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进步

2014-10-28 09:22 来源:文汇报

作者: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 李洪峰

【核心观点】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次全会、两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科学治理必然要求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才能实现科学治理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这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进步、革命性进步、世界性进步。

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次全会、两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科学治理必然要求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才能实现科学治理。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国家根本治理理念,成为社会共同信仰。为此,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下大力气加强基础工作。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基础。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利保障法律渠道。

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核心是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国法治与西方“宪政”的根本区别。树立牢固的党的领导观念、牢固的人民主体地位观念,同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是完全一致的,不能割裂开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务必增强战略定力

建设法治中国是长远战略目标,也是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实事求是,稳中求进。

所谓长远战略目标,就是说建设法治中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考虑三年、五年,也要考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要久久为功。

所谓宏大系统工程,就是说建设法治中国涉及方方面面,必须通盘考虑、整体考虑、系统考虑。不能草率从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实事求是,稳中求进。

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最重要的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决问题导向。看到问题、正视问题,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单的工作是这样,复杂的工作更是这样。心中有数,主要是对存在问题心中有数。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为例,这些年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在法律规范体系方面,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法治实施体系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不文明执法、选择性执法、牟利型执法,不公正执法和不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法治监督体系方面,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现在依然存在,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时有发生,监督不到位特别是人民监督不到位仍然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在法治保障体系方面,法治保障体系的部门化、行政化现象普遍,执法司法保障的低职业化现象严重;在党内法规体系方面,有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不够,有的滞后于国家法律法规建设。这些问题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解决问题导向,就是引导大家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扎实提高各级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要看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务必增强战略定力。要正确对待困难,正确对待复杂矛盾和问题。共产党人就是在战胜困难的千锤百炼中成长的,就是在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中发展壮大的。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共产党人的基本信念,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进步

2014-10-28 09:22 来源:文汇报

作者: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 李洪峰

【核心观点】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次全会、两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科学治理必然要求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才能实现科学治理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这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进步、革命性进步、世界性进步。

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次全会、两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科学治理必然要求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才能实现科学治理。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国家根本治理理念,成为社会共同信仰。为此,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下大力气加强基础工作。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基础。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利保障法律渠道。

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核心是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国法治与西方“宪政”的根本区别。树立牢固的党的领导观念、牢固的人民主体地位观念,同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是完全一致的,不能割裂开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务必增强战略定力

建设法治中国是长远战略目标,也是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实事求是,稳中求进。

所谓长远战略目标,就是说建设法治中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考虑三年、五年,也要考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要久久为功。

所谓宏大系统工程,就是说建设法治中国涉及方方面面,必须通盘考虑、整体考虑、系统考虑。不能草率从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实事求是,稳中求进。

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最重要的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决问题导向。看到问题、正视问题,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单的工作是这样,复杂的工作更是这样。心中有数,主要是对存在问题心中有数。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为例,这些年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在法律规范体系方面,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法治实施体系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不文明执法、选择性执法、牟利型执法,不公正执法和不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法治监督体系方面,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现在依然存在,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时有发生,监督不到位特别是人民监督不到位仍然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在法治保障体系方面,法治保障体系的部门化、行政化现象普遍,执法司法保障的低职业化现象严重;在党内法规体系方面,有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不够,有的滞后于国家法律法规建设。这些问题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解决问题导向,就是引导大家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扎实提高各级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要看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务必增强战略定力。要正确对待困难,正确对待复杂矛盾和问题。共产党人就是在战胜困难的千锤百炼中成长的,就是在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中发展壮大的。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共产党人的基本信念,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相关内容

  • 法治兴衰的核心问题--怎样理解党和法治的关系
  • 法治兴衰的核心问题--怎样理解党和 法治的关系 2015年02月04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法治兴衰的核心问题(<法治热点面对面>③)--怎样理解党和法治的关系 在中国,讲到依法治国,很多人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另一方面,法治强调宪法法律 ...

  • 学者观察:中国制度何以自信
  • 学者观察:中国制度何以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简称"中国制度")之所以自信,在于它具有独特优势,具有活力潜力,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取得显著制度绩效,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有着强大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围绕这一观点,本版的几篇文章从不 ...

  • 四依法治国
  • 2014年度干部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四) (依法治国) 一.单选题(6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 )在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来源:中国法学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1月03日 浏览:357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原标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 ...

  •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 摘 要:解析制度机制与基层治理法治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明确长效机制构建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治理法治化为长效机制构建指明了方向,长效机制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保障,二者耦合于基层治理范式的现代化转型.基层治理法治化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选择,其长效机制构建成为当下 ...

  • 2015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仅适用于2015年度)-考试题集
  • 2015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仅适用于2015年度) 一.单选题 1. 按照党的四中全会决定的界定,社会主义法治是一个宏大的系统,要达到它的运行目的,有条不紊的发挥法治功能,一定要建立一系列有力的.到位的( ).[3分] A. 管理体系 B. 保障体系 C. 运营体系 2.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 ...

  • 制度自信与依法治国理政_肖巍
  • 04 本刊特稿 思想理论教育 2014.12 制度自信与依法治国理政 肖 巍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要通过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来实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因此必须有强大的法治保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 ...

  • 系列讲话知识点提炼提问式
  • 系列讲话提炼 1.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根本就在于,根本就在于 2. 要始终坚持不懈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进一步进一步,奋力实现, 进而实现 3. 学习系列讲话精神,要突出这个灵魂,解决好这个总开关. 4. 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5. 习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