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①哲学就在我身边

(1

)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①.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唯物主义

①唯心主义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真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 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认识运动 把握运动 ②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意识的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①实践及其特点

(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①真理是客观的

(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普遍性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务的质变

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 坚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①辩证否定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金属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人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辩证唯物论(4、5课)

唯物辩证法(7、8、9、10课)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 (第一单元1、2、3课) 社会历史观(11课)

(人类社会) 人生观、价值观(12课)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①哲学就在我身边

(1

)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①.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唯物主义

①唯心主义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真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 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认识运动 把握运动 ②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意识的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①实践及其特点

(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①真理是客观的

(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普遍性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务的质变

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 坚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①辩证否定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金属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人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辩证唯物论(4、5课)

唯物辩证法(7、8、9、10课)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 (第一单元1、2、3课) 社会历史观(11课)

(人类社会) 人生观、价值观(12课)


相关内容

  • 概念与概念框架
  • 概念与概念框架 我们的哲学体系和哲学观点的基本单元被称为概念.概念赋予经验以形式,并使明确表达成为可能.甚至在我们试图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之前,概念就已经使我们可能去认识世界中的事物了.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或听到具体的人或物,而不是像透过一个焦距没有对准的摄影机那样看到一团模糊的世界,就是因为依靠了概念. ...

  •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_郭明俊
  • 2008年第10期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 郭明俊 [摘要]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必须首先搞清楚"智慧"是什么.我们应从历史的.语 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不仅如此,还要看到,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常 ...

  • 生活与哲学的知识框架
  • 生 与哲学 知识结 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哲学 不可知论 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从属于 哲学含义 ...

  • [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框架图
  • <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框架图 哲学 基本问题物质和意 可知论不可知论 一.辩证唯物论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的 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不能被创造和消灭辩物质决定意识证 关意识的能动作用系 反 映辩证 发挥主观 ...

  • 湖南省烟草局招考笔试内容
  • 湖南省烟草局招考笔试内容 2016年湖南省烟草专卖局招聘公告暂未公布,湖南烟草局考试笔试内容一般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大家可以先参考2015年湖南烟草专卖局系统招聘考试笔试内容,信息如下: 笔试时间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5年4月25日9:00 -11:00 申论: 2015年4 ...

  • 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学术年会综述
  • 哲学研究进路的省思:今天我们如何做哲学? --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2015年12月26日,由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与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经典与诠释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此次 ...

  • 凝晚年心血炼宋学巨制_读漆侠先生遗作_宋学的发展和演变_王晓薇
  • 凝晚年心血 炼宋学巨制99 凝晚年心血 炼宋学巨制 ---读漆侠先生遗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 宋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不仅它的社会经济, 而且它的文化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寅恪 ①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宋学在中国 ...

  •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 ...

  • 再论王夫之的_知行_观_吴根友
  • 再论王夫之的"知行"观 吴根友 摘 要 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王夫之的知行观在处理心物.心理.能所.知行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上是在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思维框架下展开的,但包含着突破心性论思维框架的新思想内容.在心性论的思维框架里,他强调"心之实"(仁性)的首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