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教案

篇一: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

二、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春天到来,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

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3、山行

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

师: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篇佳作,难怪有作家说道——(课件出示于丹与叶延滨的话)看了这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上课!

二、正式上课:

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作者是(板书:【宋】 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有“词国女皇”之称。

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

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哪位同学再来读读?

(二)师生合作读

1、小结:同学们,古词是用来吟唱的,(板书:吟)除了读准音,还要注意好词句的节奏和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词的味道,我们一起来合作吟一吟。(师读前两个字)

3、小组赛读:同学们吟得真好,带着这样的节奏,我们小组来赛一赛,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吟诵方式,看看哪个小组吟得好。

4、展示。

四、读懂词的大意,抓住关键字瘦读全词。

1. 同学们,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读懂它,大家可以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找一找最能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那个字,在组里和同学讨论讨论。(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生:醉、梦、记、暮、兴。

2、各组代表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

3、总结:刚才大家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词意的关键字,来帮助我们理解古词的内容,这是古词学习的第二步: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板书:凝)但是,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五、想象画面,感悟词之意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画面?(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1、哪一幅画面让你的印象最深?(请三个同学)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再来说一说?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

2、出示溪亭日暮图

①这就是美丽的溪亭日暮图,你能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吗?

评价:说的好,读的美,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样的画面?你来读一读。 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着词语,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这就是“品词”。(板书:品) ③再读“溪亭日暮”: 好一个溪亭日暮,夕阳晚霞,物我两忘,难怪作者“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带着这份醉意来读这两句,一定更有味道。

3、还有谁想到了不同的画面?(哦,你看到了藕花深处的迷人风景)李清照,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李清照,你还看到了什么?你闻一闻,闻到了——

①现在我们跟随李清照一起走进那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谁来读一读这样的美景?(指名读)

②难怪词人迷醉其中呢?你再来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深吸一口藕花的香气,一起来读读——

③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误)能用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误”字吗?(不知不觉、情不自禁)

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读这一句。

4、还有怎样的画面呢?(惊起鸥鹭)(出示图) a怎么划船?(争着、用力) 师:关于“争渡”的注解历来有两种观点:

(1)以《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奋力划啊,抢着划啊”

(2)以《唐宋词鉴赏词典》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怎么划啊,怎么划啊”

师:再读读这两句,考虑一下,你认为是哪一种意思呢?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吗? 生1:她着急回家,就抢着划;(你抢着划一划)

②小组“争渡”读出抢着划的感觉。(做动作)

师:此时此刻,老师也有了作诗的雅兴,真是“一群诗人争船渡,一滩鸥鹭上青天”那

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谁来读一读。

③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开心、激动。(激动地读一读)

④生2;她喝醉了酒,就不知道怎么划了??(你把那种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读出来) 迷迷糊糊中,呼啦啦鸥鹭飞起,你会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 (惊喜地读一读) 这个“惊”字,既惊飞了鸥鹭,又惊喜了词人。写得多好啊。同学们,带着惊喜与兴奋,读一读这两句吧!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有道理,难怪那些诗词专家们都一直争论不休呢。不管是“抢着划”还是“怎么划”,李清照的心情都是——快乐(快乐地读一读)

5、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假如你是李清照,你会和朋友们干些什么?(饮酒、作诗、赏景、聊天┅┅)

6、总结:

学到这儿,谁来说说最能表达词意的是哪个字呢?(醉)(擦掉别的字)李清照,你沉醉的仅仅只是酒吗?(说到了酒)还有什么?沉醉于景吗?沉醉的还有什么?——心(快乐美好的心情)(板书:酒、景、心)在这份美好的醉意当中,老师也写下了这一首如梦令,伴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沉醉地读一读。(音乐起,再读全词)

六、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幅流动的画里,一起背诵这首词吧!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待会你们可以看画面、可以听音乐、可以做动作,甚至可以唱一唱。开始吧!(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吗?)

六、拓展读词,感悟词之情韵

1、大家诵得韵味十足,谁来说说你怎样学习这首古词?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首同样词牌名,同一位作者的词。(先吟、再凝、最后品一品)

2、要吟出词的节奏,读懂意思,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品出李清照怎样的心境?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篇二: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

《如梦令》 教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

“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

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却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2. 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体会词的特点。

三、 教学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称赞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她就是被称为“词国女皇”的——李清照。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的一首词——《如梦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㈡初读全词,理解诗意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要理解一首词,对作者必须要熟悉,要知悉词的写作背景。那么,有没有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呢? 同学:„„„

教师:嗯,看来大家对李清照还是有所了解的。那么,我就再补充一些知识。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之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而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下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富有感情。(学生大声的读„„)好了,现在同学们标出这首词中不懂得词语,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然后,我请一名同学给咱们翻译一下这首词。

同学:„„„

教师:同学翻译的不错,全词的大意:

经常回忆起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的情景,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别不出来了。 一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掉转船头回去。结果却搞错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奋力地划啊,奋力地划啊,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全都飞起来了。 ㈢美读全词,领悟意境

教师:下面我在黑板上列出三组意象: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同学们能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1) 溪亭日暮:

教师: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溪水、亭台、夕阳、云彩、飞鸟┅┅)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起来,描绘出一幅“溪亭日暮图”吗? 出示图片:傍晚,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树木,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幽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在这样有意境的地方,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 (饮酒作诗、聊天赏景 、下下棋。 )

教师:她与谁在一起?

同学:知己。

教师: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唐代诗人李白就是酒仙,一喝酒就能挥笔做诗,因而古人云“李白斗酒诗百篇”;李清照虽为女子,也爱喝酒,在他的很多词中都提到了“酒”字。这一次也不例外,从哪儿读出来的?

同学:沉醉。

教师:此时,她也醉在了美酒中。但是,词人仅仅是因为酒而沉醉的吗?那她还沉醉于什么呢?她还因为这溪亭日暮的美景而醉。

⑵误入藕花深处

教师: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塘美景。(展示多媒体课件)生自由交流。(荷叶密密层层,有的像大玉盘,有的像撑开的小伞;无数粉色的荷花从绿叶中冒出来,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又像从天而降的仙子一般 )

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读读词句。

交流:因兴尽而晚回,因晚回而误入。尽管已是傍晚,但荷叶荷花太美了,词人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深处。

是啊,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却看到了这么迷人的景色,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又一次沉醉了)

教师: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也和你们一样活泼可爱又顽皮,酣畅淋漓的玩了一天,天色又很晚了,才误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她面对这清香幽静的美景,更加陶醉了。让我们闭上眼睛陶醉地读。

⑶争渡惊起鸥鹭

你还看到了什么?(鸟多、壮观)听到了什么?(鸟叫声)出示图片:你看,在溪水旁,一群鸥鹭鸣叫着,拍打着翅膀,冲破夜幕,飞上天空,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朗读“一滩鸥鹭”,读出壮观。

你还听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中听到的?(争渡)争着划船,大声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欢快热闹的场面啊!

这里用了两个“争渡”,为什么?比较:更表现出着急而又欢快的心情和热闹而又有趣的

场面。

“惊”字除了讲惊起鸥鹭,谁也惊了?惊什么?这真是“鸟被人惊”、“人被鸟惊”啊! “一滩鸥鹭”带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使大家沉醉在这意外的大自然的壮观中,再一次沉醉在郊游快乐的心情中。

教师:因为沉醉于溪亭日落的美景,不小心误入了藕花深处,没想到却惊起了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着迷的流动的画面。

教师: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亭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词中却略去郊宴不写,而只写归途,甚至连归途也没有写全,至“争渡”“惊鸥鹭”便戛然而止。这是因为由于误入而群起争渡是这次郊游中出乎意外的一个高潮,用这个典型细节能更鲜明、更集中地表现少女们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㈣总结: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我们学完了这首词,也了解了它的意境,接下来老师给你们放一下这首词的录音,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在脑海里勾绘这首词的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㈤练习题

1、把词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1)常记 , 不知归路。 ()

篇三:《如梦令》教案(公开课)

《如梦令》教案

海口依兰中心学校付成花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蔡琴独唱,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导入:

1. 出示《清平乐.村居》,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五年级时学的这首什么?

2. 师:你知道“清平乐”是什么吗? 词牌名p

p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另一首词——《如梦令》。(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问生:你还学过哪些词牌名?

4.师:古代的词,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第一遍先听,第二遍跟着唱)

5. 你找到作者了吗?你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呢?(板书作者和朝代)(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pp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师:请大家自由读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p

2.生字指导p

p

p 3.师:下面听课文范读(试着用斜线划分节奏)4.师:再听一遍,试着跟读,读出节奏美、并把音读准确。

5.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

6. 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 (指名读,正音。)生评

三、精读指导,学习《如梦令》

(一)整体感知:

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兴尽晚回舟)

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那一个季节?(夏季)

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二字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4、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日暮)

5、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溪亭:溪边的亭子)

过渡:(“常记溪亭日暮”)(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p p 师:词人好有生活的情调啊,你体会到早期时的李清照生活是怎样的? 过渡:生活很有情趣

你能读出她当时的的意境吗?指名读,师评

四、抓“醉”理解全词

1.师: 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这首词也有词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板书:醉)

(2) “醉”表明词人心情如何?愉快,所以词人(引读)“沉醉不知归路”,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1.词人醉了;2.日暮;3.流连美景

(3)过渡:词人“沉醉不知归路”,接着(引读)“兴尽晚回舟”结果“误入藕花深处。”

(4)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清香四溢。红花绿叶,幽静神秘,多美呀!你能把画面的这种美读出来吗?“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5)此时,连用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的心情如何?(焦急)(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你能把她那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后两句)

(6),因此,她快速地划船,结果“惊起一滩鸥鹭”(指名读),把已经栖息的水鸟也吓飞了!

(7)此时,你能体会到这首词的感情是欢乐的还是悲凉的,你能读出来吗?(齐读)

五、想画面,体会意境。

1..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发言后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

2. 看图,再读读词,请同学来解说一下这首词的意思。

3.师开头:我常常回忆起,曾经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喝得太多,有些醉意,就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楚了。我游玩的兴致得到了满足,玩够了,很晚才划船回家,却不小心把船划进了无边无际的荷花丛中,我手忙脚乱,赶紧划船,我划呀,划呀,不小心,却惊起了许多的水鸟,成群地从水面飞起来了。

4.师:谁能背一下这首词呢?

六、拓展练习《同步》 p

1.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

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2.《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七、板书设计

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荷湖争渡

惊飞鸥鹭

八、作业布置p

1、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反思:

本人觉得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成,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作业反馈较好。可是,教师队伍评课如下:

1. 文本没把握住,缺少人文性,缺少互动,上得太实,无想象的空间,没有解诗人的情感。(重点应放在读)

2. 上课的顺序可以略作调整,介绍词的发展,作者,先去读,不去唱歌,找意象,想画面再读。

篇四:《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如梦令》,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述的情境,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一样的“醉”,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李清照和词的相关资料,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了解“沉醉”

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沉醉是“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在林升看来,沉醉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在高鼎的印象中,沉醉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么,

在李清照的心中,沉醉又是怎样的呢?

附: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二、反复诵读,读出“沉醉”

(一)读准《如梦令》

1、自由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如梦令》这首词,注意:读四遍,前两遍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节奏。

2、指名读(准)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词中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是否念准了。

明确:“兴尽晚回舟”中“兴”是个多音字,“误入藕花深处”中“藕”是本课需会读会写的生字。(随堂教学“藕”:

从艸水,禺聲。)

3、齐读。

4、指名读(节奏)

指名读,要求读出节奏。(其他孩子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停顿是否正确,读得是否有板有眼) 芙蕖根。

根据读的情况,明确:“兴尽/晚/回舟”(读要读得有板有眼) 生练习读,尝试读出节奏。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读出味道和感觉

师示范,生尝试读出“沉醉”的味道。

三、品味语言,感受画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作者李清照为何会如此沉醉呢?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结合插图,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可以读懂这个“醉”字呢?

学生轻声读词,反馈。明确并板书:

(一)、李清照沉醉在“美酒”中。

(二)、李清照沉醉在“美景”中。

相机指导“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处。(课件播放音乐。师: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词人带醉而归,谁知竟走错了路,使我们想起这句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诗、对对子,看风景„.)

师: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

(好朋友,知己。)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听出来了,你们没喝酒,光读词,就有些醉意了。师:好!还能从哪些词语当中读出这个“醉”字来?引导:“误入藕花深处”

师:这个“藕花深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是啊,多美的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在美丽的夕阳的映射下,“藕花深处”,别有另一番风味。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师: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

们是赶紧——读下去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鸥鹭的声声鸣叫。)

篇五: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定远县卜店学校 杨震

【教材分析】

人李清照早期代表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初识诗人

1、我们刚刚学过《夏日绝句》,哪位同学愿意背一下?

2、投影出示《夏日绝句》这首诗。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清照在这首诗里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

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教师小结,投影出示:

这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写得一首雄浑奔放诗。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从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及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6、可是有一首词却写出来李清照另外的一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 早期生活的写照。

二、自学质疑,理解词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1、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如梦令》,反复读,一直到把这首词读清爽了、读顺口了为止。

2、请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首词有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互动探究:先小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级交流。

6、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幻灯片:

常记:时常回忆起。

溪亭: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争渡,争渡:“争”,怎的意思;争渡即怎渡。 沉醉:形容醉得很厉害。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兴致。很尽兴。

7、互动探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词的意思,然后将词意写下来。

8、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三、读悟词情,精讲点拨

1、同学们,读古诗词,我们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还应体会词的意境及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个词来表达你读这首词的感觉。

2、提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3、同学们,读这首词给人以高兴的感觉,读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你会感到高兴吗?

4、那我们读《如梦令》这首词我们会感到高兴呢?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读一读《如梦令》,找一找,词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儿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呢?你可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

5、请问词中哪个字眼儿告诉你,词人很高兴?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词。

6、把“兴尽”二字圈出来,一起读,读出感觉来。

7、词人因高兴而多喝了两杯,结果怎么了?请读出这浓浓的醉意。

8、词人为何“不知归路”? 仅仅沉醉于酒吗?请你品品“沉醉”这个词,还有什么也醉人呢?(美丽的景色、快乐美好的心情)

9、词人“不知归路”也许是应为“沉醉”,也许是应为“日暮”,也许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10、词人因“兴尽”而“沉醉”,因“兴尽”而“晚回舟”,结果搞错了方向,词人到哪了?

11、请把“藕花深处”画下来,此时的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请学生说。

12、我们学过一些关于荷花的古诗,能背一些吗?

13、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投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宋.周敦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小娃撑小船,偷采白莲回——杜甫

14、这么美的藕花,这么美的环境,可此时词人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5、你读出词人此时的心绪吗?

16、此时词人可着急了,就在这慌乱无主,夺路而归的当儿,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17、此时此刻,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心情又怎么样?

18、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词人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领悟意境,再识词人

请同学们品读每个词每句话,边读边想,随词人一起郊游,走进李清照所描绘的意境中。展开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1、同桌交流自己朗读感悟的情况。注意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想象。

教师投影出示

⑴开始时,词人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

⑵在这样的美景中,此时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

⑶在回家的路上,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词人心情怎样?

2、交流展示:指名说说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词的意境。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与词人一道,走进了荷塘,看到了“溪亭日暮”, 看到了“藕花”,看到了“一滩鸥鹭”,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其实这叫“词中有画”。画中还有人,你们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因为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使整首词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沉醉了的、无忧无虑,活泼甚至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那份快乐的美好的心情。

4、齐读这首词。

5、同学们,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投影出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侵后,与丈夫赵明诚避乱江南,不久丈夫病逝,李清照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浓重的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7、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五、简介常识,欣赏歌曲

整首词,词人只用了33字就写出了这么丰富的画面和情感,这就是词的特点:含蓄、凝练。

1、说到词,谁来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出示投影:

词,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是曲调,“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由于这些“曲子”的唱法今已不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故“曲子词”今之省称为“词”。词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

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请欣赏歌曲《如梦令》,随歌曲一起吟唱。

【板书设计】

沉醉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设计说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篇一: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

二、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春天到来,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

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3、山行

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

师: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篇佳作,难怪有作家说道——(课件出示于丹与叶延滨的话)看了这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上课!

二、正式上课:

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作者是(板书:【宋】 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有“词国女皇”之称。

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

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哪位同学再来读读?

(二)师生合作读

1、小结:同学们,古词是用来吟唱的,(板书:吟)除了读准音,还要注意好词句的节奏和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词的味道,我们一起来合作吟一吟。(师读前两个字)

3、小组赛读:同学们吟得真好,带着这样的节奏,我们小组来赛一赛,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吟诵方式,看看哪个小组吟得好。

4、展示。

四、读懂词的大意,抓住关键字瘦读全词。

1. 同学们,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读懂它,大家可以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找一找最能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那个字,在组里和同学讨论讨论。(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生:醉、梦、记、暮、兴。

2、各组代表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

3、总结:刚才大家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词意的关键字,来帮助我们理解古词的内容,这是古词学习的第二步: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板书:凝)但是,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五、想象画面,感悟词之意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画面?(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1、哪一幅画面让你的印象最深?(请三个同学)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再来说一说?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

2、出示溪亭日暮图

①这就是美丽的溪亭日暮图,你能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吗?

评价:说的好,读的美,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样的画面?你来读一读。 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着词语,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这就是“品词”。(板书:品) ③再读“溪亭日暮”: 好一个溪亭日暮,夕阳晚霞,物我两忘,难怪作者“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带着这份醉意来读这两句,一定更有味道。

3、还有谁想到了不同的画面?(哦,你看到了藕花深处的迷人风景)李清照,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李清照,你还看到了什么?你闻一闻,闻到了——

①现在我们跟随李清照一起走进那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谁来读一读这样的美景?(指名读)

②难怪词人迷醉其中呢?你再来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深吸一口藕花的香气,一起来读读——

③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误)能用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误”字吗?(不知不觉、情不自禁)

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读这一句。

4、还有怎样的画面呢?(惊起鸥鹭)(出示图) a怎么划船?(争着、用力) 师:关于“争渡”的注解历来有两种观点:

(1)以《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奋力划啊,抢着划啊”

(2)以《唐宋词鉴赏词典》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怎么划啊,怎么划啊”

师:再读读这两句,考虑一下,你认为是哪一种意思呢?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吗? 生1:她着急回家,就抢着划;(你抢着划一划)

②小组“争渡”读出抢着划的感觉。(做动作)

师:此时此刻,老师也有了作诗的雅兴,真是“一群诗人争船渡,一滩鸥鹭上青天”那

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谁来读一读。

③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开心、激动。(激动地读一读)

④生2;她喝醉了酒,就不知道怎么划了??(你把那种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读出来) 迷迷糊糊中,呼啦啦鸥鹭飞起,你会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 (惊喜地读一读) 这个“惊”字,既惊飞了鸥鹭,又惊喜了词人。写得多好啊。同学们,带着惊喜与兴奋,读一读这两句吧!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有道理,难怪那些诗词专家们都一直争论不休呢。不管是“抢着划”还是“怎么划”,李清照的心情都是——快乐(快乐地读一读)

5、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假如你是李清照,你会和朋友们干些什么?(饮酒、作诗、赏景、聊天┅┅)

6、总结:

学到这儿,谁来说说最能表达词意的是哪个字呢?(醉)(擦掉别的字)李清照,你沉醉的仅仅只是酒吗?(说到了酒)还有什么?沉醉于景吗?沉醉的还有什么?——心(快乐美好的心情)(板书:酒、景、心)在这份美好的醉意当中,老师也写下了这一首如梦令,伴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沉醉地读一读。(音乐起,再读全词)

六、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幅流动的画里,一起背诵这首词吧!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待会你们可以看画面、可以听音乐、可以做动作,甚至可以唱一唱。开始吧!(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吗?)

六、拓展读词,感悟词之情韵

1、大家诵得韵味十足,谁来说说你怎样学习这首古词?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首同样词牌名,同一位作者的词。(先吟、再凝、最后品一品)

2、要吟出词的节奏,读懂意思,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品出李清照怎样的心境?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篇二: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

《如梦令》 教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

“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

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却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2. 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体会词的特点。

三、 教学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称赞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她就是被称为“词国女皇”的——李清照。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的一首词——《如梦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㈡初读全词,理解诗意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要理解一首词,对作者必须要熟悉,要知悉词的写作背景。那么,有没有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呢? 同学:„„„

教师:嗯,看来大家对李清照还是有所了解的。那么,我就再补充一些知识。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之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而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下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富有感情。(学生大声的读„„)好了,现在同学们标出这首词中不懂得词语,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然后,我请一名同学给咱们翻译一下这首词。

同学:„„„

教师:同学翻译的不错,全词的大意:

经常回忆起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的情景,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别不出来了。 一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掉转船头回去。结果却搞错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奋力地划啊,奋力地划啊,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全都飞起来了。 ㈢美读全词,领悟意境

教师:下面我在黑板上列出三组意象: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同学们能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1) 溪亭日暮:

教师: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溪水、亭台、夕阳、云彩、飞鸟┅┅)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起来,描绘出一幅“溪亭日暮图”吗? 出示图片:傍晚,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树木,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幽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在这样有意境的地方,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 (饮酒作诗、聊天赏景 、下下棋。 )

教师:她与谁在一起?

同学:知己。

教师: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唐代诗人李白就是酒仙,一喝酒就能挥笔做诗,因而古人云“李白斗酒诗百篇”;李清照虽为女子,也爱喝酒,在他的很多词中都提到了“酒”字。这一次也不例外,从哪儿读出来的?

同学:沉醉。

教师:此时,她也醉在了美酒中。但是,词人仅仅是因为酒而沉醉的吗?那她还沉醉于什么呢?她还因为这溪亭日暮的美景而醉。

⑵误入藕花深处

教师: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塘美景。(展示多媒体课件)生自由交流。(荷叶密密层层,有的像大玉盘,有的像撑开的小伞;无数粉色的荷花从绿叶中冒出来,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又像从天而降的仙子一般 )

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读读词句。

交流:因兴尽而晚回,因晚回而误入。尽管已是傍晚,但荷叶荷花太美了,词人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深处。

是啊,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却看到了这么迷人的景色,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又一次沉醉了)

教师: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也和你们一样活泼可爱又顽皮,酣畅淋漓的玩了一天,天色又很晚了,才误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她面对这清香幽静的美景,更加陶醉了。让我们闭上眼睛陶醉地读。

⑶争渡惊起鸥鹭

你还看到了什么?(鸟多、壮观)听到了什么?(鸟叫声)出示图片:你看,在溪水旁,一群鸥鹭鸣叫着,拍打着翅膀,冲破夜幕,飞上天空,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朗读“一滩鸥鹭”,读出壮观。

你还听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中听到的?(争渡)争着划船,大声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欢快热闹的场面啊!

这里用了两个“争渡”,为什么?比较:更表现出着急而又欢快的心情和热闹而又有趣的

场面。

“惊”字除了讲惊起鸥鹭,谁也惊了?惊什么?这真是“鸟被人惊”、“人被鸟惊”啊! “一滩鸥鹭”带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使大家沉醉在这意外的大自然的壮观中,再一次沉醉在郊游快乐的心情中。

教师:因为沉醉于溪亭日落的美景,不小心误入了藕花深处,没想到却惊起了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着迷的流动的画面。

教师: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亭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词中却略去郊宴不写,而只写归途,甚至连归途也没有写全,至“争渡”“惊鸥鹭”便戛然而止。这是因为由于误入而群起争渡是这次郊游中出乎意外的一个高潮,用这个典型细节能更鲜明、更集中地表现少女们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㈣总结: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我们学完了这首词,也了解了它的意境,接下来老师给你们放一下这首词的录音,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在脑海里勾绘这首词的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㈤练习题

1、把词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1)常记 , 不知归路。 ()

篇三:《如梦令》教案(公开课)

《如梦令》教案

海口依兰中心学校付成花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蔡琴独唱,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导入:

1. 出示《清平乐.村居》,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五年级时学的这首什么?

2. 师:你知道“清平乐”是什么吗? 词牌名p

p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另一首词——《如梦令》。(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问生:你还学过哪些词牌名?

4.师:古代的词,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第一遍先听,第二遍跟着唱)

5. 你找到作者了吗?你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呢?(板书作者和朝代)(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pp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师:请大家自由读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p

2.生字指导p

p

p 3.师:下面听课文范读(试着用斜线划分节奏)4.师:再听一遍,试着跟读,读出节奏美、并把音读准确。

5.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

6. 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 (指名读,正音。)生评

三、精读指导,学习《如梦令》

(一)整体感知:

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兴尽晚回舟)

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那一个季节?(夏季)

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二字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4、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日暮)

5、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溪亭:溪边的亭子)

过渡:(“常记溪亭日暮”)(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p p 师:词人好有生活的情调啊,你体会到早期时的李清照生活是怎样的? 过渡:生活很有情趣

你能读出她当时的的意境吗?指名读,师评

四、抓“醉”理解全词

1.师: 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这首词也有词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板书:醉)

(2) “醉”表明词人心情如何?愉快,所以词人(引读)“沉醉不知归路”,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1.词人醉了;2.日暮;3.流连美景

(3)过渡:词人“沉醉不知归路”,接着(引读)“兴尽晚回舟”结果“误入藕花深处。”

(4)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清香四溢。红花绿叶,幽静神秘,多美呀!你能把画面的这种美读出来吗?“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5)此时,连用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的心情如何?(焦急)(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你能把她那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后两句)

(6),因此,她快速地划船,结果“惊起一滩鸥鹭”(指名读),把已经栖息的水鸟也吓飞了!

(7)此时,你能体会到这首词的感情是欢乐的还是悲凉的,你能读出来吗?(齐读)

五、想画面,体会意境。

1..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发言后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

2. 看图,再读读词,请同学来解说一下这首词的意思。

3.师开头:我常常回忆起,曾经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喝得太多,有些醉意,就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楚了。我游玩的兴致得到了满足,玩够了,很晚才划船回家,却不小心把船划进了无边无际的荷花丛中,我手忙脚乱,赶紧划船,我划呀,划呀,不小心,却惊起了许多的水鸟,成群地从水面飞起来了。

4.师:谁能背一下这首词呢?

六、拓展练习《同步》 p

1.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

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2.《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七、板书设计

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荷湖争渡

惊飞鸥鹭

八、作业布置p

1、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反思:

本人觉得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成,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作业反馈较好。可是,教师队伍评课如下:

1. 文本没把握住,缺少人文性,缺少互动,上得太实,无想象的空间,没有解诗人的情感。(重点应放在读)

2. 上课的顺序可以略作调整,介绍词的发展,作者,先去读,不去唱歌,找意象,想画面再读。

篇四:《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如梦令》,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述的情境,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一样的“醉”,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李清照和词的相关资料,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了解“沉醉”

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沉醉是“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在林升看来,沉醉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在高鼎的印象中,沉醉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么,

在李清照的心中,沉醉又是怎样的呢?

附: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二、反复诵读,读出“沉醉”

(一)读准《如梦令》

1、自由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如梦令》这首词,注意:读四遍,前两遍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节奏。

2、指名读(准)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词中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是否念准了。

明确:“兴尽晚回舟”中“兴”是个多音字,“误入藕花深处”中“藕”是本课需会读会写的生字。(随堂教学“藕”:

从艸水,禺聲。)

3、齐读。

4、指名读(节奏)

指名读,要求读出节奏。(其他孩子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停顿是否正确,读得是否有板有眼) 芙蕖根。

根据读的情况,明确:“兴尽/晚/回舟”(读要读得有板有眼) 生练习读,尝试读出节奏。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读出味道和感觉

师示范,生尝试读出“沉醉”的味道。

三、品味语言,感受画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作者李清照为何会如此沉醉呢?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结合插图,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可以读懂这个“醉”字呢?

学生轻声读词,反馈。明确并板书:

(一)、李清照沉醉在“美酒”中。

(二)、李清照沉醉在“美景”中。

相机指导“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处。(课件播放音乐。师: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词人带醉而归,谁知竟走错了路,使我们想起这句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诗、对对子,看风景„.)

师: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

(好朋友,知己。)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听出来了,你们没喝酒,光读词,就有些醉意了。师:好!还能从哪些词语当中读出这个“醉”字来?引导:“误入藕花深处”

师:这个“藕花深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是啊,多美的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在美丽的夕阳的映射下,“藕花深处”,别有另一番风味。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师: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

们是赶紧——读下去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鸥鹭的声声鸣叫。)

篇五: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定远县卜店学校 杨震

【教材分析】

人李清照早期代表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初识诗人

1、我们刚刚学过《夏日绝句》,哪位同学愿意背一下?

2、投影出示《夏日绝句》这首诗。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清照在这首诗里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

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教师小结,投影出示:

这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写得一首雄浑奔放诗。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从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及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6、可是有一首词却写出来李清照另外的一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 早期生活的写照。

二、自学质疑,理解词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1、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如梦令》,反复读,一直到把这首词读清爽了、读顺口了为止。

2、请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首词有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互动探究:先小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级交流。

6、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幻灯片:

常记:时常回忆起。

溪亭: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争渡,争渡:“争”,怎的意思;争渡即怎渡。 沉醉:形容醉得很厉害。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兴致。很尽兴。

7、互动探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词的意思,然后将词意写下来。

8、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三、读悟词情,精讲点拨

1、同学们,读古诗词,我们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还应体会词的意境及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个词来表达你读这首词的感觉。

2、提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3、同学们,读这首词给人以高兴的感觉,读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你会感到高兴吗?

4、那我们读《如梦令》这首词我们会感到高兴呢?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读一读《如梦令》,找一找,词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儿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呢?你可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

5、请问词中哪个字眼儿告诉你,词人很高兴?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词。

6、把“兴尽”二字圈出来,一起读,读出感觉来。

7、词人因高兴而多喝了两杯,结果怎么了?请读出这浓浓的醉意。

8、词人为何“不知归路”? 仅仅沉醉于酒吗?请你品品“沉醉”这个词,还有什么也醉人呢?(美丽的景色、快乐美好的心情)

9、词人“不知归路”也许是应为“沉醉”,也许是应为“日暮”,也许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10、词人因“兴尽”而“沉醉”,因“兴尽”而“晚回舟”,结果搞错了方向,词人到哪了?

11、请把“藕花深处”画下来,此时的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请学生说。

12、我们学过一些关于荷花的古诗,能背一些吗?

13、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投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宋.周敦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小娃撑小船,偷采白莲回——杜甫

14、这么美的藕花,这么美的环境,可此时词人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5、你读出词人此时的心绪吗?

16、此时词人可着急了,就在这慌乱无主,夺路而归的当儿,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17、此时此刻,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心情又怎么样?

18、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词人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领悟意境,再识词人

请同学们品读每个词每句话,边读边想,随词人一起郊游,走进李清照所描绘的意境中。展开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1、同桌交流自己朗读感悟的情况。注意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想象。

教师投影出示

⑴开始时,词人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

⑵在这样的美景中,此时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

⑶在回家的路上,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词人心情怎样?

2、交流展示:指名说说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词的意境。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与词人一道,走进了荷塘,看到了“溪亭日暮”, 看到了“藕花”,看到了“一滩鸥鹭”,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其实这叫“词中有画”。画中还有人,你们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因为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使整首词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沉醉了的、无忧无虑,活泼甚至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那份快乐的美好的心情。

4、齐读这首词。

5、同学们,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投影出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侵后,与丈夫赵明诚避乱江南,不久丈夫病逝,李清照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浓重的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7、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五、简介常识,欣赏歌曲

整首词,词人只用了33字就写出了这么丰富的画面和情感,这就是词的特点:含蓄、凝练。

1、说到词,谁来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出示投影:

词,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是曲调,“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由于这些“曲子”的唱法今已不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故“曲子词”今之省称为“词”。词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

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请欣赏歌曲《如梦令》,随歌曲一起吟唱。

【板书设计】

沉醉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设计说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关内容

  • [如梦令]教案
  •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一.[学习目的] 1.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的主题思想 2.有感情地吟诵词. 3.初步了解词的特点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 ...

  • 八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声声慢]比较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课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1 上课日期: 2013 教 师: 单 位: <如梦令><声声慢> 拓展阅读课 课时 年12月31日 张会 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 "情愁"酒花雨 识得"清照"心 --<如梦 ...

  •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优质课教案
  •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2.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3.认识宋词和元曲,掌握杰出代表 4.认识宋元时期的绘画和书法,掌握杰出代表 5.学会感受美.欣赏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

  • 宋词四首教案
  • <宋词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四首宋词. 2.初步了解词的体裁特点. 3.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4.了解作者的朝代.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宋词 教学难点: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方法:探究.指导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字音.字形 骤 海棠 麾下炙 的 ...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江苏省震泽中学 刘丽华 教学目标: 1.  通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同而把握词的内容. 2.  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一.导入 1.  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 ...

  • 4.12.[声声慢]教案
  • 学校: 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刘春燕 审核人: 赵贵友 孙东云 声声慢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 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 ...

  •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 备 课 笔 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 级:六 年 级 科 目:经典诵读 教师:沈东轩 2016年9月1日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 ...

  • 七下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 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课程目标: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宋词.史学.绘画.书法)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资治通 ...

  •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doc
  • 武 陵 春 执教者:翠柏中学李晶 教学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一. 导入新课 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