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自称是儒者,伏尔泰推崇孔子,黑格尔为何却要鄙视孔子及其学说?

2000多年来被中国尊为文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前551-前478),对中国乃至于世界文化都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通过了解西方文化界、思想界、学术界一些名人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评判,结合中国人文自身的特点,对于理清我们的思绪,深层抵达和认知中华文明的最高思想成就将极为有利!

孔子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54-1324)在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中盛赞东方之富庶,文明之昌盛,为西方人打开了一扇令人向往的东方窗户。

马可波罗

点评:马可·波罗是一个小商人、旅行家,并非哲学家和思想家,充其量是一个旅游文化学者。其《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1582年,欧洲汉学的开山鼻祖、意大利天主教徒利玛窦(1552-1610)来华,在中国儒生瞿太素的建议下,易僧服,改作儒生打扮。自1594年起,他穿起儒服,戴起儒冠,并自称儒者,时人黄景说他“俨然大儒风格”。利玛窦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1594年,利玛窦出版了《四书》的拉丁文译本,这是儒家经典最早被译成西方文字。

利玛窦

点评:利玛窦肩负着传播天主教的使命,其穿儒服、戴儒冠、称儒者,最初的发心是为了融入中国,有利于传播天主教。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甚大,但其自身并非哲学家和思想家,只可以说是一个翻译家。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二进制鼻祖莱布尼茨(1646-1716)不仅推崇伏羲为世界科学始祖,而且还热烈地赞美儒学,甚至公然宣称在道德和政治方面,中国人优于欧洲人。他斥责那些在中国传统思想面前夜郎自大的欧洲学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了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学说,理由只是因为这种学说似乎首先和我们普通的经院哲学的概念不相符,这真是狂妄至极!”

莱布尼茨

伏尔泰(1694-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伏尔泰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在《哲学辞典》中,他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伏尔泰

点评:莱布尼茨和伏尔泰都是从政治伦理的角度推崇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生态有关。相对于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儒家推崇的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显然要更加先进。但孔子及其学说并非中国文化最精髓的部分。

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治学突出儒学之道,此道非老子的元气本体论,而是指一切社会政治伦理的最高原则。认为孔子使“治天下,经国家大中之道,焕然而备。”这一学说将孔孟宣扬的精英政治道德理论凌驾于皇权之上,使儒家传布之道俨然成为包括帝王在内的万众遵行的根本原则,儒家硕学成为帝王之师,这就大大抬高了儒士的社会地位,对皇权专制构成有力的制约。这是理学在兴起之初最有价值和富有进步意义的亮点。

孙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1723—1789)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霍尔巴赫

在欧洲很多思想家都在推崇孔子及其学说的情况下,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影响巨大的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1770~1831)认真研读了《论语》,却投以鄙薄和蔑视的态度。黒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说:“《论语》一书,只是一些一味自表真诚的悦耳常识和愿望而己,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罗素也有此等论调 )“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

黑格尔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臣对君尽义务

儒家经典《论语》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黑格尔认为:“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子对父

黑格尔又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臣民都被看作还处在幼稚的状态”。“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有人格的个人,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黑格尔认为儒家的伦理哲学导致“在中国,个人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也是依赖的,是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最崇高的便是上天。”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

点评:很多国人读到黑格尔对孔子的评判心里会感到不舒服,从西方文化注重思想体系和黑格尔辩证哲学的角度来看,其责备自然有其道理。黑格尔可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其理性思维和逻辑体系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不能求全责备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知之甚少,因为自汉武帝与董仲舒携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00多年来中国官方一直把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当成是最高的思想成就。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选择,因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并非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董仲舒

老子的元气本体论才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思想成就!儒家把老子的道本体即元气本体当成是虚幻飘渺、玄妙难测的东西,儒家哲学的主流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问题。原本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自然的“天”,董仲舒用“天人感应说”和“君权神授说”将皇帝称为“天子”,刘彻代表的皇帝肯定很高兴这种说法,儒家也由此获得了与君共治天下的权利,但这种哲学并非宇宙真理。

孔孟之道与老庄之道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要诉求的不同,孔丘和孟轲主要的诉求在政治,其人文思想是为政治诉求服务的,自然就偏离了老子的元气本体论;而老子和庄周主要的诉求在人文,其政治伦理自然从属于元气本体论。老庄思想尊重自然的力量,尊重每一个人,而儒家则把皇帝说成天子,把士大夫当成是可以修齐治平的救世主。

孟轲

孟子虽然有民本主义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从董仲舒开始,儒家事实上是说一套做一套,把皇帝称为“天子”就是一种君本主义,而非民本主义。黑格尔所总结的儒教是“国家的宗教”,“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事实上是很透彻的。

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优势在老子的元气本体论,在思想高度和揭示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而短板则在老子所说的“文不足”。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是西方哲学之长,黑格尔“以己之长,量彼之短”,自然是有道理和依据的。最合理的选择应该是:用老子元气本体论的思想,融合西方哲学的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互相印证!这也是文喜有话说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儒家 孔子 老子 马可波罗 利玛窦 黑格尔 莱布尼茨

大哉!元气、阴阳、五行!

美哉!华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层挖掘,传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华夏人文!

2000多年来被中国尊为文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前551-前478),对中国乃至于世界文化都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通过了解西方文化界、思想界、学术界一些名人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评判,结合中国人文自身的特点,对于理清我们的思绪,深层抵达和认知中华文明的最高思想成就将极为有利!

孔子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54-1324)在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中盛赞东方之富庶,文明之昌盛,为西方人打开了一扇令人向往的东方窗户。

马可波罗

点评:马可·波罗是一个小商人、旅行家,并非哲学家和思想家,充其量是一个旅游文化学者。其《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1582年,欧洲汉学的开山鼻祖、意大利天主教徒利玛窦(1552-1610)来华,在中国儒生瞿太素的建议下,易僧服,改作儒生打扮。自1594年起,他穿起儒服,戴起儒冠,并自称儒者,时人黄景说他“俨然大儒风格”。利玛窦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1594年,利玛窦出版了《四书》的拉丁文译本,这是儒家经典最早被译成西方文字。

利玛窦

点评:利玛窦肩负着传播天主教的使命,其穿儒服、戴儒冠、称儒者,最初的发心是为了融入中国,有利于传播天主教。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甚大,但其自身并非哲学家和思想家,只可以说是一个翻译家。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二进制鼻祖莱布尼茨(1646-1716)不仅推崇伏羲为世界科学始祖,而且还热烈地赞美儒学,甚至公然宣称在道德和政治方面,中国人优于欧洲人。他斥责那些在中国传统思想面前夜郎自大的欧洲学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了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学说,理由只是因为这种学说似乎首先和我们普通的经院哲学的概念不相符,这真是狂妄至极!”

莱布尼茨

伏尔泰(1694-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伏尔泰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在《哲学辞典》中,他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伏尔泰

点评:莱布尼茨和伏尔泰都是从政治伦理的角度推崇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生态有关。相对于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儒家推崇的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显然要更加先进。但孔子及其学说并非中国文化最精髓的部分。

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治学突出儒学之道,此道非老子的元气本体论,而是指一切社会政治伦理的最高原则。认为孔子使“治天下,经国家大中之道,焕然而备。”这一学说将孔孟宣扬的精英政治道德理论凌驾于皇权之上,使儒家传布之道俨然成为包括帝王在内的万众遵行的根本原则,儒家硕学成为帝王之师,这就大大抬高了儒士的社会地位,对皇权专制构成有力的制约。这是理学在兴起之初最有价值和富有进步意义的亮点。

孙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1723—1789)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霍尔巴赫

在欧洲很多思想家都在推崇孔子及其学说的情况下,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影响巨大的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1770~1831)认真研读了《论语》,却投以鄙薄和蔑视的态度。黒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说:“《论语》一书,只是一些一味自表真诚的悦耳常识和愿望而己,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罗素也有此等论调 )“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

黑格尔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臣对君尽义务

儒家经典《论语》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黑格尔认为:“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子对父

黑格尔又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臣民都被看作还处在幼稚的状态”。“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有人格的个人,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黑格尔认为儒家的伦理哲学导致“在中国,个人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也是依赖的,是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最崇高的便是上天。”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

点评:很多国人读到黑格尔对孔子的评判心里会感到不舒服,从西方文化注重思想体系和黑格尔辩证哲学的角度来看,其责备自然有其道理。黑格尔可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其理性思维和逻辑体系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不能求全责备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知之甚少,因为自汉武帝与董仲舒携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00多年来中国官方一直把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当成是最高的思想成就。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选择,因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并非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董仲舒

老子的元气本体论才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思想成就!儒家把老子的道本体即元气本体当成是虚幻飘渺、玄妙难测的东西,儒家哲学的主流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问题。原本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自然的“天”,董仲舒用“天人感应说”和“君权神授说”将皇帝称为“天子”,刘彻代表的皇帝肯定很高兴这种说法,儒家也由此获得了与君共治天下的权利,但这种哲学并非宇宙真理。

孔孟之道与老庄之道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要诉求的不同,孔丘和孟轲主要的诉求在政治,其人文思想是为政治诉求服务的,自然就偏离了老子的元气本体论;而老子和庄周主要的诉求在人文,其政治伦理自然从属于元气本体论。老庄思想尊重自然的力量,尊重每一个人,而儒家则把皇帝说成天子,把士大夫当成是可以修齐治平的救世主。

孟轲

孟子虽然有民本主义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从董仲舒开始,儒家事实上是说一套做一套,把皇帝称为“天子”就是一种君本主义,而非民本主义。黑格尔所总结的儒教是“国家的宗教”,“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事实上是很透彻的。

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优势在老子的元气本体论,在思想高度和揭示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而短板则在老子所说的“文不足”。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是西方哲学之长,黑格尔“以己之长,量彼之短”,自然是有道理和依据的。最合理的选择应该是:用老子元气本体论的思想,融合西方哲学的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互相印证!这也是文喜有话说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儒家 孔子 老子 马可波罗 利玛窦 黑格尔 莱布尼茨

大哉!元气、阴阳、五行!

美哉!华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层挖掘,传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华夏人文!


相关内容

  • "理想化"与"妖魔化"
  • 作者:金秀芳 德国研究 2002年07期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71(2002)01-0053-06 前言 90年代初,笔者曾对"中国(人)在您心目中的形象"这一问卷在德国人中作了调查. 被采访人的回答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也是大多数人的回答 ...

  • 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 2010年01月18日 17:52凤凰网历史综合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累.朱熹理学正是这种文化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和促进当时和后来的学术.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有不可抹煞的贡献,而且 ...

  • 中西伦理思想的比较
  • [论文摘要]比较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很多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对此的比较性研究,可以有助于认识及了解人类文明发生及演化的历史.考察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以来至二十世纪初两千多年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主要从古希腊伦理学与先秦儒学.基督教伦理学与宋明理学.西欧近代伦理思潮与明清启蒙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

  •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
  • 传统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 从传统文化的四点基本精神浅谈当今 当今社会,人们大都在学习欧美的先进知识,文化.有意或是刻意的模仿,不知不觉间对中华传承5000年的文化有着一种鄙夷与抵触.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来看,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逐渐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 ...

  •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文科)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三)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文科) (命题人: 审核人: 校对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 ...

  • 庄子对孔子的推尊与借助
  • 庄子对孔子的推尊与借助 作者:涂光社 <史记>中说庄子"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诋訾孔子之徒"和"剽剥儒墨",道明了他学术渊源和思想倾向.<庄子>寓言中确实多次演绎孔子周游列国遭遇挫折的史事,也有老聃和 ...

  • 孔子和他的教师观
  •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从事著作.司马迁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是中国私人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系统传播古代文化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文化的流传以至后来的扩大.发展,这是和他的功绩分不开的. 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可以用两 ...

  • 801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
  •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西哲学史>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1) 学院名称(盖章)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 编 制 时 间: 2012年 8月 6 日 <中西哲学史>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1) 一.考核要求 <中国哲学史>着重探究从先秦 ...

  •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一
  •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1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判断下列说法是与否或对与错) 1.哲学起始于好奇表现为爱智, 早期的哲学与科学不分.(√) 2.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 3.古希腊后期及至欧洲中世纪早期,哲学被赋予了伦理学或道德学说的特征,中世纪时期,哲学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