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怎么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也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地,承担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面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高校如何作为?  明确形势和任务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前提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必须正视。  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和借重中国,这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但同时,一些西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崛起,更不愿看到一个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不对西方模式亦步亦趋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干扰和遏制。新世纪以来,他们更加重视运用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对我国进行影响和渗透,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国内来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人民精神面貌有了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更加活跃,各种嘈杂声音频出,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言论借助互联网、手机特别是微博等途径迅速传播,严重干扰了改革与发展。  从高校来看,我国高校也深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改革开放使高校能够拥有广阔的办学视野,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利用优质资源后来居上。高校在敞开大门拥抱世界的同时,各种社会文化观念纷至沓来,社会思潮影响最为广泛,思想文化交锋最为激烈,这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开拓眼界、兼收并蓄提供了空前的机会。但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师生的价值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受到侵蚀,少数师生理想信念淡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面对新情况,如何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不断推出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何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的贡献?如何以人为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些都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直面的现实考验和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找准差距和问题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高校积极落实“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为国家发展和地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比,与高校的人才资源、学科体系和研究优势相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作机制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高校领导整体上认识不到位,重自然科学发展,轻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二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制度文化氛围不浓。三是顶层设计不够,缺少专职部门规划并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据我们对“985工程”高校的调查,除综合型、文科型大学基本上都设有主管社会科学的部门外,工科型大学都没有专职负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部门,只是把这部分职责列入主要负责自然科学的部门。即使是综合性、文科型大学,由于专职部门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教师申报教育主管部门、省(市)和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以及统计相应的科研项目数量及研究经费,该部门引导教师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并取得优秀成果的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  第二,在队伍建设方面,名师大家和中青年骨干不多,少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高校缺乏鼓励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大家的激励机制。高校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两手抓”,既站稳讲台,又抓好科研,但往往不注意发挥教师的能力与专业特点,用其长、避其短,结果是使教师顾此失彼,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有职称评聘和薪酬机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严重制约了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一些高校对引进人才的综合素质重视不够、入口把关不严、平时教育不力。部分高校重学历轻能力、重业务轻思想、重学业专长轻综合素质,致使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思想观念、业务能力、学术风气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三是高校普遍只重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忽视思想问题和生活待遇,引领教师增强思想观念、提高业务能力、端正学术风气的手段不足、实效性不强。  第三,在研究评价方面,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规律的评价体系尚待建立。一方面,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亟待转变。长期以来,高校过于看重科学研究的项目数量和到账经费,不太重视研究成果的水平。统计科研成果时往往公布的是成果数量、科研经费总数,基本上不讲科研成果达到的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有待完善。高校特别是工科型高校习惯按照自然科学评价标准与思维方式来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忽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特点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忽视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不重视同行专家的评价。再一方面,科学合理、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仍待完善。最后一点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缺少国家级的奖励。从高校来看,在配套支持科研项目或奖励科研成果时,总体上存在偏重自然科学、轻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现象。从国家层面看,没有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同层级的奖励。这也是遏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因素。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也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地,承担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面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高校如何作为?  明确形势和任务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前提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必须正视。  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和借重中国,这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但同时,一些西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崛起,更不愿看到一个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不对西方模式亦步亦趋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干扰和遏制。新世纪以来,他们更加重视运用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对我国进行影响和渗透,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国内来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人民精神面貌有了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更加活跃,各种嘈杂声音频出,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言论借助互联网、手机特别是微博等途径迅速传播,严重干扰了改革与发展。  从高校来看,我国高校也深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改革开放使高校能够拥有广阔的办学视野,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利用优质资源后来居上。高校在敞开大门拥抱世界的同时,各种社会文化观念纷至沓来,社会思潮影响最为广泛,思想文化交锋最为激烈,这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开拓眼界、兼收并蓄提供了空前的机会。但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师生的价值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受到侵蚀,少数师生理想信念淡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面对新情况,如何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不断推出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何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的贡献?如何以人为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些都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直面的现实考验和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找准差距和问题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高校积极落实“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为国家发展和地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比,与高校的人才资源、学科体系和研究优势相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作机制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高校领导整体上认识不到位,重自然科学发展,轻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二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制度文化氛围不浓。三是顶层设计不够,缺少专职部门规划并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据我们对“985工程”高校的调查,除综合型、文科型大学基本上都设有主管社会科学的部门外,工科型大学都没有专职负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部门,只是把这部分职责列入主要负责自然科学的部门。即使是综合性、文科型大学,由于专职部门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教师申报教育主管部门、省(市)和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以及统计相应的科研项目数量及研究经费,该部门引导教师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并取得优秀成果的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  第二,在队伍建设方面,名师大家和中青年骨干不多,少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高校缺乏鼓励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大家的激励机制。高校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两手抓”,既站稳讲台,又抓好科研,但往往不注意发挥教师的能力与专业特点,用其长、避其短,结果是使教师顾此失彼,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有职称评聘和薪酬机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严重制约了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一些高校对引进人才的综合素质重视不够、入口把关不严、平时教育不力。部分高校重学历轻能力、重业务轻思想、重学业专长轻综合素质,致使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思想观念、业务能力、学术风气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三是高校普遍只重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忽视思想问题和生活待遇,引领教师增强思想观念、提高业务能力、端正学术风气的手段不足、实效性不强。  第三,在研究评价方面,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规律的评价体系尚待建立。一方面,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亟待转变。长期以来,高校过于看重科学研究的项目数量和到账经费,不太重视研究成果的水平。统计科研成果时往往公布的是成果数量、科研经费总数,基本上不讲科研成果达到的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有待完善。高校特别是工科型高校习惯按照自然科学评价标准与思维方式来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忽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特点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忽视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不重视同行专家的评价。再一方面,科学合理、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仍待完善。最后一点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缺少国家级的奖励。从高校来看,在配套支持科研项目或奖励科研成果时,总体上存在偏重自然科学、轻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现象。从国家层面看,没有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同层级的奖励。这也是遏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因素。


相关内容

  • 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 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哲学社会科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火车头",如果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

  •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上海改革发展
  •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上海改革发展 --迎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笔谈 学者之家  智慧之门 姜义华 跨学科与多学科的交流.合作,不仅有利于对许多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作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研究,而且会促成学科新的增长点乃至新学科的形成. 上海市历史学会1949年12月筹备成立时,名为中国新 ...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英文标题]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of Philosophy Social Scientific findings Xiong Zhengde Col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H ...

  • 精选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 "十五"以来我院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科教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大科研工作和科研投入的力度 ...

  • 全国社科联第十三学会工作会议闭幕式主持词
  • 全国社科联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总结和闭幕式上的讲话 时 间:8月3日(周一)16:30 地 点:和平邨宾馆多功能厅 主持人:黑龙江省社科联主席刘世佳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受大会的委托,现在由我主持全国社科联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的闭幕式. 有四项议程: (一)请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同志讲话: ( ...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读者作者座谈会
  • 科 态动 < 中高国校社会 学科 >杂志 立汪 为 进峰一 步加强 杂志与高 校的 联 系 ,了 解高 哲校 社学会 科 学 最新的 究 研 态 ,动听取 高 校专 学 家者 对 办好杂 志的 意见和 建 ,议 推动 杂志更 好地为 繁荣 发 高展校 哲学 社会 科 服学 务 ,1 0 ...

  • 我国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双重影响
  • 作者:蒋万胜 出版发行研究 2009年12期 社会科学管理体制与学术期刊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决定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方向,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结果--科研论文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会直接影响到学术期刊所面对的学术环境.社会科学管理体制作为影响科学 ...

  • 谭劲松:加强马克思主义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
  •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高校 ...

  •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 作者: 云梦学刊 2005年01期 一.总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 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 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