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鲁迅先生

写在前面的话

教师节应景文。回想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些老师,本可以借此机会谄媚一下,可惜需要谄媚的看不到,看得到的不需要谄媚。只能往前追溯,想起这位对我影响巨大的老师,还一直藏在我心底。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鲁迅先生。

那是我还在高四的时候,与他偶遇了。

那年我正值复读,本应该已经考上大学的我有些不甘心。并不因为考试,而是看到原来的同学已经在大学里激扬文字、放飞思想,非常着急。

我已经比别人晚了一年,所以,我决定在这一年里必须复**,同时自学大学的课程。

恰逢我复读的高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虽然说好,应该只是全市最好。我小学时候,旁边就是市图书馆,我在里面义务当了两年管理员,看了不少书。可是到了初中,学校并没有图书馆,到了高中,虽然有图书馆,但里面显然没有人打理,藏书的质量让我感到恶心。于是,我几乎忘了读书这回事。

直到复读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每周有新书推荐,很多适合中学生看的书。当时是巨大的惊喜,我恨不得一口气全都搬回家看,这是阔别了多少年才再见到这么多书。

于是,我在图书证办好以后,开始不停借书。那时住校,每天上课偷着看,还有晚饭以后上教室就立即开始看。晚上有两节晚自**,反正我听英语听力肯定瞌睡荒废一节课,于是我每天晚上要先看一节课,大概一个小时吧。看得入迷的时候,经常超时,同桌陆安夫以为我看什么那么精彩,经常忍不住好奇两眼,都败兴而归。为此,陆安夫提醒我好几次学**为重,班主任也找我谈过好几次话,结果还是死性不改。

回想起来,为了装逼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结果都忘了。现在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看了差不多一套北大出版的《XXX十五讲》,大概有美学的、哲学的、文学的等等。还看了大部分金庸小说,基本都是晚上被子里打手电筒看的。还在被子里看的一本大部头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集》,我还记得是因为这本书用的纸质量很好,还反光,电筒照上去很刺眼;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是我看的最装逼的一本书,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以,你懂的。

不过以上这些书,都只是因为兴趣或者装逼看的。给我心灵造成不可磨灭影响的是《鲁迅全集》。

对,没错,鲁迅全集。我在复读时候,看了一整套《鲁迅全集》,而且不仅是看,其中的《野草》、《日记》以及重点的几本,我还做了各种笔记,尤其是《野草》,我重复看了无数遍,还抄了一遍,基本上都能全部背下来了。不仅如此,一边看《鲁迅全集》,我还找相关的鲁迅研究书籍来看,不过能力有限,当时只看了王晓明的《鲁迅传》、钱理群的《鲁迅的最后十年》、还有孔庆东涉及鲁迅的几本书(谁没走过弯路了是不是,孔庆东文集差点买了)还有朱正的《鲁迅传》,其他的我就记不清了。

那年效率之高,让我真想多复读几年,说不定我能评个教授哈哈哈。

听到这里,我的大多数同学的反应就是,你丫的有没有好好复读啊!

我并没有后悔过。当时,我能遇见的,只有鲁迅。

虽然我复读的时候总体上是比较正能量的,但是在女生那总是接连受挫,这让青春期的我为此非常烦恼,如果没有遇到鲁迅,一个开朗神经的少年眼看就要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屌丝,走向沉沦。

于是我遇到了鲁迅,不要指望一个高中生能读懂多少内容,即使是能背下《野草》,其实大多数也不得要领,只是大概知道,这是鲁迅在反抗,反抗,反抗。好在鲁迅一些讽刺文章是很好看懂的,当时狂人从歪歪斜斜的字缝里中发现满本写的都是“吃人”,给我带来了同样的震撼。

不过,鲁迅给我最大的安慰是,反抗绝望。当时正值中二病加重期,内心苦闷、感情受挫,如果再来个什么天灾人祸,就可以名正言顺走向绝望了,可是偏偏遇到鲁迅,反抗绝望。

鲁迅经历过失败,沉寂十年;目睹过青年的牺牲;遭到同阵营的战友背后袭来的冷箭等等,每一项放在别人身上都可能摧毁一个人的三观,可是鲁迅心底上仍然是充满正能量的。当时我一想,这不和我正好相似嘛:暗恋女生好几年没有结果;眼看着女生喜欢上别的男生了;和女生关系好,遭到其他男生的破坏甚至威胁(就是那么中二)。我的这些经历和痛苦与鲁迅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我很好奇鲁迅是如何反抗绝望的。

从一开始,怀着中二的目的去看鲁迅,寻找共鸣。

慢慢地,我发现共鸣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本来是想找个人一起骂这个世界的,结果却慢慢地被隐藏在黑暗里的光明击中了。负能量没释放完,被正能量灌注了。

到后来,我开始看鲁迅日记,从一点一滴,还原鲁迅,这不仅是一个战士,还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父亲,每当看到那些片段,都异常感动。我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爱——鲁迅看到海婴(儿子)躺在阳台耍赖,于是过了一会儿突然也躺在阳台上,海婴很奇怪,问他,他说晒太阳,于是两人发现晒太阳**啊,就一起躺着晒了起来,还不时逗两句。

有时候,就是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你感觉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于是,我每天都看点鲁迅的日记和书信,感觉每天都能看看他如何生活的,仿佛隔着不到一百年。

后来,我开始紧张了,因为鲁迅的病严重了,期间他的朋友给他想了很多办法,安排他去养病,结果因为各种事情,鲁迅放不下手头的事,没去。不过一段时间后,又好转了,我松了口气。可又看了两天,鲁迅的病又严重了,我又开始紧张了。这次他又没去养病。

反复几次,鲁迅的病估计已经相当严重,连他自己也觉得必须到国外养病一段时间,否则难以好转。可是一直说去,一直拖着……看得我非常着急

结果那天晚自**,鲁迅又开始犯疼了,好在一会儿好像又没事了。当我继续往后翻时,看到:

鲁迅的最后一封信。

我不能接受一个陪伴我那么长时间,开导我那么长时间的一位老朋友,突然死了。就在那个明亮的教室里,我只能偷偷洒下几滴眼泪,和他告别。

几天以后,我看到曹靖华接到鲁迅死讯的第一反应,和我一样:

精神病测试题

广告

值的用心收藏的10句经典说说

美巴巴

3-24

青藤特卖

腾讯网

3-24

“没有的事,谣言,谣言!”

从前的老师教给我知识,培养我**惯,但在我苦闷时如此长时间的陪伴我,带我走过人生中一些崎岖的人,鲁迅是第一个。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鲁迅先生。

故以此文怀念一下他。

希望这篇文章没有给我和鲁迅抹黑……

写在前面的话

教师节应景文。回想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些老师,本可以借此机会谄媚一下,可惜需要谄媚的看不到,看得到的不需要谄媚。只能往前追溯,想起这位对我影响巨大的老师,还一直藏在我心底。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鲁迅先生。

那是我还在高四的时候,与他偶遇了。

那年我正值复读,本应该已经考上大学的我有些不甘心。并不因为考试,而是看到原来的同学已经在大学里激扬文字、放飞思想,非常着急。

我已经比别人晚了一年,所以,我决定在这一年里必须复**,同时自学大学的课程。

恰逢我复读的高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虽然说好,应该只是全市最好。我小学时候,旁边就是市图书馆,我在里面义务当了两年管理员,看了不少书。可是到了初中,学校并没有图书馆,到了高中,虽然有图书馆,但里面显然没有人打理,藏书的质量让我感到恶心。于是,我几乎忘了读书这回事。

直到复读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每周有新书推荐,很多适合中学生看的书。当时是巨大的惊喜,我恨不得一口气全都搬回家看,这是阔别了多少年才再见到这么多书。

于是,我在图书证办好以后,开始不停借书。那时住校,每天上课偷着看,还有晚饭以后上教室就立即开始看。晚上有两节晚自**,反正我听英语听力肯定瞌睡荒废一节课,于是我每天晚上要先看一节课,大概一个小时吧。看得入迷的时候,经常超时,同桌陆安夫以为我看什么那么精彩,经常忍不住好奇两眼,都败兴而归。为此,陆安夫提醒我好几次学**为重,班主任也找我谈过好几次话,结果还是死性不改。

回想起来,为了装逼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结果都忘了。现在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看了差不多一套北大出版的《XXX十五讲》,大概有美学的、哲学的、文学的等等。还看了大部分金庸小说,基本都是晚上被子里打手电筒看的。还在被子里看的一本大部头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集》,我还记得是因为这本书用的纸质量很好,还反光,电筒照上去很刺眼;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是我看的最装逼的一本书,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以,你懂的。

不过以上这些书,都只是因为兴趣或者装逼看的。给我心灵造成不可磨灭影响的是《鲁迅全集》。

对,没错,鲁迅全集。我在复读时候,看了一整套《鲁迅全集》,而且不仅是看,其中的《野草》、《日记》以及重点的几本,我还做了各种笔记,尤其是《野草》,我重复看了无数遍,还抄了一遍,基本上都能全部背下来了。不仅如此,一边看《鲁迅全集》,我还找相关的鲁迅研究书籍来看,不过能力有限,当时只看了王晓明的《鲁迅传》、钱理群的《鲁迅的最后十年》、还有孔庆东涉及鲁迅的几本书(谁没走过弯路了是不是,孔庆东文集差点买了)还有朱正的《鲁迅传》,其他的我就记不清了。

那年效率之高,让我真想多复读几年,说不定我能评个教授哈哈哈。

听到这里,我的大多数同学的反应就是,你丫的有没有好好复读啊!

我并没有后悔过。当时,我能遇见的,只有鲁迅。

虽然我复读的时候总体上是比较正能量的,但是在女生那总是接连受挫,这让青春期的我为此非常烦恼,如果没有遇到鲁迅,一个开朗神经的少年眼看就要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屌丝,走向沉沦。

于是我遇到了鲁迅,不要指望一个高中生能读懂多少内容,即使是能背下《野草》,其实大多数也不得要领,只是大概知道,这是鲁迅在反抗,反抗,反抗。好在鲁迅一些讽刺文章是很好看懂的,当时狂人从歪歪斜斜的字缝里中发现满本写的都是“吃人”,给我带来了同样的震撼。

不过,鲁迅给我最大的安慰是,反抗绝望。当时正值中二病加重期,内心苦闷、感情受挫,如果再来个什么天灾人祸,就可以名正言顺走向绝望了,可是偏偏遇到鲁迅,反抗绝望。

鲁迅经历过失败,沉寂十年;目睹过青年的牺牲;遭到同阵营的战友背后袭来的冷箭等等,每一项放在别人身上都可能摧毁一个人的三观,可是鲁迅心底上仍然是充满正能量的。当时我一想,这不和我正好相似嘛:暗恋女生好几年没有结果;眼看着女生喜欢上别的男生了;和女生关系好,遭到其他男生的破坏甚至威胁(就是那么中二)。我的这些经历和痛苦与鲁迅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我很好奇鲁迅是如何反抗绝望的。

从一开始,怀着中二的目的去看鲁迅,寻找共鸣。

慢慢地,我发现共鸣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本来是想找个人一起骂这个世界的,结果却慢慢地被隐藏在黑暗里的光明击中了。负能量没释放完,被正能量灌注了。

到后来,我开始看鲁迅日记,从一点一滴,还原鲁迅,这不仅是一个战士,还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父亲,每当看到那些片段,都异常感动。我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爱——鲁迅看到海婴(儿子)躺在阳台耍赖,于是过了一会儿突然也躺在阳台上,海婴很奇怪,问他,他说晒太阳,于是两人发现晒太阳**啊,就一起躺着晒了起来,还不时逗两句。

有时候,就是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你感觉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于是,我每天都看点鲁迅的日记和书信,感觉每天都能看看他如何生活的,仿佛隔着不到一百年。

后来,我开始紧张了,因为鲁迅的病严重了,期间他的朋友给他想了很多办法,安排他去养病,结果因为各种事情,鲁迅放不下手头的事,没去。不过一段时间后,又好转了,我松了口气。可又看了两天,鲁迅的病又严重了,我又开始紧张了。这次他又没去养病。

反复几次,鲁迅的病估计已经相当严重,连他自己也觉得必须到国外养病一段时间,否则难以好转。可是一直说去,一直拖着……看得我非常着急

结果那天晚自**,鲁迅又开始犯疼了,好在一会儿好像又没事了。当我继续往后翻时,看到:

鲁迅的最后一封信。

我不能接受一个陪伴我那么长时间,开导我那么长时间的一位老朋友,突然死了。就在那个明亮的教室里,我只能偷偷洒下几滴眼泪,和他告别。

几天以后,我看到曹靖华接到鲁迅死讯的第一反应,和我一样:

精神病测试题

广告

值的用心收藏的10句经典说说

美巴巴

3-24

青藤特卖

腾讯网

3-24

“没有的事,谣言,谣言!”

从前的老师教给我知识,培养我**惯,但在我苦闷时如此长时间的陪伴我,带我走过人生中一些崎岖的人,鲁迅是第一个。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鲁迅先生。

故以此文怀念一下他。

希望这篇文章没有给我和鲁迅抹黑……


相关内容

  •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什么人物? 生:鲁迅的老师. 师:是,但准确吗?鲁迅的老师很多啊,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也是他的老师. 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教解剖学. 师:哎,这就准确了.学语文,就是要把 ...

  • 藤野先生文章赏析
  • 鲁迅<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 ...

  • 藤野先生读后感600字
  • 藤野先生读后感600字(一) 文/徐玲 自从走上这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以来,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我们的学生,一个班有那么多的学生,每个学生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个体差异,有学习好的,有学习不好的,有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也有沉默寡言,文质彬彬的,该如何对待这些个体差异,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创造一个良 ...

  • [藤野先生]说课稿
  • <藤野先生>说课稿 说教材 (一)关于写作时间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中学语文教学重的传统篇目.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发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这个时期写的.文 ...

  • 为什么不爱鲁迅
  • 喜欢一个人不用理由,也许就是那一眼,也许就是喜欢,没道理.不喜欢,甚至说不爱,倒通常要给个理由. 上学那会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不爱鲁迅.为什么呢? 我最开始是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些我没听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叫天子.桑葚儿--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儿童乐园.许多年后的一 ...

  • 藤野先生作文
  •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佛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 ...

  • [藤野先生]读后感
  •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一位对他悉心教导的老师.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鲁迅在日本留学,当时他不满国内的教学方法,从而想在外国寻求一条新的学习道路,然而,清国留学生作为当时弱国的学生,遭受排挤和藐视.于是,他便到了一个小市镇--仙台 ...

  •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藤野先生]
  • 1<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 引入新课 二.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业评价试卷
  • 埭头中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评价试卷 石塔小学 陈亮飞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ú fánɡ cìwei wǎn lián xiánɡ xì huǎnɡ rán dà wù ( ) ( ) ( ) ( ) ( ) kū shòu shì shì wén zhānɡ ké sou hú lún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