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

学术研究

浅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

周玉君 宁夏大学思政部

摘 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展开。由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造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文章将浅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分析其问题及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问题 对策

所谓城市化,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生产力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的过程。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迅速摆脱贫困,发展民族经济,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他们借鉴别国经验,制定和实行了各自的工业化战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需求,即精神需求。城乡收入差距是历来就有的,但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展,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增大,造成了农村人口对收入的极大不满和不平衡,价值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的确劣于城市人口,因此,出现这一现象的最基本原因还是经济因素。这里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例来说明此原因: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增加31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放慢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7798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75元。

2.2基础设施建设。有这样一种说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建设象欧

洲,农村建设象非洲。我想这大都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别上,一目了然。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享有的是不平等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当然也有高有低。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取决于国家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地方的基建基础及自身特色。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分配是有偏向性的,即重点先发展城市基建,当然对其投资力度大,而只把少部分的财力投入到农村基建中去,有的国家甚至达不到趋于平衡性的兼顾,只能先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顾不得农村了。这里有许多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但最关键的是因为城市的工业化使得自身有了较好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因此国家在考虑投入比重时必然会做出偏向性的决策,即先建设相对有基础的城市,等财力允许时再大力向农村投资建设,或用城市建设的成果反哺农村建设,以此来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问题。

农村居民在其生活环境条件下基本无法享受到城市优越的基建成果,再加上收入差距,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一方面寻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与城市人口共享社会资源,从城市人口的角度讲,是在与他们争夺社会资源。前面已经提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过度城市化的现象,农村人口的大量进入造成城市超负荷承载,使得许多本已自身难保的城市面临更大、更多的危机。比如用水、用电安全,交通运输,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过快的城市化进程而加剧。从而形成本来没有良好基建的农村依旧维持原貌,有较好基建的城市难以像以往一样保证建设质量,同时也因人口过多,使用过于频繁,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2.3预期收入差距。托达罗在他的人口迁移模型中提出了预期收入差距这一概念,它主要是由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组成。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本文已有分析,在此重点谈谈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为了寻更高的物质报酬,农村人口到城市中就业,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返回农村,而继续留守城市呢?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在城市的预期收入比在农村高许多,也就是说由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这一事实,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即进入城市就业的工资比在农村高,而且就业机会相对多,他们获得更大物质报酬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很棘手的问题。农村人口无法预期就业概率,而国家也无法预期人口流动的速度、方向和数量,这就造成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到城市中依然是剩余状态,有的还扰乱社会治安,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就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看,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减少。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

城市化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是不平衡的。拉丁美洲国家是所有

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相对的,低收入的亚洲和非洲国家仍以农业居民为主,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很大,阿根廷和厄瓜多尔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83%和46%,而印度和孟加拉国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则分别为24%和1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城市的规模大、人口多,且普遍存在贫困化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过快,有些国家的城市膨胀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比如墨西哥城、圣保罗和上海。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当人口超过300万时,规模经济的好处就不能够抵消规模不经济的损失。无数事实表明,当城市超过一定规模时,特别当城市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超过现代部门就业机会的增长,以及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增长时,就会形成严重问题。因此5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展和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城市中的失业、环境污染、空间狭窄、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公用设施不足以及犯罪等现象,已与城市规模完全不成比例地增加,并因城市管理不善而日益加剧。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地区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形成高出

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发展最快的以年7~8%的速度增长,其中一半或接近一半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而引起的。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城市卫生保健条件好,提高了人口出生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相应的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的政策,造成人口的自然增长远远超过了城市的可负担量,造成了城市化危机。即便是制定并实行了计划生育的中国同样存在巨大的人口压力: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推测,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约有1.4亿,绝大部分进入了城市,其中进城务工农民超过1亿人。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对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带来了冲击,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受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很难平等地享受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他们遇到的困难已经不局限于就业和劳动保障层面,在子女教育、公共生活、社区生活、计划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有着普遍的边缘化趋势。

2.城乡差距。在城乡差距中有三个主要因素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2.1收入差别。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面对城乡收入的较大差距,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甚至是从事农耕或和农业相关的进行劳动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寻找更高收入的工作,一方面来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在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外的更高的

学术研究

3.城市行政区划的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只得向附近的农村地区扩展、延伸,卫星城市的建设不久就和中心城市连成一片,加上发展中国家基本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力,卫生,教育事业都落后于城市化速度,更加剧了城市化问题的严重性。

建,比如,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农村地区兴建基础设施项目,相应地,国家给与该企业某种政策优惠等等。

第三,缩小城乡观念差距。这也是最难的,所需过程比较长的一个对策。落后的观念滞后发展,先进的挂念赋予发展新的生命力。因为历史发展因素,固有的观念、思想差距已经根深蒂固,要想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然,现在许多发展总国家正在为此做着努力。

3.发展卫星城市。发展卫星城市就是在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心城市周边开发一些农村地区进行建设,以此来分担中心城市的压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达到城市间的横向传递发展,即一个中心城市带动一片卫星城市,待卫星城市发展程度提高后,在相应的发展其自身的卫星城市,这种以点及线,以线及面,以面至全局的发展方法目前看来是比较理想的。当然,因此也伴随着一些新问题的发生,且亟待解决。但这不失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1.人口控制。人口因素有两面性,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破坏的不仅仅是城市化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口众多,城市存在贫困化现象,找到切实可行的人口控制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过去落后的生育观、人口观,进行少生优生,这一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或村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比如公放电影,讲授农业技能,及时、详尽地宣传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举行有农村特色的体育项目,如进行农机操作比赛,农业知识问答竞赛等,以此来丰富农村人口的业余生活,从而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的机率,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投入力度有关,这一点文章已有分析,在此不再赘述。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关键,也是最有效和∀治根#的方法。城市化问题除人口因素外,多由于城乡差距造成。因此,缩小城乡差距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根本。

第一,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在农村地区兴办农村企业,传播农业技能,引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从而使农村人口就业得到安置,收入相对提高。另外,鼓励有一定基础的农户发展私营项目,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力。

第二,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在这一点上,一方面国家应重视并加大农村基建;另外,可以利用城市的工业化成果来反哺农业基(下接18页)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少数民族女性心灵手巧、聪明智慧、能歌善舞、热爱劳动与生活,她们是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承载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女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少数民族中,特别是无字的少数民族,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扎染、刺绣、等民间技艺,就是靠一代代的女性传承人流传下来的。少数民族女性一般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织布、刺绣等传统的民族工艺。二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女性传承人,是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创新者,正是因为她们在本民族物质文化方面的不断创新,才实现了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产,促进了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的向前发展。三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一般都是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女性,她们对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有较深的理解,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怀有较高的责任感,对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有较深的研究,有利于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四是少数民族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在进行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造过程中,能够通过口传心授或师徒的方式培养出新的传承人,让为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后继有人。

四、结语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解决好它无疑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化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亟待发展中国家去解决。因此,只有各国努力根据自身特点寻找解决途径并横向、纵向相互学习借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地解决。

参考文献:

[1]駱永民,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多因素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3.

[2]马凯主编,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汤茂林,谈静华,吴先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进展[J],城市,2005:6.

[4]陶文达主编,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设,1992.[5]魏杰,市场经济前沿问题∃∃∃现代经济运行方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3.要重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要从孩子抓起,从教育入手,使民族民问工艺技术教育进入学校。民族民间文化不仅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利用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作者最多、流传最广、特色最浓等优势,将民族民间工艺技术与民族歌舞、民族声乐、民族器乐等纳入民族艺术特长教育课程,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开辟学生成才之路。

4.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补贴,特别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女性传承人,让她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传承和创新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文化传承人命名与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并配套制定相关的政策,从国家和政府角度使文化传承人成为一种令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与政策平台。

参考文献:

[1]祁庆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N].

[2]安学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P19.[3]李静,赵伟.社会性别角色获得与民族文化系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P117.

[4]湖南省民委少数民族妇女专题材料写作组.前进中的湖南少数民族妇女[J].民族论坛,1993,(2),P10.

[5]郭慧莲.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J].贵州民族研究,2006,(4),P116-117.

[6]钱丽梅.迪庆藏族妇女与传统手工技能的传承[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P31.

[7]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8]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所,2006,(3).

15

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急剧

变化之中,为了让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培养优秀的传承人是关键,特别是女性传承人。为了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水平薄弱,致使她们一旦接触外来文化时,容易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产生动摇。只有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文化素质,提高她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才能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把各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扎染、刺绣、蜡染等少数民族技艺逐步开发和展示出来,组织力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

学术研究

浅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

周玉君 宁夏大学思政部

摘 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展开。由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造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文章将浅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分析其问题及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问题 对策

所谓城市化,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生产力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的过程。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迅速摆脱贫困,发展民族经济,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他们借鉴别国经验,制定和实行了各自的工业化战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需求,即精神需求。城乡收入差距是历来就有的,但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展,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增大,造成了农村人口对收入的极大不满和不平衡,价值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的确劣于城市人口,因此,出现这一现象的最基本原因还是经济因素。这里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例来说明此原因: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增加31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放慢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7798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75元。

2.2基础设施建设。有这样一种说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建设象欧

洲,农村建设象非洲。我想这大都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别上,一目了然。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享有的是不平等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当然也有高有低。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取决于国家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地方的基建基础及自身特色。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分配是有偏向性的,即重点先发展城市基建,当然对其投资力度大,而只把少部分的财力投入到农村基建中去,有的国家甚至达不到趋于平衡性的兼顾,只能先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顾不得农村了。这里有许多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但最关键的是因为城市的工业化使得自身有了较好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因此国家在考虑投入比重时必然会做出偏向性的决策,即先建设相对有基础的城市,等财力允许时再大力向农村投资建设,或用城市建设的成果反哺农村建设,以此来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问题。

农村居民在其生活环境条件下基本无法享受到城市优越的基建成果,再加上收入差距,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一方面寻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与城市人口共享社会资源,从城市人口的角度讲,是在与他们争夺社会资源。前面已经提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过度城市化的现象,农村人口的大量进入造成城市超负荷承载,使得许多本已自身难保的城市面临更大、更多的危机。比如用水、用电安全,交通运输,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过快的城市化进程而加剧。从而形成本来没有良好基建的农村依旧维持原貌,有较好基建的城市难以像以往一样保证建设质量,同时也因人口过多,使用过于频繁,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2.3预期收入差距。托达罗在他的人口迁移模型中提出了预期收入差距这一概念,它主要是由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组成。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本文已有分析,在此重点谈谈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为了寻更高的物质报酬,农村人口到城市中就业,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返回农村,而继续留守城市呢?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在城市的预期收入比在农村高许多,也就是说由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这一事实,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即进入城市就业的工资比在农村高,而且就业机会相对多,他们获得更大物质报酬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很棘手的问题。农村人口无法预期就业概率,而国家也无法预期人口流动的速度、方向和数量,这就造成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到城市中依然是剩余状态,有的还扰乱社会治安,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就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看,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减少。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

城市化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是不平衡的。拉丁美洲国家是所有

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相对的,低收入的亚洲和非洲国家仍以农业居民为主,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很大,阿根廷和厄瓜多尔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83%和46%,而印度和孟加拉国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则分别为24%和1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城市的规模大、人口多,且普遍存在贫困化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过快,有些国家的城市膨胀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比如墨西哥城、圣保罗和上海。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当人口超过300万时,规模经济的好处就不能够抵消规模不经济的损失。无数事实表明,当城市超过一定规模时,特别当城市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超过现代部门就业机会的增长,以及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增长时,就会形成严重问题。因此5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展和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城市中的失业、环境污染、空间狭窄、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公用设施不足以及犯罪等现象,已与城市规模完全不成比例地增加,并因城市管理不善而日益加剧。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地区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形成高出

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发展最快的以年7~8%的速度增长,其中一半或接近一半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而引起的。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城市卫生保健条件好,提高了人口出生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相应的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的政策,造成人口的自然增长远远超过了城市的可负担量,造成了城市化危机。即便是制定并实行了计划生育的中国同样存在巨大的人口压力: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推测,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约有1.4亿,绝大部分进入了城市,其中进城务工农民超过1亿人。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对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带来了冲击,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受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很难平等地享受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他们遇到的困难已经不局限于就业和劳动保障层面,在子女教育、公共生活、社区生活、计划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有着普遍的边缘化趋势。

2.城乡差距。在城乡差距中有三个主要因素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2.1收入差别。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面对城乡收入的较大差距,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甚至是从事农耕或和农业相关的进行劳动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寻找更高收入的工作,一方面来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在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外的更高的

学术研究

3.城市行政区划的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只得向附近的农村地区扩展、延伸,卫星城市的建设不久就和中心城市连成一片,加上发展中国家基本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力,卫生,教育事业都落后于城市化速度,更加剧了城市化问题的严重性。

建,比如,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农村地区兴建基础设施项目,相应地,国家给与该企业某种政策优惠等等。

第三,缩小城乡观念差距。这也是最难的,所需过程比较长的一个对策。落后的观念滞后发展,先进的挂念赋予发展新的生命力。因为历史发展因素,固有的观念、思想差距已经根深蒂固,要想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然,现在许多发展总国家正在为此做着努力。

3.发展卫星城市。发展卫星城市就是在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心城市周边开发一些农村地区进行建设,以此来分担中心城市的压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达到城市间的横向传递发展,即一个中心城市带动一片卫星城市,待卫星城市发展程度提高后,在相应的发展其自身的卫星城市,这种以点及线,以线及面,以面至全局的发展方法目前看来是比较理想的。当然,因此也伴随着一些新问题的发生,且亟待解决。但这不失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1.人口控制。人口因素有两面性,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破坏的不仅仅是城市化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口众多,城市存在贫困化现象,找到切实可行的人口控制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过去落后的生育观、人口观,进行少生优生,这一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或村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比如公放电影,讲授农业技能,及时、详尽地宣传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举行有农村特色的体育项目,如进行农机操作比赛,农业知识问答竞赛等,以此来丰富农村人口的业余生活,从而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的机率,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投入力度有关,这一点文章已有分析,在此不再赘述。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关键,也是最有效和∀治根#的方法。城市化问题除人口因素外,多由于城乡差距造成。因此,缩小城乡差距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根本。

第一,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在农村地区兴办农村企业,传播农业技能,引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从而使农村人口就业得到安置,收入相对提高。另外,鼓励有一定基础的农户发展私营项目,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力。

第二,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在这一点上,一方面国家应重视并加大农村基建;另外,可以利用城市的工业化成果来反哺农业基(下接18页)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少数民族女性心灵手巧、聪明智慧、能歌善舞、热爱劳动与生活,她们是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承载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女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少数民族中,特别是无字的少数民族,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扎染、刺绣、等民间技艺,就是靠一代代的女性传承人流传下来的。少数民族女性一般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织布、刺绣等传统的民族工艺。二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女性传承人,是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创新者,正是因为她们在本民族物质文化方面的不断创新,才实现了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产,促进了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的向前发展。三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一般都是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女性,她们对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有较深的理解,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怀有较高的责任感,对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有较深的研究,有利于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四是少数民族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在进行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造过程中,能够通过口传心授或师徒的方式培养出新的传承人,让为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后继有人。

四、结语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解决好它无疑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化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亟待发展中国家去解决。因此,只有各国努力根据自身特点寻找解决途径并横向、纵向相互学习借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地解决。

参考文献:

[1]駱永民,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多因素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3.

[2]马凯主编,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汤茂林,谈静华,吴先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进展[J],城市,2005:6.

[4]陶文达主编,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设,1992.[5]魏杰,市场经济前沿问题∃∃∃现代经济运行方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3.要重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要从孩子抓起,从教育入手,使民族民问工艺技术教育进入学校。民族民间文化不仅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利用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作者最多、流传最广、特色最浓等优势,将民族民间工艺技术与民族歌舞、民族声乐、民族器乐等纳入民族艺术特长教育课程,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开辟学生成才之路。

4.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补贴,特别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女性传承人,让她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传承和创新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文化传承人命名与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并配套制定相关的政策,从国家和政府角度使文化传承人成为一种令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与政策平台。

参考文献:

[1]祁庆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N].

[2]安学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P19.[3]李静,赵伟.社会性别角色获得与民族文化系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P117.

[4]湖南省民委少数民族妇女专题材料写作组.前进中的湖南少数民族妇女[J].民族论坛,1993,(2),P10.

[5]郭慧莲.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J].贵州民族研究,2006,(4),P116-117.

[6]钱丽梅.迪庆藏族妇女与传统手工技能的传承[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P31.

[7]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8]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所,2006,(3).

15

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急剧

变化之中,为了让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培养优秀的传承人是关键,特别是女性传承人。为了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水平薄弱,致使她们一旦接触外来文化时,容易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产生动摇。只有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文化素质,提高她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才能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把各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扎染、刺绣、蜡染等少数民族技艺逐步开发和展示出来,组织力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


相关内容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 ...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拓展第三方物流的方法及途径 2.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整合策略 3.供应链企业成本分析 4.利用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的方法及措施 5.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6.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以X 食品供应链为例 7.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8.城市冷链物流发 ...

  • 道路桥梁毕业论文题目(611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道路桥梁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美化城市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使命.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政府 ...

  • 浅析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浅析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影响城市发展.本文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水土保持现状作了论述,对国内城市水土保持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作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城市规划: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

  • 浅析印度城市化进程
  • 浅析印度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生产力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 会进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 在空间上聚集.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 大,城市产业逐步壮大.升级,城市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城市的物质文明,生 ...

  • 浅析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 浅析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桥景观问题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阐述了道桥基建中存在的景观问题,其次对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方案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基础建设 景观控制 存在的原因 问题一.前言 &qu ...

  • 浅析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 浅析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摘 要]:城市排水设施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加强城市排水管理的意义,概述了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排水管理现状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 [ abstract ] ...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风园09-1 洪方圆 080344127 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