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

&4.3 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群落的概念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群落的物种组成

4、种间关系 5、群落的空间结构 6、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的种间关系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案

一、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 内聚集在 中 的集合。

【例1】: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鱼类 ( )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

(3)一片草地( ) (4)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

【例2】: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阅读书71页)

2、研究群落的基础是 。

第二部分 课内探究案

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物种组成

1)应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判断群落不同的重要特征是

3)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是群落的首要特征。

规律:不同群落 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丰富

度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综合理解就是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

落的物种越 ,反之则越少。

2、种间关系

(1)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 、 、 、 和 、

(2)种间关系的图解

注:① 两条曲线“同升同降”为互利共生关系。

② 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能为竞争关系或捕食关系。若两曲线的最高点相同为

竞争关系,不同则为捕食关系。

③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但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灭绝,即下降

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D.落叶和土壤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 了不同的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影响植物垂直结构

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动物的主要因素是 。

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 、 。

森林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 、 。

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

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

群落中 的分层现象决定了 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等影响因素,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分布。

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受“ ”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主要受

“ ”制约。

(3)群落具一定空间结构的重要意义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合理空间分布,有利于 ,有利于种间关系协调发展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第三部分 课堂巩固

1、 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A.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

B.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C.池塘中鲫鱼种群的种群 D.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3、“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4、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菟丝子和大豆 B.细菌和噬菌体 C.山羊和青草 D.水稻和稗草

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湿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6、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7、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

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

长关系如甲图所示

C.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消长关

系如乙图

D. 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

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8、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

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

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

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

搭配种植作物品种

9、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一些枯草杆菌浸出液,烧

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 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

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2)

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

探究过程:

(1)准备:①制作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轻盈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

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

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

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 ;② 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

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 。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

&4.3 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群落的概念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群落的物种组成

4、种间关系 5、群落的空间结构 6、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的种间关系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案

一、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 内聚集在 中 的集合。

【例1】: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鱼类 ( )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

(3)一片草地( ) (4)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

【例2】: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阅读书71页)

2、研究群落的基础是 。

第二部分 课内探究案

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物种组成

1)应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判断群落不同的重要特征是

3)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是群落的首要特征。

规律:不同群落 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丰富

度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综合理解就是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

落的物种越 ,反之则越少。

2、种间关系

(1)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 、 、 、 和 、

(2)种间关系的图解

注:① 两条曲线“同升同降”为互利共生关系。

② 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能为竞争关系或捕食关系。若两曲线的最高点相同为

竞争关系,不同则为捕食关系。

③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但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灭绝,即下降

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D.落叶和土壤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 了不同的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影响植物垂直结构

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动物的主要因素是 。

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 、 。

森林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 、 。

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

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

群落中 的分层现象决定了 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等影响因素,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分布。

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受“ ”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主要受

“ ”制约。

(3)群落具一定空间结构的重要意义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合理空间分布,有利于 ,有利于种间关系协调发展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第三部分 课堂巩固

1、 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A.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

B.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C.池塘中鲫鱼种群的种群 D.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3、“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4、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菟丝子和大豆 B.细菌和噬菌体 C.山羊和青草 D.水稻和稗草

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湿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6、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7、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

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

长关系如甲图所示

C.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消长关

系如乙图

D. 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

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8、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

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

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

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

搭配种植作物品种

9、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一些枯草杆菌浸出液,烧

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 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

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2)

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

探究过程:

(1)准备:①制作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轻盈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

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

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

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 ;② 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

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 。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


相关内容

  •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⑵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⑶说出 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⑴能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并能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提高探究.收集信息.分析和解 ...

  • 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
  •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注意] (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全部个体" 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 (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

  • 13 第十二章 森林演替
  • 第十二章 森林演替 第一节 森林演替的概念 一. 森林演替的基本概念 1. 森林演替的概念 森林演替是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替代,称为森林演替,或森林树种更替.演替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但包括树种的变化,而且还有灌木.草本.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周围环境的一系列 ...

  •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 群落的结构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 3.下图为微山湖中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逐渐加快是从哪一点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的?c.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 ...

  • 种群与群落
  •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一知识回顾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 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 ...

  • 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 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Oct.2005,16(10):1893-1897 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毕守东¨. 刘 丽2 高彩球1邹运鼎1曹传旺1丁程成1李昌根1'孟庆雷1 (1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 ...

  •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目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掌握植物群落内物种之间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 调查内容: 北校区绿化及观赏植物 一.基本概念 1.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或生态位大小.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当资源的可利用性减少时,一般使生态位宽度增加,例如在食物供应不足的环境中, ...

  • 群落的结构教案
  •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实例: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 ...

  • 生态学教学大纲
  • 附件1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态学 (Ecology) 课程编码:1313020216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44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