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挑山工

备课时间:5 月 6 日 授课时间:5 月 14 日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上极顶”的行动中,学习 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通过学习让学业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 学习重难 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 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内容 导 一、课前读书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读通读流畅, 尽力做到不 丢字,不添字。 2、预习生字和词语。 (借助工具书掌握本文的生字和生词)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课上汇报。 二、课堂探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了解挑山工的有关情况。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B、读后谈话。 师了解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 启发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概括文 章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 么?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笔记)

13、挑山工

1

自主空间 (笔记)

A、 读。指名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B、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C、 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语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D、课件出示: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这一部分。先指明读有关 的句子,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变话为画,画出折尺形路线 图。 第二课时 E、课件出示挑山工说的话,指导学生仔细品味。 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师可先让学 生认真想一想,读懂了什么,再指名汇报。 再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挑山工 说的话,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挑山工的话。 F、让学生画出描写挑山工和游人的句子后,在读中悟,悟中读, 再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中的语句,发现挑 山工与游人登山过程中的不同。 思考: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师引 导学生讨论。 G、图文结合,通过课件呈现,让学生浏览课文,说一说图上的 内容,思考: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 它” 。想一想,作者需要些什么呢?让学生品一品其中蕴

涵的精 神,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读书后再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4) 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A、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记住“挑山工”朴素的形象,朴实 的话语。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几个与“挑山工”精 神类似的例子。 B、 启发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读完这篇课语文后,从挑

2

山工的精神中所受到的启发。 C、 积累内化。 (1) 自选词语,本文中有很多好词,在引导学生联系 上下文理解此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认真积累。 (2) 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摘记课文中含义深 刻的句子。 写字识字。 当堂检测《字词句段篇》中的轻松练习

3

备课时间:5 月 6 日 授课时间:5 月 14 日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上极顶”的行动中,学习 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通过学习让学业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 学习重难 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 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内容 导 一、课前读书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读通读流畅, 尽力做到不 丢字,不添字。 2、预习生字和词语。 (借助工具书掌握本文的生字和生词)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课上汇报。 二、课堂探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了解挑山工的有关情况。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B、读后谈话。 师了解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 启发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概括文 章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 么?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笔记)

13、挑山工

1

自主空间 (笔记)

A、 读。指名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B、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C、 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语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D、课件出示: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这一部分。先指明读有关 的句子,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变话为画,画出折尺形路线 图。 第二课时 E、课件出示挑山工说的话,指导学生仔细品味。 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师可先让学 生认真想一想,读懂了什么,再指名汇报。 再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挑山工 说的话,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挑山工的话。 F、让学生画出描写挑山工和游人的句子后,在读中悟,悟中读, 再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中的语句,发现挑 山工与游人登山过程中的不同。 思考: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师引 导学生讨论。 G、图文结合,通过课件呈现,让学生浏览课文,说一说图上的 内容,思考: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 它” 。想一想,作者需要些什么呢?让学生品一品其中蕴

涵的精 神,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读书后再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4) 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A、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记住“挑山工”朴素的形象,朴实 的话语。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几个与“挑山工”精 神类似的例子。 B、 启发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读完这篇课语文后,从挑

2

山工的精神中所受到的启发。 C、 积累内化。 (1) 自选词语,本文中有很多好词,在引导学生联系 上下文理解此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认真积累。 (2) 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摘记课文中含义深 刻的句子。 写字识字。 当堂检测《字词句段篇》中的轻松练习

3


相关内容

  • [挑山工]说课稿
  • 一.说教材: <挑山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的,就 ...

  • 提示语的三种用法
  • 提示语的三种用法题型训练 1. 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 我就知道会这样 2. 你怎么来了 她一脸惊讶的问我 3. 什么 她说 你是说今天就要出差了 4.我说 我在这里 快点过来 5.我在这里 我说 快点过来 6.我在这里 快点过来 我说 7.吕佳欣说 咱们玩捉迷藏吧 8.不行,捉迷藏不好玩儿 我说 9. ...

  • 挑山工读后感
  • 挑山工读后感(一) 读完<挑山工>后,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眼前浮现出一幅感人的画面: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的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

  • 201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 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 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会计专业.护理专业.建筑技术类.旅游类. 农学类.学前教育专业等九个相关类别(专业)毕业生参加的 ...

  • 冯骥才:作家的责任就是真实记录
  • 正文 我来说两句(13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5-01-09 09:1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打印 冯骥才:写好书传播出去是一种责任 [解说]1月8日,2015年图书订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今年的图书订货会策划了多场名家交流活动,当天冯骥才.迟子建等作家与读者进行了面对 ...

  • 不同位置提示语的标点练习
  • 不同位置提示语的标点练习 1.比赛快要开始了 □我一边递饮料给哥哥一边问□这次你能得冠军吗□ 2.他接过那张人民币□观察了一阵□肯定地说□对□是张假钱□得销毁它□ 3. □外婆□别补了□快去睡觉吧□我心疼地对外婆说□ 4. □昨天„„昨天我数学考了60分□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5.□班长□我一个人扫这 ...

  • 写普通人的作文
  • 篇一:我所尊敬的普通人 我所尊敬的普通人,他非常平凡,他就是--清洁工.清洁工,一个多么普通平凡的名字,甚至有很多人都不愿提起他们.然而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一步步踏过的足迹. 清洁工们用他们的手来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干净,我是这样子称呼他们的-----"地球的理发师",当天空中的几 ...

  • 感受黄山 心中无山
  • 感受黄山 心中无山 安徽六安 余晖 对于黄山,心怡已久.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价也是耳熟能详,对黄山自然也多了几分崇敬和向往.虽然曾在十年前登过一次黄山,但那次是乘索道上山的,没有体会到爬上黄山的感受,如今能再次有幸走近黄山,一定要亲自爬上去,再次领略黄山 ...

  • [挑山工]教学杂感
  • 内容摘要:<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曾获得全国散文大奖,选入教材也有二十多年了,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和老师读过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挑山工的那种精神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挑山工> 教学 杂感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