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

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事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索”。

10.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1、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

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4、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15、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6、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7、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五、在词语上设题

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 、表态B 词义

C 、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 、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 /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 、表态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含义1、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三、题目作用的归类: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修辞(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比喻、拟人)

5、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6、吸引读者兴趣。

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事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索”。

10.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1、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

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4、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15、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6、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7、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五、在词语上设题

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 、表态B 词义

C 、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 、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 /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 、表态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含义1、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三、题目作用的归类: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修辞(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比喻、拟人)

5、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6、吸引读者兴趣。


相关内容

  • 解读2016重庆中考英语试题特点评析.命题趋势
  • 重庆2015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年命题趋势 2015年重庆中考英语试题与去年相比有小幅度的调整,首先,分值方面的变化涉及两个题型:完形填空由每小题2分变为每小题1.5分:书面表达由15分变为16分:其次是题量上的变化,如:任务型阅读增加一道回答特殊疑问句的题,完成句子增加了一道完成译句题. 今 ...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考点
  • 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 一.基础知识点串讲 1.识字.写字我拿手 2.多音字我来变 3.课文内容我知道 4.读读背背我最棒 5.句式转换我能行(8个) ①把字句,被字句转换 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③陈述句转换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 ④肯定句转换成双重否定句 ⑤修改病句 ⑥口语交际(语言得体) ⑦句子 ...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就本试卷的特点略加解说. 1.覆盖面广,考查到位 全套试题26个小题,出题范围覆盖字音.字形.病句的修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古诗文积累等,同时又涉及到了提取与加工信息.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赏析与运用以及品读关键性 ...

  • 初中语文知识
  • 修辞手法作用类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 ...

  • 高三英语试题短文改错
  • E单元 短文改错 目录 E单元 短文改错 ........................................................................................................................... 1 E1 ...

  • 试卷分析(初中语文经典版)
  • 试 卷 分 析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 ...

  • 高考语文:24个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24个答题技巧 问题1: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 ...

  • 记叙文的复习_教案
  • 中考记叙文的复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线索(类型.特征.检验标准.作用) 2.详略.为中心服务 过程与方法: 1.以朱自清的<背影>为载体探讨线索的有关知识. 2.以<社戏>.<背影>.<我的老师>.<端午日>为载体探讨详 略的有关 ...

  • 高考作文题目
  •  1.全国新课标卷I(女儿向警方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 ...

  • 小升初语文考题类型分析
  • 小升初语文考题类型分析 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课内知识考查约占 30%,课外知识考查(包括作文)约占 70%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30分) (一)拼音和汉字: 1. 看拼音写汉字(同音字.多音字.看拼音写词语等) 2. 给加点字注音(前鼻后鼻音,平舌翘舌音)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