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科技大会讲话稿(提纲)

坚持科技创新 提能力促转型

实现苏冶重工“二次创业”新发展

——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 任志明

2011年4月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苏冶重工科技大会,全面总结2010年度的技术创新工作,表彰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取得的一批优秀创新成果和先进个人,系统部署公司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技术创新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员工,紧密围绕公司新一轮战略发展规划,以技术领先目标,投身“二次创业”热潮中去。

首先,我代表公司行政及党委,向获奖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默默工作在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这次大会是公司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大会对公司2010年度“技术创新成果”及“技术专利”的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并选取了五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展示;技术总监孟继跃代表公司与专家、主任工程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发布了2011年研发实施计划,指出了公司下一阶段科技工作目标和思路;技术人员代表刘升学、董仕顺作了发言,交流了个人的工作感想,表达了为苏冶科技事业奋斗的决心,并结合工作实际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同大家一样听了都很受教育与鼓舞。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那么,放在我们企业中,也同样如此,“崇尚科技的企业,才是最有希望的企业。”苏冶重工要屹立于装备制造业,就必须拥有核心技术能力,拥有大批创新型人才。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着重谈几点意见:

一、与时俱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和必然选择。 综观世界历史,归根结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科技创新是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和必然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持久的、稳定的强劲动力。

第一、技术创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明确要求。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支撑和引领,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研发人才,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应对钢铁产业形势的必然选择。

我国钢铁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沿着“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加快落后产能退出;优化钢材品种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快沿海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健康完整的产业链,适应钢铁行业发展需要”的“路线图”进行发展。

受钢铁市场大环境影响,装备制造行业依然低迷,随着我国大型钢企的发展方向转变,钢铁业投资力度将明显不足,导致作为钢铁业下游的冶金装备制造业进入了低价位竞争的时代。因此,装备制造业想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实现转型、技术领先将是关键因素,所以坚持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升级转型,是装备制造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技术创新,是对工程集团“提能力 促转型”战略部署的贯彻与落实。

2011年元月2日蒋总来苏冶调研,对苏冶提出了“提能力,促

转型”的发展思路,其中,“提能力”重点是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并提醒苏冶要朝产品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宝钢工程首届二次职代会上,蒋总又提出公司要坚持“一轻四重”的发展原则,走外延式发展配置资源的思路;并再次要求苏冶重工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装备制造品牌影响力,形成节能环保装备专业化生产基地、工程技术产业核心装备制造基地,实现向“设计+制造”或“设计+制造+服务”模式转变。

苏冶作为工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坚定不移地围绕“提能力 促转型”六字方针,开展各项技术创新工作,推进公司“转型升级”。

第四、技术创新,是实现公司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 公司在新一轮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宝钢、国内、海外"三大市场均衡发展,加快培育“齿轮产品、冷轧设备、节能环保产品、棒线材轧机、特种运输车、高铁施工装备”六大品牌,提升“核心技术+高端制造+模式创新”三大能力,成为"员工倍加自豪、用户倍加满意、企业备受社会尊重"的国际化高端装备供应服务商。

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10%,员工收入翻一番。要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技术创新将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实施技术创新,才能使公司在品牌、市场、能力上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员工自豪、用户满意、社会尊重”的目标。

二、深入研究,认真思考,从战略高度制定技术创新总方向。 产品的创新是技术创新所推动的,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造的源泉。因此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可以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公司新一轮发

展规划对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是“打造专业化品牌,形成总包能力,引领转型升级”。

要打造若干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专业化品牌,成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自主技术实施平台。重点打造“齿轮产品、冷轧设备、节能环保产品、高刚度轧机、特种运输车辆、高铁施工装备”等六大专业化品牌,大力提升公司自主技术研发能力,成为工程集团产业化基地。

目前公司各大类产品均不同程度的取得了一定的制造业绩、市场口碑,并掌握了部分核心设备设计能力。

○高刚度轧机

生产制造能力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120余条机组,占国内市场30%的市场份额,制造业绩国内行业第一。同时已具备了部分设备设计和全套设备制造技术,形成了350—850mm的系列产品。

○冷轧机组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具备了650~1780mm系列单机架冷轧机整机制造能力;形成了五机架冷轧机组制造能力,标志着工厂具备了与重机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目前已承接2套高精度森吉米尔20辊轧机;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80余套冷连轧、单机架冷轧机设备;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10余套1150~1780mm平整机组。

○带钢处理线

已积累丰富的整线生产制造经验,具备部分设备的详细设计能力,产品已得到市场认可,成为行业中“制造品种最全、业绩最多”的企业,累计为宝钢主业单元提供60余条、国内各大钢厂提供70余条、海外用户提供10余条机组。

开卷取机已形成系列化产品、专业化生产线,具备了年产150台套的生产能力。

○节能环保设备

公司已为宝钢不锈钢分公司、八一钢厂、梅山分公司、马钢等用户提供了烟气脱硫、水渣立磨、渣处理等环保设备,业已成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节能环保产业化实施平台。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了核心制造技术并成功开发了水渣立磨核心设备主传动齿轮箱设计技术。

○齿轮传动产品

公司具有40年的历史,已发展成为宝钢的齿轮中心。拥有“变齿高”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自主技术专利,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自主开发了代表国际第二代先进水平的SH/SB系列通用齿轮箱产品和VBP/VHP/VPP系列立磨减速机产品,目前正处于系列开发和市场推广中,并逐步得到了社会认可,品牌已初步凸现。

为了实现专业化品牌建设目标,公司将按照两个阶段来实施和推进技术创新:

第一阶段,建立稳定的研发体系,形成部分产品设计总包能力。具体包括:成台产品实现“2EP+D”(“2EP”-指棒线材系列轧机、单机架系列冷轧机的EP能力,“D”-指冷轧单体核心设备)、齿轮产品实现“2+X”(“2”指SH/SB齿轮箱和VBP/VHP/VVP立磨齿轮箱的优化完善与系列延伸)战略;并掌握特殊材料的堆焊、森吉米尔轧机加工、高铁、风电等高端齿轮产品的核心工艺制造技术。

第二阶段,成台产品在形成研发能力的基础上向技术领先并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方向发展;齿轮产品实现系列化,覆盖各个应用行业,并在高端齿轮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三、要明确目标,聚焦发展,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过程中,既需要个人的创意、灵感、钻研和勤奋,但更需要团队合作、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以及沟通、协调、理解和支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体员工端正思想,统一目标,尽心尽力,合力攻坚。因此公司要求:

1、研发中心要构建稳定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完善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要对公司的研发课题明确目标、排定计划、落实责任;要对技术创新工作进行跟踪和排查,完善项目的推进管理;要广泛寻求社会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借势借力,形成合力,从而加快苏冶重工技术创新步伐。

2、各事业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但要有强烈的技术领先意识,更要有成本效益意识。一是要想方设法优化设计,进一步改进现有工艺,并对常规产品的工艺标准化,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和效率,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条件。二是要对重点项目关键零部件制作组成攻关团队,明确责任制,并深入现场指导、督制,使关键件得到有效控制,提升企业制造工艺水平。三是要重点强化对森杰米尔轧机、节能环保核心产品等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对磨辊、芯轴等特殊材料的对焊技术以及齿轮箱、芯轴等产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今年必须要有所突破。四是要加强新刀具、新检测技术、新型装备的研究和应用。五是营销部门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大研发成果的市场推广力度,为形成产业化创造条件。六是事业部内部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责任体系和运行体系,检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3、人力资源部、运管部等职能部门一是要建立公司科技管理的制度体系、研发目标的管理体系、战略目标的管控体系,加大对政府科技政策的研究,最大化的获取公司外部支撑。

二是要加快公司紧缺技术人才的引进步伐。当前,公司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比较紧缺,这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针对公司技术发展的方向,加强对总包技术、设备设计、高端工艺人才的引进。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公司技术队伍的稳定、提高技术队伍的创业热情。公司已明确提出,在规划期内,员工平均收入实

现翻一番。围绕这一目标,公司正在制定新的薪酬分配方案,主要思路是要建立市场对标机制,根据市场对标实施指导线动态调整。规划期内关键岗位达到市场75分位以上;要根据不同岗位层级,设置不同的收入固浮比,加强对高层级岗位的薪酬激励作用;要对相同层级的岗位设置分配宽带和指导线,建立同级动态调整激励机制;要对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员,建立总经理战略激励机制;要对核心、骨干人才,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

技术队伍是实现公司“二次创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对技术人员实行有效激励,是推动公司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根据以上思路,对技术人员的分配激励上公司正在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家等与课题目标挂钩的绩效评价体系。年初签订绩效目标责任书、年终实施绩效考评,与绩效分配挂钩。同时,通过实施课题评比,对实现公司技术进步有明显效果的专业课题进行奖励。

第二,进一步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机制。通过绩效考评、岗位适应度评价,与员工个人薪酬挂钩适时调整。同时建立绩效累计积分制,对绩效积分达到目标的员工,通过“自我提拔”的方式调整薪酬等级。

第三,进一步完善研发项目奖励机制。对公司研发项目实现市场转化的,根据销售规模实施计提奖励。

第四,鼓励技术人员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实现降本增效,每年设置降本增效专项奖,对作出实绩的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第五,建立核心人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公司正在制定《核心人才管理办法》制度,对纳入核心人才的人员,除了实施与绩效挂钩的当期激励外,还将通过中长期激励手段,进一步激发员工在公司“二次创业”宏伟征程中的信心与热情。

4、公司各部门,一是要做好技术创新的宣传发动工作,为技术

创新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作为矢志科技的工作者,要有敢冒风险的勇气,不怕失败的意志,耐得住寂寞的心态,不急功近利的品质。我们的领导者要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搭好舞台,创造环境,建立机制,既要鼓励成功的探索,又要宽容一时的失败,还要正确对待科技人员的特性,使科技工作者始终锐气不减、创新不止,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倡导技术民主,鼓励学术交流,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氛围,使各种思想认识在相互交流、启迪与相互激荡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使苏冶重工成为孕育各种技术创新萌芽并不断结出累累硕果的沃土。二是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重点项目锻炼、培养人才,要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技术人员到重点项目上挑起重担,要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促进其成长。要依托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以各类专家为指引,以技术带头人为中坚,以基层一线技术人员为基础,达到建好一个项目,出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人才的目的。

四、拔高认识,自我提升,是对广大技术人员的要求和希望。 为了优质高效的开展技术创新,公司对各部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同时,公司也希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自身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人员要紧紧围绕目标责任书的课题展开工作。

今天,公司专家、主任工程师代表技术人员签订了绩效目标责任书,各部室还将与主管工程师签订绩效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的是目标,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主管工程师及以上的技术人员,是我们广大技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要勇于承担责任,敢挑重担。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广大技术人员要紧紧围绕目标责任书中的课题,制定工作计划与措施,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创新成果;要带头践行公司的各项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公司的后备人才。

第二、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走向市场,为公司生产经营做好技

术支撑。

技术人员在企业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遍布生产、质量、营销、售后等各个单元。作为技术人员,要主动深入现场,与各个单元协同,帮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技术也是最好的营销,作为技术人员,要主动走向市场,贴近用户,加强对营销业务技术需求的支持,实现技术营销,最大程度的增大合同承接可能性。

第三、技术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

责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而使命则是重大责任。毋庸置疑,身为苏冶重工一份子,技术人员应该也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员工的使命感是解决员工对公司战略认同,对工作思想统一的关键,更是形成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同成长”的先决条件。另外,责任感是改变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思想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对人才方面的要求很高,技术人员作为企业的核心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组织团队对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才能促进技术创新,最终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同志们:

本次大会,就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做了系统安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各单位要切实组织好科技大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动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实践中去。

实施公司新一轮五年发展战略是一项宏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我们每个员工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同时,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让我们积聚力量,共同携手,团结一致,勇于创新,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科技创新 提能力促转型

实现苏冶重工“二次创业”新发展

——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 任志明

2011年4月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苏冶重工科技大会,全面总结2010年度的技术创新工作,表彰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取得的一批优秀创新成果和先进个人,系统部署公司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技术创新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员工,紧密围绕公司新一轮战略发展规划,以技术领先目标,投身“二次创业”热潮中去。

首先,我代表公司行政及党委,向获奖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默默工作在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这次大会是公司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大会对公司2010年度“技术创新成果”及“技术专利”的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并选取了五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展示;技术总监孟继跃代表公司与专家、主任工程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发布了2011年研发实施计划,指出了公司下一阶段科技工作目标和思路;技术人员代表刘升学、董仕顺作了发言,交流了个人的工作感想,表达了为苏冶科技事业奋斗的决心,并结合工作实际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同大家一样听了都很受教育与鼓舞。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那么,放在我们企业中,也同样如此,“崇尚科技的企业,才是最有希望的企业。”苏冶重工要屹立于装备制造业,就必须拥有核心技术能力,拥有大批创新型人才。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着重谈几点意见:

一、与时俱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和必然选择。 综观世界历史,归根结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科技创新是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和必然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持久的、稳定的强劲动力。

第一、技术创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明确要求。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支撑和引领,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研发人才,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应对钢铁产业形势的必然选择。

我国钢铁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沿着“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加快落后产能退出;优化钢材品种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快沿海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健康完整的产业链,适应钢铁行业发展需要”的“路线图”进行发展。

受钢铁市场大环境影响,装备制造行业依然低迷,随着我国大型钢企的发展方向转变,钢铁业投资力度将明显不足,导致作为钢铁业下游的冶金装备制造业进入了低价位竞争的时代。因此,装备制造业想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实现转型、技术领先将是关键因素,所以坚持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升级转型,是装备制造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技术创新,是对工程集团“提能力 促转型”战略部署的贯彻与落实。

2011年元月2日蒋总来苏冶调研,对苏冶提出了“提能力,促

转型”的发展思路,其中,“提能力”重点是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并提醒苏冶要朝产品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宝钢工程首届二次职代会上,蒋总又提出公司要坚持“一轻四重”的发展原则,走外延式发展配置资源的思路;并再次要求苏冶重工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装备制造品牌影响力,形成节能环保装备专业化生产基地、工程技术产业核心装备制造基地,实现向“设计+制造”或“设计+制造+服务”模式转变。

苏冶作为工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坚定不移地围绕“提能力 促转型”六字方针,开展各项技术创新工作,推进公司“转型升级”。

第四、技术创新,是实现公司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 公司在新一轮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宝钢、国内、海外"三大市场均衡发展,加快培育“齿轮产品、冷轧设备、节能环保产品、棒线材轧机、特种运输车、高铁施工装备”六大品牌,提升“核心技术+高端制造+模式创新”三大能力,成为"员工倍加自豪、用户倍加满意、企业备受社会尊重"的国际化高端装备供应服务商。

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10%,员工收入翻一番。要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技术创新将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实施技术创新,才能使公司在品牌、市场、能力上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员工自豪、用户满意、社会尊重”的目标。

二、深入研究,认真思考,从战略高度制定技术创新总方向。 产品的创新是技术创新所推动的,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造的源泉。因此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可以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公司新一轮发

展规划对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是“打造专业化品牌,形成总包能力,引领转型升级”。

要打造若干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专业化品牌,成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自主技术实施平台。重点打造“齿轮产品、冷轧设备、节能环保产品、高刚度轧机、特种运输车辆、高铁施工装备”等六大专业化品牌,大力提升公司自主技术研发能力,成为工程集团产业化基地。

目前公司各大类产品均不同程度的取得了一定的制造业绩、市场口碑,并掌握了部分核心设备设计能力。

○高刚度轧机

生产制造能力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120余条机组,占国内市场30%的市场份额,制造业绩国内行业第一。同时已具备了部分设备设计和全套设备制造技术,形成了350—850mm的系列产品。

○冷轧机组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具备了650~1780mm系列单机架冷轧机整机制造能力;形成了五机架冷轧机组制造能力,标志着工厂具备了与重机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目前已承接2套高精度森吉米尔20辊轧机;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80余套冷连轧、单机架冷轧机设备;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10余套1150~1780mm平整机组。

○带钢处理线

已积累丰富的整线生产制造经验,具备部分设备的详细设计能力,产品已得到市场认可,成为行业中“制造品种最全、业绩最多”的企业,累计为宝钢主业单元提供60余条、国内各大钢厂提供70余条、海外用户提供10余条机组。

开卷取机已形成系列化产品、专业化生产线,具备了年产150台套的生产能力。

○节能环保设备

公司已为宝钢不锈钢分公司、八一钢厂、梅山分公司、马钢等用户提供了烟气脱硫、水渣立磨、渣处理等环保设备,业已成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节能环保产业化实施平台。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了核心制造技术并成功开发了水渣立磨核心设备主传动齿轮箱设计技术。

○齿轮传动产品

公司具有40年的历史,已发展成为宝钢的齿轮中心。拥有“变齿高”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自主技术专利,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自主开发了代表国际第二代先进水平的SH/SB系列通用齿轮箱产品和VBP/VHP/VPP系列立磨减速机产品,目前正处于系列开发和市场推广中,并逐步得到了社会认可,品牌已初步凸现。

为了实现专业化品牌建设目标,公司将按照两个阶段来实施和推进技术创新:

第一阶段,建立稳定的研发体系,形成部分产品设计总包能力。具体包括:成台产品实现“2EP+D”(“2EP”-指棒线材系列轧机、单机架系列冷轧机的EP能力,“D”-指冷轧单体核心设备)、齿轮产品实现“2+X”(“2”指SH/SB齿轮箱和VBP/VHP/VVP立磨齿轮箱的优化完善与系列延伸)战略;并掌握特殊材料的堆焊、森吉米尔轧机加工、高铁、风电等高端齿轮产品的核心工艺制造技术。

第二阶段,成台产品在形成研发能力的基础上向技术领先并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方向发展;齿轮产品实现系列化,覆盖各个应用行业,并在高端齿轮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三、要明确目标,聚焦发展,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过程中,既需要个人的创意、灵感、钻研和勤奋,但更需要团队合作、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以及沟通、协调、理解和支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体员工端正思想,统一目标,尽心尽力,合力攻坚。因此公司要求:

1、研发中心要构建稳定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完善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要对公司的研发课题明确目标、排定计划、落实责任;要对技术创新工作进行跟踪和排查,完善项目的推进管理;要广泛寻求社会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借势借力,形成合力,从而加快苏冶重工技术创新步伐。

2、各事业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但要有强烈的技术领先意识,更要有成本效益意识。一是要想方设法优化设计,进一步改进现有工艺,并对常规产品的工艺标准化,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和效率,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条件。二是要对重点项目关键零部件制作组成攻关团队,明确责任制,并深入现场指导、督制,使关键件得到有效控制,提升企业制造工艺水平。三是要重点强化对森杰米尔轧机、节能环保核心产品等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对磨辊、芯轴等特殊材料的对焊技术以及齿轮箱、芯轴等产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今年必须要有所突破。四是要加强新刀具、新检测技术、新型装备的研究和应用。五是营销部门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大研发成果的市场推广力度,为形成产业化创造条件。六是事业部内部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责任体系和运行体系,检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3、人力资源部、运管部等职能部门一是要建立公司科技管理的制度体系、研发目标的管理体系、战略目标的管控体系,加大对政府科技政策的研究,最大化的获取公司外部支撑。

二是要加快公司紧缺技术人才的引进步伐。当前,公司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比较紧缺,这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针对公司技术发展的方向,加强对总包技术、设备设计、高端工艺人才的引进。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公司技术队伍的稳定、提高技术队伍的创业热情。公司已明确提出,在规划期内,员工平均收入实

现翻一番。围绕这一目标,公司正在制定新的薪酬分配方案,主要思路是要建立市场对标机制,根据市场对标实施指导线动态调整。规划期内关键岗位达到市场75分位以上;要根据不同岗位层级,设置不同的收入固浮比,加强对高层级岗位的薪酬激励作用;要对相同层级的岗位设置分配宽带和指导线,建立同级动态调整激励机制;要对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员,建立总经理战略激励机制;要对核心、骨干人才,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

技术队伍是实现公司“二次创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对技术人员实行有效激励,是推动公司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根据以上思路,对技术人员的分配激励上公司正在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家等与课题目标挂钩的绩效评价体系。年初签订绩效目标责任书、年终实施绩效考评,与绩效分配挂钩。同时,通过实施课题评比,对实现公司技术进步有明显效果的专业课题进行奖励。

第二,进一步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机制。通过绩效考评、岗位适应度评价,与员工个人薪酬挂钩适时调整。同时建立绩效累计积分制,对绩效积分达到目标的员工,通过“自我提拔”的方式调整薪酬等级。

第三,进一步完善研发项目奖励机制。对公司研发项目实现市场转化的,根据销售规模实施计提奖励。

第四,鼓励技术人员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实现降本增效,每年设置降本增效专项奖,对作出实绩的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第五,建立核心人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公司正在制定《核心人才管理办法》制度,对纳入核心人才的人员,除了实施与绩效挂钩的当期激励外,还将通过中长期激励手段,进一步激发员工在公司“二次创业”宏伟征程中的信心与热情。

4、公司各部门,一是要做好技术创新的宣传发动工作,为技术

创新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作为矢志科技的工作者,要有敢冒风险的勇气,不怕失败的意志,耐得住寂寞的心态,不急功近利的品质。我们的领导者要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搭好舞台,创造环境,建立机制,既要鼓励成功的探索,又要宽容一时的失败,还要正确对待科技人员的特性,使科技工作者始终锐气不减、创新不止,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倡导技术民主,鼓励学术交流,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氛围,使各种思想认识在相互交流、启迪与相互激荡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使苏冶重工成为孕育各种技术创新萌芽并不断结出累累硕果的沃土。二是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重点项目锻炼、培养人才,要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技术人员到重点项目上挑起重担,要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促进其成长。要依托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以各类专家为指引,以技术带头人为中坚,以基层一线技术人员为基础,达到建好一个项目,出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人才的目的。

四、拔高认识,自我提升,是对广大技术人员的要求和希望。 为了优质高效的开展技术创新,公司对各部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同时,公司也希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自身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人员要紧紧围绕目标责任书的课题展开工作。

今天,公司专家、主任工程师代表技术人员签订了绩效目标责任书,各部室还将与主管工程师签订绩效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的是目标,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主管工程师及以上的技术人员,是我们广大技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要勇于承担责任,敢挑重担。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广大技术人员要紧紧围绕目标责任书中的课题,制定工作计划与措施,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创新成果;要带头践行公司的各项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公司的后备人才。

第二、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走向市场,为公司生产经营做好技

术支撑。

技术人员在企业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遍布生产、质量、营销、售后等各个单元。作为技术人员,要主动深入现场,与各个单元协同,帮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技术也是最好的营销,作为技术人员,要主动走向市场,贴近用户,加强对营销业务技术需求的支持,实现技术营销,最大程度的增大合同承接可能性。

第三、技术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

责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而使命则是重大责任。毋庸置疑,身为苏冶重工一份子,技术人员应该也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员工的使命感是解决员工对公司战略认同,对工作思想统一的关键,更是形成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同成长”的先决条件。另外,责任感是改变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思想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对人才方面的要求很高,技术人员作为企业的核心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组织团队对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才能促进技术创新,最终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同志们:

本次大会,就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做了系统安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各单位要切实组织好科技大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动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实践中去。

实施公司新一轮五年发展战略是一项宏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我们每个员工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同时,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让我们积聚力量,共同携手,团结一致,勇于创新,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内容

  • 2011考研热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10年3月)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 一.大会概况 全国人大现有代表2981名,广东代表团156名 ...

  • 市委中心学习会议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的讲话
  • 全国"两会"精神传达 传达提纲 2012 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在中共**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 同志们: 全国"两会"刚闭幕,我们在这里举行市委中心组学习.希 望通过这次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两会"精神,学 ...

  • 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 今天召开这个"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为咱们党员队长后勤人员输入创建学习型企业理论知识,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我们小桂林场的骨干,希望你们深入理解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意义,努力配合场里开展创建工作. 今天主要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什么叫学习型企业?二是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三 ...

  • 如何写好领导讲话
  •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 ...

  • 一季度公司职工政治学习提纲
  • 2005年一季度职工政治学习提纲 一、学习内容提要 (一)、公司首届六次职代会工作报告 何总经理代表公司作的题为《做强做优铝加工,加快完善产业链,全面提升南铝的科技和创新能力》的工作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从11个方面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系统地总结了企业 ...

  • 关于党员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综合情况的报告
  • 关于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综合情况的报告 中共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党委: 根据局党委<关于开好2011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皖煤地党发[2011]27号)文件精神,中共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党委结合二队实际,经过认真准备和精心组织,于2011年9月8日下午召开了以&qu ...

  • 3.2013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山东代表团)
  • 2013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 山东省代表团 3月5日至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经过与会2975名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现将大会盛况.主要精神和我省代表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议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又 ...

  • 教你如何写好领导发言材料
  • 教你如何写好领导发言材料 一.怎样写好领导讲话 (一)起草领导讲话应掌握的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我的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也就是古人讲的"定体则无,大体则有&q ...

  • 如何写好材料
  •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典型材料 拿起笔杆子是领导者的一种重要方法,能使你在写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统筹安排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因此,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学习一下材料起草十分必要.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的原因. 干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比如在工作中.学习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