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教案1(浙教版八上)

2.7(2)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②知道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③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④ 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2.能力目标

①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②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教学重点】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人类活动与洪水。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一个一侧为玻璃,其它三个侧面为木头箱子,接水桶,洒水壶,泥土,草皮

2.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

材料一:在冬半年里,由于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热量很少,北极和高纬地带为大量冰雪覆盖,地表面反射的热量也很大。因此,北极和高纬地带的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在那里堆积,形成了密度大的冷空气团。当这些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这种流动称为冷空气的活动,当很强的冷空气团从高纬向低纬移动,就形成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所经之处,将相继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受影响的范围广。

想一想:寒潮暴发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大雪、冰冻、雨凇等使交通堵塞,电信中断;沿海地区大风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强降温对农作物、瓜果及热带作物的冻害最为严重。寒潮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都很大,它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中有几种天气对国民经济危害较大。冬季寒潮造成急剧降温会冻裂工矿中的各种管道和阀门,还可酿成火灾水灾,致使停工停产。我国南方的经济作物也最怕冻害,橡胶树在5℃以下低温时,会使主干爆皮流胶,甚至全部干枯;柑桔遇—9℃以下低温时,就会产生冻害。就连急性心肌梗塞,在冬半年的两个频发期与寒潮集中时段也是一致的。春季寒潮南下,在长江以南与暖湿空气对峙,便造成连续低温阴雨。它对早稻影响最大,只要日平均气温低于12℃,最低气温低于8℃,持续三天以上,并伴有阴雨,就会发生冷害,引起芽种霉

烂或烂秧。

冻雨是在冬季和春秋寒潮中形成的,且高山比平原多。冻雨最大的危害是压断电线,拉倒电杆,造成电讯和输电中断;交通受阻,事故频发;甚至牧区母畜吃了有冻雨的草也会引起流产。

寒潮可造成雪灾。例如1983年12月21——28日春城昆明连续下了近30个小时的大雪,积雪达36厘米,破500年来的记录,大雪使西南铁路中断2天。北方牧区更是常遇风雪天气而酿成“白灾”,造成牲畜大量死亡。

寒潮还可造成晚春的雷暴冰雹。例如1983年4月27至28日的寒潮,使长江以南的7个省市下了冰雹,其中仅湖南省就有68个县市发生暴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60毫米,打坏秧苗30多万亩,毁坏作物135万亩。

冬天临近,即将进入寒潮频发期,各行各业要对寒潮引起的灾害予以足够重视,注意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及早做好防御工作。)

2.台风:

材料一:根据市气象台8月11日晚21时发布的台风警报,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的中心位置在离杭州大约800公里的洋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风速每秒钟达到40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云娜”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预计最大可能于今天夜里到明天上午在浙江的中南部(温岭、温州)一带沿海登陆。 谈一谈:你对台风了解多少?(卫星云图)

根据以往的经验,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台风危害图片)

材料二:据了解“云娜”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1956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而由温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防御措施正有条不紊地落实中。

说一说:假如你是温州市长,台风来临时你要怎么做?

作为我们普通市民该怎么做?

材料三:受其影响,预计12日夜里到13日,浙江全省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地区局部有特大暴雨;浙江沿海海面有12级或12级以上的大风,内陆平原地区和江河湖面有9-11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地区有12级以上大风。但在邻近台风经过的几个高温、久旱的地方迎来了丝丝凉意,和丰富雨水。

讨论:台风真是一无是处吗?

过多的雨水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

3.洪水:

材料一: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说一说: 1、你知道引发洪水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哪些活动可以引发洪水或加大洪水的危害?

3、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洪和抗洪措施?

持续性暴雨和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天气。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O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

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O%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O%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壤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沙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说一说:我们家乡的气候是否在变化?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中科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博士在5月10日的香山科学会议上指出,最近20年,中国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华北等地区已经出现了干旱化趋势。干旱化引起了北方地区近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沙尘天气。

问题一:引起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热岛”现象)并投影成因。 材料二:专家强调,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并将影响到经济发展。气候变暖可能加剧未来的水资源供求矛盾,农业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体现为产量下降、布局变动和成本增加等等。其他行业也将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净增荒漠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讨论:全球气温升高会对人类造成那些威胁?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注意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而在上海实施三年的环保行动计划,使上海的天空变得越来越蓝。

讨论:1、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恶化?

2、我们能为保护大气环境做些什么有益的事?

2.7(2)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②知道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③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④ 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2.能力目标

①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②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教学重点】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人类活动与洪水。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一个一侧为玻璃,其它三个侧面为木头箱子,接水桶,洒水壶,泥土,草皮

2.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

材料一:在冬半年里,由于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热量很少,北极和高纬地带为大量冰雪覆盖,地表面反射的热量也很大。因此,北极和高纬地带的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在那里堆积,形成了密度大的冷空气团。当这些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这种流动称为冷空气的活动,当很强的冷空气团从高纬向低纬移动,就形成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所经之处,将相继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受影响的范围广。

想一想:寒潮暴发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大雪、冰冻、雨凇等使交通堵塞,电信中断;沿海地区大风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强降温对农作物、瓜果及热带作物的冻害最为严重。寒潮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都很大,它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中有几种天气对国民经济危害较大。冬季寒潮造成急剧降温会冻裂工矿中的各种管道和阀门,还可酿成火灾水灾,致使停工停产。我国南方的经济作物也最怕冻害,橡胶树在5℃以下低温时,会使主干爆皮流胶,甚至全部干枯;柑桔遇—9℃以下低温时,就会产生冻害。就连急性心肌梗塞,在冬半年的两个频发期与寒潮集中时段也是一致的。春季寒潮南下,在长江以南与暖湿空气对峙,便造成连续低温阴雨。它对早稻影响最大,只要日平均气温低于12℃,最低气温低于8℃,持续三天以上,并伴有阴雨,就会发生冷害,引起芽种霉

烂或烂秧。

冻雨是在冬季和春秋寒潮中形成的,且高山比平原多。冻雨最大的危害是压断电线,拉倒电杆,造成电讯和输电中断;交通受阻,事故频发;甚至牧区母畜吃了有冻雨的草也会引起流产。

寒潮可造成雪灾。例如1983年12月21——28日春城昆明连续下了近30个小时的大雪,积雪达36厘米,破500年来的记录,大雪使西南铁路中断2天。北方牧区更是常遇风雪天气而酿成“白灾”,造成牲畜大量死亡。

寒潮还可造成晚春的雷暴冰雹。例如1983年4月27至28日的寒潮,使长江以南的7个省市下了冰雹,其中仅湖南省就有68个县市发生暴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60毫米,打坏秧苗30多万亩,毁坏作物135万亩。

冬天临近,即将进入寒潮频发期,各行各业要对寒潮引起的灾害予以足够重视,注意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及早做好防御工作。)

2.台风:

材料一:根据市气象台8月11日晚21时发布的台风警报,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的中心位置在离杭州大约800公里的洋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风速每秒钟达到40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云娜”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预计最大可能于今天夜里到明天上午在浙江的中南部(温岭、温州)一带沿海登陆。 谈一谈:你对台风了解多少?(卫星云图)

根据以往的经验,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台风危害图片)

材料二:据了解“云娜”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1956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而由温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防御措施正有条不紊地落实中。

说一说:假如你是温州市长,台风来临时你要怎么做?

作为我们普通市民该怎么做?

材料三:受其影响,预计12日夜里到13日,浙江全省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地区局部有特大暴雨;浙江沿海海面有12级或12级以上的大风,内陆平原地区和江河湖面有9-11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地区有12级以上大风。但在邻近台风经过的几个高温、久旱的地方迎来了丝丝凉意,和丰富雨水。

讨论:台风真是一无是处吗?

过多的雨水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

3.洪水:

材料一: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说一说: 1、你知道引发洪水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哪些活动可以引发洪水或加大洪水的危害?

3、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洪和抗洪措施?

持续性暴雨和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天气。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O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

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O%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O%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壤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沙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说一说:我们家乡的气候是否在变化?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中科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博士在5月10日的香山科学会议上指出,最近20年,中国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华北等地区已经出现了干旱化趋势。干旱化引起了北方地区近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沙尘天气。

问题一:引起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热岛”现象)并投影成因。 材料二:专家强调,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并将影响到经济发展。气候变暖可能加剧未来的水资源供求矛盾,农业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体现为产量下降、布局变动和成本增加等等。其他行业也将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净增荒漠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讨论:全球气温升高会对人类造成那些威胁?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注意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而在上海实施三年的环保行动计划,使上海的天空变得越来越蓝。

讨论:1、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恶化?

2、我们能为保护大气环境做些什么有益的事?


相关内容

  • [3. 家乡的四季变化]教案
  • <家乡的四季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中国气候分布图一幅. 2.气象卫星云图.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4.收集家乡四季变化的资料 ...

  • 多样的气候教案
  • 多样的气候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我国各地气候的多样性,体会祖国幅员辽阔. 2. 初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制作课件. 2. 布置学生收看天气预报,查找我国各地气候的成因.中国的气象名城 3. 搜集关于家乡的气候资料. 导入新课 今年寒假,我们全家到海南玩了一趟, ...

  • 世界地理学教案
  • 教 案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第二节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1.气候的定义 气候: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 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 ...

  • [多样的气候]参考教案
  • 多样的气候 教学目标: 感受祖国各地复杂多样的气候,进一步感知祖国的辽阔幅员.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一个包含天气预报节目.气象符号图气象知识的多媒体或准备相关资料. 2.学生课前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模拟主持天气预报节目.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个 ...

  • 高二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五校联考复习资料2---世界地理 [复习方法] 1.对于区域(国家)特征的复习,要抓住区域最主要的特征,重点突出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运用地理要素联系分析法复习,把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综合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尤其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例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善于 ...

  •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 第二章 第七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1.B 解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脉,此界线以东以南是季风区 ...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_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 第2卷第1期 20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V01.2.No.1January,2006 6年1月CLIMATECHANGERESEARCH 文章编号:1673-1719(2006)01-0003-06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 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丁一汇',任国玉 ...

  • 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
  •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 ...

  • 山西省雷暴气候特征
  •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10期 文章编号:1005-6033(2007)10-0138-02收稿日期:2007-02一15 山西省雷暴气候特征 贾朝阳-,一,王盘兴t,李丽平1,吴晓燕,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