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诵读教学心得

  【摘 要】   古人早就对“诵读”一词有所介绍,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引起广泛重视。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它要求读者能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正确地体会文章的内在含义。诵读是一种将文字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的方式,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它的意义重大,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重点在于要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诵读教学 方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教学大纲也将此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诵读的定义   “诵读”的文言文为“讽诵”,早在西周时期的儒家经典《周礼》之中就有记载,书中写到“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顾名思义,“诵读”就是背诵和朗读。朗读的重点在“读”,要求把文字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要能让别人听见;背诵的重点在于“背”,要求能够不看书本,说出原文。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要将情感与读书合为一体。高中诵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多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进而与文章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艺术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二、诵读教学的优点   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1.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重复多次诵读一篇文章,就会对里面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了解文中的艺术手法所要表达的效果,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师帮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给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多遍,让学生熟悉文章,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章情境,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高中生需要练习的一大重点内容,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各种艺术手法的理解。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他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及其效果,并且了解别人的故事情节,把在其他文章中学到的有用知识,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增加自己的作文素材,就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出彩。   3.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能够直接、迅速地感悟文字语言的情感及艺术效果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的大小受到人们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影响,只有通过长期的诵读训练才能得以提高。语感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而诵读教学是语感教学的必要过程。诵读可以是学生将文章内容熟记于心,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章、寻得答案、开拓自身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发现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语言的运用规律,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吸收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4.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单纯地依靠文字语言进行教学,不能够轻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要想把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好,就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无声的学习转变为有声的学习。研究表明,声音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东西,它能够迅速集中人的注意力,并能传递出情感,直击人心。一篇好的文章,其中必然情感丰富,但如果教师知识让学生看,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它原本的作用了。教师指导学生诵读一些好的文章,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诵读教学的方法   1.兴趣培养。学生不了解诵读是教师进行诵读教学的最大阻碍,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诵读,教师才能顺利开展诵读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了解诵读,传授技巧,并进行一些示范,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学会诵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些优秀的播音支持的诵读音像,尤其是一些诗歌、散文的诵读资料,放给学生听,感染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特有魅力,引起学生自己进行诵读的兴趣。   2.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新课程的改革强调教师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诵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诵读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诵读练习,然后教师在旁边给予学生适当帮助,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含义与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诵读教学的质量。   3.情景教学。开展诵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带入情感,使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红楼梦》的节选―黛玉进贾府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挑选角色,然后让学生分别读出自己的台词,并且体会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另外,对于一些描写场景优美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出声音、画面,给学生感官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景中体会情感,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游戏教学。高中生虽然不像初中生那么稚嫩,但是他们仍然在意面子、输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设置一个接龙游戏,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顺序开始诵读课文,中间不能有错字、断词等情况发生,一旦发生,则下一个人继续。这个游戏的设置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诵读的动力,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心到、眼到、口到”的能力。   总而言之,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让学生了解到诵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

  【摘 要】   古人早就对“诵读”一词有所介绍,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引起广泛重视。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它要求读者能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正确地体会文章的内在含义。诵读是一种将文字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的方式,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它的意义重大,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重点在于要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诵读教学 方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教学大纲也将此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诵读的定义   “诵读”的文言文为“讽诵”,早在西周时期的儒家经典《周礼》之中就有记载,书中写到“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顾名思义,“诵读”就是背诵和朗读。朗读的重点在“读”,要求把文字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要能让别人听见;背诵的重点在于“背”,要求能够不看书本,说出原文。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要将情感与读书合为一体。高中诵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多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进而与文章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艺术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二、诵读教学的优点   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1.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重复多次诵读一篇文章,就会对里面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了解文中的艺术手法所要表达的效果,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师帮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给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多遍,让学生熟悉文章,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章情境,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高中生需要练习的一大重点内容,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各种艺术手法的理解。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他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及其效果,并且了解别人的故事情节,把在其他文章中学到的有用知识,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增加自己的作文素材,就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出彩。   3.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能够直接、迅速地感悟文字语言的情感及艺术效果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的大小受到人们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影响,只有通过长期的诵读训练才能得以提高。语感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而诵读教学是语感教学的必要过程。诵读可以是学生将文章内容熟记于心,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章、寻得答案、开拓自身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发现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语言的运用规律,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吸收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4.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单纯地依靠文字语言进行教学,不能够轻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要想把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好,就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无声的学习转变为有声的学习。研究表明,声音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东西,它能够迅速集中人的注意力,并能传递出情感,直击人心。一篇好的文章,其中必然情感丰富,但如果教师知识让学生看,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它原本的作用了。教师指导学生诵读一些好的文章,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诵读教学的方法   1.兴趣培养。学生不了解诵读是教师进行诵读教学的最大阻碍,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诵读,教师才能顺利开展诵读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了解诵读,传授技巧,并进行一些示范,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学会诵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些优秀的播音支持的诵读音像,尤其是一些诗歌、散文的诵读资料,放给学生听,感染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特有魅力,引起学生自己进行诵读的兴趣。   2.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新课程的改革强调教师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诵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诵读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诵读练习,然后教师在旁边给予学生适当帮助,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含义与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诵读教学的质量。   3.情景教学。开展诵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带入情感,使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红楼梦》的节选―黛玉进贾府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挑选角色,然后让学生分别读出自己的台词,并且体会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另外,对于一些描写场景优美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出声音、画面,给学生感官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景中体会情感,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游戏教学。高中生虽然不像初中生那么稚嫩,但是他们仍然在意面子、输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设置一个接龙游戏,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顺序开始诵读课文,中间不能有错字、断词等情况发生,一旦发生,则下一个人继续。这个游戏的设置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诵读的动力,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心到、眼到、口到”的能力。   总而言之,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让学生了解到诵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


相关内容

  • [故都的秋]说课稿
  • <故都的秋>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故都的秋>.根据"教学评一致性"教育原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 教材分析 ...

  • 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互动,是对 ...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 ...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性质 理念 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 ...

  • [苏武传]听课心得
  • 厚积薄发 梁淼 今天,华师一许丹玲老师的讲课,正式拉开了我们实习培训的帷幕,这一幕拉得精彩. <苏武传>这篇文章,我们之前都备过,但是要么是纯粹的知识点讲授,要么是一味求新求创意,前者让语文课堂变得鼓噪无聊沦为考试工具.后者想突破但不得要领,脱离文本的创新往往远离语文教学的实践,语文是工 ...

  • 高中生仍要重视课外阅读
  • 摘 要: 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但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教,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亲自去阅读.去体味,所以高中生仍要重视课外阅读. 关键词: 高中生 课外阅读 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 ...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教材简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qu ...

  • 2015学生个人读书计划(4500字)
  • 2015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第1篇:2015-2015第一学期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