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宅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钟宅隧道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 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业主提供的兰溪至江山公路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招标文件。 (二)兰溪至江山公路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设计图纸。 (三)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 (四)现场实地考察。

(五)我单位已有施工经验和技术实力。 二、编制原则

(一)以设计意图为主导,采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认真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达到经济、合理、可行。

(三)整个施组方案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较周密的环境保

护措施。

(四)施工工艺与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先进完善。

(五)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

工程师的指令。

三、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兰溪至江山公路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钟宅隧道。K18+025~K18+410,全长385米。 四、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概况:钟宅隧道位于兰溪市梅江镇钟宅村,钟宅隧道为单洞隧道。起止桩号为:K18+025~K18+410,全长385米。

2、洞门形式:钟宅隧道进、出洞门结构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3、隧道净空:行车道宽度(W):3×3.75O米,净高5米,检修道净高2.5米。设计时速80km/h。

4、隧道进出口段围岩类别均为Ⅴ级围岩,山坡自然坡度较陡,稳定性一般,节理裂隙发育。

(二)隧道地质状况

1、地质情况:洞口段为V级围岩,洞身为Ⅳ级围岩,隧道以Ⅳ、V级围岩为主。

2、水文情况:洞口段为强、中风化层,围岩稳定性较差,地下水贫乏,雨季沿节理面出现滴水现象。洞身段以强、中、微风化层为主,围岩稳定性好,地下水贫乏,雨季沿节理面局部出现滴水现象。

3、围岩分级隧道进出口段为Ⅴ级围岩,洞身段为Ⅳ级围岩。隧道分级长度见下表:

钟宅隧道围岩分级表

第二章 施工计划及目标

一、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012年8月开工,2013年9月交工。施工工期13个月。(见附图) 二、安全目标

(一)无重伤及死亡事故; (二)无重大设备事故; (三)无工程事故; 三、质量目标

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国家、省、部规范要求及技术规范、验评标准要求,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

第三章 施工准备 施工部署

一、钟宅隧道组织机构:

二、钟宅隧道班组划分:

1. 开挖班组1个,共15人。作业内容:开挖、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锚

杆支护。

2. 衬砌班组两个,共12人。作业内容:洞身衬砌、仰拱浇筑、仰拱回填、

路面找平层。

3. 支护班组1个,共10人。作业内容:工字钢加工及安装、挂网、喷砼。 4. 运输班组1个。作业内容:洞内及洞口出碴。 5. 路面班组1个,共15人。作业内容:路面面层浇筑。 6. 洞门砌筑班组1个,共15人。 7. 水沟浇筑班组1个,共10人。 8. 面砖班组1个,共10人。 9. 涂料班组1个,共10人。

三、主要设备表:

根据钟宅隧道长度、地质条件、纵坡方向、洞口施工环境和条件,钟宅隧道从进洞口端进洞,出口端出洞。 五、隧道施工布置

(一)施工场地布置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隧道洞口路基两侧布置空压机房、材料库、砼拌合站、钢筋加工棚、变压器、高位水池等生产设施及配套设施。(见后附图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二)施工用电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隧道洞口右侧安装1台400KVA变压器。协调当地电力部

门在施工临时场地附近提供电源,同时自备一台300KW发电机组做临时停电备用电源。

(三)施工用水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山顶修建一座5m3高压水池,与隧道拱顶高差25m左右,并铺设φ100㎜水管至用水面。从钟宅隧道马涧端洞口左侧约100米外沟渠用高扬程水泵抽水,铺设φ100㎜水管引水至洞顶水池。

(四)施工用高压风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洞口右侧约50米外设2台电动20m3/min空压机,用来满足洞内打眼,注浆,喷砼之需要。

(五)施工通风

采用压入式通风。安装150千瓦风机,风筒采用φ140cm帆布,风筒距掌子面不大于30米,以加快掌子面的气流循环。风筒悬挂在隧道一侧的拱脚处,主风机安装在洞口以外10米处,搭设安装架,为确保风筒的通风质量,设专人对风管进行挂设和直顺校正。

(六)施工防尘

隧道防尘采用以风、水结合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采用高压水风混合射流雾化降尘器,进行水幕降尘和个人防护相结合,实施综合防尘措施,减少粉尘危害。

(七)施工排水

本隧道施工为向上坡掘进施工,因此洞内的施工用水、围岩的渗水均从隧道两侧排水沟自然排出洞外。

(八)建筑材料与运输施工道路

根据现场情况新建各场地到施工道路的连接线,施工便道采用石渣混合料抛填。

第四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主要施工方案

(一)严格执行隧道施工有关规范和标准。积极采用隧道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投入良好的钻爆、装运等大型机械设备,形成“钻爆、装、运、支护、二衬”等机械化作业线,实现机械化快速施工。以良好的装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及科学的管理促进施工效率。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断层破碎带和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地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行信息化施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二)开工后首先进行洞口段路堑开挖,为隧道施工创造条件。同时完成各洞口洞顶截水沟,洞口开挖后及时对边仰坡施作锚喷支护。洞口段按设计做好超前支护工作,明洞工程避免雨天作业。

(三)隧道采用单向掘进,钟宅隧道从进口端掘进,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出碴,大功率自动计量搅拌系统、液压自行衬砌模板台车、混凝土运输车、砼输送泵浇筑二次衬砌、大跨度移动栈桥下部结构施工为主的大型机械合理配套施工体系,形成开挖、运输、支护、下部机构及衬砌间机械化流水作业线。

(四)钻爆作业线:钟宅隧道配以多功能作业台架辅助风动凿岩机钻孔,爆破采用光面控制爆破。

(五)装运作业线:采用无轨运输方案,工作面配1台挖掘机及1台装载机同时装碴,4台自卸汽车出碴运输。

(六)喷锚作业线:每个工作面配备1台多功能作业台架、2台喷浆机同时喷砼,多功能作业台架风动凿岩机打设锚杆孔。

(七)衬砌作业线:洞外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砼,每个工作面1台全液压式整体钢模板台车衬砌,1台60m³/h砼输送泵,2辆8m³砼运输车,泵送砼入模。各配备一台多功能台架超前铺设防水层。

(八)路面作业线:路面砼通过砼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3台砼运输车及其他相关设备进行路面施工。

(九)通过以上配备,实现钻爆、装运、喷锚、衬砌、路面等机械化作业线,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达到优质快速施工的目的。

二、明洞洞口施工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洞口开挖前,先开挖洞顶截水沟,处理洞顶危石,必要时对地表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边、仰坡稳定。土质截水沟随挖随砌,防止流水冲刷坡面;仰坡坡底做临时排水沟,防止洞口积水。

(二)土石方开挖:洞门边、仰坡与明洞土石方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土方用挖掘机挖装,石方采用炮头机开挖,挖掘机装碴,装载机运碴。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明洞拱部采用放坡明挖,边墙及以下部分垂直开挖。

(三)边仰坡防护:锚网喷防护,自上而下,随开挖分层及时施作,必要时随开挖随支护。做好坡顶喷混凝土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防止坡面风化,引起水土流失、导致边坡防护受到损坏。

(四)衬砌:明洞及洞门衬砌均是先施工仰拱及墙脚部钢筋混凝土(包括仰拱回填),然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台架绑扎边墙和拱部钢筋,钢筋在洞外加工场下料加工成型,运至现场人工绑扎。仰拱及墙脚部混凝土采用组合钢模板人工立模浇注,仰拱与填充层采用全幅整体浇筑分段施作,边墙及拱部混凝土采用衬砌模板台车作内模、组合钢模板作外模,两侧对称灌注。混凝土由自动计量搅拌站生产,搅拌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拱墙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

(五)明洞及洞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按设计施作外层防水层。防水层铺设前先对混凝土表面找平,铺设完后施作3c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然后进行土方回填和施作粘土隔水层。土方回填时从下至上按设计对称进行回填,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用打夯机逐层填筑夯实,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洞口及明洞段施工

避开雨天进行。如确需在雨天施工采取以下措施:对工地进行防洪检查,完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系统畅通;指定专人巡视,发现积水或水沟阻塞的地方,及时疏通放水;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时刻注意气候变化。

三、暗洞进洞施工

(一)钟宅隧道隧道洞口均为Ⅴ级围岩,暗洞进洞前,由测量人员放出套拱位置,按设计施作套拱。

(二)管棚施工工艺:

管棚采用热轧无缝钢管Φ108mm×6 mm, 管距:环向间距40cm; 倾角:平行于路线纵坡; 方向:与路线中线平行;

钢管施工误差:隧道纵向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5m。

(三)浆液: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40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 MPa。

(四)施工流程:

边仰坡开挖防护→施作钢架砼套拱→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插入钢管→孔口密封处理→管棚注浆→进入开挖支护循环。

(五)套拱施工方法:

砼套拱:采用C25混凝土套拱做管棚导向墙,套拱内埋设Ⅰ16工字钢拱架,工字钢与管棚钢管焊成整体,孔口管采用Φ127×4mm无缝钢管。为便于钻机钻孔、注浆作业,在做套拱前,土石开挖应分台阶,上台阶高度在起拱线附近,以满足工作高度。

(六)钻孔:钻机从导向管钻进,并顶进长管棚钢管,开孔时低速低压。钻机轴向准确定位,保证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即顶进一根钢管,注一孔浆。钻进过程中经常测定检查钢管钻机的偏斜度,发现偏差超过设计时,立即纠正。

(七)管棚插入及孔口处理:钢管采用Φ108无缝钢管,管环向间距40cm,倾角与隧道纵坡平行,方向与隧道中线平行,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50%,相邻钢管的接头相错量不小于1.5m,所以把孔分为奇数和偶数,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m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m钢管。钢管接头采用焊接连接,浅孔段采用人工推进,孔深阻力大时,采用机械顶进 。

(八)注浆:采用BW-250/50注浆机注浆。利用间隔位置先行敷设的钢花管进行,注浆浆液的参数需现场实验确定,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采用分段注浆。注浆时钻一孔注一孔,用无孔钢管作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开工前进行注浆实验,达到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九)管棚按设计位置施工,在管棚支护环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循环作业。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洞身及各级围岩施工

(一)V级围岩开挖方法

预留核心土保持掌子面的稳定。超前管棚,钢拱架安装,注浆中空锚杆,网喷C20砼支护完成后,挖除核心土。环形开挖采用炮头机进行,核心土及下台阶土体采用反铲,人工配合修整岩面,局部地段采用控制爆破,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0m。施工过程坚持“管超前、预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基本原则。

(二)IV级围岩开挖方法

Ⅳ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上台阶采用手风钻钻爆,下台阶采用自制台车平台钻爆。非电毫秒雷管光面爆破。配侧卸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出渣。爆破时遵循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多打孔,少装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同时,临时支护紧跟作业面,确保围岩的稳定。

(三)洞身开挖(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①、用激光全站仪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辅助眼、掏槽眼的位置。 ②、周边眼位置距设计开挖轮廓线5cm,光面爆破以设计尺寸为准,严格控制钻孔外插角度(一般小于4度),以达到规范规定的允许超挖量。

③、距开挖面50米埋设中线桩,每100米设临时水准点。

④、每次测量放线时,要对上次爆破效果检查一次,发现有欠挖的应处理。并及时将结果告知技术主管和钻爆人员。将测量数据处理后,及时修正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2、定位开眼

采用自制钻孔台车,配多台YT28风动凿岩机钻眼(全断面开挖),台车与隧道轴线要保持平行。台车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5cm以内。

3、钻眼

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地操纵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有丰富经验的老钻工司钻,台车下面有专人指挥,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3m时,外插角小于3°;眼深5m时,外插角小于2°),尽可能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小于15cm。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4、清孔

装药前,必须用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和吹净。

5、装药

钻孔完毕并检查合格,即进行装药爆破作业。装药全部由人工进行,由自制装药作业平台,分2~3层进行。做好人员的组织分工,划分区域固定专人,各自熟记每个炮孔的起爆段数和装药结构,各负其责,按炮眼设计图装药,雷管要“对号入座”,避免错漏,装药顺序先上后下,先两侧后中间。在加工药卷和起爆器材的同时,有专人加工炮泥,每孔装药后,都用炮泥堵塞好眼口,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炸药一般选用2#硝铵炸药,有水炮孔应使用乳化炸药。掏槽眼、辅助眼用Φ35mm药卷,光爆眼采用Φ22mm药卷EL系列乳化炸药间隔装药。

6、联接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联结时要注意: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引爆雷管应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处。网路联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7、盲炮处理

发现盲炮,应首先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①、经检查确认是孔外的导爆管损坏引起的瞎炮,则切去损坏部分重新连接导爆管即可;

②、如因孔内导爆管损坏或其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盲炮,则在距盲炮孔口0.3米处,打平行眼,装药爆破;

③、用木制、竹制工具,轻轻将炮眼内大部分堵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④、在安全距离外用远距离操纵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堵塞物及炸药,但必须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8、微震控制爆破方法

①、为保证开挖施工中的各作业面及支护体的安全和稳定,在爆破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单段的起爆药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按下式计算,并对相邻隧道及浅埋段地表构筑物进行振动监测及时调整爆破方案。

V=K(Q1/3R)a (cm/s)

式中:Q——为单段最大起爆药量(kg);

R——爆破中心距构筑物距离(m);

K——地质介质系数,K+50~360;

a——地震波衰减系数,取a=1.5。

②、《爆破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建(构)筑物安全振动速为:土坯房为1.0cm/s;一般砖房2~3cm/s;岩石不稳定,支护良好的地下巷道为10cm/s;交通隧洞为15cm/s;岩石中等稳定,支护良好的地下巷道为20cm/s。

9、质量检验标准

①、超欠挖

爆破后的围岩面应圆顺平整无欠挖,超挖量(平均线性超挖)应控制在10cm(眼深2.5m)以内。眼深4.5m应控制在15cm以内。

②、残眼率

围岩为整体性好的坚硬岩石时,残眼率应大于80%,中硬岩石应大于70%,软岩应大于50%。

③、对围岩的破坏程度

爆破后围岩上无粉碎岩石和明显的裂缝,也不应有浮石(岩性不好时应无大浮石),炮眼利用率应大于90%。

五、初期支护

隧道初期支护根据围岩类别,分别选用超前支护、喷砼、锚杆、型钢拱架和

网喷等方法进行组合支护,其各自施工方法如下:

(一)超前支护

一)、超前小导管施工

1、概述

隧道Ⅴ级围岩(S5b)及Ⅳ级围岩(S4a)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其设计

布置情况如下: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4mm钢管,环向间距40cm,平行路面中线布置。

2、施工方法极措施如下:

(1)画眼:开挖断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在岩面上画出本次小导管孔位。并检查岩面有无松动石块或初喷砼有无空壳、开裂现象,若有,需处理后方能施钻。

(2)钻孔

①、采用小导管钻机钻孔,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φ60 mm,岩质较好的可以一次成孔;

②、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进。钻机开钻时,可低速低压,待成孔1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③、钻进过程中经常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现象及时判断成孔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④、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⑤、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作为开挖洞身的地质预探预报,作为指导洞身开挖的依据。

3、清孔验孔

①、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φ 60 mm)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②、用高压气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③、用全站、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4、安装小导管钢管

①、小导管四周钻φ8出浆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②、小导管顶进采用大孔引导和小导管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小导管直径的引导孔(60 mm),然后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和推力低速顶进钢管。

③、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5m。

5、注浆

①、安装好有孔钢花管后即对孔内注浆。

②、注浆参数:水泥浆水灰比1:0.5~1:1。

③、采用液压注浆机将浆注入小导管钢管内,初压0.5 MPa~1.0 MPa,终压2 MPa,持压15 min后停止注浆。注浆量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直至符合注浆质量标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均为浆液充填,方可终止注浆。

二)、超前锚杆

1、概述

Ⅳ级围岩(S4b)段采用4.0m长Φ22砂浆锚杆超前支护,环向间距40cm,外倾角为15°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

2、施工程序

锚杆预制→钻孔→清孔→灌浆→插入锚杆→清洗机具。

3、施工方法

①、采用人工手持风钻钻孔,人工安装,人工往孔内注入早强水泥砂浆。其施工工艺与系统锚杆相同。

②、锚杆应保持≮1.0m的水平投影搭接长度。锚杆尾端应焊接系统锚杆的尾

部,铺设钢筋网。

(二)φ25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施工(系统锚杆)

1、概述

隧道Ⅴ、Ⅳ级围岩采用ф25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为系统锚杆,其设计布置情况如下:Ⅴ围岩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0.75m、长3.5m梅花型布置;Ⅳ围岩(S4a)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1.0m、长3.0m梅花型布置;Ⅳ围岩(S4b)环向间距1.2m、纵向间距1.0m、长3.0m梅花型布置。

2、施工方法及措施如下:

①、画眼:开挖断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在岩面上画出本次锚杆孔位。并检查岩面有无松动石块或初喷砼有无空壳,开裂现象,若有,需处理后方能施钻。

②、钻孔:钻孔技术要求:孔径ф38~45mm;开口偏差小于5cm;方向偏差小于2%;孔深比锚杆插入部分长3~5cm。

③、安装:将锚杆慢慢顶入距孔3~5cm处。杆体插入后,及时将孔口用止浆塞堵塞严密,并设置排气孔。

④、注浆:注浆压力调整在1.0MPa以上,使浆液慢慢注入,当排气孔有浆液流出时,关闭排气孔,稳压注入3~5分钟后停止注浆。

3、施工技术措施

①、开挖后,立即检查围岩面和初喷砼,及时施作锚杆。

②、锚杆原材料规格、长度、直径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杆体不能有油污或其它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缺陷。锚杆孔位、孔深及布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锚杆用水泥砂浆,其强度不低于设计值。

③、锚杆钻孔严格按设计要求定出孔口位置,孔位偏差不大于5cm;钻孔保持圆顺而平直,孔口岩面平整,钻孔与岩面垂直;钻孔深度及直径与杆体相匹配。

④、锚杆杆体插入锚杆孔时,保持位置居中,砂浆W/C符合设计要求,杆体露出的长度不应大于喷层厚度;锚杆垫板与孔口砼密贴;随时检查锚杆头的变形

情况。

(三)拱架施工

1、概述

隧道的Ⅴ级围岩为Ⅰ16型钢拱架支护,间距为75cm/榀; Ⅳ围岩(S4a)为I14型钢拱架支护,间距为100㎝/榀.

2、制作安装

工艺流程为:原材料的材质鉴定→按设计图分段下料→按设计图加工成形→焊接→安装。

①、拱架的加工在工地加工场内进行,型钢拱架用冷弯机预压成型。

②、每榀拱架安装前,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准确测量定出拱架安装的中线、标高及拱脚设计位置。拱架节与节之间采用螺栓联接,并用焊接进行加固。安装时以隧道中线为准,然后左右对称安装,每榀拱架的方向应与中线的法线一致。

③、拱架安装由人工借助机具(装载机、多功能作业台架、电焊机等)进行架立就位,安装前先对围岩进行初喷封闭,架设时拱脚必须架立在坚固的基座上,并与锁脚锚杆相连接牢固。

④、焊接纵向连接筋:用Φ22螺纹钢筋,按设计间距将各榀拱架焊接成整体。

3、主要技术措施

①、初喷混凝土施作系统锚杆后,应立即安设拱架。

②、钢材质量和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③、每榀拱架无漏焊、开焊。

④、为保证拱架的稳定和整体受力,设置纵向连接钢筋与拱架的连接点及已施工相邻拱架连接筋应焊接牢固。

⑤、在初期支护形成“闭合”结构前,为减少初期支护下沉量,每个台阶安装钢拱架时,均应在其基底设一块“托板”,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下沉量。

⑥、拱架应和围岩尽量靠近,并按设计要求用砼垫块把拱架与岩面的空隙锲

紧。当钢架和围岩的间隙过大时必须用喷射砼充填密实,不得用木材、片石等物体塞填。

⑦、喷射砼应由两侧拱脚向上对称喷射,并将拱架覆盖。

(四)喷射混凝土

1、集料要求

①、粗集料:粒径不大于15mm。

②、细集料: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5%~7%。

2、施工顺序如下:

①施工准备→②施喷面清理→③沙石、水泥、水计量配料→④搅拌站拌和→⑤装运喷料→⑥加速凝剂、现场施喷→⑦综合检查→⑧进行下一道工序。

3、主要技术措施

①、隧道开挖后应立即对岩面初喷混凝土,以防岩体发生松弛。

②、喷射混凝土前应设置控制喷射砼厚度的标志。

③、施工机具布置在无危石的安全地带。

④、喷射前处理危石,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在不良地质地段,设专人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当受喷面有涌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先进行引排水处理。

⑤、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当受喷面遇水易软化时,用高压风吹净岩面。

⑥、加强喷射机组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经常检查电线路、设备和管路,使机械设备性能良好,不致中途中断喷射作业。

⑦、按施工前试验所取得的方法与条件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在喷射混凝土达到初凝后方能喷射下一层。首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50mm。

⑧、喷射作业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从里到外顺序进行,有较大凹洼处,先喷射填平,有拱架的先喷满拱架与岩面的空隙。

⑨、喷嘴与受喷面尽量保持垂直,距受喷面0.6~1.0m。喷射料以垂直受喷

面为最佳,喷射料运动轨迹,以环形旋转水平移动并一圈压半圈,环形旋转直径约为0.3m,喷射第二行时,依顺序由第一行起点上面开始,行间搭接行为2-3cm。

⑩、喷射料束旋转速度以及一次喷射厚度:以2秒左右转动一圈为宜,一次喷射厚度以不坠落时的临界状态或所需厚度为准。

⑾、喷射压力0.15~0.2MPa。喷射作业结束时,应将机器和管路中的拌合料用完后再停机,关水和断风。

⑿、施工中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处理故障时断电、停风,发现堵管时立即停风关机。

⒀、在已有混凝土面上进行喷射时,应清除剥离部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

⒁、新喷喷射砼养护:

喷射砼层一般较薄,(本隧道在15-25cm之内)外表面系数大,当空气中水分不足时,极易发生干缩裂纹,同时掺入的速凝剂,在一定程度上仰制了水泥的水化反应,影响了强度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养生,在终凝1-2小时内喷水(土质段受喷面应喷雾),并经常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时间不应少于14小时。

⒂、喷射砼的回弹物不得重复利用,所有的回弹砼应从工作面清除。

⒃6、拌合地点距喷射地段较远,速凝剂应在喷射机喂料口加入,若在拌合时加入,则应自加入速凝剂起,在15分钟内喷完,否则会影响质量。

⒄、喷射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品。

⒅、对喷射厚度、抗压、抗拉、抗渗与围岩面的粘结力度等指标。应与GBJ86-85《锚喷砼支护技术规范》相符。

喷射砼作业流程图

钢筋网用A6定型钢筋焊接网(φ6冷轧带肋钢筋),网格为20×20cm,先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成1.5m×1.5m网片,现场人工安装,安装时将网片焊接在系统锚杆上,网片间搭接长度≮20cm.个别地方采用钢筋弯钩将其钉在岩面上,使网片随着初喷面起伏铺贴.

六、二次衬砌

(一)、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概述

1、隧道二次衬砌Ⅴ级围采用C30钢筋砼,厚45cm;Ⅳ级围岩(S4a)采用C30素混凝土,厚40cm;Ⅳ级围岩(S4b)采用C30素混凝土,厚35cm;

2、衬砌施工采用仰拱超前,拱墙9米全断面液压模板台车一次性浇筑成型,洞外设大型拌合站拌制砼,砼运输车运送,泵送砼浇筑;

3、隧道仰拱

对于Ⅴ、Ⅳ级复合式衬砌仰拱地段浇注砼采用大块模板,左右幅一次浇注成型。为了满足洞内出碴及运输条件而且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采用15米长栈桥。浇注前将基底石渣、污物和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检查合格后浇注仰拱砼。砼由搅拌输送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浇注时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仰拱与边墙基础衔接处捣固密实。

(二)、隧道拱墙衬砌工艺

为保证砼“内实外美,不渗不漏”拟采用以下工艺施工方法下图。

1、二次衬砌工作程序

铺轨→防水布工作平台就位→欠挖处理→清理突出物、表面找平→铺设防水层→防水层验收→(钢筋绑扎)→向前移动工作平台→模板台车就位→复测中线水平→定位锁定→清理、验收→刷脱模剂→安设挡头板(同时砼输送泵就位)→砼泵送灌注、刹尖封顶→养生→脱模→进入下一循环

2、钢筋绑扎

采用自制轨行式简易工作台车,人工绑扎。钢筋在洞外加工下料并弯制成型。特别注意的是:绑扎和焊接钢筋时,应尽量避免戳破和烧坏防水层。

3、模板台车

模板采用四台钢模衬砌台车,每台模板台车一次衬砌长度为9m。模板台车在使用前必须严格的检查其外轮廓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

4、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根据量测情况决定,当隧道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可认为围岩变形基本稳定,此时可进行二次衬砌工作。

5、Ⅴ、Ⅵ级围岩段仰拱施作应在仰拱断面全部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

6、仰拱和边墙基础作好后,紧跟着进行填充片石砼回填,以减少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7、二次衬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二次衬砌的所用原材料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②、做好地下水的外排工作,仰拱、基础部位的虚碴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③、防水层或喷层表面粉尘清除并洒水湿润。

④、模板台车必须锁定牢固。

⑤、施工机械设备应先检查,并进行试运转。

8、灌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由下向上左右依次对称灌筑;

②、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并按下列要求施作:

a.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断面严禁超挖。

b.其余部位(包括仰拱)超挖在允许范围内可与衬砌一起用同标号砼浇筑,

超挖大于规定时,应用不小于20号的砼回填。

c.二次衬砌的砼应连续浇筑,不得不间歇时,间歇时间及处理方法应符合

有关规定。

9、灌筑砼应捣固密实,当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距离一般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砼的深度,宜为5-10cm,振动延续时间,应保证砼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但不得损伤防水层。

10、砼的养生:为防止砼的早期干缩产生裂纹,应在灌筑后5小时以后,根据气候条件,洒水养护,使其经常保持湿润,养护时间应遵循有关规定。

11、脱模:不承重结构的砼强度达到2.5Mpa,承重结构的砼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脱模,脱模后对部分地方需修整的进行修整,以达表面光滑、平整。

12、沟槽与边墙底部施工平行施作,按边沟及电缆槽的设计要求,分部施工。所有的盖板铺设平稳,连接平顺,无晃动或吊空,边缘整齐,两端与沟壁的缝隙用砂浆填平。

13、隧道内清除虚渣、杂物及排除积水后进行路面基层,基层用的碎石或石渣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使用。其表面高程不大于图纸规定的基层顶面高程,横坡与路面横坡一致。

14、洞内围岩有明显的软硬变化处,可能引起衬砌沉落变形,以及图纸要求处,均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位置,应使拱圈、边墙和仰拱在同一里程。

15、隧道边墙内的洞室,在浇筑边墙混凝土前,布设钢筋及预埋件后,一次浇筑完成。

16、隧道内各种预埋管件,按图纸所示的位置准确设置,在施工前检查其名称、规格,在确认无误后使用,避免发生错乱

(三)、拱顶砼密实度解决方案

1、在进行衬砌施工时,在拱顶设置排气管,灌注砼按规范操作,封顶砼灌注时,砼灌注从内向堵头模方向灌注,排除空气,以保证拱顶灌注密实。

2、采用多次插管法填封顶工艺。即砼灌注前,在拱顶沿纵向安设2根注浆花管,砼灌注后尚未拆模时,压注水泥浆进行回填注浆,注浆压力0.6~1.0Mpa。

(四)、防水砼施工要求

1、防水砼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抗渗标号不低于S8。

2、防水砼配料误差不大于:+1%。

3、投料顺序宜先粗后细,然后机械搅拌,使混合料均匀,再加水搅拌。

4、防水砼入模前,进行二次搅拌;分层浇灌,每层厚约25cm;浇灌高度大于

1.5m时,采用串筒、溜管等辅助工具,将砼送入模内。

5、防水砼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

6、防水砼施工时在搅拌和浇灌地点测定砼塌落度,同时制取试件以检查抗渗标号及其强度。

七、防排水作业

(一)、隧道防排水设计概述

隧道设计以衬砌内壁不渗水为原则,采用铺设防水层和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S8)组成联合防水体系,其施工顺序如下:

①隧道开挖→②初期支护→③设置纵环向打孔波纹管盲沟→⑤铺设土工布及垫片固定点设置→⑥铺设防水板→⑦台车就位后安设橡胶止水带→⑧浇筑二次衬砌防渗混凝土

(二)、铺设防水板前的引排水措施

1、沿初支面环形设置Φ50mm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Ⅴ级转岩间距为3米,Ⅵ级围岩间距为5米,富水区应适当加密。纵向采用φ10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盲管应设置在防排水层外面,固定在喷射砼面上。

2、两侧纵向φ10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内的水通过横向φ150砼管排入φ300中央砼排水管内,最终汇集到洞外路基边沟中。

3、对于断层破碎带集中涌水点,首先采取压浆止水措施,再按上述施工方法引排。

(三)、隧道二次衬砌前的防水层施工技术措施

二次衬砌前的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搭接采用焊接工艺,铺设前先按设计要求铺设土工布,然后铺设防水板。施工时使用两个作业平台车,每个长6.0m,分别用于基面处理和铺设防水层,施工中基面处理通常超前于防水层作业两个循环,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基面处理

检查初期支护后断面的尺寸,修补初支表面,截除外露的锚杆头和钢筋头及其它尖锐物,并在其端头用塑料帽处理。凹凸处用水泥砂浆抹平,(凹凸差与距离之比不大1/6)确保铺设表面圆顺及保证防水层与喷层密贴。

2、土工布铺设及塑料垫片固定:

先安装Φ50mmHDPE环向弹单壁打孔波管,再铺设400g/ m土工布排水滤层,2

将土工布垫衬铺设在初期支护喷射砼表面上,同时设置与防水板同材质的塑料圆形垫片,将两者用平头木螺钉一并紧固,平均拱顶3-4点/ m使土工布和垫片牢靠2

固定在喷射砼上。详见下图《隧道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隧道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1.防水板质量检查

2.画焊缝搭接线 外 准 准备工作 内 准 1.工作平台就位; 2.接通电路线; 3.烧断锚杆及钢筋网端头;

4.如超挖超过铺板规定,

编铁丝网回填;

固定土工布

固定防水板 电热压焊器及爬行式

焊接防水板搭接

焊缝补强

质量检查

移动工作平台

结束

八、沟槽施工

1、电缆槽施工,紧跟拱墙衬砌进行,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人工浇捣。按电缆槽的设计要求,分部施工,一次施工长度单侧25m,模板安装牢固,仰拱回填砼面用冲击钻打眼,插入短钢筋作为模板支撑点,侧壁模板设上、中、下三道背杆,保证砼浇捣时不跑模。所有的盖板铺设平稳,连接平顺,无晃动或吊空,边缘整齐,两端与沟壁的缝隙应用砂浆填平。

2、隧道路面下两侧排水管在仰拱填充施工的同时预埋,严格控制排水管的坡度和高度。

九、洞内路面结构施工

路面砼施工方法及工艺如下:

1、在两侧水沟侧墙上标出路面的纵向设计标高线。

2、采用槽钢作边模,按放线位置,置于基层上,在模板内外侧基层上打入钢筋以固定模板,再在槽钢上钻子穿入传力杆,并按设计要求设置胀缝、缩缝、嵌条和边缘角隅钢筋,用钢筋加工支撑架固定,浇注砼时不再取出。

3、砼的拌合与运送

砼由拌合站供应,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到摊铺地点。

4、摊铺及捣实

砼采用人工铁铲摊铺,依次摊平,在靠近模板处以扣铲法逐铲铺在模板附近,铁铲捣砼,将浆捣出,摊铺的砼面比模板略高,以便捣实后符合设计厚度要求。砼摊铺后,立即刮平,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振动时将其缓慢移动,距边模15cm以内的砼可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实,经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后,再用振动梁在模板上来回振碾两遍。

5、养生

砼养生采用养生布覆盖,定时洒水养生。

6、拆模切缝填塞

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用砼切割机锯缝,养护期满后,清除缝内泥沙、杂物,用填缝料填塞饱满。

十、 施工通风、排水及管线布置

(一)、通风设计

隧道开挖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降低洞内粉尘浓度。通风布置见图《隧道通风示意图》。

(二)、管线布置

洞内三管二线悬挂在边墙上,符合安全要求,具体管线布置详见下图。

十一 监控量测

(一)、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二)、监控量测计划

隧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频率见图《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图》。同时配备选测项目所需的设备,必要时实施选测项目,主要监控量测项目简介如下:

(1) 洞内外观察

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包括工作面观察和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观察。

观察频率:每一循环进尺,都必须进行一次工作面观察,并作好客观详尽的记录。在地质变化不大地段,可每天按一个工作面记录,对已成洞地段主要是支护效果的观察,频率同工作面。

观察内容:

1、工作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观察和描述:包括岩石名称,岩石产状,风化变质情况,断层、层理、节理等结构面的分布、走向、产状及频率,有无偏压或膨胀地压,工作面及毛洞自稳情况,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地下水情况及影响等内容,并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

2、工作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和已成洞的支护效果观察:包括锚杆锚固效果,喷层开裂部位、宽度、长度及深度,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整体性,防水效果等,也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下来。

(2) 净空收敛量测

目的:根据收敛位移量、收敛速度、断面的变形形态,判断围岩的稳

定性、支护的设计施工是否妥当和衬砌的浇注时间。

量测方法:收敛量测设计包括断面间距、量测频率、测线布置和测点埋设时间等。

这些内容的决定与地质条件、地压分布、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进度、断面收敛速度等有关。

量测断面间距:应保证沿隧道轴线每类围岩至少有一个量测断面。一般情况下,洞口段和埋深小于2D(D为隧道洞径)的地段,间隔5~10m一个断面,其余地段视地质情况,每隔10~50m设一个断面。

(3) 拱顶下沉量测

量测目的:监视隧道拱顶的绝对下沉量,掌握断面的变形动态,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量测设备:用全站仪进行无尺量测。

(4) 锚杆拉拔试验

锚杆拉拔试验主要以锚杆的抗拉拔力检查锚固力。施作锚杆地段每10m或300根检查一组,每组至少做3根锚杆拉拔试验。

监测仪器:电测锚杆、锚杆抗拔器。

量测结束标准

(1) 隧道周边允许位移值的制定

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利用隧道周边允许位移值对本隧道的拱顶下沉、净空收敛位移值进行管理详见表《初期支护结构允许相对位移》。

初期支护结构允许相对位移(%)

度之比。②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2)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

根据既有成功经验,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见表《 位移管理等级》及表《 位移速率控制基准》。

位移管理等级表

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 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第五章 冬雨季施工安排

沿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春秋暖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长。

冬季施工安排:

1、冬季施工应合理安排各工序施工,做好各项保温、防冻工作。(必要时洞口处做个门帘,控制温度)

2、冬季施工时,钢筋的焊接一般在加工棚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要采取必要措施减小焊接件温度的梯度,并注意防止焊接后的接头立即接触冰雪。

3、为了确保各种圬工在出现5℃以下的施工质量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冬季搅拌混凝土时,集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搅拌时间要较常温时延长50%左右,混凝土出盘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如不能满足,则对拌和用水及集料进行加温,并掺加适量防冻剂,施工中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尽可能缩短混凝土出盘后的运输时间,以防混凝土温度散失过快。

②、对刚施工完的圬工采取盖蓬布、草袋、麻包等保温措施,开始养护时的温度控制在8℃左右。

③、对持续低温天气,调整混凝土作业时间,避免在寒冷的夜间作业。

④、作业区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喷射砼施工。

雨季施工安排:

1、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住地、库房、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都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或高地上,并应远离泥石流沟槽冲积堆一定的安全距离。

2、雨季及洪水期施工时加强当地气象预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洪排涝工作。

3、施工中遇雨要及时检查,发现积水及时尽快排除。

4、加强对支架、脚手架和土方工程的检查,防止倾倒和坍塌。

5、对长时间在雨季中作业的工程,根据条件搭设防雨棚;遇到暴风雨暂停施工。

第六章 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将从施工生产和施工管理两方面着手,建立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采取有效的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使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作面都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整个合同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一、质量控制具体指标

(1)合格率:100%;

(2)优良率:95%以上;

(3)达到浙江省优良工程。

二、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为了控制好每个施工流程环节,我项目部专门成立了质量控制检验体系,并制定了以下8条措施及手段,确保本次分项工程全部达到指标要求。

(1)组织严密完善的职能管理机构,按照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的要求,依据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管理原则,层层落实职能、责任、风险和利益,保证在整个工程施工生产的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和发挥保障作用。

(2)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工班都必须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经理部专职质检员复检。

(3)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做好质量自检工作的同时,由专职质检工程师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认真校对图纸,严格按标准、规程组织施工。

(5)试验人员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6)坚持三级测量复核制,各测量桩点认真保护,施工中可能损毁的重要桩点要设好护桩,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认真进行交接班,确保中线、水平及结构物尺寸位置正确。

(7)专职质检工程师在现场检查,如发现未按设计图纸、规程、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要求时,有权制止。

(8)在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个操作工人做到质量工作“三个落实”。

1、施工前每个施工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

2、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随时到施工现场检查指

导施工,进行连续监控,对比分析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3、每个工序施工结束后,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并进行工序交接,对施工班组

及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罚,加强质量意识。

三、安全保证体系

(1)安全目标

1、安全管理目标为“四消灭(一是消灭行车大事故及其以上行车事故;消灭重伤及其以上人员伤亡事故;消灭责任性路外伤亡事故;消灭责任性重大交通事故。)、三减少(减少各类社会矛盾;减少工人经济损失;减少安全生产隐患。)、一实现(力争实现安全生产年)”。

2、为保障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投标人将在施工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的规定,结合工程特点,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2)安全生产规程

我项目部针对本次三个分项工程的特点,制定了以下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目标100%实现。

1、严格按经理部制定的安全保证体系执行落实安全责任制,使安全生产制度化、经常化、贯穿施工全过程。

2、加强各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杜绝违章操作,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工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施工纪律,凡达不到规定的设备及人员

不准投入使用和上岗。安全生产的基础在班组,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工班建设和管理,培养和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使全体作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截水沟施工前应及时清除坡面上的松动土、石块。坡面上的操作人员需戴安全帽。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的区域,应设警告标志。边坡上方有人工作时,边坡下方不准站人。

4、对沟底进行夯实前,应对电动蛙式打夯机的电源线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并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操作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要求一人操作、一人扶持电缆或背线拖拉前进。电缆线不应扭结和缠绕,不得夯及电缆线,也不得在斜坡上夯打。转向或倒线有困难时,应停机。清除夯筋内的土块、杂物时必须停机,严禁在夯机运转中清掏。停用或搬运打夯机时,应切断电源。作业后必须拉闸断电,盘好电线,把夯机放在无水浸危险的地方,并盖好苫布。

5、在洞口开挖线轮廓线插上明显的标志,路口设置安全标志。

6、洞口开挖过程中,管理人员及工人等必须戴安全帽,挖掘机运作中,人员严禁进入挖掘机转盘5米范围内。

7、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8、在爆破过程中,装炮区内严禁吸烟点火,非装炮人员在装炮开始前,必须撤出装炮地点。装炮完毕必须检查并记录装药个数、地点,以便爆后核对有无瞎炮,以便进行处理。

9、爆破区与民房距离较近,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技术,设置临时防护排架,防止飞石伤人或损坏民房;爆破区设安全警示牌,爆破前设专人安全警界,防止人员、车辆进入爆破警界区。

10、边坡开挖时经常注意坡面的稳定。每天开工前、收工前将对坡面、坡顶附近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裂缝和塌方的迹象或有危石、危土时立即处理。凡不能处理且对施工安全有危胁时,暂停止施工,并报告处理。

11、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同时加大安全教育及宣传力度,对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施工总平面图。

12、坚持每周一安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3) 安全标志

在本工程现场周围配备、设立醒目的标志牌,以为其雇员和公众提供安全和方便。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2、根据工地实际情况,配备医务人员和健康卫生设施、设备,并进行卫生医疗教育。

3、落实防洪措施,工程驻地、施工现场要有完备的排洪道,足够的排水设备,预防突发性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

4、防火、防盗、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全工地机械车辆、工程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防火、防盗工作。

第七章 工程施工环境保护

“三废”和噪声污染防治

1、一般规定

①、工程施工过程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三废”)和噪声污染防治控制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

②、“三废”和噪声污染防治控制措施应因地制宜、整体协调,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符合环境功能和敏感目标的要求。

③、在实施阶段应对各项措施进行优化,贯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2、废污水污染防治

①、施工废污水的处理应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其中施工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等。

②、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规定,排放农田应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规定。

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应设置施工废水排污口。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以外的水域,不得排放施工废污水。

④、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的处理应根据废水量、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水域功能要求和地形等条件确定。

⑤、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布置沉淀池,并保证有足够沉淀时间。沉淀池应及时进行清理。

⑥、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应结合工程布置,就近设置冲洗废水沉淀池,上清液可循环使用。废水宜进行中和处理。

⑦、生活污水不应随意排放,采用化粪池处理污水时,应及时清运。

3、废气污染防治

①、施工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爆破、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物料运输和储存及废渣运输、倾倒产生的粉尘、扬尘的防治;燃油、施工机械、车辆及生产燃煤排放废气的防治。

②、砂石料加工宜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降低转运落差,密闭尘源。

③、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细颗粒材料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应用篷布遮盖。装御、堆放中应防止物料流散。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或预制场内,就近使用。

④、施工便道应定期养护,配备洒水车或采用人工洒水防尘。

⑤、施工运输车辆宜选用安装排气净化器的机动车,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

4、固体废物处置

①、固体废物的处置应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废料的处置。

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填埋应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的规定。

③、施工营地应设置垃圾箱或集中垃圾堆放点,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专人定期清运。临时垃圾堆放场地可利用天然洼地、沟壑、废坑等,应避开生活饮用水源、渔业用水水域,并防止垃圾进入河流、库、塘等天然水域。

④、施工营地厕所,应指定专人定期清理或农用并四周消毒灭菌。

⑤、建筑垃圾应进行分类,宜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处置。危险固体废物必须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处理的规定。

5、噪声控制

①、施工噪声控制应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固定噪声、运输车辆流动噪声、爆破瞬时噪声控制。

②、施工场界噪声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规定。

③、固定噪声的控制,应选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运行时噪声。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应远离敏感点,并根据控制目标要求和保护对象,设置减噪、减振设施。

生态保护

1、一般规定

①、公路施工的生态保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

②、生态保护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维持生态功能的原则。

③、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水土流失防治和动植物保护。在实施阶段应对各项措施进行优化,贯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2、水土流失防治

①、施工区水土流失防治应根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

②、施工场地应合理利用施工区内的土地,宜减少扰动原地貌和损毁植被。 ③、料场取料应按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减少植被破坏,剥离的表层熟土,宜临时堆存作回填覆土。取料结束应根据料场的性质状态、土壤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及时进行土地平整,因地制宜恢复植被。

④、弃渣应运至指定渣场,不得随意倾倒,采用先挡后弃的施工工序,及时平整渣面、覆土。渣场应根据后期土地利用方式,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或作其他用地。

⑤、施工道路应及时排放、护坡,永久道路宜及时栽种行道树。

钟宅隧道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 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业主提供的兰溪至江山公路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招标文件。 (二)兰溪至江山公路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设计图纸。 (三)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 (四)现场实地考察。

(五)我单位已有施工经验和技术实力。 二、编制原则

(一)以设计意图为主导,采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认真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达到经济、合理、可行。

(三)整个施组方案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较周密的环境保

护措施。

(四)施工工艺与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先进完善。

(五)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

工程师的指令。

三、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兰溪至江山公路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钟宅隧道。K18+025~K18+410,全长385米。 四、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概况:钟宅隧道位于兰溪市梅江镇钟宅村,钟宅隧道为单洞隧道。起止桩号为:K18+025~K18+410,全长385米。

2、洞门形式:钟宅隧道进、出洞门结构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3、隧道净空:行车道宽度(W):3×3.75O米,净高5米,检修道净高2.5米。设计时速80km/h。

4、隧道进出口段围岩类别均为Ⅴ级围岩,山坡自然坡度较陡,稳定性一般,节理裂隙发育。

(二)隧道地质状况

1、地质情况:洞口段为V级围岩,洞身为Ⅳ级围岩,隧道以Ⅳ、V级围岩为主。

2、水文情况:洞口段为强、中风化层,围岩稳定性较差,地下水贫乏,雨季沿节理面出现滴水现象。洞身段以强、中、微风化层为主,围岩稳定性好,地下水贫乏,雨季沿节理面局部出现滴水现象。

3、围岩分级隧道进出口段为Ⅴ级围岩,洞身段为Ⅳ级围岩。隧道分级长度见下表:

钟宅隧道围岩分级表

第二章 施工计划及目标

一、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012年8月开工,2013年9月交工。施工工期13个月。(见附图) 二、安全目标

(一)无重伤及死亡事故; (二)无重大设备事故; (三)无工程事故; 三、质量目标

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国家、省、部规范要求及技术规范、验评标准要求,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

第三章 施工准备 施工部署

一、钟宅隧道组织机构:

二、钟宅隧道班组划分:

1. 开挖班组1个,共15人。作业内容:开挖、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锚

杆支护。

2. 衬砌班组两个,共12人。作业内容:洞身衬砌、仰拱浇筑、仰拱回填、

路面找平层。

3. 支护班组1个,共10人。作业内容:工字钢加工及安装、挂网、喷砼。 4. 运输班组1个。作业内容:洞内及洞口出碴。 5. 路面班组1个,共15人。作业内容:路面面层浇筑。 6. 洞门砌筑班组1个,共15人。 7. 水沟浇筑班组1个,共10人。 8. 面砖班组1个,共10人。 9. 涂料班组1个,共10人。

三、主要设备表:

根据钟宅隧道长度、地质条件、纵坡方向、洞口施工环境和条件,钟宅隧道从进洞口端进洞,出口端出洞。 五、隧道施工布置

(一)施工场地布置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隧道洞口路基两侧布置空压机房、材料库、砼拌合站、钢筋加工棚、变压器、高位水池等生产设施及配套设施。(见后附图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二)施工用电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隧道洞口右侧安装1台400KVA变压器。协调当地电力部

门在施工临时场地附近提供电源,同时自备一台300KW发电机组做临时停电备用电源。

(三)施工用水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山顶修建一座5m3高压水池,与隧道拱顶高差25m左右,并铺设φ100㎜水管至用水面。从钟宅隧道马涧端洞口左侧约100米外沟渠用高扬程水泵抽水,铺设φ100㎜水管引水至洞顶水池。

(四)施工用高压风

在钟宅隧道马涧端洞口右侧约50米外设2台电动20m3/min空压机,用来满足洞内打眼,注浆,喷砼之需要。

(五)施工通风

采用压入式通风。安装150千瓦风机,风筒采用φ140cm帆布,风筒距掌子面不大于30米,以加快掌子面的气流循环。风筒悬挂在隧道一侧的拱脚处,主风机安装在洞口以外10米处,搭设安装架,为确保风筒的通风质量,设专人对风管进行挂设和直顺校正。

(六)施工防尘

隧道防尘采用以风、水结合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采用高压水风混合射流雾化降尘器,进行水幕降尘和个人防护相结合,实施综合防尘措施,减少粉尘危害。

(七)施工排水

本隧道施工为向上坡掘进施工,因此洞内的施工用水、围岩的渗水均从隧道两侧排水沟自然排出洞外。

(八)建筑材料与运输施工道路

根据现场情况新建各场地到施工道路的连接线,施工便道采用石渣混合料抛填。

第四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主要施工方案

(一)严格执行隧道施工有关规范和标准。积极采用隧道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投入良好的钻爆、装运等大型机械设备,形成“钻爆、装、运、支护、二衬”等机械化作业线,实现机械化快速施工。以良好的装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及科学的管理促进施工效率。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断层破碎带和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地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行信息化施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二)开工后首先进行洞口段路堑开挖,为隧道施工创造条件。同时完成各洞口洞顶截水沟,洞口开挖后及时对边仰坡施作锚喷支护。洞口段按设计做好超前支护工作,明洞工程避免雨天作业。

(三)隧道采用单向掘进,钟宅隧道从进口端掘进,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出碴,大功率自动计量搅拌系统、液压自行衬砌模板台车、混凝土运输车、砼输送泵浇筑二次衬砌、大跨度移动栈桥下部结构施工为主的大型机械合理配套施工体系,形成开挖、运输、支护、下部机构及衬砌间机械化流水作业线。

(四)钻爆作业线:钟宅隧道配以多功能作业台架辅助风动凿岩机钻孔,爆破采用光面控制爆破。

(五)装运作业线:采用无轨运输方案,工作面配1台挖掘机及1台装载机同时装碴,4台自卸汽车出碴运输。

(六)喷锚作业线:每个工作面配备1台多功能作业台架、2台喷浆机同时喷砼,多功能作业台架风动凿岩机打设锚杆孔。

(七)衬砌作业线:洞外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砼,每个工作面1台全液压式整体钢模板台车衬砌,1台60m³/h砼输送泵,2辆8m³砼运输车,泵送砼入模。各配备一台多功能台架超前铺设防水层。

(八)路面作业线:路面砼通过砼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3台砼运输车及其他相关设备进行路面施工。

(九)通过以上配备,实现钻爆、装运、喷锚、衬砌、路面等机械化作业线,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达到优质快速施工的目的。

二、明洞洞口施工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洞口开挖前,先开挖洞顶截水沟,处理洞顶危石,必要时对地表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边、仰坡稳定。土质截水沟随挖随砌,防止流水冲刷坡面;仰坡坡底做临时排水沟,防止洞口积水。

(二)土石方开挖:洞门边、仰坡与明洞土石方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土方用挖掘机挖装,石方采用炮头机开挖,挖掘机装碴,装载机运碴。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明洞拱部采用放坡明挖,边墙及以下部分垂直开挖。

(三)边仰坡防护:锚网喷防护,自上而下,随开挖分层及时施作,必要时随开挖随支护。做好坡顶喷混凝土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防止坡面风化,引起水土流失、导致边坡防护受到损坏。

(四)衬砌:明洞及洞门衬砌均是先施工仰拱及墙脚部钢筋混凝土(包括仰拱回填),然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台架绑扎边墙和拱部钢筋,钢筋在洞外加工场下料加工成型,运至现场人工绑扎。仰拱及墙脚部混凝土采用组合钢模板人工立模浇注,仰拱与填充层采用全幅整体浇筑分段施作,边墙及拱部混凝土采用衬砌模板台车作内模、组合钢模板作外模,两侧对称灌注。混凝土由自动计量搅拌站生产,搅拌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拱墙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

(五)明洞及洞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按设计施作外层防水层。防水层铺设前先对混凝土表面找平,铺设完后施作3c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然后进行土方回填和施作粘土隔水层。土方回填时从下至上按设计对称进行回填,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用打夯机逐层填筑夯实,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洞口及明洞段施工

避开雨天进行。如确需在雨天施工采取以下措施:对工地进行防洪检查,完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系统畅通;指定专人巡视,发现积水或水沟阻塞的地方,及时疏通放水;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时刻注意气候变化。

三、暗洞进洞施工

(一)钟宅隧道隧道洞口均为Ⅴ级围岩,暗洞进洞前,由测量人员放出套拱位置,按设计施作套拱。

(二)管棚施工工艺:

管棚采用热轧无缝钢管Φ108mm×6 mm, 管距:环向间距40cm; 倾角:平行于路线纵坡; 方向:与路线中线平行;

钢管施工误差:隧道纵向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5m。

(三)浆液: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40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 MPa。

(四)施工流程:

边仰坡开挖防护→施作钢架砼套拱→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插入钢管→孔口密封处理→管棚注浆→进入开挖支护循环。

(五)套拱施工方法:

砼套拱:采用C25混凝土套拱做管棚导向墙,套拱内埋设Ⅰ16工字钢拱架,工字钢与管棚钢管焊成整体,孔口管采用Φ127×4mm无缝钢管。为便于钻机钻孔、注浆作业,在做套拱前,土石开挖应分台阶,上台阶高度在起拱线附近,以满足工作高度。

(六)钻孔:钻机从导向管钻进,并顶进长管棚钢管,开孔时低速低压。钻机轴向准确定位,保证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即顶进一根钢管,注一孔浆。钻进过程中经常测定检查钢管钻机的偏斜度,发现偏差超过设计时,立即纠正。

(七)管棚插入及孔口处理:钢管采用Φ108无缝钢管,管环向间距40cm,倾角与隧道纵坡平行,方向与隧道中线平行,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50%,相邻钢管的接头相错量不小于1.5m,所以把孔分为奇数和偶数,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m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m钢管。钢管接头采用焊接连接,浅孔段采用人工推进,孔深阻力大时,采用机械顶进 。

(八)注浆:采用BW-250/50注浆机注浆。利用间隔位置先行敷设的钢花管进行,注浆浆液的参数需现场实验确定,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采用分段注浆。注浆时钻一孔注一孔,用无孔钢管作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开工前进行注浆实验,达到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九)管棚按设计位置施工,在管棚支护环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循环作业。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洞身及各级围岩施工

(一)V级围岩开挖方法

预留核心土保持掌子面的稳定。超前管棚,钢拱架安装,注浆中空锚杆,网喷C20砼支护完成后,挖除核心土。环形开挖采用炮头机进行,核心土及下台阶土体采用反铲,人工配合修整岩面,局部地段采用控制爆破,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0m。施工过程坚持“管超前、预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基本原则。

(二)IV级围岩开挖方法

Ⅳ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上台阶采用手风钻钻爆,下台阶采用自制台车平台钻爆。非电毫秒雷管光面爆破。配侧卸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出渣。爆破时遵循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多打孔,少装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同时,临时支护紧跟作业面,确保围岩的稳定。

(三)洞身开挖(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①、用激光全站仪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辅助眼、掏槽眼的位置。 ②、周边眼位置距设计开挖轮廓线5cm,光面爆破以设计尺寸为准,严格控制钻孔外插角度(一般小于4度),以达到规范规定的允许超挖量。

③、距开挖面50米埋设中线桩,每100米设临时水准点。

④、每次测量放线时,要对上次爆破效果检查一次,发现有欠挖的应处理。并及时将结果告知技术主管和钻爆人员。将测量数据处理后,及时修正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2、定位开眼

采用自制钻孔台车,配多台YT28风动凿岩机钻眼(全断面开挖),台车与隧道轴线要保持平行。台车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5cm以内。

3、钻眼

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地操纵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有丰富经验的老钻工司钻,台车下面有专人指挥,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3m时,外插角小于3°;眼深5m时,外插角小于2°),尽可能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小于15cm。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4、清孔

装药前,必须用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和吹净。

5、装药

钻孔完毕并检查合格,即进行装药爆破作业。装药全部由人工进行,由自制装药作业平台,分2~3层进行。做好人员的组织分工,划分区域固定专人,各自熟记每个炮孔的起爆段数和装药结构,各负其责,按炮眼设计图装药,雷管要“对号入座”,避免错漏,装药顺序先上后下,先两侧后中间。在加工药卷和起爆器材的同时,有专人加工炮泥,每孔装药后,都用炮泥堵塞好眼口,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炸药一般选用2#硝铵炸药,有水炮孔应使用乳化炸药。掏槽眼、辅助眼用Φ35mm药卷,光爆眼采用Φ22mm药卷EL系列乳化炸药间隔装药。

6、联接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联结时要注意: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引爆雷管应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处。网路联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7、盲炮处理

发现盲炮,应首先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①、经检查确认是孔外的导爆管损坏引起的瞎炮,则切去损坏部分重新连接导爆管即可;

②、如因孔内导爆管损坏或其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盲炮,则在距盲炮孔口0.3米处,打平行眼,装药爆破;

③、用木制、竹制工具,轻轻将炮眼内大部分堵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④、在安全距离外用远距离操纵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堵塞物及炸药,但必须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8、微震控制爆破方法

①、为保证开挖施工中的各作业面及支护体的安全和稳定,在爆破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单段的起爆药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按下式计算,并对相邻隧道及浅埋段地表构筑物进行振动监测及时调整爆破方案。

V=K(Q1/3R)a (cm/s)

式中:Q——为单段最大起爆药量(kg);

R——爆破中心距构筑物距离(m);

K——地质介质系数,K+50~360;

a——地震波衰减系数,取a=1.5。

②、《爆破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建(构)筑物安全振动速为:土坯房为1.0cm/s;一般砖房2~3cm/s;岩石不稳定,支护良好的地下巷道为10cm/s;交通隧洞为15cm/s;岩石中等稳定,支护良好的地下巷道为20cm/s。

9、质量检验标准

①、超欠挖

爆破后的围岩面应圆顺平整无欠挖,超挖量(平均线性超挖)应控制在10cm(眼深2.5m)以内。眼深4.5m应控制在15cm以内。

②、残眼率

围岩为整体性好的坚硬岩石时,残眼率应大于80%,中硬岩石应大于70%,软岩应大于50%。

③、对围岩的破坏程度

爆破后围岩上无粉碎岩石和明显的裂缝,也不应有浮石(岩性不好时应无大浮石),炮眼利用率应大于90%。

五、初期支护

隧道初期支护根据围岩类别,分别选用超前支护、喷砼、锚杆、型钢拱架和

网喷等方法进行组合支护,其各自施工方法如下:

(一)超前支护

一)、超前小导管施工

1、概述

隧道Ⅴ级围岩(S5b)及Ⅳ级围岩(S4a)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其设计

布置情况如下: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4mm钢管,环向间距40cm,平行路面中线布置。

2、施工方法极措施如下:

(1)画眼:开挖断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在岩面上画出本次小导管孔位。并检查岩面有无松动石块或初喷砼有无空壳、开裂现象,若有,需处理后方能施钻。

(2)钻孔

①、采用小导管钻机钻孔,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φ60 mm,岩质较好的可以一次成孔;

②、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进。钻机开钻时,可低速低压,待成孔1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③、钻进过程中经常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现象及时判断成孔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④、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⑤、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作为开挖洞身的地质预探预报,作为指导洞身开挖的依据。

3、清孔验孔

①、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φ 60 mm)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②、用高压气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③、用全站、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4、安装小导管钢管

①、小导管四周钻φ8出浆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②、小导管顶进采用大孔引导和小导管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小导管直径的引导孔(60 mm),然后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和推力低速顶进钢管。

③、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5m。

5、注浆

①、安装好有孔钢花管后即对孔内注浆。

②、注浆参数:水泥浆水灰比1:0.5~1:1。

③、采用液压注浆机将浆注入小导管钢管内,初压0.5 MPa~1.0 MPa,终压2 MPa,持压15 min后停止注浆。注浆量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直至符合注浆质量标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均为浆液充填,方可终止注浆。

二)、超前锚杆

1、概述

Ⅳ级围岩(S4b)段采用4.0m长Φ22砂浆锚杆超前支护,环向间距40cm,外倾角为15°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

2、施工程序

锚杆预制→钻孔→清孔→灌浆→插入锚杆→清洗机具。

3、施工方法

①、采用人工手持风钻钻孔,人工安装,人工往孔内注入早强水泥砂浆。其施工工艺与系统锚杆相同。

②、锚杆应保持≮1.0m的水平投影搭接长度。锚杆尾端应焊接系统锚杆的尾

部,铺设钢筋网。

(二)φ25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施工(系统锚杆)

1、概述

隧道Ⅴ、Ⅳ级围岩采用ф25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为系统锚杆,其设计布置情况如下:Ⅴ围岩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0.75m、长3.5m梅花型布置;Ⅳ围岩(S4a)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1.0m、长3.0m梅花型布置;Ⅳ围岩(S4b)环向间距1.2m、纵向间距1.0m、长3.0m梅花型布置。

2、施工方法及措施如下:

①、画眼:开挖断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在岩面上画出本次锚杆孔位。并检查岩面有无松动石块或初喷砼有无空壳,开裂现象,若有,需处理后方能施钻。

②、钻孔:钻孔技术要求:孔径ф38~45mm;开口偏差小于5cm;方向偏差小于2%;孔深比锚杆插入部分长3~5cm。

③、安装:将锚杆慢慢顶入距孔3~5cm处。杆体插入后,及时将孔口用止浆塞堵塞严密,并设置排气孔。

④、注浆:注浆压力调整在1.0MPa以上,使浆液慢慢注入,当排气孔有浆液流出时,关闭排气孔,稳压注入3~5分钟后停止注浆。

3、施工技术措施

①、开挖后,立即检查围岩面和初喷砼,及时施作锚杆。

②、锚杆原材料规格、长度、直径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杆体不能有油污或其它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缺陷。锚杆孔位、孔深及布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锚杆用水泥砂浆,其强度不低于设计值。

③、锚杆钻孔严格按设计要求定出孔口位置,孔位偏差不大于5cm;钻孔保持圆顺而平直,孔口岩面平整,钻孔与岩面垂直;钻孔深度及直径与杆体相匹配。

④、锚杆杆体插入锚杆孔时,保持位置居中,砂浆W/C符合设计要求,杆体露出的长度不应大于喷层厚度;锚杆垫板与孔口砼密贴;随时检查锚杆头的变形

情况。

(三)拱架施工

1、概述

隧道的Ⅴ级围岩为Ⅰ16型钢拱架支护,间距为75cm/榀; Ⅳ围岩(S4a)为I14型钢拱架支护,间距为100㎝/榀.

2、制作安装

工艺流程为:原材料的材质鉴定→按设计图分段下料→按设计图加工成形→焊接→安装。

①、拱架的加工在工地加工场内进行,型钢拱架用冷弯机预压成型。

②、每榀拱架安装前,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准确测量定出拱架安装的中线、标高及拱脚设计位置。拱架节与节之间采用螺栓联接,并用焊接进行加固。安装时以隧道中线为准,然后左右对称安装,每榀拱架的方向应与中线的法线一致。

③、拱架安装由人工借助机具(装载机、多功能作业台架、电焊机等)进行架立就位,安装前先对围岩进行初喷封闭,架设时拱脚必须架立在坚固的基座上,并与锁脚锚杆相连接牢固。

④、焊接纵向连接筋:用Φ22螺纹钢筋,按设计间距将各榀拱架焊接成整体。

3、主要技术措施

①、初喷混凝土施作系统锚杆后,应立即安设拱架。

②、钢材质量和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③、每榀拱架无漏焊、开焊。

④、为保证拱架的稳定和整体受力,设置纵向连接钢筋与拱架的连接点及已施工相邻拱架连接筋应焊接牢固。

⑤、在初期支护形成“闭合”结构前,为减少初期支护下沉量,每个台阶安装钢拱架时,均应在其基底设一块“托板”,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下沉量。

⑥、拱架应和围岩尽量靠近,并按设计要求用砼垫块把拱架与岩面的空隙锲

紧。当钢架和围岩的间隙过大时必须用喷射砼充填密实,不得用木材、片石等物体塞填。

⑦、喷射砼应由两侧拱脚向上对称喷射,并将拱架覆盖。

(四)喷射混凝土

1、集料要求

①、粗集料:粒径不大于15mm。

②、细集料: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5%~7%。

2、施工顺序如下:

①施工准备→②施喷面清理→③沙石、水泥、水计量配料→④搅拌站拌和→⑤装运喷料→⑥加速凝剂、现场施喷→⑦综合检查→⑧进行下一道工序。

3、主要技术措施

①、隧道开挖后应立即对岩面初喷混凝土,以防岩体发生松弛。

②、喷射混凝土前应设置控制喷射砼厚度的标志。

③、施工机具布置在无危石的安全地带。

④、喷射前处理危石,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在不良地质地段,设专人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当受喷面有涌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先进行引排水处理。

⑤、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当受喷面遇水易软化时,用高压风吹净岩面。

⑥、加强喷射机组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经常检查电线路、设备和管路,使机械设备性能良好,不致中途中断喷射作业。

⑦、按施工前试验所取得的方法与条件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在喷射混凝土达到初凝后方能喷射下一层。首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50mm。

⑧、喷射作业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从里到外顺序进行,有较大凹洼处,先喷射填平,有拱架的先喷满拱架与岩面的空隙。

⑨、喷嘴与受喷面尽量保持垂直,距受喷面0.6~1.0m。喷射料以垂直受喷

面为最佳,喷射料运动轨迹,以环形旋转水平移动并一圈压半圈,环形旋转直径约为0.3m,喷射第二行时,依顺序由第一行起点上面开始,行间搭接行为2-3cm。

⑩、喷射料束旋转速度以及一次喷射厚度:以2秒左右转动一圈为宜,一次喷射厚度以不坠落时的临界状态或所需厚度为准。

⑾、喷射压力0.15~0.2MPa。喷射作业结束时,应将机器和管路中的拌合料用完后再停机,关水和断风。

⑿、施工中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处理故障时断电、停风,发现堵管时立即停风关机。

⒀、在已有混凝土面上进行喷射时,应清除剥离部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

⒁、新喷喷射砼养护:

喷射砼层一般较薄,(本隧道在15-25cm之内)外表面系数大,当空气中水分不足时,极易发生干缩裂纹,同时掺入的速凝剂,在一定程度上仰制了水泥的水化反应,影响了强度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养生,在终凝1-2小时内喷水(土质段受喷面应喷雾),并经常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时间不应少于14小时。

⒂、喷射砼的回弹物不得重复利用,所有的回弹砼应从工作面清除。

⒃6、拌合地点距喷射地段较远,速凝剂应在喷射机喂料口加入,若在拌合时加入,则应自加入速凝剂起,在15分钟内喷完,否则会影响质量。

⒄、喷射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品。

⒅、对喷射厚度、抗压、抗拉、抗渗与围岩面的粘结力度等指标。应与GBJ86-85《锚喷砼支护技术规范》相符。

喷射砼作业流程图

钢筋网用A6定型钢筋焊接网(φ6冷轧带肋钢筋),网格为20×20cm,先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成1.5m×1.5m网片,现场人工安装,安装时将网片焊接在系统锚杆上,网片间搭接长度≮20cm.个别地方采用钢筋弯钩将其钉在岩面上,使网片随着初喷面起伏铺贴.

六、二次衬砌

(一)、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概述

1、隧道二次衬砌Ⅴ级围采用C30钢筋砼,厚45cm;Ⅳ级围岩(S4a)采用C30素混凝土,厚40cm;Ⅳ级围岩(S4b)采用C30素混凝土,厚35cm;

2、衬砌施工采用仰拱超前,拱墙9米全断面液压模板台车一次性浇筑成型,洞外设大型拌合站拌制砼,砼运输车运送,泵送砼浇筑;

3、隧道仰拱

对于Ⅴ、Ⅳ级复合式衬砌仰拱地段浇注砼采用大块模板,左右幅一次浇注成型。为了满足洞内出碴及运输条件而且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采用15米长栈桥。浇注前将基底石渣、污物和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检查合格后浇注仰拱砼。砼由搅拌输送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浇注时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仰拱与边墙基础衔接处捣固密实。

(二)、隧道拱墙衬砌工艺

为保证砼“内实外美,不渗不漏”拟采用以下工艺施工方法下图。

1、二次衬砌工作程序

铺轨→防水布工作平台就位→欠挖处理→清理突出物、表面找平→铺设防水层→防水层验收→(钢筋绑扎)→向前移动工作平台→模板台车就位→复测中线水平→定位锁定→清理、验收→刷脱模剂→安设挡头板(同时砼输送泵就位)→砼泵送灌注、刹尖封顶→养生→脱模→进入下一循环

2、钢筋绑扎

采用自制轨行式简易工作台车,人工绑扎。钢筋在洞外加工下料并弯制成型。特别注意的是:绑扎和焊接钢筋时,应尽量避免戳破和烧坏防水层。

3、模板台车

模板采用四台钢模衬砌台车,每台模板台车一次衬砌长度为9m。模板台车在使用前必须严格的检查其外轮廓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

4、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根据量测情况决定,当隧道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可认为围岩变形基本稳定,此时可进行二次衬砌工作。

5、Ⅴ、Ⅵ级围岩段仰拱施作应在仰拱断面全部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

6、仰拱和边墙基础作好后,紧跟着进行填充片石砼回填,以减少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7、二次衬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二次衬砌的所用原材料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②、做好地下水的外排工作,仰拱、基础部位的虚碴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③、防水层或喷层表面粉尘清除并洒水湿润。

④、模板台车必须锁定牢固。

⑤、施工机械设备应先检查,并进行试运转。

8、灌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由下向上左右依次对称灌筑;

②、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并按下列要求施作:

a.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断面严禁超挖。

b.其余部位(包括仰拱)超挖在允许范围内可与衬砌一起用同标号砼浇筑,

超挖大于规定时,应用不小于20号的砼回填。

c.二次衬砌的砼应连续浇筑,不得不间歇时,间歇时间及处理方法应符合

有关规定。

9、灌筑砼应捣固密实,当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距离一般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砼的深度,宜为5-10cm,振动延续时间,应保证砼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但不得损伤防水层。

10、砼的养生:为防止砼的早期干缩产生裂纹,应在灌筑后5小时以后,根据气候条件,洒水养护,使其经常保持湿润,养护时间应遵循有关规定。

11、脱模:不承重结构的砼强度达到2.5Mpa,承重结构的砼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脱模,脱模后对部分地方需修整的进行修整,以达表面光滑、平整。

12、沟槽与边墙底部施工平行施作,按边沟及电缆槽的设计要求,分部施工。所有的盖板铺设平稳,连接平顺,无晃动或吊空,边缘整齐,两端与沟壁的缝隙用砂浆填平。

13、隧道内清除虚渣、杂物及排除积水后进行路面基层,基层用的碎石或石渣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使用。其表面高程不大于图纸规定的基层顶面高程,横坡与路面横坡一致。

14、洞内围岩有明显的软硬变化处,可能引起衬砌沉落变形,以及图纸要求处,均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位置,应使拱圈、边墙和仰拱在同一里程。

15、隧道边墙内的洞室,在浇筑边墙混凝土前,布设钢筋及预埋件后,一次浇筑完成。

16、隧道内各种预埋管件,按图纸所示的位置准确设置,在施工前检查其名称、规格,在确认无误后使用,避免发生错乱

(三)、拱顶砼密实度解决方案

1、在进行衬砌施工时,在拱顶设置排气管,灌注砼按规范操作,封顶砼灌注时,砼灌注从内向堵头模方向灌注,排除空气,以保证拱顶灌注密实。

2、采用多次插管法填封顶工艺。即砼灌注前,在拱顶沿纵向安设2根注浆花管,砼灌注后尚未拆模时,压注水泥浆进行回填注浆,注浆压力0.6~1.0Mpa。

(四)、防水砼施工要求

1、防水砼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抗渗标号不低于S8。

2、防水砼配料误差不大于:+1%。

3、投料顺序宜先粗后细,然后机械搅拌,使混合料均匀,再加水搅拌。

4、防水砼入模前,进行二次搅拌;分层浇灌,每层厚约25cm;浇灌高度大于

1.5m时,采用串筒、溜管等辅助工具,将砼送入模内。

5、防水砼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

6、防水砼施工时在搅拌和浇灌地点测定砼塌落度,同时制取试件以检查抗渗标号及其强度。

七、防排水作业

(一)、隧道防排水设计概述

隧道设计以衬砌内壁不渗水为原则,采用铺设防水层和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S8)组成联合防水体系,其施工顺序如下:

①隧道开挖→②初期支护→③设置纵环向打孔波纹管盲沟→⑤铺设土工布及垫片固定点设置→⑥铺设防水板→⑦台车就位后安设橡胶止水带→⑧浇筑二次衬砌防渗混凝土

(二)、铺设防水板前的引排水措施

1、沿初支面环形设置Φ50mm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Ⅴ级转岩间距为3米,Ⅵ级围岩间距为5米,富水区应适当加密。纵向采用φ10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盲管应设置在防排水层外面,固定在喷射砼面上。

2、两侧纵向φ10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内的水通过横向φ150砼管排入φ300中央砼排水管内,最终汇集到洞外路基边沟中。

3、对于断层破碎带集中涌水点,首先采取压浆止水措施,再按上述施工方法引排。

(三)、隧道二次衬砌前的防水层施工技术措施

二次衬砌前的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搭接采用焊接工艺,铺设前先按设计要求铺设土工布,然后铺设防水板。施工时使用两个作业平台车,每个长6.0m,分别用于基面处理和铺设防水层,施工中基面处理通常超前于防水层作业两个循环,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基面处理

检查初期支护后断面的尺寸,修补初支表面,截除外露的锚杆头和钢筋头及其它尖锐物,并在其端头用塑料帽处理。凹凸处用水泥砂浆抹平,(凹凸差与距离之比不大1/6)确保铺设表面圆顺及保证防水层与喷层密贴。

2、土工布铺设及塑料垫片固定:

先安装Φ50mmHDPE环向弹单壁打孔波管,再铺设400g/ m土工布排水滤层,2

将土工布垫衬铺设在初期支护喷射砼表面上,同时设置与防水板同材质的塑料圆形垫片,将两者用平头木螺钉一并紧固,平均拱顶3-4点/ m使土工布和垫片牢靠2

固定在喷射砼上。详见下图《隧道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隧道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1.防水板质量检查

2.画焊缝搭接线 外 准 准备工作 内 准 1.工作平台就位; 2.接通电路线; 3.烧断锚杆及钢筋网端头;

4.如超挖超过铺板规定,

编铁丝网回填;

固定土工布

固定防水板 电热压焊器及爬行式

焊接防水板搭接

焊缝补强

质量检查

移动工作平台

结束

八、沟槽施工

1、电缆槽施工,紧跟拱墙衬砌进行,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人工浇捣。按电缆槽的设计要求,分部施工,一次施工长度单侧25m,模板安装牢固,仰拱回填砼面用冲击钻打眼,插入短钢筋作为模板支撑点,侧壁模板设上、中、下三道背杆,保证砼浇捣时不跑模。所有的盖板铺设平稳,连接平顺,无晃动或吊空,边缘整齐,两端与沟壁的缝隙应用砂浆填平。

2、隧道路面下两侧排水管在仰拱填充施工的同时预埋,严格控制排水管的坡度和高度。

九、洞内路面结构施工

路面砼施工方法及工艺如下:

1、在两侧水沟侧墙上标出路面的纵向设计标高线。

2、采用槽钢作边模,按放线位置,置于基层上,在模板内外侧基层上打入钢筋以固定模板,再在槽钢上钻子穿入传力杆,并按设计要求设置胀缝、缩缝、嵌条和边缘角隅钢筋,用钢筋加工支撑架固定,浇注砼时不再取出。

3、砼的拌合与运送

砼由拌合站供应,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到摊铺地点。

4、摊铺及捣实

砼采用人工铁铲摊铺,依次摊平,在靠近模板处以扣铲法逐铲铺在模板附近,铁铲捣砼,将浆捣出,摊铺的砼面比模板略高,以便捣实后符合设计厚度要求。砼摊铺后,立即刮平,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振动时将其缓慢移动,距边模15cm以内的砼可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实,经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后,再用振动梁在模板上来回振碾两遍。

5、养生

砼养生采用养生布覆盖,定时洒水养生。

6、拆模切缝填塞

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用砼切割机锯缝,养护期满后,清除缝内泥沙、杂物,用填缝料填塞饱满。

十、 施工通风、排水及管线布置

(一)、通风设计

隧道开挖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降低洞内粉尘浓度。通风布置见图《隧道通风示意图》。

(二)、管线布置

洞内三管二线悬挂在边墙上,符合安全要求,具体管线布置详见下图。

十一 监控量测

(一)、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二)、监控量测计划

隧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频率见图《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图》。同时配备选测项目所需的设备,必要时实施选测项目,主要监控量测项目简介如下:

(1) 洞内外观察

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包括工作面观察和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观察。

观察频率:每一循环进尺,都必须进行一次工作面观察,并作好客观详尽的记录。在地质变化不大地段,可每天按一个工作面记录,对已成洞地段主要是支护效果的观察,频率同工作面。

观察内容:

1、工作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观察和描述:包括岩石名称,岩石产状,风化变质情况,断层、层理、节理等结构面的分布、走向、产状及频率,有无偏压或膨胀地压,工作面及毛洞自稳情况,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地下水情况及影响等内容,并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

2、工作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和已成洞的支护效果观察:包括锚杆锚固效果,喷层开裂部位、宽度、长度及深度,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整体性,防水效果等,也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下来。

(2) 净空收敛量测

目的:根据收敛位移量、收敛速度、断面的变形形态,判断围岩的稳

定性、支护的设计施工是否妥当和衬砌的浇注时间。

量测方法:收敛量测设计包括断面间距、量测频率、测线布置和测点埋设时间等。

这些内容的决定与地质条件、地压分布、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进度、断面收敛速度等有关。

量测断面间距:应保证沿隧道轴线每类围岩至少有一个量测断面。一般情况下,洞口段和埋深小于2D(D为隧道洞径)的地段,间隔5~10m一个断面,其余地段视地质情况,每隔10~50m设一个断面。

(3) 拱顶下沉量测

量测目的:监视隧道拱顶的绝对下沉量,掌握断面的变形动态,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量测设备:用全站仪进行无尺量测。

(4) 锚杆拉拔试验

锚杆拉拔试验主要以锚杆的抗拉拔力检查锚固力。施作锚杆地段每10m或300根检查一组,每组至少做3根锚杆拉拔试验。

监测仪器:电测锚杆、锚杆抗拔器。

量测结束标准

(1) 隧道周边允许位移值的制定

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利用隧道周边允许位移值对本隧道的拱顶下沉、净空收敛位移值进行管理详见表《初期支护结构允许相对位移》。

初期支护结构允许相对位移(%)

度之比。②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2)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

根据既有成功经验,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见表《 位移管理等级》及表《 位移速率控制基准》。

位移管理等级表

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 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第五章 冬雨季施工安排

沿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春秋暖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长。

冬季施工安排:

1、冬季施工应合理安排各工序施工,做好各项保温、防冻工作。(必要时洞口处做个门帘,控制温度)

2、冬季施工时,钢筋的焊接一般在加工棚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要采取必要措施减小焊接件温度的梯度,并注意防止焊接后的接头立即接触冰雪。

3、为了确保各种圬工在出现5℃以下的施工质量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冬季搅拌混凝土时,集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搅拌时间要较常温时延长50%左右,混凝土出盘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如不能满足,则对拌和用水及集料进行加温,并掺加适量防冻剂,施工中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尽可能缩短混凝土出盘后的运输时间,以防混凝土温度散失过快。

②、对刚施工完的圬工采取盖蓬布、草袋、麻包等保温措施,开始养护时的温度控制在8℃左右。

③、对持续低温天气,调整混凝土作业时间,避免在寒冷的夜间作业。

④、作业区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喷射砼施工。

雨季施工安排:

1、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住地、库房、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都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或高地上,并应远离泥石流沟槽冲积堆一定的安全距离。

2、雨季及洪水期施工时加强当地气象预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洪排涝工作。

3、施工中遇雨要及时检查,发现积水及时尽快排除。

4、加强对支架、脚手架和土方工程的检查,防止倾倒和坍塌。

5、对长时间在雨季中作业的工程,根据条件搭设防雨棚;遇到暴风雨暂停施工。

第六章 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将从施工生产和施工管理两方面着手,建立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采取有效的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使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作面都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整个合同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一、质量控制具体指标

(1)合格率:100%;

(2)优良率:95%以上;

(3)达到浙江省优良工程。

二、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为了控制好每个施工流程环节,我项目部专门成立了质量控制检验体系,并制定了以下8条措施及手段,确保本次分项工程全部达到指标要求。

(1)组织严密完善的职能管理机构,按照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的要求,依据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管理原则,层层落实职能、责任、风险和利益,保证在整个工程施工生产的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和发挥保障作用。

(2)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工班都必须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经理部专职质检员复检。

(3)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做好质量自检工作的同时,由专职质检工程师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认真校对图纸,严格按标准、规程组织施工。

(5)试验人员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6)坚持三级测量复核制,各测量桩点认真保护,施工中可能损毁的重要桩点要设好护桩,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认真进行交接班,确保中线、水平及结构物尺寸位置正确。

(7)专职质检工程师在现场检查,如发现未按设计图纸、规程、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要求时,有权制止。

(8)在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个操作工人做到质量工作“三个落实”。

1、施工前每个施工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

2、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随时到施工现场检查指

导施工,进行连续监控,对比分析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3、每个工序施工结束后,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并进行工序交接,对施工班组

及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罚,加强质量意识。

三、安全保证体系

(1)安全目标

1、安全管理目标为“四消灭(一是消灭行车大事故及其以上行车事故;消灭重伤及其以上人员伤亡事故;消灭责任性路外伤亡事故;消灭责任性重大交通事故。)、三减少(减少各类社会矛盾;减少工人经济损失;减少安全生产隐患。)、一实现(力争实现安全生产年)”。

2、为保障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投标人将在施工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的规定,结合工程特点,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2)安全生产规程

我项目部针对本次三个分项工程的特点,制定了以下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目标100%实现。

1、严格按经理部制定的安全保证体系执行落实安全责任制,使安全生产制度化、经常化、贯穿施工全过程。

2、加强各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杜绝违章操作,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工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施工纪律,凡达不到规定的设备及人员

不准投入使用和上岗。安全生产的基础在班组,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工班建设和管理,培养和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使全体作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截水沟施工前应及时清除坡面上的松动土、石块。坡面上的操作人员需戴安全帽。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的区域,应设警告标志。边坡上方有人工作时,边坡下方不准站人。

4、对沟底进行夯实前,应对电动蛙式打夯机的电源线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并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操作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要求一人操作、一人扶持电缆或背线拖拉前进。电缆线不应扭结和缠绕,不得夯及电缆线,也不得在斜坡上夯打。转向或倒线有困难时,应停机。清除夯筋内的土块、杂物时必须停机,严禁在夯机运转中清掏。停用或搬运打夯机时,应切断电源。作业后必须拉闸断电,盘好电线,把夯机放在无水浸危险的地方,并盖好苫布。

5、在洞口开挖线轮廓线插上明显的标志,路口设置安全标志。

6、洞口开挖过程中,管理人员及工人等必须戴安全帽,挖掘机运作中,人员严禁进入挖掘机转盘5米范围内。

7、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8、在爆破过程中,装炮区内严禁吸烟点火,非装炮人员在装炮开始前,必须撤出装炮地点。装炮完毕必须检查并记录装药个数、地点,以便爆后核对有无瞎炮,以便进行处理。

9、爆破区与民房距离较近,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技术,设置临时防护排架,防止飞石伤人或损坏民房;爆破区设安全警示牌,爆破前设专人安全警界,防止人员、车辆进入爆破警界区。

10、边坡开挖时经常注意坡面的稳定。每天开工前、收工前将对坡面、坡顶附近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裂缝和塌方的迹象或有危石、危土时立即处理。凡不能处理且对施工安全有危胁时,暂停止施工,并报告处理。

11、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同时加大安全教育及宣传力度,对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施工总平面图。

12、坚持每周一安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3) 安全标志

在本工程现场周围配备、设立醒目的标志牌,以为其雇员和公众提供安全和方便。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2、根据工地实际情况,配备医务人员和健康卫生设施、设备,并进行卫生医疗教育。

3、落实防洪措施,工程驻地、施工现场要有完备的排洪道,足够的排水设备,预防突发性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

4、防火、防盗、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全工地机械车辆、工程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防火、防盗工作。

第七章 工程施工环境保护

“三废”和噪声污染防治

1、一般规定

①、工程施工过程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三废”)和噪声污染防治控制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

②、“三废”和噪声污染防治控制措施应因地制宜、整体协调,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符合环境功能和敏感目标的要求。

③、在实施阶段应对各项措施进行优化,贯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2、废污水污染防治

①、施工废污水的处理应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其中施工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等。

②、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规定,排放农田应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规定。

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应设置施工废水排污口。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以外的水域,不得排放施工废污水。

④、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的处理应根据废水量、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水域功能要求和地形等条件确定。

⑤、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布置沉淀池,并保证有足够沉淀时间。沉淀池应及时进行清理。

⑥、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应结合工程布置,就近设置冲洗废水沉淀池,上清液可循环使用。废水宜进行中和处理。

⑦、生活污水不应随意排放,采用化粪池处理污水时,应及时清运。

3、废气污染防治

①、施工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爆破、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物料运输和储存及废渣运输、倾倒产生的粉尘、扬尘的防治;燃油、施工机械、车辆及生产燃煤排放废气的防治。

②、砂石料加工宜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降低转运落差,密闭尘源。

③、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细颗粒材料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应用篷布遮盖。装御、堆放中应防止物料流散。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或预制场内,就近使用。

④、施工便道应定期养护,配备洒水车或采用人工洒水防尘。

⑤、施工运输车辆宜选用安装排气净化器的机动车,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

4、固体废物处置

①、固体废物的处置应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废料的处置。

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填埋应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的规定。

③、施工营地应设置垃圾箱或集中垃圾堆放点,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专人定期清运。临时垃圾堆放场地可利用天然洼地、沟壑、废坑等,应避开生活饮用水源、渔业用水水域,并防止垃圾进入河流、库、塘等天然水域。

④、施工营地厕所,应指定专人定期清理或农用并四周消毒灭菌。

⑤、建筑垃圾应进行分类,宜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处置。危险固体废物必须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处理的规定。

5、噪声控制

①、施工噪声控制应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固定噪声、运输车辆流动噪声、爆破瞬时噪声控制。

②、施工场界噪声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规定。

③、固定噪声的控制,应选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运行时噪声。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应远离敏感点,并根据控制目标要求和保护对象,设置减噪、减振设施。

生态保护

1、一般规定

①、公路施工的生态保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

②、生态保护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维持生态功能的原则。

③、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水土流失防治和动植物保护。在实施阶段应对各项措施进行优化,贯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2、水土流失防治

①、施工区水土流失防治应根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

②、施工场地应合理利用施工区内的土地,宜减少扰动原地貌和损毁植被。 ③、料场取料应按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减少植被破坏,剥离的表层熟土,宜临时堆存作回填覆土。取料结束应根据料场的性质状态、土壤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及时进行土地平整,因地制宜恢复植被。

④、弃渣应运至指定渣场,不得随意倾倒,采用先挡后弃的施工工序,及时平整渣面、覆土。渣场应根据后期土地利用方式,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或作其他用地。

⑤、施工道路应及时排放、护坡,永久道路宜及时栽种行道树。


相关内容

  • 中建一局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2013年8月 目 录 1 适用范围.................................................................. 1 2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分类.................................. ...

  • 技字[2008]180 号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 中建三总技字[2008]180号 关于印发<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施工组织设 计和施工方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司属各单位.各项目经理部: 现将<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七日 抄送:公司领导, ...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程序
  • 关于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的编制.审核程序和实施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单位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明确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核内容,规范专家论证程序,确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 ...

  •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与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承接或承建的项目 ...

  • 第14讲:1Z201070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咨询热线:400-678-3456 1Z201070 1Z201071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知识体系 一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二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及其内容 知识点详解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及其内容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施工 ...

  •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措施
  • Modern Construction 现代建设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待,保证总工期指标. 5.贯彻"永.临结合"原则,充分利用永久征地,减少临时租地. 定量比较是计算不同施工方案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工期指标数量方面的比较. 定性比较则是在施工 ...

  • "落实施工方案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 澜沧江苗尾水电站 主体土建及金属结构工程 "落实施工方案专项行动" 工作总结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昆明有限公司 苗尾水电站工程监理部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审 查: 校 核: 编 写: 按照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电力建设工程落实施工方案专项行动的通知 ...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分析研究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分析研究 在组织施工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施工的特点和以往积累的经验,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 2.严格遵守国家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3.合理安排工程开展程序和施工顺序.建筑施工的特点之一是产品的固定性,因而使建筑 ...

  • 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
  • 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 批 准:王学文 发布日期:2012.4.20 实施日期:2012.5.15 编制说明 1.本<指南>中的"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包括"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和"特殊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两部分 ...

  • 设计管理流程
  • 设计管理流程 辽宁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6月20日 辽宁金泰房地产 设计管理流程 LNJTSJB-LC-0001 设计管理流程 1 流程概述 1.1 流程目的及适用范围 1.2 定义 1.3 流程关系 1.4 责任部门 1.4.2 项目公司 1.5 输入及输出 2 流程图 3 流程操作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