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艺术表现手法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是伟大的英国诗人,革命的浪漫主义者。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旅居意大利时在一次乘舟海行中遇风暴罹难。他少年多才,短短的三十载春秋历程,却给世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诗句。雪莱是抒情诗的巨匠,他的诗作纯洁无邪,经常以云彩、山花、流水、飞鸟等自然意象入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赞美民族自由,向往理想社会,鞭挞专制暴政,鼓吹革命思想,以其浪漫的笔触和激情的诗行记录下对生命的赞美、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抒情诗三部曲《西风颂》、《致云雀》和《云》,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那个时代发振聋聩的艺术绝唱,给世界抒情诗宝库增添了一颗颗晶莹的宝石。雪莱的诗歌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强,他的抒情诗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   雪莱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短暂的一生,多半是在旷郊野外度过的。他观察自然,在自然中寻觅,在自然中思考,也在自然中创作。正因为如此,他才写出了很多赞美大自然的不朽佳作。1820年的一天,雪莱正在泰晤士河上泛舟,偶然抬头,看到天空中的浮云纷至沓来,又一掠而过,云形变化万千,神秘奇妙。随即创作了《云》。《云》是雪莱的三首著名抒情诗之一。原诗共六节,此处选的是第一节。在此节中雪莱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修辞和自然意象――描写“云”。诗歌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句精美,节奏变化多姿,音乐性强,富有深刻而重大的思想意义。华兹华斯认为:“就艺术技巧而言,雪莱是我辈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      一、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的使用,是言语表达的艺术。修辞手法被看作是“语言的装饰”。所谓“装饰”,就是指恰当地选择一些修辞手段,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在言语实践中,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以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雪莱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句优美,格调轻快,富有艺术魅力;又使得诗读起来流畅上口,音律性强,十分优美动听。      (一)语义修辞   1、拟人   诗中雪莱对自然界做拟人化处理,以致他描写的景致渐渐失去与物质世界的联系,最终回到精神上来,具有了象征意义。诗中的“云”和“植物”被当做人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活力,使它们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充满灵气。   (1)把自然现象拟人化   诗中通过第一人称“我”来描述“云”的不同动态:我时而温柔为鲜花带来清新的甘霖,为叶子轻轻地遮阳蔽日;时而我从翅膀上洒下玉霞琼浆去唤醒朵朵蓓蕾;时而又凶猛地挥舞着冰雹的连枷来捶打绿色的原野;时而从雷鸣中走过,发出笑声轰隆。这一连串的动作和形态使得云变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使读者感悟到诗人与自然交谈时的那种心旷神怡的状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诗人的笔下,“云”充满了生机活力,在宇宙间嬉戏、戏谑,既自豪又安详,既天真又任性。   (2)把植物拟人化   诗行中出现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形象,如“饥渴的花朵”,“午睡未醒、留恋梦境的绿叶”以及“昏昏欲睡的新芽”。诗人把这些植物拟人化了,描写得生动细腻;栩栩如生,饶有情趣。读到它们,读者眼前好像闪现出了它们憨态可掬的形象。   2、比喻   诗行里运用了贴切、生动、含蓄的隐喻,把比喻的关系暗藏在句子中,如“树枝”被比作母亲、“新芽”被比作孩子。母亲在经受着云带来的风吹日晒,而孩子则安然地睡在母亲的怀里。诗人把树枝比作慈爱的母亲,显得十分贴切自然,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3、夸张   最后一行中将雷声描绘成“云”的大笑。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特征,生动地表现出“云”的雄伟气魄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二)话语结构修辞   1、重复   末三行开头皆用and,使得冰雹急落,大地顷刻一片白茫茫,接着降下一场大雨,发出隆隆的雷声。这一连串的动作通过and的重复表现出来,不但渲染了气氛,加重了语气而且使得句子前后呼应,加强了联系。同时暗示了“我”――诗人的决心、意志和胆魄以及他的美好愿望,那就是要扫荡一切腐朽事物,把旧的制度打破。   2、平衡性倒装   五、六两行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由于主语较长而谓语较短,如果不使用倒装则使句子显得头重脚轻,失去平衡。使用了倒装,就保持了句子的节奏、韵律和平衡,使得意义表达更为流畅。另外把介词短语“from my wings”放在句首,强调这一部分,更加突出表现了“云”的美好,给朵朵蓓蕾提供滋养,供它们快乐地生长。   3、跨行连续   诗中用了大量的跨行连续。本节中除了五、六、七、八行有两处跨行外,其余的都是每两行中第一行没有结束,而是延续到下一行。跨行连续不仅没有破坏完整一句话所表达的意象,它还在意蕴上达到“形虽断(诗的格式),意犹连(完整的意象)的效果”,从而构成了诗的意蕴美和形式美。      (三)语音修辞   雪莱是一位善于用韵律的诗人,他的诗常把抑扬顿挫的音节和优美的旋律融合起来,使诗歌具有很丰富的音乐效果。《云》中很多音韵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极致。   1、句尾押韵和行内韵   本节中使用了句尾双行押韵,如streams,dreams:one,sun;under,thunder。单行中押行内韵,并且每逢单行中间有一顿读,之间又自然成韵,如showers,flowers:shade,laid;shaken,waken;rest,breast;flail,hail;again,rain。这样使得节奏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读来和谐动听,极富音乐美。   2、句首押韵和押头韵   诗人在句子开头用了很多相同的词语使句首押韵,如一、三、九行中的,二、五行中的from,最后三行中的and。诗人还用fresh,for,flowers:light,leaves,1aid:seas,streams等押头韵,这种英国诗歌传统的韵式有很强的节奏感,蕴涵着语言的音乐美和整体美。   3、音素   英语中有些音和音组具有象征性,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因此,诗人在创作中并不满足于诗的一般构成要素。雪莱在音素的运用上似乎很有选择性,他非常注重词汇的声音、音质等,这不仅创造出一种音响效果,还用了形象化的声音表达词义,使语音和语义紧密联系起来。诗中前四行用押头韵的柔和的(soft)辅音音素(如[f]和[1]),又用洪亮的(sonorous)元音音素(如[e]、[ai]、[ei]等)。这样就把云从海、河带来的雨漂浮遮阴的情态表现出来,既有阵雨之急行,又有浮云之飘忽,急中有缓,缓中有急。又如后四行用大量的鼻音[n]和一些元音(如[ei]、[ae]、[r]等),从深嗡的鼻音和响亮的元音中我们仿佛看到急降的冰雹,听到隆隆的雷声,像亲身经历了一场夹着冰雹雷鸣电闪的暴风雨一样。此外最后四行连用三个辅音连缀:

flail,green,plain,由于辅音连缀成音较困难,诗在此处便有跌宕,显示出暴风雨突然到来的持续,也说明暴风雨来的疾、去的快的特点。      二、自然意象      要让一首诗的生命与思想完全地呈现出来,诗人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意象。自然中蕴涵着无限的神秘力量,诗人常常借助大自然来抒发情感。   对于酷爱自然的雪莱来说,他喜欢把大自然作为自己诗歌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雪莱不仅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他更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大自然,使二者融为一体。他把自己的人格,化为了大自然的灵魂。因而,我们在雪莱歌唱大自然的诗篇中,看到了他的自我在歌唱。   雪莱描写大自然的诗具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意境浑圆开阔。在创作过程中,他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构造,能将自身丰富的情感用人们熟悉的自然意象表达出来,使得诗中的自然意象富有灵性和活力。雪莱善于创造具体的自然意象,有拟人的、有比喻的、有象征的、有描述的,多姿多彩,寓意深远,十分耐人寻味。这样的诗意想象可谓妙音神思,意境雄浑、神奇、阔大而悠远。   在雪莱诗作《云》中,自然意象“云”运行于天地间,雷厉风行,无所不能,像快乐自由的天使主宰着万物的兴衰荣盛。“云”不单单是一种自然现象,诗人还赋予了它无穷的生命力,人物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景色反映了人物的面貌和灵性,自然界的景色象征着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内涵。在《云》中,云说,“我是大地和海洋的女儿,也是天空的养女,我来往于海洋、陆地的一切空隙――我变化,但是不死。”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永在变化但永不死亡的“云”的形象。实际上这正是雪莱的真实写照,他本身就是这样一朵云。他在雷声中走过,威武而又强悍,但却是一朵为焦渴的鲜花带来雨露甘霖、为绿叶披上凉荫的云。这样一个美好、善良,却又冲动的灵魂,在诗中得到了不加掩饰的表露,体现出雪莱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他的忧愁,他的惮憬,他的奔突。在艺术上,雪莱完成了一个融于伟大的大自然的自我形象――云。   在《云》中,自然意象“云”同时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力量,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争取独立和追求幸福的、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云”的形象来激励和鼓舞人们,促使人们为了自己的未来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推翻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告诫人们如果他们不敢同统治阶级作斗争,那么他们将永远被统治阶级所奴役,永远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马克思曾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一个社会的先锋战士。   总之,诗人在诗中把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用光一样的灿烂,火一般的热情描述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和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不愧为一篇伟大的诗作。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H],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2]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导论[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3]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5]顾子欣编译,英诗300首[H].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6]王钦峰,拜伦雪莱诗歌精选评析[H],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7]江枫,雪莱全集[H].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8]李若飞,弦动诗心――浅论雪莱抒情诗的音乐美[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34。      作者简介:   牛小玲(1963- ),女,河南省清丰县人,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是伟大的英国诗人,革命的浪漫主义者。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旅居意大利时在一次乘舟海行中遇风暴罹难。他少年多才,短短的三十载春秋历程,却给世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诗句。雪莱是抒情诗的巨匠,他的诗作纯洁无邪,经常以云彩、山花、流水、飞鸟等自然意象入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赞美民族自由,向往理想社会,鞭挞专制暴政,鼓吹革命思想,以其浪漫的笔触和激情的诗行记录下对生命的赞美、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抒情诗三部曲《西风颂》、《致云雀》和《云》,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那个时代发振聋聩的艺术绝唱,给世界抒情诗宝库增添了一颗颗晶莹的宝石。雪莱的诗歌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强,他的抒情诗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   雪莱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短暂的一生,多半是在旷郊野外度过的。他观察自然,在自然中寻觅,在自然中思考,也在自然中创作。正因为如此,他才写出了很多赞美大自然的不朽佳作。1820年的一天,雪莱正在泰晤士河上泛舟,偶然抬头,看到天空中的浮云纷至沓来,又一掠而过,云形变化万千,神秘奇妙。随即创作了《云》。《云》是雪莱的三首著名抒情诗之一。原诗共六节,此处选的是第一节。在此节中雪莱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修辞和自然意象――描写“云”。诗歌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句精美,节奏变化多姿,音乐性强,富有深刻而重大的思想意义。华兹华斯认为:“就艺术技巧而言,雪莱是我辈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      一、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的使用,是言语表达的艺术。修辞手法被看作是“语言的装饰”。所谓“装饰”,就是指恰当地选择一些修辞手段,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在言语实践中,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以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雪莱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句优美,格调轻快,富有艺术魅力;又使得诗读起来流畅上口,音律性强,十分优美动听。      (一)语义修辞   1、拟人   诗中雪莱对自然界做拟人化处理,以致他描写的景致渐渐失去与物质世界的联系,最终回到精神上来,具有了象征意义。诗中的“云”和“植物”被当做人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活力,使它们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充满灵气。   (1)把自然现象拟人化   诗中通过第一人称“我”来描述“云”的不同动态:我时而温柔为鲜花带来清新的甘霖,为叶子轻轻地遮阳蔽日;时而我从翅膀上洒下玉霞琼浆去唤醒朵朵蓓蕾;时而又凶猛地挥舞着冰雹的连枷来捶打绿色的原野;时而从雷鸣中走过,发出笑声轰隆。这一连串的动作和形态使得云变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使读者感悟到诗人与自然交谈时的那种心旷神怡的状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诗人的笔下,“云”充满了生机活力,在宇宙间嬉戏、戏谑,既自豪又安详,既天真又任性。   (2)把植物拟人化   诗行中出现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形象,如“饥渴的花朵”,“午睡未醒、留恋梦境的绿叶”以及“昏昏欲睡的新芽”。诗人把这些植物拟人化了,描写得生动细腻;栩栩如生,饶有情趣。读到它们,读者眼前好像闪现出了它们憨态可掬的形象。   2、比喻   诗行里运用了贴切、生动、含蓄的隐喻,把比喻的关系暗藏在句子中,如“树枝”被比作母亲、“新芽”被比作孩子。母亲在经受着云带来的风吹日晒,而孩子则安然地睡在母亲的怀里。诗人把树枝比作慈爱的母亲,显得十分贴切自然,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3、夸张   最后一行中将雷声描绘成“云”的大笑。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特征,生动地表现出“云”的雄伟气魄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二)话语结构修辞   1、重复   末三行开头皆用and,使得冰雹急落,大地顷刻一片白茫茫,接着降下一场大雨,发出隆隆的雷声。这一连串的动作通过and的重复表现出来,不但渲染了气氛,加重了语气而且使得句子前后呼应,加强了联系。同时暗示了“我”――诗人的决心、意志和胆魄以及他的美好愿望,那就是要扫荡一切腐朽事物,把旧的制度打破。   2、平衡性倒装   五、六两行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由于主语较长而谓语较短,如果不使用倒装则使句子显得头重脚轻,失去平衡。使用了倒装,就保持了句子的节奏、韵律和平衡,使得意义表达更为流畅。另外把介词短语“from my wings”放在句首,强调这一部分,更加突出表现了“云”的美好,给朵朵蓓蕾提供滋养,供它们快乐地生长。   3、跨行连续   诗中用了大量的跨行连续。本节中除了五、六、七、八行有两处跨行外,其余的都是每两行中第一行没有结束,而是延续到下一行。跨行连续不仅没有破坏完整一句话所表达的意象,它还在意蕴上达到“形虽断(诗的格式),意犹连(完整的意象)的效果”,从而构成了诗的意蕴美和形式美。      (三)语音修辞   雪莱是一位善于用韵律的诗人,他的诗常把抑扬顿挫的音节和优美的旋律融合起来,使诗歌具有很丰富的音乐效果。《云》中很多音韵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极致。   1、句尾押韵和行内韵   本节中使用了句尾双行押韵,如streams,dreams:one,sun;under,thunder。单行中押行内韵,并且每逢单行中间有一顿读,之间又自然成韵,如showers,flowers:shade,laid;shaken,waken;rest,breast;flail,hail;again,rain。这样使得节奏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读来和谐动听,极富音乐美。   2、句首押韵和押头韵   诗人在句子开头用了很多相同的词语使句首押韵,如一、三、九行中的,二、五行中的from,最后三行中的and。诗人还用fresh,for,flowers:light,leaves,1aid:seas,streams等押头韵,这种英国诗歌传统的韵式有很强的节奏感,蕴涵着语言的音乐美和整体美。   3、音素   英语中有些音和音组具有象征性,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因此,诗人在创作中并不满足于诗的一般构成要素。雪莱在音素的运用上似乎很有选择性,他非常注重词汇的声音、音质等,这不仅创造出一种音响效果,还用了形象化的声音表达词义,使语音和语义紧密联系起来。诗中前四行用押头韵的柔和的(soft)辅音音素(如[f]和[1]),又用洪亮的(sonorous)元音音素(如[e]、[ai]、[ei]等)。这样就把云从海、河带来的雨漂浮遮阴的情态表现出来,既有阵雨之急行,又有浮云之飘忽,急中有缓,缓中有急。又如后四行用大量的鼻音[n]和一些元音(如[ei]、[ae]、[r]等),从深嗡的鼻音和响亮的元音中我们仿佛看到急降的冰雹,听到隆隆的雷声,像亲身经历了一场夹着冰雹雷鸣电闪的暴风雨一样。此外最后四行连用三个辅音连缀:

flail,green,plain,由于辅音连缀成音较困难,诗在此处便有跌宕,显示出暴风雨突然到来的持续,也说明暴风雨来的疾、去的快的特点。      二、自然意象      要让一首诗的生命与思想完全地呈现出来,诗人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意象。自然中蕴涵着无限的神秘力量,诗人常常借助大自然来抒发情感。   对于酷爱自然的雪莱来说,他喜欢把大自然作为自己诗歌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雪莱不仅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他更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大自然,使二者融为一体。他把自己的人格,化为了大自然的灵魂。因而,我们在雪莱歌唱大自然的诗篇中,看到了他的自我在歌唱。   雪莱描写大自然的诗具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意境浑圆开阔。在创作过程中,他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构造,能将自身丰富的情感用人们熟悉的自然意象表达出来,使得诗中的自然意象富有灵性和活力。雪莱善于创造具体的自然意象,有拟人的、有比喻的、有象征的、有描述的,多姿多彩,寓意深远,十分耐人寻味。这样的诗意想象可谓妙音神思,意境雄浑、神奇、阔大而悠远。   在雪莱诗作《云》中,自然意象“云”运行于天地间,雷厉风行,无所不能,像快乐自由的天使主宰着万物的兴衰荣盛。“云”不单单是一种自然现象,诗人还赋予了它无穷的生命力,人物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景色反映了人物的面貌和灵性,自然界的景色象征着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内涵。在《云》中,云说,“我是大地和海洋的女儿,也是天空的养女,我来往于海洋、陆地的一切空隙――我变化,但是不死。”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永在变化但永不死亡的“云”的形象。实际上这正是雪莱的真实写照,他本身就是这样一朵云。他在雷声中走过,威武而又强悍,但却是一朵为焦渴的鲜花带来雨露甘霖、为绿叶披上凉荫的云。这样一个美好、善良,却又冲动的灵魂,在诗中得到了不加掩饰的表露,体现出雪莱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他的忧愁,他的惮憬,他的奔突。在艺术上,雪莱完成了一个融于伟大的大自然的自我形象――云。   在《云》中,自然意象“云”同时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力量,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争取独立和追求幸福的、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云”的形象来激励和鼓舞人们,促使人们为了自己的未来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推翻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告诫人们如果他们不敢同统治阶级作斗争,那么他们将永远被统治阶级所奴役,永远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马克思曾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一个社会的先锋战士。   总之,诗人在诗中把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用光一样的灿烂,火一般的热情描述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和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不愧为一篇伟大的诗作。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H],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2]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导论[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3]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5]顾子欣编译,英诗300首[H].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6]王钦峰,拜伦雪莱诗歌精选评析[H],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7]江枫,雪莱全集[H].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8]李若飞,弦动诗心――浅论雪莱抒情诗的音乐美[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34。      作者简介:   牛小玲(1963- ),女,河南省清丰县人,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相关内容

  • 突出特征法
  • 突出特征法 突出特征的手法也是我们常见的运用得十分普遍的表现手法,是突出广告主题的重要手法之一,有着不可忽略的表现价值.在广告表现中,这些应着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征,一般由富于个性产品形象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厂商的企业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等要素来决定. 对比衬托法 对比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 ...

  • 14种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 14种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1.直接展示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细臻刻划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 ...

  • 商业摄影中的创意
  • 商业摄影中的创意 雨田 商业摄影创意就是即指摄影师对商品用途经过综合思维后完美的表现商品所产生新的创造力.创造力(Greativity)源于拉丁文(Creatus),是生长的意思,也是古罗马五谷女神Cereris的名字.创造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恩物,而是源自于地上,植根于泥土,发扬于生活. 商业摄影创意 ...

  • [美术家是怎样创作的]--我们和大师一样...
  • 第一单元 美术家是怎样创作的 一. 教材分析 在六年级上的教材里我们知道了评定一幅画的好坏,"像"与"不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在六年级下的教材里我们又了解了美术欣赏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即构图的基本知识,在本册教材中,我们着眼于从画家绘画创作的角度介绍美术家们 ...

  • 现代电影海报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
  • [摘 要] 电影海报是随着电影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视觉传达媒介,不仅起着宣传推广电影内容的作用,还反映了当代的社会需求与审美.电影海报也是随着社会.科技.媒体等的发展以及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和吸收,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本文结合典型性案例论述了五种艺术表现手法, ...

  • 1.语文---古诗文鉴赏
  • 古诗文鉴赏 易混淆概念辨析 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 ...

  •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
  •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高考阅读 2012-12-05 0955 5d56b7b40102e1mb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 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 ...

  • 电影中的艺术手法
  • 电影中的艺术手法 [电影景物描写]剧作对人物生活环境中的风景和各种物象的描写.它表现人物活动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特色,是创造典型环境的重要条件,是银幕造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景物描写,可用于转换时空.通过描写人物对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现和点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绪色彩,有助于形成影片的风格特色. ...

  •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 ...

  •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 [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高考语文试题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正是对这一考点的体现.诗歌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段.鉴赏古代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