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本学期总第 38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授课时间:38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你知道是谁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我的读书小窍门)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课件展示)

①.认读词语:?审理    挣钱     唯一   辔头    懊恼     案件

?耷拉    蠢驴     衙役   悉心     惊惶失措

?踪影    畜牲      圈栏   惊吓     差役     遵命

②.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③.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④.对比记忆字形。

审(    )  案(    )   吭(    )  衙(    )  役(    )

神(    )  按(    )   炕(    )  衔(    )  投(    )

⑤.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⑥.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懊恼。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5、学生自学,练习加销标题

6、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板书:(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教学札记: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学习的法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依照备好的教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只要能“接招”就是好学生,而老师水平的高低不过是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的区分罢了。在这一问一答的教学中,教师是发问者,是主考官,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而在武老师的课堂上,教师是孩子的朋友,师生平等对话,愉快交流。她给予学生的永远是鼓励,是信任,是支持。

本学期总第 39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授课时间:10.2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指名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开启心灵的钥匙)指导学生讨论解决。

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策是正当的。)

四、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教学札记;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传授者。武老师说:“知识是什么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是呀,这是多么直白而又让人深思的话语!我们常常做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当作容器,把一个又一个知识往里灌,往里面塞,学生有所抵制,就会正面以爱学习才是好孩子来引导,反面以不爱学习是坏孩子来责罚。学生就在这前后夹击中乖乖地装呀、填呀,学习变成了索然无味的东西。在武老师的课堂上,你没有看到老师提问题,也没有看到老师解答问题,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研读,问题的解决仍然在于研读。

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本学期总第 38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授课时间:38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你知道是谁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我的读书小窍门)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课件展示)

①.认读词语:?审理    挣钱     唯一   辔头    懊恼     案件

?耷拉    蠢驴     衙役   悉心     惊惶失措

?踪影    畜牲      圈栏   惊吓     差役     遵命

②.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③.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④.对比记忆字形。

审(    )  案(    )   吭(    )  衙(    )  役(    )

神(    )  按(    )   炕(    )  衔(    )  投(    )

⑤.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⑥.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懊恼。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5、学生自学,练习加销标题

6、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板书:(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教学札记: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学习的法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依照备好的教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只要能“接招”就是好学生,而老师水平的高低不过是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的区分罢了。在这一问一答的教学中,教师是发问者,是主考官,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而在武老师的课堂上,教师是孩子的朋友,师生平等对话,愉快交流。她给予学生的永远是鼓励,是信任,是支持。

本学期总第 39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授课时间:10.2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指名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开启心灵的钥匙)指导学生讨论解决。

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策是正当的。)

四、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教学札记;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传授者。武老师说:“知识是什么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是呀,这是多么直白而又让人深思的话语!我们常常做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当作容器,把一个又一个知识往里灌,往里面塞,学生有所抵制,就会正面以爱学习才是好孩子来引导,反面以不爱学习是坏孩子来责罚。学生就在这前后夹击中乖乖地装呀、填呀,学习变成了索然无味的东西。在武老师的课堂上,你没有看到老师提问题,也没有看到老师解答问题,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研读,问题的解决仍然在于研读。


相关内容

  • 包公审驴ok
  • 包公审驴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韩国富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 ...

  • 包公审驴2
  •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断案故事--<包公审驴>. 2.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3.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1)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为换驴--审驴--找驴三段.(板书:换驴--审驴--找驴) (2) 我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A,包公为什么审驴?B,包公怎 ...

  • 作文:包公审石头
  • 从前有一个小孩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日子真不好过. 小孩只能卖油条为生,一天小孩把油条卖完了卖了100个铜钱小孩很高兴他想今天赚了100.个铜钱,可以去给妈妈买药了小孩跑到了药铺外面,可能太累了,趴在石头上睡着了. 过了一会有人看见了他手里的100铜钱,于是就把这100铜钱给偷了,不过他没注意到这铜钱 ...

  • 让实践与阅读教学同步
  •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课本为基础,走出课本",让学生在广阔的阅读空间中,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阅读习惯:兴趣:感悟:朗 ...

  • 公开审理薄熙来展示中国领导层自信和胸襟
  • 2013-08-23 04:02:45|来源:大公网| 对薄熙来的公开审判,注定将在中国法治史留下浓重的一笔.薄熙来案牵涉人员之广.之深,影响之大.之恶劣,远超过此前的陈希同案.陈良宇案,对薄熙来依法惩处,其意义也更为重大.审判薄熙来,也让外界有理由相信,习近平所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

  • 转载上海经租房讨房团的上诉书
  • 上海住房保障部局长刘海生 2011年08月07日 19:17:07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 郑筱垚 今日网8月7日消息:上海住房保障部局长刘海生 公民道德法庭老人讨房团政策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将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起诉住房保障部私房落实政策办公室,国家公务员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严重侵 ...

  • 审判中心主义的实质与表象
  • 核心提示:我国是少数以诉讼阶段论布设刑事诉讼格局的国家.要不要将诉讼阶段论转为审判中心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诉讼总体结构的重构,成为学术讨论的话题之一.审判中心主义不仅要求在形式上突出审判活动的诉讼地位,重塑法院的社会形象,更重要的是审判活动必须实质化.它要求:其一,切断与侦查的联结,实行起诉状一本主 ...

  • 检察院和人寿保险的春节联欢会主持词
  •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女士们.先生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金鸡报晓迎新年 女:辞旧迎新贺新春 男: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某支公司和某某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把法制带到您的身边,把爱心送给每一个人" 2008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 女:下面介绍出席今天晚 ...

  • 杀害刘胡兰的凶手伏法记
  • 刘胡兰(1932―1947),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积极配合武工队将云周西村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所部国民党军队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