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课程改革方案

宣城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

中心课程改革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安徽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特制定本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部署,以培养现代职业人为最终目标,积极构建“三以一化”课程体系,真正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根据“理论为实践服务”、“重效果、轻形式” 的原则,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方式,改变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课程改革对象

本校所属三年制中职所有专业课程、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

三、课程改革任务

1.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项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推进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

3.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术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

4.推进体现生产实际场景的课程环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5.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以新课程理念和模块化课程模式为参考,以学生学习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能真正得到收益为落脚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与专业课程改革配套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

6.建立质量考评体系,改革现有的以书面试卷闭卷考试为主的课程考试体系,构建以综合全过程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技能(考证)和辅助技能(其他证书)为支撑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课程改革内容

1.德育课程改革

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课程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整合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伦理和环保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劳动教育、创业教育等内容,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

在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德育评价与考核

的激励导向作用,做到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德育课程必须打破陈旧教学理论的藩篱,尽可能通过个案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和行为的转变。

2.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突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和整合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渗透人文精神,降低教学起点,但不降低要求。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着力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习者想学、会学、乐学。开发与大类专业相配套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课程及其校本教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努力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学习者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

全面实施计算机等级考核。

3.专业课程改革

按大类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开发与相关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密切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与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和培训项目。组织开发、编写与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配套、体现地方特色、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的专业校本教材(含多媒体课件),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例设计上,体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通过任务、活动和主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在具体实践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五、课程改革实施办法

1.课程改革以现行的专业部为单位和主体,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可以是专业部主任,亦可由专业部或校长室指定。鼓励专业老师毛遂自荐,经校领导及专家审定,即聘请为专业带头人。

2.各专业部向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上交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经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即批准实施,并调拨资金作为课程改革的专项资金。

3.各专业在改革进行过程中遇到与传统管理体制相矛盾,或与常规管理要求相冲突的地方,由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业部会商解决,重大问题由校长室定夺。

4.2007—2008学年拟各专业部开始实施1~2个大类专业的改革试点,完成完善时间为一年;2008—2009学年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完成完善时间为一年;2009—2010

学年全校各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改革,用四学期到四个半学期的时间完成全校的改革落实,并经过第一批次的教学实践,通过市场和社会的论证和检验。

5.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改革的过程,也就是课题研究展开的过程。各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要进一步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学校将集全校的改革探索实践申请安徽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各专业课题的改革都是作为支撑的子课题。

六、课程改革推进规划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最后检验标准是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必须以企业的需要为准则。因此,成立以企业行业专家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第一件大事,没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课程模块化改革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2007年9月)

2.各专业部健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建课程改革教师团队。实施课程改革,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各专业部确定的开展课程改革试点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实验实训室改造能力、专业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必须有企业工作或锻炼的经历。各专业部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确保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合理安排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以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台《参与课程改革人员管理办法》和《参与课程改革试点班教学的教师工作要求》,对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的教师发给相应津贴。(2007年9月)

3.各专业部确立大类专业发展方向或专业链,确立课程改革试点的具体专业。这是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性工作。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专业都要开发或拓展出3—5个精细专业,形成专业链或专业群。(2007年12月)

4.各专业部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各专业部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为社会输送中级工或高级工的目标,将中级工或高级工的具体能力要求进行细化。首先,重点研究社会或企业需要劳动者具备哪些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哪些社会适应能力、具备哪些必备的转岗能力等一般专业能力;其次,针对专业实际,确定专业关键能力;再次,根据专业一般能力和关键能力,研究确定与这些能力对应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关键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因为只有“核心课程”才能培养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人才。(2009年1月20日)

5.各专业部调整、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及其结构。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的确立。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着眼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对相关学科课程进行整合,重新构建专业教学内容及其模块。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各专业部在提出的改革方案中,应针对市场和行业的需求,把原来学科体系下的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实

践课进行整合,以项目模块的形式把整个专业理论和技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块,去除学科体系下的“鸡肋”,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完善模块。模块的建立要尽可能小点、具体点、能检测。在模块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模块的设立和专业的各类考工、考证相结合。(2007年12月)

6.开发模块,安排模块的运行流程。开发模块包括编写模块大纲、编写工作页(讲义)、确定教学方法、制作课件。模块运行流程包括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进程表,开展小组教学,多工种岗位轮换,利用工作页、设备、课件教学。

专业关键能力模块是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即岗位能力的模块。该模块可以请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学工厂的兼职部门经理进行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模块的编写,特别是基础理论模块的编写,要摆脱以前学术课程体系的束缚,不能简单地把相关课程进行剪切和拼凑,敷衍成模块,而要设立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可以是项目、可以是工程、可以是任务、可以是主题,所有的教学基本围绕这条主线来进行。这就要求对专业有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控,把专业课程里的知识和技能点融会贯通,用主线串通起来,把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大地实用化和简洁化,让学生看得见,明白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能直接做成什么产品。(2008年1月)

7.建立与能力培养相一致的考核评价机制。由考核学科知识转向重点考核技能,由考核应知转向重点考核应会。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专业技能较强的课程考试可以直接转为证书考核,实行“以

证代考”; 二是将技能考核落到实处,改变过去技能考核“走过场”的做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2008年1月)

8.各专业部确定课程改革试点班级,各专业部向学校上交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2008年2月)

9.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论证各试点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假期)

10.确定校企合作单位,安排开展课程改革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企业或实践岗位,在与企业进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企业。安排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实践情况,了解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管理方法,并将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带回学校、带回课堂。(假期)

11.开展教师培训。解读、学习、讨论课程改革方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最终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改革能力,这是一项长久的、贯穿于课程改革全过程的工作。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这场课改,为什么要引进项目课程,什么是这场职教课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什么是项目课程,项目课程如何开发,如何实施项目课程等等。(2007年8月—2008年2月)

12.正式启动课程改革试点。(2008年2月)

13.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2008年5月)

14.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2008年7月)

15.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改革。(2008年9月)

16.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课程改革中期评估。(2009年1月)

17.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课程改革全面评估。(2009年6月)

18.全面启动各专业课程改革,并与省职教课程改革全面接轨。(2009年9月)

19.认真总结课程改革试点经验,健全课程改革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优质“项目课程”。

七、经费支持

由学校拨给专项经费共计50万元,其中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15万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13万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12万元,旅游专业1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分析、课程分析、课程开发、课程计划制定、教材开发、召开研讨会和工作会议等。各工作小组需用经费时,向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酌情拨给。对课程改革中的先进部门和个人,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八、成立组织

建立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网络体系,成立学校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实行“学校——专业部——专业组”网络管理机制。

1、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全面负责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负责课程改革牵头、统筹和协调等工作。

主 任:叶农

副主任:杨福言 夏镇海

成 员: 濮阳秋头、邢彬、徐禄、张子清、余俊

2、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

工作职责:制定课程改革目标和任务,指导和推进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介绍课改信息,设计教学制度,进行理论引领,评估和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做好课改研究的服务工作。

组 长:杨福言

副组长:武勤文

成 员:王春兰、丁福根、吴华宝、周章金

3、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工作职责:成立以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课程改革教师专业技术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负责课改方案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和课改组织实施工作,承担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有核心内容的项目设计,并负责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

按大类专业成立四个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1)机电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芮桃明(专业负责人)

成 员:邢爱香、陈艳、胡青、魏红梅、谷学英、夏一鸣

(2)财会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张玉明(专业负责人)

成 员:胡文华、芮金凤、扶庆志、王翠花

(3)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江新顺

(专业负责人)

成 员:夏颖齐、王红辉、王源武、杨小平、庹届安

(4)其它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张子清

成 员:刘慧玲、赵兰香、辛小平、李贵秋、周建军、王骏、蒋云芳、陈诤

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指定,具体名单为:

黎明剑(就业与创业)、邵业辉(哲学、经济政治)、赵宏春(法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在改革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面对问题与困难,我们要冷静思考,分析原因,积极寻求对策。同时,必须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保证课程改革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中运行。课程改革中,必然会出现不同观念的碰撞,要允许不同的教学思路、

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的存在,并积极进行研讨,在竞争与合作、研讨与沟通中达成对课程改革的正确认识,形成课程改革的正确思路与方法,从而迎取课程改革的最终成功

宣城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

中心课程改革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安徽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特制定本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部署,以培养现代职业人为最终目标,积极构建“三以一化”课程体系,真正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根据“理论为实践服务”、“重效果、轻形式” 的原则,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方式,改变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课程改革对象

本校所属三年制中职所有专业课程、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

三、课程改革任务

1.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项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推进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

3.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术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

4.推进体现生产实际场景的课程环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5.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以新课程理念和模块化课程模式为参考,以学生学习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能真正得到收益为落脚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与专业课程改革配套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

6.建立质量考评体系,改革现有的以书面试卷闭卷考试为主的课程考试体系,构建以综合全过程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技能(考证)和辅助技能(其他证书)为支撑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课程改革内容

1.德育课程改革

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课程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整合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伦理和环保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劳动教育、创业教育等内容,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

在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德育评价与考核

的激励导向作用,做到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德育课程必须打破陈旧教学理论的藩篱,尽可能通过个案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和行为的转变。

2.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突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和整合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渗透人文精神,降低教学起点,但不降低要求。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着力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习者想学、会学、乐学。开发与大类专业相配套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课程及其校本教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努力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学习者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

全面实施计算机等级考核。

3.专业课程改革

按大类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开发与相关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密切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与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和培训项目。组织开发、编写与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配套、体现地方特色、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的专业校本教材(含多媒体课件),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例设计上,体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通过任务、活动和主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在具体实践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五、课程改革实施办法

1.课程改革以现行的专业部为单位和主体,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可以是专业部主任,亦可由专业部或校长室指定。鼓励专业老师毛遂自荐,经校领导及专家审定,即聘请为专业带头人。

2.各专业部向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上交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经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即批准实施,并调拨资金作为课程改革的专项资金。

3.各专业在改革进行过程中遇到与传统管理体制相矛盾,或与常规管理要求相冲突的地方,由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业部会商解决,重大问题由校长室定夺。

4.2007—2008学年拟各专业部开始实施1~2个大类专业的改革试点,完成完善时间为一年;2008—2009学年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完成完善时间为一年;2009—2010

学年全校各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改革,用四学期到四个半学期的时间完成全校的改革落实,并经过第一批次的教学实践,通过市场和社会的论证和检验。

5.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改革的过程,也就是课题研究展开的过程。各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要进一步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学校将集全校的改革探索实践申请安徽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各专业课题的改革都是作为支撑的子课题。

六、课程改革推进规划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最后检验标准是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必须以企业的需要为准则。因此,成立以企业行业专家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第一件大事,没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课程模块化改革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2007年9月)

2.各专业部健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建课程改革教师团队。实施课程改革,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各专业部确定的开展课程改革试点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实验实训室改造能力、专业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必须有企业工作或锻炼的经历。各专业部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确保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合理安排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以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台《参与课程改革人员管理办法》和《参与课程改革试点班教学的教师工作要求》,对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的教师发给相应津贴。(2007年9月)

3.各专业部确立大类专业发展方向或专业链,确立课程改革试点的具体专业。这是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性工作。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专业都要开发或拓展出3—5个精细专业,形成专业链或专业群。(2007年12月)

4.各专业部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各专业部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为社会输送中级工或高级工的目标,将中级工或高级工的具体能力要求进行细化。首先,重点研究社会或企业需要劳动者具备哪些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哪些社会适应能力、具备哪些必备的转岗能力等一般专业能力;其次,针对专业实际,确定专业关键能力;再次,根据专业一般能力和关键能力,研究确定与这些能力对应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关键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因为只有“核心课程”才能培养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人才。(2009年1月20日)

5.各专业部调整、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及其结构。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的确立。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着眼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对相关学科课程进行整合,重新构建专业教学内容及其模块。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各专业部在提出的改革方案中,应针对市场和行业的需求,把原来学科体系下的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实

践课进行整合,以项目模块的形式把整个专业理论和技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块,去除学科体系下的“鸡肋”,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完善模块。模块的建立要尽可能小点、具体点、能检测。在模块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模块的设立和专业的各类考工、考证相结合。(2007年12月)

6.开发模块,安排模块的运行流程。开发模块包括编写模块大纲、编写工作页(讲义)、确定教学方法、制作课件。模块运行流程包括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进程表,开展小组教学,多工种岗位轮换,利用工作页、设备、课件教学。

专业关键能力模块是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即岗位能力的模块。该模块可以请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学工厂的兼职部门经理进行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模块的编写,特别是基础理论模块的编写,要摆脱以前学术课程体系的束缚,不能简单地把相关课程进行剪切和拼凑,敷衍成模块,而要设立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可以是项目、可以是工程、可以是任务、可以是主题,所有的教学基本围绕这条主线来进行。这就要求对专业有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控,把专业课程里的知识和技能点融会贯通,用主线串通起来,把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大地实用化和简洁化,让学生看得见,明白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能直接做成什么产品。(2008年1月)

7.建立与能力培养相一致的考核评价机制。由考核学科知识转向重点考核技能,由考核应知转向重点考核应会。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专业技能较强的课程考试可以直接转为证书考核,实行“以

证代考”; 二是将技能考核落到实处,改变过去技能考核“走过场”的做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2008年1月)

8.各专业部确定课程改革试点班级,各专业部向学校上交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2008年2月)

9.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论证各试点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假期)

10.确定校企合作单位,安排开展课程改革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企业或实践岗位,在与企业进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企业。安排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实践情况,了解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管理方法,并将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带回学校、带回课堂。(假期)

11.开展教师培训。解读、学习、讨论课程改革方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最终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改革能力,这是一项长久的、贯穿于课程改革全过程的工作。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这场课改,为什么要引进项目课程,什么是这场职教课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什么是项目课程,项目课程如何开发,如何实施项目课程等等。(2007年8月—2008年2月)

12.正式启动课程改革试点。(2008年2月)

13.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2008年5月)

14.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2008年7月)

15.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改革。(2008年9月)

16.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课程改革中期评估。(2009年1月)

17.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课程改革全面评估。(2009年6月)

18.全面启动各专业课程改革,并与省职教课程改革全面接轨。(2009年9月)

19.认真总结课程改革试点经验,健全课程改革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优质“项目课程”。

七、经费支持

由学校拨给专项经费共计50万元,其中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15万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13万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12万元,旅游专业1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分析、课程分析、课程开发、课程计划制定、教材开发、召开研讨会和工作会议等。各工作小组需用经费时,向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酌情拨给。对课程改革中的先进部门和个人,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八、成立组织

建立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网络体系,成立学校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实行“学校——专业部——专业组”网络管理机制。

1、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全面负责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负责课程改革牵头、统筹和协调等工作。

主 任:叶农

副主任:杨福言 夏镇海

成 员: 濮阳秋头、邢彬、徐禄、张子清、余俊

2、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

工作职责:制定课程改革目标和任务,指导和推进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介绍课改信息,设计教学制度,进行理论引领,评估和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做好课改研究的服务工作。

组 长:杨福言

副组长:武勤文

成 员:王春兰、丁福根、吴华宝、周章金

3、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工作职责:成立以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课程改革教师专业技术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负责课改方案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和课改组织实施工作,承担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有核心内容的项目设计,并负责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

按大类专业成立四个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1)机电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芮桃明(专业负责人)

成 员:邢爱香、陈艳、胡青、魏红梅、谷学英、夏一鸣

(2)财会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张玉明(专业负责人)

成 员:胡文华、芮金凤、扶庆志、王翠花

(3)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江新顺

(专业负责人)

成 员:夏颖齐、王红辉、王源武、杨小平、庹届安

(4)其它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张子清

成 员:刘慧玲、赵兰香、辛小平、李贵秋、周建军、王骏、蒋云芳、陈诤

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指定,具体名单为:

黎明剑(就业与创业)、邵业辉(哲学、经济政治)、赵宏春(法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在改革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面对问题与困难,我们要冷静思考,分析原因,积极寻求对策。同时,必须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保证课程改革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中运行。课程改革中,必然会出现不同观念的碰撞,要允许不同的教学思路、

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的存在,并积极进行研讨,在竞争与合作、研讨与沟通中达成对课程改革的正确认识,形成课程改革的正确思路与方法,从而迎取课程改革的最终成功


相关内容

  • 展览音像制作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展览音像制作中心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根据综合事业局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xx年中心的整体改革任务十分艰巨,以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xx年中心的主要工作。同时,围绕水利中心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服务工作。现将xx年上半 ...

  • 十三届三中全会"383改革方案构想"
  • 本文来自: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kuaixun.stcn.com/2013/1028/10852073.shtml 日前,国研中心发布"383"改革方案,凝聚了社会共识,提出三位一体思路.八个重点领域及三大突破口.方案囊括了行政.产 ...

  • 小学生校外活动方案
  • 一、确定课题 一般来说课题的确定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自己提议,然后进行筛选,二是教师或学校有意向的提出。我们这课题就属于后者,是针对学校少先队的活动来开展的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做文明的小学生。 二、制订方案 确定了活动课题,就开始了制订方案。我召集所有的少先队干部,宣布了课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研 ...

  •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思考
  •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思考 发布时间:2007-02-05 来源:幼儿教育 作者:李生兰(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摘要]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在目标的设定.方案的选择.内容的组织.途径的运用.师资的培训上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本文重在借鉴其有效举措, 反思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前 ...

  • 2014年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方案大全
  • 2014年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方案大全 [内容简介] 智地网[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招商销售方案与商业地产培训视频大全]内容包括:商业地产投资.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管理流程.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商业地产策划.商业地产招商.商业地产销售.商业地产广告文案.商业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方案流程.商业地产项目选址定位及业态 ...

  • 湖北公车改革:车补分7档 县级设应急公车中心
  • 省直机关车改基本完成,市州车改何时启动?昨从省车改办获悉,春节前,17个市州公车改革方案全部批复,襄阳.十堰.鄂州.黄冈公车改革已启动,其他市州也将陆续启动. 县及以下执法车可保留70% 根据<湖北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市州执法执勤部门也要参加公车 ...

  •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厅函[2010]5号),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10年秋季全面展开,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 ...

  • 湖南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平台建设方案(终版)
  • 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解决方案 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 2009年4月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 4 二.需求分析 .............................. ...

  • 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
  • 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晋卫[2011]15号 各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员.财政局.编办.人社(事)局: <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经省医改领导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山西省社 ...

  • 环潭镇中心学校课改方案
  • 环潭镇中心学校 进一步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深化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随县教发[2014]13号)文件精神,彻底改变我镇传统常态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镇教学和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