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读书论

名家读书谋略

一、不做书呆子,不要死读书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鲁迅

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许多手段之一。

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

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

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茅盾《谈独立思考》

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

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

——李四光

学问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领悟、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

一架“念书机器”。

——三毛《不满、不满、不满》

书籍不仅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

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俄)乌申斯基

我兴奋地惊异地阅读了许多书,但这些并没有使我脱离现实,反而加强

了我对于现实的兴趣,提高了观察、比较的能力,燃起我对生活知识的渴望。

——(苏联)高尔基

一天到晚沉浸读书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就和长时期

被重物所压的弹簧一般,它的弹力必定会消失的。

——(德)叔本华《关于思考》

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

——(法)卢梭《爱弥儿》

博览群书而不动脑筋,犹如饕餮贪图腹欲;满肚子美味佳肴,常常是弊

多利少。

——(英)乔·提尔威斯特

真正的知识更多地是来自思考而不是来自书本;因为读书太多会对于大

脑形成一种压抑,世界上蠢儒之所以那么多,原因就在于此。

——(英)彭威康

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

——(英)丘吉尔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英)波尔克

读书往往成为逃避思考的巧妙手段。

——(英)霍布斯

再没有比死啃书本、把岁月完全消磨在学院里的那些饱学的书呆子更为

无知的了。不论人性已经被作家们描绘得多么细腻,真正的实际的规律却只

能在大千世界中去领会。

——(英)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

醒。

——(法)约·诺里斯

无批判的多读,使人头脑空虚,是众所周知的

事实。

——(日)寺田寅居

二、怎样选择书

1.读书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

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法)蒙田

凭感情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享受,所得到的是一种灵魂上的涵泳与

自由自在,和一种被了解、被同情的感受。

——(法)罗曼·罗兰《书与我》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

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俄)别林斯基

读文学作品,也跟谈恋爱一样,对别人的选择总是感到吃惊。忠于我们

自己的作者吧。在这个方面,自我才是最最公正的法官。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2.读书要宁精勿滥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两千。

因此,必须严格地挑选书籍,善于指导青少年怎样去读这些书。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与其匆匆博览百书,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英)奥斯本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好;读书太滥只能满足

消遣而已。

——(英)布尔沃·利顿

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

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

——(英)约翰·罗斯金

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因此,我

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

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

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

才是开卷有益的。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人生短促,宁静的时间又极少,我们不该看无价值的书而浪费时光。

——(英)拉斯金

没有读二遍价值的书,就一遍也不值得看。

——(德)威柏

3.经典名著最靠得住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

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

料。

——(古罗马)塞涅卡

所有的书都可分为两大类:只供一时所读的书,和可供一切世代阅读的

书。

——(英)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

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

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

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

名著之多,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

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三、读书的方法

1.读书要循序渐进

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

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

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晗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

后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朱熹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

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

识,我们对该题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读到该书的终末,就懂得

它的起首。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之惟一的正确的方法。

——(英)狄慈根

2.做笔记与背诵

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

精不熟之患。

——朱熹

当我读一本历史书或者其它类似严肃的书籍时,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

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这样,在需要时,我

不必重读全书,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3.关于精读

学者须精熟一两书,其余如破竹数节,后皆迎刃而解。

——苏轼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朱熹《性理精义》

理解不足,只好精读,只好深思,换句话说:便是只好待时。待到自己

的经验足时,终有彻底理解的时期出现。

——郭沫若《雅富与自力》

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

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

我在青年时代,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

的书比我的同志少。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但是,浮皮潦草地看书,有许

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看书的办法,能使

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所以,随着岁月的推移,我的库存要比我的同

志丰富得多。

——(苏联)柳比歇夫

精读一本书,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寻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奥妙,这是一

种好的读书方法。

——(日)池田大作

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因为读第二次

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

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

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

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英)培根

阅读的方式不一,有些书必须浅尝即止,有些书必须囫囵吞枣,少数的

书必须咀嚼再三,彻底消化。

——(英)培根

4.关于学科

读史须一气看过,一气看过,则前后事连贯,易于记忆。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

书。

——鲁迅

读科学著作要读最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最古的。古典文学往往是最摩

登的。

——(英)布尔沃·利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英)培根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

——(英)培根

四、读书的作用

1.读书可以塑造一个完人

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

某些疾病一般。

——(英)培根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

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英)培根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英)培根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德)叔本华

2.读书可以使我们跟上时代

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日)池田大作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他是否善于在

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

生命的共鸣,共同去

塑造人生。

——(日)池田大作

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

——(法)拿破仑

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

确定他终生的理想。

——(苏联)米哈尔科夫《一切从童年开始》

名家读书谋略

一、不做书呆子,不要死读书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鲁迅

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许多手段之一。

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

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

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茅盾《谈独立思考》

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

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

——李四光

学问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领悟、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

一架“念书机器”。

——三毛《不满、不满、不满》

书籍不仅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

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俄)乌申斯基

我兴奋地惊异地阅读了许多书,但这些并没有使我脱离现实,反而加强

了我对于现实的兴趣,提高了观察、比较的能力,燃起我对生活知识的渴望。

——(苏联)高尔基

一天到晚沉浸读书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就和长时期

被重物所压的弹簧一般,它的弹力必定会消失的。

——(德)叔本华《关于思考》

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

——(法)卢梭《爱弥儿》

博览群书而不动脑筋,犹如饕餮贪图腹欲;满肚子美味佳肴,常常是弊

多利少。

——(英)乔·提尔威斯特

真正的知识更多地是来自思考而不是来自书本;因为读书太多会对于大

脑形成一种压抑,世界上蠢儒之所以那么多,原因就在于此。

——(英)彭威康

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

——(英)丘吉尔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英)波尔克

读书往往成为逃避思考的巧妙手段。

——(英)霍布斯

再没有比死啃书本、把岁月完全消磨在学院里的那些饱学的书呆子更为

无知的了。不论人性已经被作家们描绘得多么细腻,真正的实际的规律却只

能在大千世界中去领会。

——(英)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

醒。

——(法)约·诺里斯

无批判的多读,使人头脑空虚,是众所周知的

事实。

——(日)寺田寅居

二、怎样选择书

1.读书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

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法)蒙田

凭感情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享受,所得到的是一种灵魂上的涵泳与

自由自在,和一种被了解、被同情的感受。

——(法)罗曼·罗兰《书与我》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

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俄)别林斯基

读文学作品,也跟谈恋爱一样,对别人的选择总是感到吃惊。忠于我们

自己的作者吧。在这个方面,自我才是最最公正的法官。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2.读书要宁精勿滥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两千。

因此,必须严格地挑选书籍,善于指导青少年怎样去读这些书。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与其匆匆博览百书,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英)奥斯本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好;读书太滥只能满足

消遣而已。

——(英)布尔沃·利顿

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

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

——(英)约翰·罗斯金

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因此,我

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

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

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

才是开卷有益的。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人生短促,宁静的时间又极少,我们不该看无价值的书而浪费时光。

——(英)拉斯金

没有读二遍价值的书,就一遍也不值得看。

——(德)威柏

3.经典名著最靠得住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

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

料。

——(古罗马)塞涅卡

所有的书都可分为两大类:只供一时所读的书,和可供一切世代阅读的

书。

——(英)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

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

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

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

名著之多,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

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三、读书的方法

1.读书要循序渐进

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

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

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晗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

后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朱熹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

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

识,我们对该题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读到该书的终末,就懂得

它的起首。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之惟一的正确的方法。

——(英)狄慈根

2.做笔记与背诵

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

精不熟之患。

——朱熹

当我读一本历史书或者其它类似严肃的书籍时,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

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这样,在需要时,我

不必重读全书,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3.关于精读

学者须精熟一两书,其余如破竹数节,后皆迎刃而解。

——苏轼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朱熹《性理精义》

理解不足,只好精读,只好深思,换句话说:便是只好待时。待到自己

的经验足时,终有彻底理解的时期出现。

——郭沫若《雅富与自力》

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

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

我在青年时代,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

的书比我的同志少。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但是,浮皮潦草地看书,有许

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看书的办法,能使

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所以,随着岁月的推移,我的库存要比我的同

志丰富得多。

——(苏联)柳比歇夫

精读一本书,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寻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奥妙,这是一

种好的读书方法。

——(日)池田大作

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因为读第二次

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

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

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

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英)培根

阅读的方式不一,有些书必须浅尝即止,有些书必须囫囵吞枣,少数的

书必须咀嚼再三,彻底消化。

——(英)培根

4.关于学科

读史须一气看过,一气看过,则前后事连贯,易于记忆。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

书。

——鲁迅

读科学著作要读最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最古的。古典文学往往是最摩

登的。

——(英)布尔沃·利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英)培根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

——(英)培根

四、读书的作用

1.读书可以塑造一个完人

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

某些疾病一般。

——(英)培根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

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英)培根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英)培根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德)叔本华

2.读书可以使我们跟上时代

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日)池田大作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他是否善于在

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

生命的共鸣,共同去

塑造人生。

——(日)池田大作

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

——(法)拿破仑

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

确定他终生的理想。

——(苏联)米哈尔科夫《一切从童年开始》


相关内容

  • 两座高峰:孙过庭 [书谱]与张怀瓘 [书断]
  • 在对史实进行了总体观照之后,我们将要落脚到一些具体的书论名篇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我们就要讨论中国书法史上一篇著名的文章:<书谱>.在整个中国书法批评史上,孙过庭的 <书谱>是继后汉赵壹 <非草书>之后当之无愧的第二个里程碑.但两座里程碑的意义不一样.赵壹的& ...

  • 论丑怪书法产生的根源
  • 谈"丑怪"书法产生的根源 书法创作中,一直有因循固守和创新狂怪的两极分界,关于其中的"度"的把握与实践运用最为争议.尤其是近些年"丑怪"书风的盛行,"放肆"笔法的张扬,或有如山村楞后生挥大棒左冲右突肆意舞弄者,或有如街头 ...

  • 丘逢甲及其对联
  • 秦斯<名家对联集> 丘逢甲及其对联 丘逢甲(1864-1912),诗人.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别号南武山人.仓海君,民国后即以仓海为名,原籍广东梅县蕉岭,生于台湾彰化.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曾讲学台中.台南各书院.甲午(1894年)中日战起,在乡督办团练.后与台湾士民抵抗日本.抗战2 ...

  • 王羲之书论
  • 王羲之书论 自论书(传)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 ...

  •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汇编
  •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汇编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古代的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的最宝贵的遗产.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

  • 书法的巧拙
  • 浅议书法美学之巧拙 "巧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范畴,最早出现于<老子>,所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而在古代书论中,"巧拙"首见于赵壹<非草书>--"心有疏密,手有巧拙." 其后,梁武 ...

  • 笔墨的超越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笔 墨 的 超 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 ...

  •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翻译与详解
  •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翻译与详解 特级教师 李迪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 ...

  • [吴宗锡与新中国评弹]研讨会后续报道(一)
  • 支立文/图 七月二十五日下午,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江南清韵"评弹沙龙假座上海宾馆召开了<吴宗锡与新中国评弹>研讨会. 与会代表都得到了<吴宗锡(92岁)访谈录>的录像碟片与整理后的文本小册子. 该小册子中除吴宗锡访谈自述的内容外,篇幅较大,还附有吴宗锡小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