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何证明的教学反思

关于几何证明的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 张宇

关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研究,我们的教学采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动态的变换过程中,探索发现这些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而通过演绎推理加以证明。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与归纳——证明”的全过程,从而丰富教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矩形的判定方法的学习。

一、回顾: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特点:

(1)四个角都是直角;

(2)两条对角线相等;

(3)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这些特点,结合定义判定矩形的方法

二、新课:矩形的判定(探索---猜想与归纳---证明)

判定一: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二: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 判定的运用。(书上104-105)例题4,5,6.

通过例题的练习发现,常见的证明中有这样两类问题:

(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判定一)

(2)证明: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义及判定二)

提出问题:是否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就只能运用判定一?(学生思考并小结)

猜想:能否按下列流程来证明?

小结: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两种思路:

(1)应用判定一。直接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2)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应用定义及判定二证明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练习

通过这一案例不难看出,“探索---猜想与归纳---证明”这一学习过程是解决几何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这一过程不是只在某几道题,某几类问题中适用,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这一方法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因此只有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贯彻这一过程,才能真正的让同学们掌握这一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关于几何证明的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 张宇

关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研究,我们的教学采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动态的变换过程中,探索发现这些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而通过演绎推理加以证明。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与归纳——证明”的全过程,从而丰富教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矩形的判定方法的学习。

一、回顾: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特点:

(1)四个角都是直角;

(2)两条对角线相等;

(3)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这些特点,结合定义判定矩形的方法

二、新课:矩形的判定(探索---猜想与归纳---证明)

判定一: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二: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 判定的运用。(书上104-105)例题4,5,6.

通过例题的练习发现,常见的证明中有这样两类问题:

(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判定一)

(2)证明: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义及判定二)

提出问题:是否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就只能运用判定一?(学生思考并小结)

猜想:能否按下列流程来证明?

小结: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两种思路:

(1)应用判定一。直接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2)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应用定义及判定二证明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练习

通过这一案例不难看出,“探索---猜想与归纳---证明”这一学习过程是解决几何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这一过程不是只在某几道题,某几类问题中适用,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这一方法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因此只有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贯彻这一过程,才能真正的让同学们掌握这一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关内容

  •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 <相似三角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27.2相似三角形"(第二课时) 2.内容解析 在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图形的全等,也研究了一些图形的变换,本章将在此基 ...

  • 论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
  • 论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 [摘要]数学证明是指根据某个或某些真实命题和概念去断定另一命题的真实性的推理过程. 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数学证明是理解数学知识特别是公式(定理)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是开发大脑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许多人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中国国民的理性精神. [关键词]数学:数学证明:教 ...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椭圆的性质,能根据性质正确地作出椭圆草图:掌握椭圆中 a .b .c 的几何意义及相互关系: (2)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知道在解析几何中是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性质的,逐步领会解析法(坐标法) ...

  • 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如下基本途径: 中学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严格遵守 ...

  • 大学数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 几何入门的新途径 3. 实施初三分流施教的新理论与实践 4. 新课程中如何上好" 截一个几何体" 课 5.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研究 6. 新课程实施中教研工作的研究 7. 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8.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 ...

  • 课题组阶段工作计划及总结
  •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研究>课题组 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 课题现状 新时期,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要求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 ...

  • ["基本不等式"省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及反思]
  • " 一. 教材分析  ab "教学设计 2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三章第4节第一课时,主要 ab 的推导与简单应用.它以前面已学习的有关不等式的基本知识为依据,从 2abab   的应用,而且在基本不等式 22 ...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

  •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反思
  •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反思 林秋林 2009.12.08 一.设计背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用了四节课的时间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研究具有其本身固有的特征和特有的研究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