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妇孺

  我去了河南的十几个村庄,从原阳到武陟。有一段时间,原阳的大米出了问题,外面的人提到原阳都摇头。原阳的人们照样活得好,没事儿一样,只有一个人对我说:那事,是山东人干的,赖到俺原阳人。

  原阳、武陟都临近黄河,沿岸的村庄,比我想象的密集多了,几乎村村相连。但是,走近了看,村庄并没有多喧闹,许多的下午它们就在麦田的包围中凝静着。那些最容易制造喧闹的人物们早都跑到北京、郑州、西安、安徽之类的城里去赚钱了。

  春天开出淡粉色花朵的大桐树下面,不再年轻的女人们靠着中原特有的砖门楼,眼光完全涣散的,手里并没有拿着鞋底麻绳锥子之类,现在守在家乡的妇人们经常两手空空坠着。连乡村小镇里都能买到简单的日用品食品,致使很多传统的手艺快速丢失。她们的手心里不是鞋底麻绳,有时候只是一把落花生,一片蒲叶扇子。

  孩子们在极细腻的黄泥里追逐。五个男孩突然冲到照相机镜头前面,五个完全赤裸的动物,皮肉都不见,只有一身尘土。都龇着牙笑,挤着想被“装进”照相机。其中一个一蹿就上了汽车前厢盖,连一眨眼的时间都没停留,马上翻滚着下来,尖声号叫:中原的太阳把那片铁皮晒得比锅底还烫。

  我问了这一群孩子,五岁、七岁、八岁的都有,都没有去读书。

  看他们的样子,没读书也不算什么难过的事情,并不是哭着嚎着要读书的。和城市里的孩子比,他们的活着显得无拘无束,见到陌生人一刻都不能安静,故意凑到人前嬉闹耸动,想引起注意,像从泥水里刚钻出来的顽皮鳗鱼。

  在武陟进了一个不大的村庄,碰见的第一个人是抱着芝麻秆的老太太,她从地里收了芝麻秆刚回来,挺着高的秸秆,小脚��地走,芝麻秆足有两米高。我是第一次见芝麻秆,真像民歌里唱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小脚的老太太经过一个个院子,院当心都堆放着黄金的玉米粒。看来田里丰收了。

  所谓的厚重悠长的中原,就是一条暗黄的流水、两岸密麻麻的村子和日渐变黄的庄稼。

  武陟的县城,新开出来的宽阔马路边没什么车,到处是晾晒中的粮食,晒粮人的孩子们争抢一只竹飞机:上世纪60年代见过那东西,还以为早绝迹,了,那是人世间最原始简单的玩具,一根竹杆顶端两个薄竹片,两只手用力搓竹杆,竹片借着手力飞翔上天。孩子们追竹飞机跑进了刚摊开的麦子,被忽然跳出来的妇人恶声咒骂。

  只有妇孺的黄昏静得空空的,适合于发呆。但是,慢慢地,一个和我熟起来的女人给我讲了她们村上的蹊跷事情:某某媳妇挨打了,谁家的姑娘退了婚,有一个姓王的年轻媳妇被男人折磨死,草草埋了,传说是被棍棒打死的,娘家人想来讨说法,又怕男人家的势力,就忍了。我说,可以告啊。回答说,告得赢吗?

  许多的事情都在看来的平静以下,在似乎什么也没有之中。

  我去了河南的十几个村庄,从原阳到武陟。有一段时间,原阳的大米出了问题,外面的人提到原阳都摇头。原阳的人们照样活得好,没事儿一样,只有一个人对我说:那事,是山东人干的,赖到俺原阳人。

  原阳、武陟都临近黄河,沿岸的村庄,比我想象的密集多了,几乎村村相连。但是,走近了看,村庄并没有多喧闹,许多的下午它们就在麦田的包围中凝静着。那些最容易制造喧闹的人物们早都跑到北京、郑州、西安、安徽之类的城里去赚钱了。

  春天开出淡粉色花朵的大桐树下面,不再年轻的女人们靠着中原特有的砖门楼,眼光完全涣散的,手里并没有拿着鞋底麻绳锥子之类,现在守在家乡的妇人们经常两手空空坠着。连乡村小镇里都能买到简单的日用品食品,致使很多传统的手艺快速丢失。她们的手心里不是鞋底麻绳,有时候只是一把落花生,一片蒲叶扇子。

  孩子们在极细腻的黄泥里追逐。五个男孩突然冲到照相机镜头前面,五个完全赤裸的动物,皮肉都不见,只有一身尘土。都龇着牙笑,挤着想被“装进”照相机。其中一个一蹿就上了汽车前厢盖,连一眨眼的时间都没停留,马上翻滚着下来,尖声号叫:中原的太阳把那片铁皮晒得比锅底还烫。

  我问了这一群孩子,五岁、七岁、八岁的都有,都没有去读书。

  看他们的样子,没读书也不算什么难过的事情,并不是哭着嚎着要读书的。和城市里的孩子比,他们的活着显得无拘无束,见到陌生人一刻都不能安静,故意凑到人前嬉闹耸动,想引起注意,像从泥水里刚钻出来的顽皮鳗鱼。

  在武陟进了一个不大的村庄,碰见的第一个人是抱着芝麻秆的老太太,她从地里收了芝麻秆刚回来,挺着高的秸秆,小脚��地走,芝麻秆足有两米高。我是第一次见芝麻秆,真像民歌里唱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小脚的老太太经过一个个院子,院当心都堆放着黄金的玉米粒。看来田里丰收了。

  所谓的厚重悠长的中原,就是一条暗黄的流水、两岸密麻麻的村子和日渐变黄的庄稼。

  武陟的县城,新开出来的宽阔马路边没什么车,到处是晾晒中的粮食,晒粮人的孩子们争抢一只竹飞机:上世纪60年代见过那东西,还以为早绝迹,了,那是人世间最原始简单的玩具,一根竹杆顶端两个薄竹片,两只手用力搓竹杆,竹片借着手力飞翔上天。孩子们追竹飞机跑进了刚摊开的麦子,被忽然跳出来的妇人恶声咒骂。

  只有妇孺的黄昏静得空空的,适合于发呆。但是,慢慢地,一个和我熟起来的女人给我讲了她们村上的蹊跷事情:某某媳妇挨打了,谁家的姑娘退了婚,有一个姓王的年轻媳妇被男人折磨死,草草埋了,传说是被棍棒打死的,娘家人想来讨说法,又怕男人家的势力,就忍了。我说,可以告啊。回答说,告得赢吗?

  许多的事情都在看来的平静以下,在似乎什么也没有之中。


相关内容

  • 传承国学经典
  •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足有五千年之久.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历经沧桑,经历了数百年之久,才有现在人们所知的文学常识.它不仅是中国人们的一大骄傲,还是祖国的瑰宝. 例举妇孺皆知的<唐诗三 ...

  • 人教版语文2011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1-04-11 20:06:08) 转载▼ 标签: 分类: 试卷 教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本卷120分 90分钟) 一.积累.(44分) 1.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正飞速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请写出一句祝福临 ...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者想象的家园
  • 移民史上的洪洞大槐树现象 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广泛流传在华北民间.妇孺皆知的歌谣.历经几百年的传承.积淀和凝结,洪洞被数千万人喻为"家&q ...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撩起(liāo) 沼泽(zhǎo ) 强迫(qiáng) 污秽(huì) ..... B.书塾(shú) 嫉妒(jì) 炽痛(chì) 宰割(zǎi) .... C.宿儒(sù) 抽屉(tì) ...

  • 过年鲤鱼贵阅读答案
  • 过年鲤鱼贵(13分) 潘江涛 ①如今的日子,甭说是城市,就是乡下,也像是芝麻开花.这不,当我给年逾古稀的老爸打电话时,电话那端传来爽朗的话语:"家里什么都不缺,就等着你们回家过年呢."不想,刚搁下话筒,就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我一把抓起,传来的还是爸爸的声音:"家里还少一 ...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
  • 说起包拯,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妇孺稚童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古代官员了,可能大家对他的记忆都源自中国最早的那部武侠小说<七侠五义>和那部由金超群主演的电视剧<包青天>,当然小说和电视剧的情节都是进过演义和杜撰的,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 ...

  •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杰出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与神奇想象,美不胜收.李白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诗体上的贡献是卓越的,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一个浪漫 ...

  • 初一测试题
  • 初一下学期语文测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琐闭 踌躇(ch ú)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cu ì) .. B .屏障 祈祷(q í) 一反既往 妇孺皆知(r ú) .. C .默契 炽痛(zh ì) 杂乱无彰 兀兀穷年(w ...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语文说课教案:木兰诗
  • <木兰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可以说妇孺皆知,学生应该有所了解.本单元的选文都是爱国注意题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