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数理学院10数学1:朱忞,学号10121131,何亚运,学号10121108

社会实践主题: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查

社会实践时间:2012年1月12日至2月5日

社会实践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针对历史文化所作的保护和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议题。无锡是文化大市,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等问题相当重视,尤其是在保护基础之上,针对无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针对无锡市展开了此次社会实践。

一研究现状概述

国际社会对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公约。新中国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初主要体现在考古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上,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后我国对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展开。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尤其率先制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

我们所做是主要工作有:

其一,搜集大量文字资料。

通过报刊、文件、图书和网络,搜集有关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从面上把握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从而利于深入分析与研究。

其二,实地考察。

在了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几次外出考察,例如,无锡博物院及各类专题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等,都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在调研中,我们在普遍了解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有选择、有侧重进行实地考察,对于重点区域、重点遗产开发进行综合的全方位考察,对于典型项目重点调查,对于一般性遗产项目针对其最具特色、最为突出的某一侧面考察,这样既有全面考察,又有重点考察,既有整体了解,又有个别侧重,使得调

研成果更为全面、更具普遍性。

其三,访谈。

对有关人员的访谈是我们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的访谈对象,既有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又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有普通市民。在无锡文化遗产局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措施和经验时,文化遗产局“非遗中心”的一位领导,对本市“非遗”传承的重视讲述尤其详细,这些使得我们的访谈与调研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课题组还随机对市民所了解的“文化遗产”知识进行调查,课题组成员何亚运还专门就锡剧问题与传承人和剧迷进行交流与访谈。

以上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我们完成本课题的重要保证。

二无锡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无锡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何更好地在保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开发至关重要。这不仅有益于现存资源的保护,而且适当的开发与利用,必将对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社会对文化资源的关注由来已久,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公约。新中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初主要体现在考古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上,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后我国对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展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且长期以来以文物保护为主。即使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亦是如此,城市建设的热潮使得诸多历史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急功近利式的短视造成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憾。当今,这种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保护规章制度和办法相继出台。

无锡是文化大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各级领导政绩考核都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一项,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局。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基础上,编制了包括历史街区保护在内的发展规划,进行文物普查,制定管理办法与保护措施。相继出台了《无锡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文件。这些关于创建文化名城、增强无锡文化软实力的诸多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重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极大提升了无锡市的内涵与魅力,提高了无锡城市竞争力。

三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无锡文化产业:基于文化遗产出路的思考 1文化产业的创新路径的探索: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网络、数字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革命,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变革的强大动力,几乎影响文化产业的所有领域。当今,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深刻变化,同样反映在文化产业的许多方面。

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渗透,一方面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产业或者推动了不同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升级。就前者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网络文化产业,数字技术的产生推动了全球数字内容产业(数

字图书、数字影视等)的兴起,计算机信息技术则促进了新媒体产业(网络游戏、动漫、多媒体手机等)的巨大发展。就后者而言,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体现在数字图书、数字广播影视、网络影视博客、引入物联网技术的会展业等方面。 总之,高新技术深刻不仅影响文化产业发展,而且深刻改变文化产业格局和结构。在物联网等技术的渗透之下,新兴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可见,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

2资源开发对于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升级之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由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在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含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有显著强化作用。文化产业可以使城市增值,促进城市良性发展,并不断促进城市中心和边缘地区的空间结构变化趋于优化,使得城市中心区的文化地位日益凸显。因此,文化产业可以扩大城市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提升城市形象,从而有助于城市品牌和城市精神的塑造。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显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3棘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路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传承、宣传以及市场化问题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

虽然无锡市对“非遗”的传承较为重视,但是如何进一步加大传授面问题很重要,有的“非遗”存在空间非常狭小,影响范围有限,此其一。其二是“非遗”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曾经是流行于民间的东西现在只能生存于殿堂之上或民间的某个角落,这算不上真正保护“非遗”,真正的保护是要让它再回到民间,在民间普及、在民间发扬光大。其三是“非遗”的市场化不够,尤其是对于技艺性的“非遗”项目,尚缺乏引导,或是直接扶持的力度不大,或是传承人方面存在难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解决。

我们对此提出如下应对之策:政府或有关机构加大宣传,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让百姓了解、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创造条件、创新机制,使有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民保机构的工作人员要走出狭隘的机构,深入民间,去做更为重要的宣传与调研工作。对于传承人而言,政府出资,引导、鼓励他们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保护,而不要局限在家庭观念里。对于工艺类的“非遗”项目,在保护的同时,最好能够加以开发,从而面向市场,形成文化产业。另外,政府出面支持,使传承人与少年文化宫、学校等部门可以联合开设这类课程,从而达到扩大影响、更好保护的目的。总之,政府要千方百计创新机制、创造条件,使有条件的“非遗”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对较难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的“非遗”项目则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在与学校、社会协作的基础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四文化产业视野下的无锡旅游开发:从文化旅游到休闲旅游

作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无锡市拥有绝佳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当前,随着城市、乡村多种综合旅游资源的开发,无锡的都市旅游、文化旅游、运河水上旅游、古镇历史街区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综合性的休闲旅游成为引领时尚的旅游产业。

1文化旅游

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区域会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道德、风俗习惯,区域文化一经形成就会成为稳定因素,沉淀于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之中,成为一个区域强有力的粘合剂与内聚力。对于文化旅游,国内外学者有过很多相关定义,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学者的定义在对旅游分类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对于文化知识获取的贡献,旅游者的自身动机成为旅游的文化属性是否突显的关键。相对于国内的论述,国外学者往往是针对文化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的区别,抓住其“文化”特征的不同侧面进行论述。综合来看,可将文化旅游可定义为:文化旅游者通过旅游这种方式进入到异质文化的现实氛围中,以切身体验和了解其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宗教、艺术、文化、历史发展、民族特点的行为;其目的绝非单纯的消遣娱乐,更重要的是获得异质文化的相关知识和体验。也就是说,文化旅游利用地方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某些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提供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的游憩机会,是一种高层次旅游产品。

目前无锡的文化旅游仍有较大开发与利用空间,许多能彰显吴文化人文精神的景点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例如无锡市文化景点众多,锡山市东亭镇的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纪念堂、张径镇顾宪成纪念馆、无锡著名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之墓,无锡著名爱国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昆仲之墓,还有华薪芳故居、薛福成故居、徐寿墓等等,这些景点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没有形成旅游专线,游客难以进人。

从无锡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资源的战略规划看,无锡旅游资源开发是传统资源、人造景观、度假产品三级产品并行发展。近年无锡兴建了一批人造景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无锡形成了大浮乡影视城和马山国家度假区两个旅游功能区,基本上完成了以“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的过渡。“点线旅游”是旅游经济运行通过旅游路线的形式展开的,“板块旅游”是旅游经济在特定的空间内展开,形成密集的旅游区域。它们是旅游经济运行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某一特定空间里。“板块旅游”是在特定区域内组成旅游经济体系,减少地区分割的限制,提供度假娱乐产品,滞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旅游经济效益好。世界旅游发展进程表明:“板块旅游”必然代替“点线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体方式。而无锡在形成这种旅游经济结构中,从景观的内涵看,产品开发仍没有突破性的发展,有些耗费了一定财力、物力建造的人造景观则因文化含量不高,游客少有到来而没有得到应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充分释放“板块旅游”的有效势能。欲使无锡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人造景观开发必须完成向效益质量型的过渡。

2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开发

目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在旅游中已得到了较好的重视和应用。例如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陶制作的技艺展示和参与体验活动,某些景区的曲艺表演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不少传统美术类与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是绝佳的旅游纪念品。比如无锡的惠山泥人已成为无锡的标志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生产工艺方面,有成为旅游项目的潜力,但在实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一整套的配套措施与宣传。传统曲艺类在产生之初有其生长繁荣的土壤,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改变,许多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境地,同时由于在表演形式中存在方言现象,它们的发展和繁荣有待于政府和有关机构的重视与扶持,先在地区打开局面,再向外宣传。有些非物质遗产,如无锡刺绣和留青竹刻

等,其市场前景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由上分析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民间的历史,是民族的本源。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民族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象征,是维护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与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如何保护自己的活态文化传统,不走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初期时活态文化传统消亡的老路是现实的迫切需要。面对现代化的发展,对即将消失的本土文化,尤其是乡土文化的抢救,是自觉面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对民族文化之根的维护(乔晓光语),而这也正是学术研究的动力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将是其重要的保护途径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和资产,具有承担民族认同的文化功能。从学术的角度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整合了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多种学科,对它的研究也就必然要求民俗学、人类学、文艺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各学科的合作,这是对人类历史多样性有意识的人为保护,是学术的自觉,是学术的挑战,是目前学术研究中亟待深入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其研究成果也将对现实举措具有指导与推动作用。

概括以上内容,我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是: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其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合理开发文化旅游;政府应该重视能够体现文化旅游内涵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相关的旅游开发;苏锡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与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一整套的配套措施与宣传活动,包括政府的扶持、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策略要多样化、有针对性,尤其是对处于曲高和寡境地的项目,采取重点保护、优先开发的战略,力争先在地区打开局面,再向外宣传,从而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文化旅游双赢的局面。

3休闲旅游

当前,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无锡市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快速增加,加之国家乃至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发展旅游政策,民众的旅游活动与需求越来越频繁,旅游休闲产业已逐渐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无锡市人均GDP早已超过一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无锡的城市旅游休闲起步较早,民众的休闲旅游需求普遍旺盛。

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层次水平的提升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休闲旅游,可以提升无锡城市整体形象,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休闲产业的发展是无锡市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发展居民休闲中能够实现人的自身、社会、经济的和谐持续发展。

无锡是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绝佳的自然景观资源、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的乡村休闲资源、规模化的城市景观资源、成熟完善的疗养度假资源、蓬勃兴起的时尚娱乐休闲资源,正是凭借这些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旅游休闲设施,无锡开发了多样的、有市场吸引力的城市旅游休闲产品。

《无锡市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研究》将无锡现有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分为以下八大类:

A地文景观类:锡山、惠山、横山、浒山、鼋头渚、太湖三山仙岛、豁然洞等等; B水域景观类:太湖、“天下第二泉”、 春申涧、映山湖、花溪、洗心泉等; C生物景观类:惠山的森林、阳山镇的竹林、洪武古银杏、明古玉兰、杜鹃花等; E 遗址遗迹类:锡山遗址、仙蠡墩遗址、青瓷龙窑遗址、龙窑遗址、惠山寺遗迹、新石器时代晚期无锡先民遗址等;

F 建筑与设施类:寄畅园、杜鹃园、锡惠公园、蠡园、梅园、吴文化公园、三国城、水浒城、广福寺、无锡博物馆、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太湖广场、保利广场等;

G 旅游商品类: 惠山泥人、阳山水蜜桃、太湖珍珠等;

H 人文活动类: 惠山庙会、锡剧团、陶瓷博物馆、锡绣博物馆、泥人博物馆等。 无锡现有旅游休闲类型中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是文化旅游休闲,其中包括民族工商文化休闲、吴文化休闲、古运河文化休闲、茶文化休闲、佛教文化休闲、修学旅游休闲等。

兹举民族工商文化休闲和吴文化休闲为例。就前者而言,由于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是苏南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民族工商文化对无锡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旅游休闲项目主要是园林、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和一些名人故居,尚有很多潜在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如:小娄巷、棉花巷、荣巷古镇等历史街巷,一些老字号品牌如三凤桥肉庄、亨得利钟表店、陆义茂染坊、世泰盛布店、仁和炒货和惠山泥人等都未充分挖掘利用,以展示无锡经发展济的轨迹与历程。

就后者而言,由于吴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而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遗存丰富。其中吴文化休闲的核心区域,一是以泰伯河、泰伯庙、泰伯陵为特色的鸿山古吴文化旅游区,二是由农民捐资创办的第一座文化园林――吴文化公园。目前来说,需要做好整合、完善吴文化旅游资源工作。

总之,无锡的旅游产业,无论是具体的文化旅游,还是综合性的休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目前需要改进的是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对古镇、历史街区、吴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相关品牌的宣传与完善。

五主要观点与建议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较为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无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态势良好,无锡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与政府的较为重视相得益彰,使无锡成为极具魅力的新的一面,这为其旅游等相关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无锡还存在着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种种问题,以及文化遗产市场化、旅游产业完善等发展的瓶颈。只有解决这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我们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才能体现其更具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内涵。

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总体上来说,无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依然存在资金问题、全民意识培养问题、开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涵的产品开发、旅游发展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所提建议的要点是:其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采取多途径筹措社会资金,尤其引导、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个人积极参与历

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时特别重视政策上的引导与具体工作的细化;其二,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并重视区域性、乃至省内外的城市合作,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共赢;其三,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产业开发的关系,坚持城市发展与旅游等产业开发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朱忞,何亚运 2012年2月5日

关于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数理学院10数学1:朱忞,学号10121131,何亚运,学号10121108

社会实践主题: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查

社会实践时间:2012年1月12日至2月5日

社会实践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针对历史文化所作的保护和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议题。无锡是文化大市,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等问题相当重视,尤其是在保护基础之上,针对无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针对无锡市展开了此次社会实践。

一研究现状概述

国际社会对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公约。新中国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初主要体现在考古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上,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后我国对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展开。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尤其率先制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

我们所做是主要工作有:

其一,搜集大量文字资料。

通过报刊、文件、图书和网络,搜集有关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从面上把握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从而利于深入分析与研究。

其二,实地考察。

在了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几次外出考察,例如,无锡博物院及各类专题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等,都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在调研中,我们在普遍了解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有选择、有侧重进行实地考察,对于重点区域、重点遗产开发进行综合的全方位考察,对于典型项目重点调查,对于一般性遗产项目针对其最具特色、最为突出的某一侧面考察,这样既有全面考察,又有重点考察,既有整体了解,又有个别侧重,使得调

研成果更为全面、更具普遍性。

其三,访谈。

对有关人员的访谈是我们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的访谈对象,既有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又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有普通市民。在无锡文化遗产局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措施和经验时,文化遗产局“非遗中心”的一位领导,对本市“非遗”传承的重视讲述尤其详细,这些使得我们的访谈与调研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课题组还随机对市民所了解的“文化遗产”知识进行调查,课题组成员何亚运还专门就锡剧问题与传承人和剧迷进行交流与访谈。

以上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我们完成本课题的重要保证。

二无锡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无锡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何更好地在保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开发至关重要。这不仅有益于现存资源的保护,而且适当的开发与利用,必将对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社会对文化资源的关注由来已久,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公约。新中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初主要体现在考古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上,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后我国对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展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且长期以来以文物保护为主。即使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亦是如此,城市建设的热潮使得诸多历史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急功近利式的短视造成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憾。当今,这种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保护规章制度和办法相继出台。

无锡是文化大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各级领导政绩考核都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一项,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局。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基础上,编制了包括历史街区保护在内的发展规划,进行文物普查,制定管理办法与保护措施。相继出台了《无锡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文件。这些关于创建文化名城、增强无锡文化软实力的诸多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重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极大提升了无锡市的内涵与魅力,提高了无锡城市竞争力。

三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无锡文化产业:基于文化遗产出路的思考 1文化产业的创新路径的探索: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网络、数字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革命,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变革的强大动力,几乎影响文化产业的所有领域。当今,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深刻变化,同样反映在文化产业的许多方面。

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渗透,一方面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产业或者推动了不同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升级。就前者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网络文化产业,数字技术的产生推动了全球数字内容产业(数

字图书、数字影视等)的兴起,计算机信息技术则促进了新媒体产业(网络游戏、动漫、多媒体手机等)的巨大发展。就后者而言,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体现在数字图书、数字广播影视、网络影视博客、引入物联网技术的会展业等方面。 总之,高新技术深刻不仅影响文化产业发展,而且深刻改变文化产业格局和结构。在物联网等技术的渗透之下,新兴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可见,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

2资源开发对于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升级之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由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在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含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有显著强化作用。文化产业可以使城市增值,促进城市良性发展,并不断促进城市中心和边缘地区的空间结构变化趋于优化,使得城市中心区的文化地位日益凸显。因此,文化产业可以扩大城市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提升城市形象,从而有助于城市品牌和城市精神的塑造。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显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3棘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路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传承、宣传以及市场化问题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

虽然无锡市对“非遗”的传承较为重视,但是如何进一步加大传授面问题很重要,有的“非遗”存在空间非常狭小,影响范围有限,此其一。其二是“非遗”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曾经是流行于民间的东西现在只能生存于殿堂之上或民间的某个角落,这算不上真正保护“非遗”,真正的保护是要让它再回到民间,在民间普及、在民间发扬光大。其三是“非遗”的市场化不够,尤其是对于技艺性的“非遗”项目,尚缺乏引导,或是直接扶持的力度不大,或是传承人方面存在难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解决。

我们对此提出如下应对之策:政府或有关机构加大宣传,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让百姓了解、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创造条件、创新机制,使有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民保机构的工作人员要走出狭隘的机构,深入民间,去做更为重要的宣传与调研工作。对于传承人而言,政府出资,引导、鼓励他们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保护,而不要局限在家庭观念里。对于工艺类的“非遗”项目,在保护的同时,最好能够加以开发,从而面向市场,形成文化产业。另外,政府出面支持,使传承人与少年文化宫、学校等部门可以联合开设这类课程,从而达到扩大影响、更好保护的目的。总之,政府要千方百计创新机制、创造条件,使有条件的“非遗”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对较难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的“非遗”项目则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在与学校、社会协作的基础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四文化产业视野下的无锡旅游开发:从文化旅游到休闲旅游

作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无锡市拥有绝佳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当前,随着城市、乡村多种综合旅游资源的开发,无锡的都市旅游、文化旅游、运河水上旅游、古镇历史街区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综合性的休闲旅游成为引领时尚的旅游产业。

1文化旅游

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区域会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道德、风俗习惯,区域文化一经形成就会成为稳定因素,沉淀于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之中,成为一个区域强有力的粘合剂与内聚力。对于文化旅游,国内外学者有过很多相关定义,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学者的定义在对旅游分类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对于文化知识获取的贡献,旅游者的自身动机成为旅游的文化属性是否突显的关键。相对于国内的论述,国外学者往往是针对文化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的区别,抓住其“文化”特征的不同侧面进行论述。综合来看,可将文化旅游可定义为:文化旅游者通过旅游这种方式进入到异质文化的现实氛围中,以切身体验和了解其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宗教、艺术、文化、历史发展、民族特点的行为;其目的绝非单纯的消遣娱乐,更重要的是获得异质文化的相关知识和体验。也就是说,文化旅游利用地方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某些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提供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的游憩机会,是一种高层次旅游产品。

目前无锡的文化旅游仍有较大开发与利用空间,许多能彰显吴文化人文精神的景点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例如无锡市文化景点众多,锡山市东亭镇的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纪念堂、张径镇顾宪成纪念馆、无锡著名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之墓,无锡著名爱国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昆仲之墓,还有华薪芳故居、薛福成故居、徐寿墓等等,这些景点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没有形成旅游专线,游客难以进人。

从无锡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资源的战略规划看,无锡旅游资源开发是传统资源、人造景观、度假产品三级产品并行发展。近年无锡兴建了一批人造景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无锡形成了大浮乡影视城和马山国家度假区两个旅游功能区,基本上完成了以“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的过渡。“点线旅游”是旅游经济运行通过旅游路线的形式展开的,“板块旅游”是旅游经济在特定的空间内展开,形成密集的旅游区域。它们是旅游经济运行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某一特定空间里。“板块旅游”是在特定区域内组成旅游经济体系,减少地区分割的限制,提供度假娱乐产品,滞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旅游经济效益好。世界旅游发展进程表明:“板块旅游”必然代替“点线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体方式。而无锡在形成这种旅游经济结构中,从景观的内涵看,产品开发仍没有突破性的发展,有些耗费了一定财力、物力建造的人造景观则因文化含量不高,游客少有到来而没有得到应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充分释放“板块旅游”的有效势能。欲使无锡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人造景观开发必须完成向效益质量型的过渡。

2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开发

目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在旅游中已得到了较好的重视和应用。例如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陶制作的技艺展示和参与体验活动,某些景区的曲艺表演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不少传统美术类与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是绝佳的旅游纪念品。比如无锡的惠山泥人已成为无锡的标志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生产工艺方面,有成为旅游项目的潜力,但在实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一整套的配套措施与宣传。传统曲艺类在产生之初有其生长繁荣的土壤,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改变,许多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境地,同时由于在表演形式中存在方言现象,它们的发展和繁荣有待于政府和有关机构的重视与扶持,先在地区打开局面,再向外宣传。有些非物质遗产,如无锡刺绣和留青竹刻

等,其市场前景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由上分析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民间的历史,是民族的本源。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民族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象征,是维护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与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如何保护自己的活态文化传统,不走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初期时活态文化传统消亡的老路是现实的迫切需要。面对现代化的发展,对即将消失的本土文化,尤其是乡土文化的抢救,是自觉面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对民族文化之根的维护(乔晓光语),而这也正是学术研究的动力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将是其重要的保护途径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和资产,具有承担民族认同的文化功能。从学术的角度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整合了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多种学科,对它的研究也就必然要求民俗学、人类学、文艺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各学科的合作,这是对人类历史多样性有意识的人为保护,是学术的自觉,是学术的挑战,是目前学术研究中亟待深入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其研究成果也将对现实举措具有指导与推动作用。

概括以上内容,我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是: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其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合理开发文化旅游;政府应该重视能够体现文化旅游内涵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相关的旅游开发;苏锡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与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一整套的配套措施与宣传活动,包括政府的扶持、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策略要多样化、有针对性,尤其是对处于曲高和寡境地的项目,采取重点保护、优先开发的战略,力争先在地区打开局面,再向外宣传,从而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文化旅游双赢的局面。

3休闲旅游

当前,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无锡市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快速增加,加之国家乃至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发展旅游政策,民众的旅游活动与需求越来越频繁,旅游休闲产业已逐渐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无锡市人均GDP早已超过一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无锡的城市旅游休闲起步较早,民众的休闲旅游需求普遍旺盛。

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层次水平的提升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休闲旅游,可以提升无锡城市整体形象,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休闲产业的发展是无锡市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发展居民休闲中能够实现人的自身、社会、经济的和谐持续发展。

无锡是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绝佳的自然景观资源、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的乡村休闲资源、规模化的城市景观资源、成熟完善的疗养度假资源、蓬勃兴起的时尚娱乐休闲资源,正是凭借这些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旅游休闲设施,无锡开发了多样的、有市场吸引力的城市旅游休闲产品。

《无锡市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研究》将无锡现有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分为以下八大类:

A地文景观类:锡山、惠山、横山、浒山、鼋头渚、太湖三山仙岛、豁然洞等等; B水域景观类:太湖、“天下第二泉”、 春申涧、映山湖、花溪、洗心泉等; C生物景观类:惠山的森林、阳山镇的竹林、洪武古银杏、明古玉兰、杜鹃花等; E 遗址遗迹类:锡山遗址、仙蠡墩遗址、青瓷龙窑遗址、龙窑遗址、惠山寺遗迹、新石器时代晚期无锡先民遗址等;

F 建筑与设施类:寄畅园、杜鹃园、锡惠公园、蠡园、梅园、吴文化公园、三国城、水浒城、广福寺、无锡博物馆、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太湖广场、保利广场等;

G 旅游商品类: 惠山泥人、阳山水蜜桃、太湖珍珠等;

H 人文活动类: 惠山庙会、锡剧团、陶瓷博物馆、锡绣博物馆、泥人博物馆等。 无锡现有旅游休闲类型中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是文化旅游休闲,其中包括民族工商文化休闲、吴文化休闲、古运河文化休闲、茶文化休闲、佛教文化休闲、修学旅游休闲等。

兹举民族工商文化休闲和吴文化休闲为例。就前者而言,由于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是苏南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民族工商文化对无锡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旅游休闲项目主要是园林、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和一些名人故居,尚有很多潜在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如:小娄巷、棉花巷、荣巷古镇等历史街巷,一些老字号品牌如三凤桥肉庄、亨得利钟表店、陆义茂染坊、世泰盛布店、仁和炒货和惠山泥人等都未充分挖掘利用,以展示无锡经发展济的轨迹与历程。

就后者而言,由于吴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而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遗存丰富。其中吴文化休闲的核心区域,一是以泰伯河、泰伯庙、泰伯陵为特色的鸿山古吴文化旅游区,二是由农民捐资创办的第一座文化园林――吴文化公园。目前来说,需要做好整合、完善吴文化旅游资源工作。

总之,无锡的旅游产业,无论是具体的文化旅游,还是综合性的休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目前需要改进的是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对古镇、历史街区、吴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相关品牌的宣传与完善。

五主要观点与建议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较为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无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态势良好,无锡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与政府的较为重视相得益彰,使无锡成为极具魅力的新的一面,这为其旅游等相关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无锡还存在着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种种问题,以及文化遗产市场化、旅游产业完善等发展的瓶颈。只有解决这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我们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才能体现其更具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内涵。

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总体上来说,无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依然存在资金问题、全民意识培养问题、开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涵的产品开发、旅游发展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所提建议的要点是:其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采取多途径筹措社会资金,尤其引导、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个人积极参与历

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时特别重视政策上的引导与具体工作的细化;其二,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并重视区域性、乃至省内外的城市合作,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共赢;其三,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产业开发的关系,坚持城市发展与旅游等产业开发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朱忞,何亚运 2012年2月5日


相关内容

  • 2015-2020年中国律师事务所发展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目录)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中国律师事务所发展前景分析和趋势分析 第一节.律师事务所发展现状分析 一.律师事务所的相关概述 (一).律师事务所的概念 (二).律师事务所设立条件分析 一).律师事务所设立条件 二).律师事务所设立程序 三).律师事务所分所设立 (三).律师事务所业务分类情况 一).律师事务所诉 ...

  • 2017-2021年江苏省动漫产业调研及前景分析报告
  • 2017-2021年江苏省动漫产业市场 调研及前景分析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 ...

  • 2015年磷矿及磷化工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中国磷矿及磷化工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8520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 旅游管理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附录一: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选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 1.旅游管理专业类 1.南京市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研究 2.南京市星级酒店营销模式研究 3.南京市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研究 4.南京市工业旅游开发研究 5.南京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6.华东旅游线路现状与优化研究 7.南京市 ...

  •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现状_朱冠楠
  •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现状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现状 朱冠楠 李 群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的保护.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 ...

  • 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 2015年8月7日至13日,调研组,就江苏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在XX市XX市.XX市XX县.XX市XX市三地,调查了陈楼镇院许村.桂五镇高庙村.常乐镇培育村,分别召XX县.镇.村三级座谈会,走访30户老年人家庭,就66个问题做了30份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基本生活以及养.医.为. ...

  • 律师事务所市场分析报告_目录
  • http://bg.qianzhan.com/ 公司背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 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专 ...

  •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淮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年-2010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目的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年-2010年)>和<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

  • 关于高淳生态环境的调查
  • 关于高淳生态环境的调查 芮庆庆 电气1班 12312122 综述:南京高淳地处江苏省西南部,总面积为802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是国家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11年7月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2012年高淳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生态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但随着经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