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 (讲义)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讲义)

一、物质的分类

对应训练:

1.已知下列物质:

①H 2O ②NaCl ③H 2SO 4 ④Ca(OH)2⑤Fe 3O 4 ⑥CuSO 4·5H 2O ⑦HNO 3 ⑧AgNO 3 ⑨NaHCO 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填各物质的序号)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 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④⑥⑦⑧ C .①⑨ D .①④⑤⑥⑦

3.a 、b 、c 、d 是HCl 、BaCl 2、AgNO 3、Na 2CO 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

现象如下表所示:

A .HCl 、BaCl 2、AgNO 3、Na 2CO 3

B .AgNO 3、HCl 、Na 2CO 3、BaCl 2

C .BaCl 2、Na 2CO 3、AgNO 3、HCl

D .AgNO 3、HCl 、BaCl 2、Na 2CO 3

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

HNO 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④⑥⑦⑧C .①⑨ D .①④⑤⑥⑦

5.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D .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3. 分散剂:

4、分散系的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Fe (OH ) 3溶胶、Al (OH ) 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 FeCl 3 + H 2O (沸)=

② 复分解反应法: KI+AgNO3=AgI(胶体)+KNO3

Na 2SiO 3+2HCl=H2SiO 3(胶体)+2NaCl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亮“通路”。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说明:A 、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 、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Al (OH ) 3、Fe (OH ) 3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 2S 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C 、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Fe 2(SO 4) 3溶液净水④ 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⑨ 硅胶的制备: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6、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对应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 .O 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CuSO 4·5H 2O 是一种混合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3.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A .有尘埃的空气 B .淀粉溶液

C .食盐水 D .向沸水中滴入FeCl 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

4.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 .胶体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

C .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大小决定的

D .胶粒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5.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

A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6.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7.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

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 .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直径

B .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 .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D .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滤纸,毒性物质可以通过滤纸

8.取少量Fe 2O 3粉未(红棕色) 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 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 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__________。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 蒸馏水后,向烧杯中加入1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 与(2)中的烧杯(编号乙) 一起放在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用来区别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看到溶液的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黄色的FeCl 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此反应也属于__________反应。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叫做碱。 +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 2SO 4、BaCl 2、NaHSO 4、NaHCO 3

[小结]注意:

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 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金属化合

物和水)。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注意事项: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 2SO 4与NaCl 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CO 2能导电是因CO 2与H 2O 反应生成了H 2CO 3,H 2CO 3能够电离而非CO 2本身电离。所以CO 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 2CO 3 H2SO 3NH 3. H2O 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 BaSO 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第三步:删(途径)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第四步:查(保证)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 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 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 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9、离子共存问题

一般规律是:

对应训练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汞 ②液氨 ③氯化钠晶体 ④氯化氢 ⑤干冰⑥蔗糖 ⑦硫酸

A .①③④ B .③④⑦ C .②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 、固体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

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D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Cl 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 与Cl +- D .⑤⑥ B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都是酸 +

C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 .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 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NaCl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

A .NaCl 是电解质 B .熔融NaCl 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C .熔融NaCl 中存在电子 D .熔融NaCl 中存在离子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Ca(OH)2===Ca2+2(OH) B .FeCl 2===Fe2+3Cl +-+-

32C .H 2SO 4===H2+SO 24 D .Al 2(SO4) 3===2Al+3SO 4 +-+-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B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C .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D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 .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 .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 .液态汞能导电,但汞不是电解质

8.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液体几乎不导电。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 B .碳酸钠溶液与硝酸反应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 .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9.下列中和反应的离子程式都能以H +OH ===H2O 表示的是( )

A .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B .氢氧化镁和盐酸 D .澄清石灰水和硝酸 +-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铜跟硝酸银溶液反应;Cu +Ag ===Cu2+Ag ++

B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OH +Ba 2+SO 24+H ===BaSO4↓+H 2O -+-+

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23+2H ===CO2↑+H 2O -+

2D. 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Cu 2+SO 24+Ba +2OH ===BaSO4↓+Cu(OH)2↓ +-+-

11.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 有沉淀析出,加入H 有气体放出的是( )

32A .Na 、Cu 2、Cl 、SO 24 B .Fe 、K 、SO 4、NO 3 ++--++---+

C .H 、Al 3、OH 、NO 3 ++--D .Na 、Ca 2、Cl 、HCO 3 ++--

1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23 -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24 -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4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 2 ++

13.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 (2)液氨 (3)氨水 (4)铝条(5)熔融氯化钠 (6)石墨 (7)氢氧化钡溶液 (8)二氧化硫 (9)水 (10)熔融Na 2O(11)盐酸 (12)乙醇

判断上述物质:能够导电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CO2通入石灰水(带导电性装置) 中,导电能力先减弱而后又逐渐增强。解析其变化原因。 (方程式表示)

15.金属导电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______。液态HCl 不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 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 晶体不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融的NaCl 能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16.某溶液中有K 、Cl 、CO 23、SO 4等,今要求只取一次溶液先后检验出CO 3、SO 4、+-----

Cl ,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1)试剂:先加____________,依据现象____________,确定CO 2再加____________,3离子存在;--

再依据现象____________,确定SO 24离子存在;取上层溶液,最后加____________,依据-

现象____________,确定Cl 离子存在。

2(2)根据你选择的试剂,写出检验CO 23、SO 4、Cl 的离子方程式: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还原反应

①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得失电子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升 失 (被) 氧(氧化反应),降 得 .(被) 还 (还原反应); ......

若 问 剂 , 正 相 反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⑤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a 、常见的氧化剂 O 2、Cl 2、Br 2 FeCl3 浓H 2SO 4 、HNO 3、KMnO 4、MnO 2

b 、常见的还原剂:K 、Ca 、Na 、Al 、Mg 、Zn Fe2 C 、H 2 +

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⑦、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⑧、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居两边

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

1. 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2.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程度的不同进行判断

如:Cu +Cl2 ===CuCl2, 2Cu +S ====Cu2S,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 的不同进行判断

①16HCl(浓) +2KMnO4===2KCl+2MnCl2+8H2O +

5Cl2

②4HCl(浓) +MnO2 MnCl2+2H2O +

Cl2

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例如: 对应训练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氧元素的得与失 B .化合价的升降

C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 .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2.还原剂在反应中( )

A .得电子 B .失电子 C .被还原 D .化合价降低

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点燃①铁和氯气反应:2Fe +3Cl 2=====2FeCl 3

②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Cl 2+2NaBr===2NaCl+Br 2

△③氯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加热:2NaCl +H 2SO 4(浓)=====Na 2SO 4+2HCl ↑

△④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点燃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2HCl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⑤

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HCl ―→H 2 B .Mg ―→Mg 2+ C .Cl ―→AgCl -D .CuO ―→Cu

5. 下列反应中H 2SO 4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 .2KOH +H 2SO 4===K2SO 4+2H 2O

ΔB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C .H 2S +H 2SO 4(浓)===S↓+SO 2↑+2H 2O

ΔD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6.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 )

点燃电解A .2Fe +3Cl 2=====2FeCl 3 B .2NaCl(熔融)=====2Na +Cl 2↑

C .NaOH +HCl===NaCl+H 2O D .2Cl 2+Ca(OH)2===CaCl2+Ca(ClO)2+2H 2O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8.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和碘按下式发生反应,2KClO 3+I 2===2KIO3+Cl 2,由此可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中,不正确的(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还原性:I 2>Cl2

C .非金属性:I 2>Cl2 D .氧化性:KClO 3>I2

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Cu →CuSO 4 B.CO 2→CO C .KClO 3→O 2

9.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A .2Na +2H 2O===2NaOH+H 2↑ B .Na 2O +H 2O===2NaOH

电解高温C .2H 2O=====2H 2↑+O 2↑ D .C +H 2O(g)=====CO +H 2

10.根据反应:①2C +A 2===2A+C 2;②2B +D 2===2D+B 2;③2A +B 2===2B+A 2。推断A 、B 、C 、D 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A >B >C >D

C .D >A >B >C ------- ---------- D .Fe →Fe 3O 4 B .D >B >A >C D .C >A >B >D ---------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作氧化剂的是( )

A .F 、I 、S 2 ---

B .Fe 3、MnO 4、NO 3 +--C .ClO 4、Mg - D .Cl 2、Fe 3、Al +

12.在K 2Cr 2O 7+14HCl===2KCl+2CrCl 3+3Cl 2↑+7H 2O 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是还原产物。

13.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温(1)Fe2O 3+3CO=====2Fe +3CO 2

(2)2FeCl2+Cl 2===2FeCl3

(3)KClO3+6HCl===KCl+3Cl 2↑+3H 2O

(4)2Na+2H 2O===2NaOH+H 2↑

(5)Cl2+2NaOH===NaCl+NaClO +H 2O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讲义)

一、物质的分类

对应训练:

1.已知下列物质:

①H 2O ②NaCl ③H 2SO 4 ④Ca(OH)2⑤Fe 3O 4 ⑥CuSO 4·5H 2O ⑦HNO 3 ⑧AgNO 3 ⑨NaHCO 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填各物质的序号)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 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④⑥⑦⑧ C .①⑨ D .①④⑤⑥⑦

3.a 、b 、c 、d 是HCl 、BaCl 2、AgNO 3、Na 2CO 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

现象如下表所示:

A .HCl 、BaCl 2、AgNO 3、Na 2CO 3

B .AgNO 3、HCl 、Na 2CO 3、BaCl 2

C .BaCl 2、Na 2CO 3、AgNO 3、HCl

D .AgNO 3、HCl 、BaCl 2、Na 2CO 3

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

HNO 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④⑥⑦⑧C .①⑨ D .①④⑤⑥⑦

5.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D .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3. 分散剂:

4、分散系的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Fe (OH ) 3溶胶、Al (OH ) 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 FeCl 3 + H 2O (沸)=

② 复分解反应法: KI+AgNO3=AgI(胶体)+KNO3

Na 2SiO 3+2HCl=H2SiO 3(胶体)+2NaCl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亮“通路”。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说明:A 、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 、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Al (OH ) 3、Fe (OH ) 3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 2S 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C 、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Fe 2(SO 4) 3溶液净水④ 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⑨ 硅胶的制备: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6、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对应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 .O 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CuSO 4·5H 2O 是一种混合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3.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A .有尘埃的空气 B .淀粉溶液

C .食盐水 D .向沸水中滴入FeCl 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

4.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 .胶体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

C .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大小决定的

D .胶粒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5.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

A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 .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6.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7.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

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 .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直径

B .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 .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D .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滤纸,毒性物质可以通过滤纸

8.取少量Fe 2O 3粉未(红棕色) 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 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 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__________。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 蒸馏水后,向烧杯中加入1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 与(2)中的烧杯(编号乙) 一起放在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用来区别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看到溶液的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黄色的FeCl 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此反应也属于__________反应。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叫做碱。 +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 2SO 4、BaCl 2、NaHSO 4、NaHCO 3

[小结]注意:

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 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金属化合

物和水)。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注意事项: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 2SO 4与NaCl 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CO 2能导电是因CO 2与H 2O 反应生成了H 2CO 3,H 2CO 3能够电离而非CO 2本身电离。所以CO 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 2CO 3 H2SO 3NH 3. H2O 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 BaSO 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第三步:删(途径)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第四步:查(保证)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 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 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 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9、离子共存问题

一般规律是:

对应训练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汞 ②液氨 ③氯化钠晶体 ④氯化氢 ⑤干冰⑥蔗糖 ⑦硫酸

A .①③④ B .③④⑦ C .②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 、固体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

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D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Cl 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 与Cl +- D .⑤⑥ B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都是酸 +

C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 .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 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NaCl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

A .NaCl 是电解质 B .熔融NaCl 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C .熔融NaCl 中存在电子 D .熔融NaCl 中存在离子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Ca(OH)2===Ca2+2(OH) B .FeCl 2===Fe2+3Cl +-+-

32C .H 2SO 4===H2+SO 24 D .Al 2(SO4) 3===2Al+3SO 4 +-+-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B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C .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D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 .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 .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 .液态汞能导电,但汞不是电解质

8.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液体几乎不导电。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 B .碳酸钠溶液与硝酸反应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 .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9.下列中和反应的离子程式都能以H +OH ===H2O 表示的是( )

A .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B .氢氧化镁和盐酸 D .澄清石灰水和硝酸 +-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铜跟硝酸银溶液反应;Cu +Ag ===Cu2+Ag ++

B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OH +Ba 2+SO 24+H ===BaSO4↓+H 2O -+-+

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23+2H ===CO2↑+H 2O -+

2D. 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Cu 2+SO 24+Ba +2OH ===BaSO4↓+Cu(OH)2↓ +-+-

11.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 有沉淀析出,加入H 有气体放出的是( )

32A .Na 、Cu 2、Cl 、SO 24 B .Fe 、K 、SO 4、NO 3 ++--++---+

C .H 、Al 3、OH 、NO 3 ++--D .Na 、Ca 2、Cl 、HCO 3 ++--

1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23 -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24 -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4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 2 ++

13.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 (2)液氨 (3)氨水 (4)铝条(5)熔融氯化钠 (6)石墨 (7)氢氧化钡溶液 (8)二氧化硫 (9)水 (10)熔融Na 2O(11)盐酸 (12)乙醇

判断上述物质:能够导电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CO2通入石灰水(带导电性装置) 中,导电能力先减弱而后又逐渐增强。解析其变化原因。 (方程式表示)

15.金属导电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______。液态HCl 不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 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 晶体不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融的NaCl 能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16.某溶液中有K 、Cl 、CO 23、SO 4等,今要求只取一次溶液先后检验出CO 3、SO 4、+-----

Cl ,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1)试剂:先加____________,依据现象____________,确定CO 2再加____________,3离子存在;--

再依据现象____________,确定SO 24离子存在;取上层溶液,最后加____________,依据-

现象____________,确定Cl 离子存在。

2(2)根据你选择的试剂,写出检验CO 23、SO 4、Cl 的离子方程式: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还原反应

①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得失电子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升 失 (被) 氧(氧化反应),降 得 .(被) 还 (还原反应); ......

若 问 剂 , 正 相 反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⑤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a 、常见的氧化剂 O 2、Cl 2、Br 2 FeCl3 浓H 2SO 4 、HNO 3、KMnO 4、MnO 2

b 、常见的还原剂:K 、Ca 、Na 、Al 、Mg 、Zn Fe2 C 、H 2 +

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⑦、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⑧、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居两边

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

1. 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2.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程度的不同进行判断

如:Cu +Cl2 ===CuCl2, 2Cu +S ====Cu2S,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 的不同进行判断

①16HCl(浓) +2KMnO4===2KCl+2MnCl2+8H2O +

5Cl2

②4HCl(浓) +MnO2 MnCl2+2H2O +

Cl2

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例如: 对应训练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氧元素的得与失 B .化合价的升降

C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 .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2.还原剂在反应中( )

A .得电子 B .失电子 C .被还原 D .化合价降低

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点燃①铁和氯气反应:2Fe +3Cl 2=====2FeCl 3

②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Cl 2+2NaBr===2NaCl+Br 2

△③氯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加热:2NaCl +H 2SO 4(浓)=====Na 2SO 4+2HCl ↑

△④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点燃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2HCl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⑤

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HCl ―→H 2 B .Mg ―→Mg 2+ C .Cl ―→AgCl -D .CuO ―→Cu

5. 下列反应中H 2SO 4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 .2KOH +H 2SO 4===K2SO 4+2H 2O

ΔB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C .H 2S +H 2SO 4(浓)===S↓+SO 2↑+2H 2O

ΔD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6.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 )

点燃电解A .2Fe +3Cl 2=====2FeCl 3 B .2NaCl(熔融)=====2Na +Cl 2↑

C .NaOH +HCl===NaCl+H 2O D .2Cl 2+Ca(OH)2===CaCl2+Ca(ClO)2+2H 2O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8.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和碘按下式发生反应,2KClO 3+I 2===2KIO3+Cl 2,由此可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中,不正确的(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还原性:I 2>Cl2

C .非金属性:I 2>Cl2 D .氧化性:KClO 3>I2

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Cu →CuSO 4 B.CO 2→CO C .KClO 3→O 2

9.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A .2Na +2H 2O===2NaOH+H 2↑ B .Na 2O +H 2O===2NaOH

电解高温C .2H 2O=====2H 2↑+O 2↑ D .C +H 2O(g)=====CO +H 2

10.根据反应:①2C +A 2===2A+C 2;②2B +D 2===2D+B 2;③2A +B 2===2B+A 2。推断A 、B 、C 、D 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A >B >C >D

C .D >A >B >C ------- ---------- D .Fe →Fe 3O 4 B .D >B >A >C D .C >A >B >D ---------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作氧化剂的是( )

A .F 、I 、S 2 ---

B .Fe 3、MnO 4、NO 3 +--C .ClO 4、Mg - D .Cl 2、Fe 3、Al +

12.在K 2Cr 2O 7+14HCl===2KCl+2CrCl 3+3Cl 2↑+7H 2O 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是还原产物。

13.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温(1)Fe2O 3+3CO=====2Fe +3CO 2

(2)2FeCl2+Cl 2===2FeCl3

(3)KClO3+6HCl===KCl+3Cl 2↑+3H 2O

(4)2Na+2H 2O===2NaOH+H 2↑

(5)Cl2+2NaOH===NaCl+NaClO +H 2O


相关内容

  •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 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 ...

  •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讲义
  •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知识点1.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的元素种类 ①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C 元素 ②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H .O .N ③ 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 . O.H .N .S .P ④ 细胞中的大量元素:C .H .O .N .P ...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讲义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概要: 一.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回顾: 1. 药品取用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三不":不能摸.不能闻.不能尝. (2)节约性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试剂.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 少量取用,液体1~2mL, ...

  •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化学2是高中生学习完化学1之后的第二个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课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界定了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分三个单元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 ...

  • 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及例题
  •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讲义) 一.物质的分类 对应训练: 1.已知下列物质: ①H 2O ②NaCl ③H 2SO 4 ④Ca(OH)2⑤Fe 3O 4 ⑥CuSO 4·5H 2O ⑦HNO 3 ⑧AgNO 3 ⑨NaHCO 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 ...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3316012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12 学 时:64 学 分:4 适用对象:适用于本科环境工程(电厂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 ...

  • 高中初中各科目录
  • 各年级各科目知识框架 主讲人:刘敏 高中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三 集合与函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的应用 空间几何体 点.直线.平面之间 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四 算法初步 统计 概率 •第 ...

  • 选修五有机化学讲义
  •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思考与交流]P29化学反应类型小结 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得出结论: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思考与交流]丙稀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导学在课堂P36 [学与问]P30烷烃和烯烃结 ...

  • 高中各科目录
  • 高中各科目录 数学 必修1到必修5文理都学 选修1-1.1-2文科 选修2-1.2-2.2-3理科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