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备课本

龙湾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

备 课 本

学校 年级 教师 20 学年 第 学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 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 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 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 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 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 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 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 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 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 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 1 条 熟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方案》等教学指导文 件, 明确任教水平各个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到达点, 以运动能力提高和身体锻炼为体育课程的 核心目标,并努力实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的达成。 第 2 条 开学 2 周前要制定好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各个计划中应包 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数量(含规定和自选) 、进度安排、考核内容与方法、评价 视点与标准。 第 3 条 上课 1 周前完成教案设计。教案应包括:课次、课时教学内容、课时目标、教学重 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练习次数、教学方法手段、队伍组 织与场地、学习氛围、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器材、课后反思等) 。 第 4 条 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教学目标要有重点,要 密切联系教材和教学情景,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表述要行为化。 二、教学实施 第 5 条 课前,按课时计划要求完成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进行安全检查,要充分利用场地

和器材,防止相互干扰。提倡让学生搬运器材并建立轮流值日制度。 第 6 条 上课铃响前,教师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教师的服装要整洁,仪 表要端庄、精神要饱满。 第 7 条 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教师跑步进入讲解位置, 师生问好,教师做出勤记录;迟到的学生在向教师报告明原因后经教师允许入列,排在最后 一排的排尾。整队要求快、静、齐。 第 8 条 对因病、 伤和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 教师应安排见习任务或适当的教学辅 助工作。见习生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第 9 条 课堂常规完成后, 教师要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进行课前讲解, 其中包括本节课所要学 习的内容、本节课要到达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学要求和安全行为规范等。 第 10 条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中既要有一般的 热身性练习,又要有专门的适应性练习,准备活动要符合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简便性 的要求。 第 11 条 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部分时间是进行课堂常 规和准备活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 20%左右;基本部分时间是教材学习和身体锻炼时间, 约占总时间的 70%左右; 结束时间是进行放松练习和总结的时间, 约占总时间的 10%左右。 课的各部分要环环相扣、连贯流畅。 第 12 条 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而且要有合理的节奏。全课练习密 度要达到 25%—40%, 主教材练习密度要达到 20%左右。 全课平均心率要达到 120 次/分— 145 次/分左右。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交替,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有合理的量和节奏。 第 13 条 课中要处理好全班活动与小组活动的关系,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别指导的关系, 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形式, 使体育教学更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在必要时 要安排学生干部或者体育骨干协助进行自主性强的活动和练习。 第 14 条 课中教师的语言要文明,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讲解要正确、清晰和精炼;在教 学中要时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激励和提醒, 实施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教学中的表 扬要适度和适时,批讦要中肯服人;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体育口令,口令要规范和洪亮。 第 15 条 学习新技术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做示范,示范要正确和美观。示范时教师的站位 和学生的队列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第 16 条 教学的场地布置要安全、合理、美观。课堂教学组织和队伍调动要简洁和高效, 场地布置和教学管理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氛

围的营造、要有利于集体教学的安全和有序。

第 17 条 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运用游戏、 情景、唱游、故事等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倡进行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但各 种教学方法都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相匹配。 第 18 条 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并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教育情景, 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文明行为、集体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第 19 条 要整理体育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将有用的身体知识、锻炼知识、保健知识、安 全知识、体育文化知识等渗透在教材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第 20 条 要仔细检点教材中的危险因素,并认真预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预想 安全对策,备好安全保护方法,并教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的互相安全保护,课中随时提醒和监 督学生要注意安全,杜绝危险行为出现。 第 21 条 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主要乐趣要素所在(如篮球的投篮、足球中的射门、隔网运 动中的网上多次往返、体操类运动的非正常体位感、舞蹈类运动中的音乐律动美感等) ,在 教学中要围绕乐趣特点来展开, 帮助学生体验各项运动的独特的乐趣, 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第 22 条 临近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 要逐渐减小运动强度, 必要时还要做放松性练习, 以便让学生的身心趋于平静。 第 23 条 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内容有:对本次课的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必要时,询问学生对本次 课的感受,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提示下次课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性和锻炼 性的课外作业。 第 24 条 体育课结束前,师生要进行礼节性的道别。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齐清点器材,并收 回器材室放好。下节课要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做好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 三、学习评价 第 25 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测试项目选择要按照全面性原则,将速度、耐 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搭配,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 2 项,学 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体能评价应尽量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第 26 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测试,测试项目根据学年计划安排的考核内容 确定,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 2 项,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 第 27 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态度与情意评价,评价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的进步情况为

主。具体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的体育课出勤;学生服从集体的行为;学生的 意志和毅力;学生的开朗和自信;学生体育知识运用等。 第 28 条 体能、知识、技能的测试和讦价应以教师评价和绝对评价为主,但应注意加强对 相对性评价标准与方法的探索,加强学生对体育评价的参与度,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 的相结合。 第 29 条 学生学业评价根据评价内容采用综合评价。其中体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 40%,知 识与技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 40%,态度和情意评价分值不高于总分的 20%。 四、课外活动 第 30 条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根据学校实际精心设计好大课间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案,并参 与组织、指导工作;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统筹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场地、器材,配合带 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比赛并根据当地竞赛计划, 结合学校情 况确定训练项目、制订训练计划,做好训练和参赛工作。

龙湾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第一部分 制订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的宗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 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 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教学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 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 学生受益。 常规旨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夯实学生的基本运动技 能和体育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必须恪守:不备课不进课堂。 (一)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改革的 理念和要求。教学计划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具体措施、教学进度等。 1、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明确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 2、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和比重。制订各学期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3、根据气候的特点,合理安排两个学期的教材(包括技能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 。 4、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地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包括 水平、学期、单元、课时四种计划) 。 (二)教学设计(课时计划)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前期工作,

设计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学设计 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 1、全面熟悉水平计划,教案设计要有整体性、新颖性和实效性。 2、了解学生,考虑到学生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 3、科学地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实施步骤要重视因材施教,因人 而宜。 4、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可观测性,课的结构明确,层次分明,教学目标既 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5、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分配、运动负荷,合理运用场地、器材,应预测在教学 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师要熟悉教案,要身着运动服、运动鞋。 2、教师提前几分钟到达场地,布置场地和器材,进行安全检查。 3、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向教师说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明。 4、正式上课: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和服装;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和 任务要求,安排好见习生。 5、指导课的进行(示范、讲解、提示、过程评价、练习、小结) (1)使学生明确课的目标,介绍器材名称、性能及使用方法,组织学生有步骤地进行 锻炼。 (2)善于正确地运用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帮助学生观察、领会,掌握运动知识技能 和方法。 (3)解答学生对知识或动作的疑惑,使学生多学、多练、多思,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4)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课中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和手段、策略。 (5)在集体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个别辅导,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体验运动乐趣。 (6)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养,教会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在课中注重对学生进 行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7)课结束时,进行小结,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外练习和下一次课预习的要求, 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 (8)课的开始部分准备活动要充分,在课的结束部分要做好放松活动,使学生养成运 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放松身心的良好习惯。 6、注重雨天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提倡采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上好理论课。 7、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8、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正面教育,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9、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对出勤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关心 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10、教师要总结每节课的效果和完成情况,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得失,听取学生意见, 授完每章节(模块),要进行教学小结,作好课后反思,即写教学后记,以利改进以后教学,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材选择,反思教师的教, 反思学生的学,反思教学评价,反思得与失。 三、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1、每学期规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2、考核前,要合理安排好复习课,使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和要求,促进学生积极锻炼。 3、成绩评定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 4、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体能成绩评定 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5、 对学生考核成绩应及时进行登记, 要重视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 学期进行综合评定。 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每学年测试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认真填写成绩登记表,统计各 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汇总成以校为单位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 6、宣布补考时间和补考办法。

四、课外活动 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除体育课布置练习外,应把体育课外活 动归属于作业设置的范畴,体育课外活动的形式有: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 《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运动竞赛、学校运动队训练等。 1、课外活动实施必须在分管校长或处室主任的领导下,报请学校体育领导小组讨论, 经校长批准,公布实施。 2、 负责学校的课间操的组织工作, 积极组织各种文体兴趣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应参加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协助学校开展“文体 2+1”工程、 “阳光 体育”和大课间等活动。 3、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特长做好业余训练队的带训工作,关心运动员的专业发展,做 好运动员的档案建设,有针对性地训练并输送优秀运动员到上一级学校。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评结合在课内外进行。 5、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大型运动会(体育节) ,条件差的学校根据实际开展小型多样 的体育活动。 6、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 五、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踊 跃参加教研组或校际教研活动。 2、体育教研重点应聚集课堂教学研究,对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 3、勇于改革,

大胆创新,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 定教改实验研究课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践研究。 4、及时了解体育时事、政策,掌握教改动态,努力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5、以校内为主,纵横结合,针对本校体育教学,开展教研组集体备课,小学以片区为 单位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每学期 2 次以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0 节,听课要做记录,听后 要及时交流。教师每学年开出公开课一节以上。 6、体育教师要养成写工作总结的习惯,有单元和课后小结,每学年有教学总结。积极 撰写论文、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

温州市“教学规范达标”评估中体育学科需要调整的评估内容

【作业布置与批改】 1.将课间操与课外活动视为作业布置; 2.将教师参与训练工作和参加班级活动视为批改作业; 3.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上传教育部数据库视为作业讲评。 【质量评测】 1.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检测视为质量测评栏中的课堂环节; 2.质量分析则看教师对学生各项目的测试情况的分析报告; 3.命题检测查看教师命题理论试卷或组织业余训练的成绩。

龙湾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工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全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质量,建立教 学、科研、培训一体的工作模式,使教学工作正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定龙湾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 工作规范。 一、敬业爱岗团结协作 1、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参加区内外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2、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 3、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4、全组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多考虑集体荣誉,少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 教研组整体力量。 二、认真组织教研活动 1、开学初根据区、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体育教研活动的计划,严格按计划开展活动,每 月对照计划检查活动落实情况,学期结束前认真总结。 2、利用教研活动日(周三上午)认真组织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五定” (定时间、 定地点、定要求、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有” , (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教研活动要以学习《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主线,要以学法、教法研究为重点,要以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为核心。 3、定期组织公开课、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开课一节以上。每节课要有明确的主题,要进行充分

的研讨,并有详细的记录。每学期组织二次以上全体教师参加的听课交流会,对校内外听课情况进行分析 交流。 4、备课是抓教学的先导,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组织好集体备课 活动,每次备课组活动也应做到“五定” “三有” ,主题明确,共同研讨。 5、加强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管理和考核,督促教师参加市、区两级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三、课题研究务实有效 1、教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应确定能体现学校教学特色的区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并 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实践。做到有研究方案,有阶段性总结,做好研究活动记载册的记录,研究有成 果,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积极开展教改实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 化,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案例,并参加各级评比。推荐优秀论 文、案例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积极上传相关论文、案例、教后感、教学心得随笔、体育活动纪要或图片到 龙湾体育教师网。 四、常规管理形成制度 1、健全组织机构,逐步建立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教研组全体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积极 认真,具有良好了教师职业道德。 2、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和特色建设。制定有利于教研组建设的教研组长职责,实行教研组长负责 制。教研组长有较强的教学研究组织与策划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较好地组织本组教师改进课堂 教学,学科教学业绩显著。 3、学期前有计划,开学第二周上交教务处,组内人手一份;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提炼经验, 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时上交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局指定的各种材料,及时完成各项 工作。 4、建立组内考评制度,经常督促检查教师 “教学规范达标”情况。并协助学校做好“教学规范达标” 的评估工作和学期、年终考评工作。 5、认真组织广播操、大课间、课外活动、 “文体 2+1” 、运动训练和学校的各项竞赛活动,做到有计划、 有成效、有特色;学生竞赛获奖成绩突出。 6、组织教师开展听课活动,新教师每学年听课不少于 30 节,其他教师不少于 20 节。 7、开展传、帮、带或“导师制”活动,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 评价、任用的机制。 8、做好教研组档案建设,学生体育成绩档案和运动员档案的建设。及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测试和统计数据上传工作。

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登记表

测试项

目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姓名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测试项目 序 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姓名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学期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具 体 措 施

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 次 起讫时间 内 容 执行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

单元(模块)计划

名称 教 学 目 标 课 次 课时目标 内容 学习策略 课外作业 课时预计

1

2

3

4

课时计划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场地 器材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预 计 平均心率 练习密度 次时 数间 次/分 %

学期总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设计意图

教学 程序

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次时 数间

设计意图

课 后 反 思

理论课课时计划

课题

学期总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点 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课后反思:

随笔与摘录 题目 作者 时间

龙湾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

备 课 本

学校 年级 教师 20 学年 第 学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 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 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 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 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 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 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 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 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 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 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 1 条 熟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方案》等教学指导文 件, 明确任教水平各个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到达点, 以运动能力提高和身体锻炼为体育课程的 核心目标,并努力实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的达成。 第 2 条 开学 2 周前要制定好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各个计划中应包 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数量(含规定和自选) 、进度安排、考核内容与方法、评价 视点与标准。 第 3 条 上课 1 周前完成教案设计。教案应包括:课次、课时教学内容、课时目标、教学重 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练习次数、教学方法手段、队伍组 织与场地、学习氛围、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器材、课后反思等) 。 第 4 条 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教学目标要有重点,要 密切联系教材和教学情景,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表述要行为化。 二、教学实施 第 5 条 课前,按课时计划要求完成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进行安全检查,要充分利用场地

和器材,防止相互干扰。提倡让学生搬运器材并建立轮流值日制度。 第 6 条 上课铃响前,教师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教师的服装要整洁,仪 表要端庄、精神要饱满。 第 7 条 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教师跑步进入讲解位置, 师生问好,教师做出勤记录;迟到的学生在向教师报告明原因后经教师允许入列,排在最后 一排的排尾。整队要求快、静、齐。 第 8 条 对因病、 伤和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 教师应安排见习任务或适当的教学辅 助工作。见习生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第 9 条 课堂常规完成后, 教师要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进行课前讲解, 其中包括本节课所要学 习的内容、本节课要到达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学要求和安全行为规范等。 第 10 条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中既要有一般的 热身性练习,又要有专门的适应性练习,准备活动要符合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简便性 的要求。 第 11 条 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部分时间是进行课堂常 规和准备活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 20%左右;基本部分时间是教材学习和身体锻炼时间, 约占总时间的 70%左右; 结束时间是进行放松练习和总结的时间, 约占总时间的 10%左右。 课的各部分要环环相扣、连贯流畅。 第 12 条 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而且要有合理的节奏。全课练习密 度要达到 25%—40%, 主教材练习密度要达到 20%左右。 全课平均心率要达到 120 次/分— 145 次/分左右。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交替,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有合理的量和节奏。 第 13 条 课中要处理好全班活动与小组活动的关系,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别指导的关系, 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形式, 使体育教学更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在必要时 要安排学生干部或者体育骨干协助进行自主性强的活动和练习。 第 14 条 课中教师的语言要文明,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讲解要正确、清晰和精炼;在教 学中要时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激励和提醒, 实施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教学中的表 扬要适度和适时,批讦要中肯服人;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体育口令,口令要规范和洪亮。 第 15 条 学习新技术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做示范,示范要正确和美观。示范时教师的站位 和学生的队列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第 16 条 教学的场地布置要安全、合理、美观。课堂教学组织和队伍调动要简洁和高效, 场地布置和教学管理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氛

围的营造、要有利于集体教学的安全和有序。

第 17 条 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运用游戏、 情景、唱游、故事等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倡进行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但各 种教学方法都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相匹配。 第 18 条 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并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教育情景, 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文明行为、集体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第 19 条 要整理体育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将有用的身体知识、锻炼知识、保健知识、安 全知识、体育文化知识等渗透在教材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第 20 条 要仔细检点教材中的危险因素,并认真预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预想 安全对策,备好安全保护方法,并教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的互相安全保护,课中随时提醒和监 督学生要注意安全,杜绝危险行为出现。 第 21 条 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主要乐趣要素所在(如篮球的投篮、足球中的射门、隔网运 动中的网上多次往返、体操类运动的非正常体位感、舞蹈类运动中的音乐律动美感等) ,在 教学中要围绕乐趣特点来展开, 帮助学生体验各项运动的独特的乐趣, 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第 22 条 临近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 要逐渐减小运动强度, 必要时还要做放松性练习, 以便让学生的身心趋于平静。 第 23 条 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内容有:对本次课的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必要时,询问学生对本次 课的感受,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提示下次课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性和锻炼 性的课外作业。 第 24 条 体育课结束前,师生要进行礼节性的道别。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齐清点器材,并收 回器材室放好。下节课要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做好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 三、学习评价 第 25 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测试项目选择要按照全面性原则,将速度、耐 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搭配,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 2 项,学 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体能评价应尽量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第 26 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测试,测试项目根据学年计划安排的考核内容 确定,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 2 项,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 第 27 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态度与情意评价,评价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的进步情况为

主。具体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的体育课出勤;学生服从集体的行为;学生的 意志和毅力;学生的开朗和自信;学生体育知识运用等。 第 28 条 体能、知识、技能的测试和讦价应以教师评价和绝对评价为主,但应注意加强对 相对性评价标准与方法的探索,加强学生对体育评价的参与度,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 的相结合。 第 29 条 学生学业评价根据评价内容采用综合评价。其中体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 40%,知 识与技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 40%,态度和情意评价分值不高于总分的 20%。 四、课外活动 第 30 条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根据学校实际精心设计好大课间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案,并参 与组织、指导工作;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统筹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场地、器材,配合带 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比赛并根据当地竞赛计划, 结合学校情 况确定训练项目、制订训练计划,做好训练和参赛工作。

龙湾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第一部分 制订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的宗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 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 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教学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 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 学生受益。 常规旨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夯实学生的基本运动技 能和体育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必须恪守:不备课不进课堂。 (一)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改革的 理念和要求。教学计划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具体措施、教学进度等。 1、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明确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 2、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和比重。制订各学期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3、根据气候的特点,合理安排两个学期的教材(包括技能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 。 4、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地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包括 水平、学期、单元、课时四种计划) 。 (二)教学设计(课时计划)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前期工作,

设计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学设计 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 1、全面熟悉水平计划,教案设计要有整体性、新颖性和实效性。 2、了解学生,考虑到学生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 3、科学地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实施步骤要重视因材施教,因人 而宜。 4、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可观测性,课的结构明确,层次分明,教学目标既 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5、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分配、运动负荷,合理运用场地、器材,应预测在教学 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师要熟悉教案,要身着运动服、运动鞋。 2、教师提前几分钟到达场地,布置场地和器材,进行安全检查。 3、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向教师说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明。 4、正式上课: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和服装;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和 任务要求,安排好见习生。 5、指导课的进行(示范、讲解、提示、过程评价、练习、小结) (1)使学生明确课的目标,介绍器材名称、性能及使用方法,组织学生有步骤地进行 锻炼。 (2)善于正确地运用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帮助学生观察、领会,掌握运动知识技能 和方法。 (3)解答学生对知识或动作的疑惑,使学生多学、多练、多思,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4)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课中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和手段、策略。 (5)在集体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个别辅导,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体验运动乐趣。 (6)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养,教会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在课中注重对学生进 行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7)课结束时,进行小结,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外练习和下一次课预习的要求, 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 (8)课的开始部分准备活动要充分,在课的结束部分要做好放松活动,使学生养成运 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放松身心的良好习惯。 6、注重雨天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提倡采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上好理论课。 7、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8、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正面教育,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9、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对出勤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关心 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10、教师要总结每节课的效果和完成情况,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得失,听取学生意见, 授完每章节(模块),要进行教学小结,作好课后反思,即写教学后记,以利改进以后教学,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材选择,反思教师的教, 反思学生的学,反思教学评价,反思得与失。 三、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1、每学期规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2、考核前,要合理安排好复习课,使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和要求,促进学生积极锻炼。 3、成绩评定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 4、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体能成绩评定 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5、 对学生考核成绩应及时进行登记, 要重视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 学期进行综合评定。 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每学年测试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认真填写成绩登记表,统计各 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汇总成以校为单位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 6、宣布补考时间和补考办法。

四、课外活动 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除体育课布置练习外,应把体育课外活 动归属于作业设置的范畴,体育课外活动的形式有: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 《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运动竞赛、学校运动队训练等。 1、课外活动实施必须在分管校长或处室主任的领导下,报请学校体育领导小组讨论, 经校长批准,公布实施。 2、 负责学校的课间操的组织工作, 积极组织各种文体兴趣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应参加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协助学校开展“文体 2+1”工程、 “阳光 体育”和大课间等活动。 3、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特长做好业余训练队的带训工作,关心运动员的专业发展,做 好运动员的档案建设,有针对性地训练并输送优秀运动员到上一级学校。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评结合在课内外进行。 5、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大型运动会(体育节) ,条件差的学校根据实际开展小型多样 的体育活动。 6、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 五、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踊 跃参加教研组或校际教研活动。 2、体育教研重点应聚集课堂教学研究,对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 3、勇于改革,

大胆创新,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 定教改实验研究课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践研究。 4、及时了解体育时事、政策,掌握教改动态,努力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5、以校内为主,纵横结合,针对本校体育教学,开展教研组集体备课,小学以片区为 单位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每学期 2 次以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0 节,听课要做记录,听后 要及时交流。教师每学年开出公开课一节以上。 6、体育教师要养成写工作总结的习惯,有单元和课后小结,每学年有教学总结。积极 撰写论文、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

温州市“教学规范达标”评估中体育学科需要调整的评估内容

【作业布置与批改】 1.将课间操与课外活动视为作业布置; 2.将教师参与训练工作和参加班级活动视为批改作业; 3.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上传教育部数据库视为作业讲评。 【质量评测】 1.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检测视为质量测评栏中的课堂环节; 2.质量分析则看教师对学生各项目的测试情况的分析报告; 3.命题检测查看教师命题理论试卷或组织业余训练的成绩。

龙湾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工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全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质量,建立教 学、科研、培训一体的工作模式,使教学工作正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定龙湾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 工作规范。 一、敬业爱岗团结协作 1、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参加区内外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2、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 3、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4、全组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多考虑集体荣誉,少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 教研组整体力量。 二、认真组织教研活动 1、开学初根据区、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体育教研活动的计划,严格按计划开展活动,每 月对照计划检查活动落实情况,学期结束前认真总结。 2、利用教研活动日(周三上午)认真组织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五定” (定时间、 定地点、定要求、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有” , (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教研活动要以学习《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主线,要以学法、教法研究为重点,要以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为核心。 3、定期组织公开课、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开课一节以上。每节课要有明确的主题,要进行充分

的研讨,并有详细的记录。每学期组织二次以上全体教师参加的听课交流会,对校内外听课情况进行分析 交流。 4、备课是抓教学的先导,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组织好集体备课 活动,每次备课组活动也应做到“五定” “三有” ,主题明确,共同研讨。 5、加强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管理和考核,督促教师参加市、区两级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三、课题研究务实有效 1、教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应确定能体现学校教学特色的区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并 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实践。做到有研究方案,有阶段性总结,做好研究活动记载册的记录,研究有成 果,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积极开展教改实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 化,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案例,并参加各级评比。推荐优秀论 文、案例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积极上传相关论文、案例、教后感、教学心得随笔、体育活动纪要或图片到 龙湾体育教师网。 四、常规管理形成制度 1、健全组织机构,逐步建立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教研组全体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积极 认真,具有良好了教师职业道德。 2、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和特色建设。制定有利于教研组建设的教研组长职责,实行教研组长负责 制。教研组长有较强的教学研究组织与策划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较好地组织本组教师改进课堂 教学,学科教学业绩显著。 3、学期前有计划,开学第二周上交教务处,组内人手一份;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提炼经验, 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时上交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局指定的各种材料,及时完成各项 工作。 4、建立组内考评制度,经常督促检查教师 “教学规范达标”情况。并协助学校做好“教学规范达标” 的评估工作和学期、年终考评工作。 5、认真组织广播操、大课间、课外活动、 “文体 2+1” 、运动训练和学校的各项竞赛活动,做到有计划、 有成效、有特色;学生竞赛获奖成绩突出。 6、组织教师开展听课活动,新教师每学年听课不少于 30 节,其他教师不少于 20 节。 7、开展传、帮、带或“导师制”活动,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 评价、任用的机制。 8、做好教研组档案建设,学生体育成绩档案和运动员档案的建设。及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测试和统计数据上传工作。

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登记表

测试项

目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姓名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测试项目 序 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姓名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成 绩 得 分

学期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具 体 措 施

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 次 起讫时间 内 容 执行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

单元(模块)计划

名称 教 学 目 标 课 次 课时目标 内容 学习策略 课外作业 课时预计

1

2

3

4

课时计划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场地 器材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预 计 平均心率 练习密度 次时 数间 次/分 %

学期总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设计意图

教学 程序

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次时 数间

设计意图

课 后 反 思

理论课课时计划

课题

学期总第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点 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课后反思:

随笔与摘录 题目 作者 时间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全册教案)
  •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三年级教学目标: 〈一〉 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 单 ...

  • 九年级体育备课组工作总结
  • 我们体育九年级备课组能严格遵照校教导处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的先导作用。把备课组活动开展得规范、有序、扎实、富有创造性,确保教研质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备课组活动是老师们互相联系、互相交流教学信息、集思广益的好途径。 ...

  •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及保障措施
  •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及保障措施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精神,结合学校体育教研组的特点,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贯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向高标准.高要求 ...

  • 初二年级体育备课组教学计划(打印)
  • 初二体育备课组计划 北京文汇中学初二体育备课组长 蔡菲 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本学期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抓住我校成为北京市200所奥林匹克示范校 ...

  • 2010年度体育组教学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

  • 2014学年学期体育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一个学期即将匆匆过去。回首我们体育组的工作,感慨万千:每个人都勤奋工作,不断创新,以辛勤的汗水和丰硕的成绩为本学期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每个人都很努力、很忙碌,但都没有怨言,互相之间团结协作,互帮共进。每个人都从“集体召唤”中努力寻找着工作的幸福感和快乐源,努力实践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我教研组共有 ...

  • 2012学年学期体育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一个学期即将匆匆过去。回首我们体育组的工作,感慨万千:每个人都勤奋工作,不断创新,以辛勤的汗水和丰硕的成绩为本学期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每个人都很努力、很忙碌,但都没有怨言,互相之间团结协作,互帮共进。每个人都从“集体召唤”中努力寻找着工作的幸福感和快乐源,努力实践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我教研组共有 ...

  • 体育教师读书笔记
  • 新教师培训中一直提到备课作为教学五环节之首,是否能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是精心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教学规范>中,备课是从目标的确定,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活动的设计四个角度进行归纳提炼认识,而在<关于体育与健身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益 ...

  •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 主 持 人 活动过程记录: 一.传达教研组长会议要求: 范组长: 1.上学期发放的学习材料要做到相互学习交流.看完后要回收. 2.材料要上交,这学期要对师徒进行共同评选,评出优秀对子. 杨主任: 1.本学期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样解决?组员相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