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媒体的困境

魏然(美国南卡州)

最近两年是美国主流媒体的灾难年。一方面,互联网、手机、电子书等新媒体势如破竹,终结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报纸、杂志的读者流失给网络和手机;另一方面,经济衰退使媒体经营环境恶化,广告收入一减再减。美国报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报业广告收入锐减近18%,2009年近400家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减少十分之一。杂志业同命,2009年,广告售出页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多达360份杂志在关门大吉。

美国大报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收入由黑变红,盈利消失。《邮报》2007年盈利为6000万,2008年亏损近2亿;《纽约时报》在2007年盈利2亿5000万,2008年却亏损3000万。中西部大报《芝加哥论坛报》、西岸大报《洛杉矶时报》,都因经营困难而申请破产保护,重组债务。报界裁员数量空前,《纽约时报〉新闻部原有职员1200人,去年128人丢掉饭碗。根据劳工部数据,美国报业新闻从业人员的规模,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450万,减少至260万。

以传统媒体为主,舆论主流式微,内伤严重。在笔者任教的新闻传播学院,主修新闻的学生明显减少,而新闻传播从业员申请转行来教书的求职信有增无减。

美国主流媒体陷入危机,地位趋弱,对国内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民主体制,都有着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为了生存,陷入危机的主流媒体在新闻业务上都不得不进行调整。

严肃的新闻报道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特别是编采成本高、大众缺乏兴趣的国际新闻。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驻外记者站和驻外记者的数量大减,其中无线电视网驻外记者站减半。各大报派出的记者,从2002年至2006年间砍掉了四分之一,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

对新闻传统构成挑战

目前,全美所有报纸派出的驻外记者仅有141人。《华盛顿邮报》曾以“美国驻外记者寿终正寝”为标题,就此作了报道。在没有驻外记者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以简单的速食为主,后方汇集的资讯多于前方的现场报道。

在新闻业务上,多年来为人诟病的“一窝蜂式”(Pack Journalism)报道、“空降式”( Parachute Journalism)报道(接到采访任务后,临时抱拂脚)有抬头之势。最近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报道,可谓是“一窝蜂式” 报道的最新事例。

然而,在其他媒体苦撑时,福克斯电视网却一枝独秀,该新闻台今年利润可达到7亿美元。妙计是什么?在共和党谋士的领军下,该台将严肃新闻作为脱口秀主打,以言论为主,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用激情和煽情形成了“福克斯效应”。新闻脱口秀成本低,收视率高,主播充分发挥明星的边际效益,出书、作演讲,推高收视率。福克斯的经营理念已经对以事实为优先的美国新闻传统构成了挑战。

有人会说,美国主流媒体趋弱,互联网会取代之。不错,国际新闻报道在网上都看得到,但有研究发现,很多网站的新闻基本上是传统媒体提供的,没有合格和资深的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因此,若没有主流媒体的素质,网络是不能取代传统媒体而成为主流的。

奥巴马总统去年访问亚洲,在日本演讲时强调亚洲的重要性。他说,让每个美国人都明白,美国与亚太区域的前途攸关。但若了解美国主流媒体的都知道,他要让美国人明白这一点实属不易。

例如,主流媒体是美国大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虽然每年到中国旅游的人成千上万,但对中国社会的全面了解还得依靠媒体。但是,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减少,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报道自然也会减少。

中美关系是当前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且现在是美国民众最应该认识中国的时候,但主流媒体很难大展拳脚,无法向民众全面、详尽地报道中国。近年来,美国传媒对中国政治和经济进行分割式报道,对经济议题的报道比较平实、客观,但在报道政治议题时,仍然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看来,这种状况还会延续下去。

作者是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

魏然(美国南卡州)

最近两年是美国主流媒体的灾难年。一方面,互联网、手机、电子书等新媒体势如破竹,终结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报纸、杂志的读者流失给网络和手机;另一方面,经济衰退使媒体经营环境恶化,广告收入一减再减。美国报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报业广告收入锐减近18%,2009年近400家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减少十分之一。杂志业同命,2009年,广告售出页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多达360份杂志在关门大吉。

美国大报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收入由黑变红,盈利消失。《邮报》2007年盈利为6000万,2008年亏损近2亿;《纽约时报》在2007年盈利2亿5000万,2008年却亏损3000万。中西部大报《芝加哥论坛报》、西岸大报《洛杉矶时报》,都因经营困难而申请破产保护,重组债务。报界裁员数量空前,《纽约时报〉新闻部原有职员1200人,去年128人丢掉饭碗。根据劳工部数据,美国报业新闻从业人员的规模,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450万,减少至260万。

以传统媒体为主,舆论主流式微,内伤严重。在笔者任教的新闻传播学院,主修新闻的学生明显减少,而新闻传播从业员申请转行来教书的求职信有增无减。

美国主流媒体陷入危机,地位趋弱,对国内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民主体制,都有着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为了生存,陷入危机的主流媒体在新闻业务上都不得不进行调整。

严肃的新闻报道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特别是编采成本高、大众缺乏兴趣的国际新闻。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驻外记者站和驻外记者的数量大减,其中无线电视网驻外记者站减半。各大报派出的记者,从2002年至2006年间砍掉了四分之一,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

对新闻传统构成挑战

目前,全美所有报纸派出的驻外记者仅有141人。《华盛顿邮报》曾以“美国驻外记者寿终正寝”为标题,就此作了报道。在没有驻外记者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以简单的速食为主,后方汇集的资讯多于前方的现场报道。

在新闻业务上,多年来为人诟病的“一窝蜂式”(Pack Journalism)报道、“空降式”( Parachute Journalism)报道(接到采访任务后,临时抱拂脚)有抬头之势。最近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报道,可谓是“一窝蜂式” 报道的最新事例。

然而,在其他媒体苦撑时,福克斯电视网却一枝独秀,该新闻台今年利润可达到7亿美元。妙计是什么?在共和党谋士的领军下,该台将严肃新闻作为脱口秀主打,以言论为主,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用激情和煽情形成了“福克斯效应”。新闻脱口秀成本低,收视率高,主播充分发挥明星的边际效益,出书、作演讲,推高收视率。福克斯的经营理念已经对以事实为优先的美国新闻传统构成了挑战。

有人会说,美国主流媒体趋弱,互联网会取代之。不错,国际新闻报道在网上都看得到,但有研究发现,很多网站的新闻基本上是传统媒体提供的,没有合格和资深的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因此,若没有主流媒体的素质,网络是不能取代传统媒体而成为主流的。

奥巴马总统去年访问亚洲,在日本演讲时强调亚洲的重要性。他说,让每个美国人都明白,美国与亚太区域的前途攸关。但若了解美国主流媒体的都知道,他要让美国人明白这一点实属不易。

例如,主流媒体是美国大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虽然每年到中国旅游的人成千上万,但对中国社会的全面了解还得依靠媒体。但是,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减少,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报道自然也会减少。

中美关系是当前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且现在是美国民众最应该认识中国的时候,但主流媒体很难大展拳脚,无法向民众全面、详尽地报道中国。近年来,美国传媒对中国政治和经济进行分割式报道,对经济议题的报道比较平实、客观,但在报道政治议题时,仍然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看来,这种状况还会延续下去。

作者是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


相关内容

  • 见义勇为中的"囚徒困境"
  • 摘 要:见义勇为历来是中国所倡导的传统美德.但近些年来,尤其在"彭宇案"等案例的影响下,见义勇为与被救助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见义勇为者正在陷入一种"囚徒困境"中,这又直接助长了见危不救的社会风气.事实上,对类似案件的处理与传统的案件不同, ...

  • 论商业化语境下网络媒体道德规范的构建
  • 摘要 商业化的语境给网络媒体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困境,要在这种困境中寻求突破与解围,就需要网络媒体道德规范的构建:提升职业道德,强化公德意识:确立业界规范,提高媒体公信力:顺应经济规律,实现商业化的良性运作: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网络受众道德修养.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商业化 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G206 ...

  • AAA206.纸媒没有困境
  • 小编手记:在第五届全国深度报道研讨会上,郭光东说"困境.转型.深度救赎.突围这样的字眼在会场反复出现,悲观失望的氛围笼罩着会场",而他,是来"报告报告纸媒和深度报道的好消息,来捧场子的".小编邀你一起去听听来自他的好消息. 本文由仟言万语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 ...

  • 论社会道德困境
  • 摘 要 美德应该成为时代的标杆,引领社会大众走向幸福和谐的生活.面对社会道德的困境,要进行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寻找一条正确道路走出困境. 关键词 美德 社会道德 困境 中图分类号:B824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Social Moral Dilemma JIANG Chunmei ...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一手拿"圣经",一手拿"算盘"
  •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美国报业就兴起了以市场化.自由化.商业化和放宽管制为特征的改革浪潮.改革的指向是彻底转变报纸作为社会大众"仆人"的角色,由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斜,由侧重新闻制作转向兼营商业活动,从而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口号 ...

  • 看到日出,还是看到日落?
  • 编者按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报业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负重前行,部分都市类日报和行业报因为经营不善退出市场.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类周报却展示出独特风景,不少报纸平稳增长之余还有突破,甚至有专家指出周报未来将成为报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情况到底如何?本期<报业观察>特约请三位城市周 ...

  • 认清方向_坚定信念_坚持走自己的路
  • 理性思维引导独立判断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模式 ----读<中国震撼>引发的几点思考 读<中国震撼>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铁上,曾经有人对我说"这本书的确不错,我也看过".我和大家一样,深深感受作者独特而全面的阐述所带来的震撼:我们的民族是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民族,我 ...

  • 媒介论文定稿
  • 保密类别 编 号 媒介传播史论论文 浅析中国新闻报道的对外传播战略 院(系) 别专 业 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012年12月 1 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大国的作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许多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