年制定了浮标质量控制纲要。截止本次会议, 已有澳大利亚气象局、

大环境署等十二个国家和机构加入了这一纲要, 并从1994年12月1日起, 各成员国和机构可以通过Internet 直接调取浮标资料。质量控制不仅能保障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 而且也是参加国际资料交换的出入口, 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国对浮标资料质量控制的研究工作与国外差距很大, 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和加强。这就需要浮标管理部门、浮标使用单位、预报部门及浮标研制保障单位, 同力合作, 做好浮标资料的质量控制, 使浮标测得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M eindi A. Guide t o moo red buo ys and other o cean data aczuisit ion system [J]. DBCP T echnica l

Do cument, 1996, 8:20.

[2] Palao L M . M ultifunction a cqusitio n and r epo rting system pr og r am r eview [J]. ND BC T echnica l Bullet in , 1996, 22(1) :5.

・20・山 东 科 学1999年

The development of data buoy technology in China

WANG Jun-cheng

(Institute o f Oceanograp hy I nstrument , S handong A cademy

of Sciences , Qingdao 266001, China )

Abstract :Oceanic data buo y is o ne of the m ain means of ocean enviro nm ent mor nitoring &m easurement and ocean disaster forcast , w hich is praised as “earth synchronal satellite on ocean ”. Oceanic data buoy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developing &utilizing o cean and o ceanic enviro nm ent protection. The develop histor y and actuality of oceanic data buoy in our country is introduced , and the sugg estio ns for researching and dev elo ping oceanic data buoy technolog y are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

Key words :data buoy ; ocean mornitoring &m easurement; technolo gy actuality ; research and dev elo pm ent

(上接15页)

Trichoderma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123YANG He -tong , T ANG Wen -hua , Maarten Ryder

(1. Institute o f Biology , Shand ong A cadem y o f Sciences , J inan 250014, China ;

2. China A gricultural Univ ersity , Beij ing 100094, China ;

3. CSI RO L and and W ater , PM B 2, Glen Osmond , SA 5064, Australia )

Abstract :Tr ichoderma ia an important g roup in the bio logical co 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s ubiquitous in the environment. A s a biocontro l agent, the advantag es o f Tr ichoderm a lie in its ex cellent adaptability , bro ad spectrum o f activ ity and div ersified mechanisms. T . richoderma spp. w ith biocontrol activity can be screened directly fr om the natur al env ir onm ent, how ever , techniques aimed at improv ing these agents including mutation, protoplast fusion and g ene manipulatio n have been established. Advances have been achiev ed in mass production and for mulation dev elo pment . Mo re than 10registered bio control pro ducts w orldw ide are T richoder ma -based. Im prov ing screening technique is an im por tant research area, and the prog ress will depend larg ely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 f ecolo gy and mechanisms active in situ . T richoder ma spp . w ill co ntribute m ore to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 Key words :T richoder ma spp. ; plant disease; biolo gical control


相关内容

  • 海洋基础知识
  • 中国海洋 1.中国海域辽阔,海岛广布,大约有多少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6500多个. 2.我国面积最大的三个海岛的名字是什么? 台湾岛.海南岛和崇明岛. 3.我国以海岛组成的省级行政建制有几个? 我国以海岛组成的省级行政建制有2个,是台湾省和海南省. 4.我国各海区海岛最多的.最少的分别是哪 ...

  • 气象现代化装备科普图解内容10.15
  • 气象现代化装备科普图解内容 (10幅)  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 1. 简述气象雷达的原理(简单带过).作用,我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布网情况 提到雷达,人们往往想到是又高科技又神秘的东西,其实雷达就是一种探测设备,探测几百公里范围内天气情况的设备,所以它又俗称"千里眼".这个 ...

  •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罗续业 摘 要 九五 十五 1, 2 曹东 计划的支持下 3 1. 266003 2. 3001713. 300111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在国家海洋 在这两个示范系统的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

  •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
  •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 2016年度申报指南 项目申报全流程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1 - 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海洋局.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 ...

  • 中国海洋卫星的发展
  • 中国海洋卫星的发展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在当今陆地资源减少.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美国.加拿大.欧共体.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纷纷发展海洋卫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没有海洋卫星 ...

  • 无人机遥感海洋监测应用探讨_曹洪涛
  • 海洋开发与管理51 无人机遥感海洋监测应用探讨 曹洪涛,张拯宁,李明,李器宇 (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01) 摘要: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应用在民用领域不断拓展,与遥感卫星.有人机系统形成优势互补.在海洋监测方面,无人机系统成为" 数字海洋" 建设的必备信息获取 ...

  • 2004年xx市海洋环保工作报告
  • 2004年,xx市的海洋环保工作在国家海洋局和市政府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依法保护海洋、综合治理海洋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力度,有效保护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同时,我市为充分展示“绿色奥运、 ...

  •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摘要: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大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不仅对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各地的生态和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的成因.预测手段.影响结果和结论四个方面作了相应的介绍,较全面的分析介绍了厄尔尼诺现象. 关键字:厄尔尼诺 大气环流 水 ...

  •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