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摘要:努力开创新时期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试就如何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展开讨论。

  Abstract: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of talent work in the new ag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How to establish 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qualified personnel is discussed.

  关键词:人才观;科学性;途径

  Key words: outlook of talent;science;way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29-01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古往今来,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强大,对于民族的兴盛与繁荣,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我们党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都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人才观之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犹如世界观、人生观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一样。因此,努力开创新时期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为人才观,就是关于人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传统的人才观是一种“拥有观”。它的出发点和着重点是“拥有”,认为用其才必先拥有其人,只有拥有其人才可能用其才。可见,有无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来说,就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识人观念。那么,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识才之智呢?首先,识才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历代统治者,为了欺骗和愚弄人民,宣传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把人才问题搞得非常神秘,甚至弄得玄而又玄。孔夫子就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唯上智下愚不移”仿佛人才即是天才。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历史是人民所创造的。人才是时代的产物,人才来自群众,人才出自实践。人才不是少数天才,人才不是天生的。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才,不同的实践锻炼不同的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所以领导者只有用客观的观点和眼光来看待人才,才是把握了开拓人才资源的真正钥匙。才能做到“才”源旺盛,“才”源通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能造成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济济,人才荟翠的生动局面。其次,识才不要求全责备。识才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看全面,不能求全责备,以瑕掩玉;要尊重特点,包容个性,不能固定模子,一尺衡量。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明显;能力出众的人,往往个性鲜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招来议论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这是自然之事。看待这些人,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区别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大节和小节,长远和眼前。俗话说:仆役眼中无英雄。是因为仆役眼中常常注意细枝末节;而以细枝末节来论英雄,是无论什么样的英雄也站不住的。我们有些领导者长期以来形成一种习惯,他们看人,首先不是看他能做什么,而是首先看他有什么毛病,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人无完人,才无全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说:“倘若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显。有高山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博大精深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世界上实在没有真正全能的人,问题应该是在哪一个方面能干而已。”这是一番很有见地的话,特别值得领导者深思之。识才要从研究人才的长处着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研究人才长处,可以说这是许多杰出领导者的一条根本的经验。司马光讲:“人不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用人不当求备,知礼者不必知乐,知乐者不必知刑;若得其人,不当数易,宜久以责成功”(《资治通鉴》)。求全的实质是不要人才。第三,识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识才原则。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使我们党内培育选拔和聚集了数不清的各类人才,造成了人才史上的空前壮观。但毋庸讳言,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者没有很好的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底。在德与才的轻重取舍上混淆不清,造成使用人才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现象必须进行纠正。只有纠正了才能识得人才,识得真才。因此,在考核选拔干部的时候,首先应当充分考察其道德素质。无德之人当政,损害人民利益,败坏党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问题就是政治问题。第四,识才应该重在论绩。政绩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和才学,而且也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情操。一个人的政绩的大小和他的德、识、才、学的高低总是成正比的。重在论绩是识才的唯物论。唐人魏征说:“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宋人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说:“治理国家的人尊重有德才的人,经常考核他们的成绩,就能治理好国家,轻视和不尊重有德才的人,抹煞他们的功劳,就要出乱子。”可见考绩也是一条历史的经验。因而识才要看业绩,要确立“业绩导向”新思维。在充分考虑“德”的前提下,应按照业绩大小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倾向的重要途径,是确立以业绩而不是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一个正确导向,从源头上扭转片面追求学历和论资排辈的不良倾向。考绩不仅可以选贤任能,而且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通过考绩、论绩、评绩,有助于在人才队伍中造成一种干事业讲贡献的良好风气。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需要观念更新,需要制度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艰苦努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摘要:努力开创新时期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试就如何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展开讨论。

  Abstract: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of talent work in the new ag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How to establish 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qualified personnel is discussed.

  关键词:人才观;科学性;途径

  Key words: outlook of talent;science;way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29-01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古往今来,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强大,对于民族的兴盛与繁荣,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我们党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都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人才观之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犹如世界观、人生观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一样。因此,努力开创新时期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为人才观,就是关于人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传统的人才观是一种“拥有观”。它的出发点和着重点是“拥有”,认为用其才必先拥有其人,只有拥有其人才可能用其才。可见,有无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来说,就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识人观念。那么,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识才之智呢?首先,识才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历代统治者,为了欺骗和愚弄人民,宣传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把人才问题搞得非常神秘,甚至弄得玄而又玄。孔夫子就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唯上智下愚不移”仿佛人才即是天才。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历史是人民所创造的。人才是时代的产物,人才来自群众,人才出自实践。人才不是少数天才,人才不是天生的。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才,不同的实践锻炼不同的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所以领导者只有用客观的观点和眼光来看待人才,才是把握了开拓人才资源的真正钥匙。才能做到“才”源旺盛,“才”源通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能造成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济济,人才荟翠的生动局面。其次,识才不要求全责备。识才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看全面,不能求全责备,以瑕掩玉;要尊重特点,包容个性,不能固定模子,一尺衡量。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明显;能力出众的人,往往个性鲜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招来议论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这是自然之事。看待这些人,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区别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大节和小节,长远和眼前。俗话说:仆役眼中无英雄。是因为仆役眼中常常注意细枝末节;而以细枝末节来论英雄,是无论什么样的英雄也站不住的。我们有些领导者长期以来形成一种习惯,他们看人,首先不是看他能做什么,而是首先看他有什么毛病,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人无完人,才无全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说:“倘若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显。有高山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博大精深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世界上实在没有真正全能的人,问题应该是在哪一个方面能干而已。”这是一番很有见地的话,特别值得领导者深思之。识才要从研究人才的长处着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研究人才长处,可以说这是许多杰出领导者的一条根本的经验。司马光讲:“人不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用人不当求备,知礼者不必知乐,知乐者不必知刑;若得其人,不当数易,宜久以责成功”(《资治通鉴》)。求全的实质是不要人才。第三,识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识才原则。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使我们党内培育选拔和聚集了数不清的各类人才,造成了人才史上的空前壮观。但毋庸讳言,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者没有很好的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底。在德与才的轻重取舍上混淆不清,造成使用人才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现象必须进行纠正。只有纠正了才能识得人才,识得真才。因此,在考核选拔干部的时候,首先应当充分考察其道德素质。无德之人当政,损害人民利益,败坏党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问题就是政治问题。第四,识才应该重在论绩。政绩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和才学,而且也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情操。一个人的政绩的大小和他的德、识、才、学的高低总是成正比的。重在论绩是识才的唯物论。唐人魏征说:“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宋人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说:“治理国家的人尊重有德才的人,经常考核他们的成绩,就能治理好国家,轻视和不尊重有德才的人,抹煞他们的功劳,就要出乱子。”可见考绩也是一条历史的经验。因而识才要看业绩,要确立“业绩导向”新思维。在充分考虑“德”的前提下,应按照业绩大小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倾向的重要途径,是确立以业绩而不是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一个正确导向,从源头上扭转片面追求学历和论资排辈的不良倾向。考绩不仅可以选贤任能,而且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通过考绩、论绩、评绩,有助于在人才队伍中造成一种干事业讲贡献的良好风气。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需要观念更新,需要制度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艰苦努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相关内容

  • 宋育英: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各级组织部门必须深刻领会.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组织工作的内在联系,引导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 ...

  •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人才强国 ...

  • 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树立科学人才观
  • 学习科学发展观后我了解到,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 ...

  • 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省委、省政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形势下,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专门召开这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下的人才发展战略和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常重大。刚才,同志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同志的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 ...

  • 人事局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

  • 人事局个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

  •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1
  • 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

  •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创新组织工作
  • 组织工作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建新的伟大工程中担负着重要责任,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组织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在组织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紧扣时代要求,在不断创新中推动组 ...

  • 实现科学发展观要树立"三个不变"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做到这些,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