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笔法小议 教案

第五课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述评结合整体把握作品内涵,对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法;

2、体会“太史公笔法”以“情”制胜的内蕴;辩证感知《史记》中蕴含的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感悟太史公“发愤著书”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述”、“评”结合的写法。

难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评价原则及其价值。

课时:2课时

补充材料《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

一、导入

1、关于《史记》

(1)基本概况

作者:司马迁

别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

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 与《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间范围: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汉武帝元狩元 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评价: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内容: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关于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司马迁作《史记》发愤著书 《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3)内容体例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

“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

特殊:

本纪:“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

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4)文章内容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5)贡献特点

a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b 、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

c 、秉笔直书

d 、《史记》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

2、史书体例类别复习 纪传体 编年体 断代体 国别体 纪事本末体等

3、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初读《李将军列传》(节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思考: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司马迁是怎样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 教师小结:

李广其人——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

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塑造人物——《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通过这几个惊险的战斗故事,突出表现了李广的智勇双全。尤其是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厌其详地精心描写,如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断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我们可以想象,太史公写到此处时一定也是眼含热泪的。

三、解读课文文本

1、关于课题

“小议”是什么意思?从小处着眼进行评论

2、书评就是要对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着眼评论,阅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本文作者是从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哪一个特点入手进行评论的?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奇气 Q :“奇气”指的是什么? 作者笔下司马迁为文之奇表现在些方面

(共五处,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

2、阅读第3-15自然段,分析作者是怎样以评析《李将军列传》入手突现司马迁为文之奇气的?

Q :小组讨论:根据文本中的语句:一半学生分析作者眼中司马迁塑造的飞将军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另一半学生分析作者眼中司马迁写作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特点?

请学生说说作者的评论方式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作者用了“叙述”“引用”“感悟”“议论”互相交互的手法来评析司马迁作史记

四、拓展阅读

布置课外阅读 《报任安书》《孝武本纪》《项羽本纪》《太史公自序》

第五课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述评结合整体把握作品内涵,对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法;

2、体会“太史公笔法”以“情”制胜的内蕴;辩证感知《史记》中蕴含的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感悟太史公“发愤著书”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述”、“评”结合的写法。

难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评价原则及其价值。

课时:2课时

补充材料《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

一、导入

1、关于《史记》

(1)基本概况

作者:司马迁

别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

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 与《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间范围: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汉武帝元狩元 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评价: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内容: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关于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司马迁作《史记》发愤著书 《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3)内容体例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

“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

特殊:

本纪:“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

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4)文章内容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5)贡献特点

a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b 、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

c 、秉笔直书

d 、《史记》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

2、史书体例类别复习 纪传体 编年体 断代体 国别体 纪事本末体等

3、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初读《李将军列传》(节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思考: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司马迁是怎样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 教师小结:

李广其人——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

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塑造人物——《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通过这几个惊险的战斗故事,突出表现了李广的智勇双全。尤其是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厌其详地精心描写,如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断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我们可以想象,太史公写到此处时一定也是眼含热泪的。

三、解读课文文本

1、关于课题

“小议”是什么意思?从小处着眼进行评论

2、书评就是要对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着眼评论,阅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本文作者是从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哪一个特点入手进行评论的?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奇气 Q :“奇气”指的是什么? 作者笔下司马迁为文之奇表现在些方面

(共五处,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

2、阅读第3-15自然段,分析作者是怎样以评析《李将军列传》入手突现司马迁为文之奇气的?

Q :小组讨论:根据文本中的语句:一半学生分析作者眼中司马迁塑造的飞将军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另一半学生分析作者眼中司马迁写作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特点?

请学生说说作者的评论方式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作者用了“叙述”“引用”“感悟”“议论”互相交互的手法来评析司马迁作史记

四、拓展阅读

布置课外阅读 《报任安书》《孝武本纪》《项羽本纪》《太史公自序》


相关内容

  • 高二语文离骚教案3
  •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引"交互,"感"."议"结合的书评写法. 2.体会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蕴涵的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 说明: 作者在<学海无边>一序中曾论 ...

  • 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教案:2.5[无韵之离骚]
  • 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笔法小议 教学目标: 1.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 2.训练书评的写作思路并作基本操练 3.让学生从明晰的指导和简单可行的训练里走近书评.喜爱书评. 教学重点:用书评的相关知识梳理文本 教学难点: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谈书评 1. 顾名思义,写书 ...

  • 上海高中语文篇目汇总
  • 第一册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体验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四边城(沈从文) 五合欢树(史铁生) 六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八邂逅霍金(葛剑雄) ...

  • 高中语文课文主要内容
  • 高中语文课文主要内容-那些没有好好听过课的孩子们-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主题:作者告诉小妹读书的方法:1.读书万万不能狭窄.2.不要忘了精读,反复读,才能常读常新.3.对大家,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写作特点:1.内涵深厚,境界高远,意味深长.2.先叙后议,行文迂曲.3 ...

  • [史记]的读书心得
  • <史记>的读书心得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构建了一套新的史书体制,由西汉时期司马迁撰著.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 ...

  • [屈原列传]教案
  • <屈原列传>教案 秦锁利 授课人 黄永红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 ...

  • 司马迁事迹
  •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1(诚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 ...

  • 屈原列传教案
  •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 ...

  • 语文资料2
  • 一·韩愈的背景资料 (1)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