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遗毒千古:将儒学改造成残酷的统治之术

董仲舒,因其为汉武帝提供了夺取权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被视为新一代的袁盎类型的人物。

实际上,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烂人。

他究竟有多烂呢?

——董仲舒,他成功地把伟大的儒学思想及智慧,改造成为外壳为儒,内芯实为法家刑名的诡异统御之术。简单说,他把儒学弄成了下九流的儒术。

但,能够把个伟大的智慧思想,改造成为统治天下的刑民之术,这同样也是需要真本事的。公平评价,董仲舒这烂人的智慧,比袁盎高出几千甚至几万倍不止。袁盎,连烂人董仲舒的一根小脚趾头都比不上。

但是,年方16岁的汉武帝,仍然视董仲舒为新一代的袁盎,让他去替自己监视新一代的吴王。

新一代的吴王,名字叫刘非,他的年龄,比汉武帝刘彻大12岁,是景帝做太子时,爱妾程姬所生的第8个儿子。

也就是说,当景帝废掉了长子刘荣时,向皇位发起冲击的,不只是梁王刘武,实际上还有这位比汉武帝大一轮的哥哥刘非。

而实际上,八皇子刘非的夺标呼声,远高于汉武帝。

吴王刘濞发起七国之乱的那一年,小汉武帝才3岁,而刘非已经15了。

15岁的刘非,帅气英俊,勇力非凡,主动上疏,要求统兵作战。景帝欣赏他的能力,赐他将军印,让他领兵击吴。刘非表现得非常好,吴王被平灭之后,景帝就封了刘非为江都王,管辖的地盘,恰恰是吴王原来的吴地。

对于汉武帝刘彻来说,无论后宫的窦太后对他的权力造成多大威胁,但窦太后终究是他的奶奶,没理由夺了他的龙椅。但新任江都王刘非就不同了,一旦他学着吴王刘濞那样闹上一场,汉武帝的龙椅,可就有点悬了。

景帝时代,是靠了袁盎牵制吴王。这也是袁盎明明知道吴王造反,却从来不吭气,而且景帝事后也不追究的原因——很显然,袁盎是汉景帝派在吴王身边的眼线。袁盎表面上不报告,暗地里实际上是与景帝互通消息的。

而到了汉武帝时代,武帝就以董仲舒为新的眼线,由他负责牵制江都王刘非。

必须承认,董仲舒对江都王的牵制,是非常成功的。刘非在王位27年,从未曾起过反心,而董仲舒也因此成为一代饱学之士,暂时淡出于权力的风潮之外——但很快,这厮书呆气发作,被人拖回朝廷,打到半死。

也就是说,汉武帝还需要新的人手,拿来折磨后宫的窦太后。

他挑选的这个人,名字叫赵绾。(摘自《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董仲舒,因其为汉武帝提供了夺取权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被视为新一代的袁盎类型的人物。

实际上,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烂人。

他究竟有多烂呢?

——董仲舒,他成功地把伟大的儒学思想及智慧,改造成为外壳为儒,内芯实为法家刑名的诡异统御之术。简单说,他把儒学弄成了下九流的儒术。

但,能够把个伟大的智慧思想,改造成为统治天下的刑民之术,这同样也是需要真本事的。公平评价,董仲舒这烂人的智慧,比袁盎高出几千甚至几万倍不止。袁盎,连烂人董仲舒的一根小脚趾头都比不上。

但是,年方16岁的汉武帝,仍然视董仲舒为新一代的袁盎,让他去替自己监视新一代的吴王。

新一代的吴王,名字叫刘非,他的年龄,比汉武帝刘彻大12岁,是景帝做太子时,爱妾程姬所生的第8个儿子。

也就是说,当景帝废掉了长子刘荣时,向皇位发起冲击的,不只是梁王刘武,实际上还有这位比汉武帝大一轮的哥哥刘非。

而实际上,八皇子刘非的夺标呼声,远高于汉武帝。

吴王刘濞发起七国之乱的那一年,小汉武帝才3岁,而刘非已经15了。

15岁的刘非,帅气英俊,勇力非凡,主动上疏,要求统兵作战。景帝欣赏他的能力,赐他将军印,让他领兵击吴。刘非表现得非常好,吴王被平灭之后,景帝就封了刘非为江都王,管辖的地盘,恰恰是吴王原来的吴地。

对于汉武帝刘彻来说,无论后宫的窦太后对他的权力造成多大威胁,但窦太后终究是他的奶奶,没理由夺了他的龙椅。但新任江都王刘非就不同了,一旦他学着吴王刘濞那样闹上一场,汉武帝的龙椅,可就有点悬了。

景帝时代,是靠了袁盎牵制吴王。这也是袁盎明明知道吴王造反,却从来不吭气,而且景帝事后也不追究的原因——很显然,袁盎是汉景帝派在吴王身边的眼线。袁盎表面上不报告,暗地里实际上是与景帝互通消息的。

而到了汉武帝时代,武帝就以董仲舒为新的眼线,由他负责牵制江都王刘非。

必须承认,董仲舒对江都王的牵制,是非常成功的。刘非在王位27年,从未曾起过反心,而董仲舒也因此成为一代饱学之士,暂时淡出于权力的风潮之外——但很快,这厮书呆气发作,被人拖回朝廷,打到半死。

也就是说,汉武帝还需要新的人手,拿来折磨后宫的窦太后。

他挑选的这个人,名字叫赵绾。(摘自《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相关内容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
  • 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对中国传统文化见解 曾子在<论语"学而>中说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风俗淳厚.文化底蕴厚重是先前哲人们所推崇的人类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上下五千年,未曾有任何怠慢.自诸子百家争鸣,传统 ...

  • 浅论魏晋玄学形成的原因
  • 浅论魏晋玄学形成的原因 张敬花 (天水师范学院 741001马列教学部,甘肃天水) 摘 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玄学,作为中国哲学独具魅力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在魏晋社会这块特殊的土壤上发芽.生长起来的,同时,它也折射出了时代的特点.它的产生,是儒道之间一次大的思想冲突,也是儒道之间 ...

  • 浅谈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 浅谈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北方民族大学 支晓亮 摘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司马迁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的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他以恢宏的气势,旷代的奇才,惊人的意志,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篇章.司马迁作为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极为 ...

  • 汉代儒学(原创)
  • 专题一 第二节 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知识·梳理 儒 学 的 兴起 春 秋 战 国 秦 汉 孔子 创始人 系统 沉重打击 成为正统 孟子 发展 完整 荀子 改造 蔚然大宗 人数之多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一. &qu ...

  •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 评述董仲舒思想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董仲舒经过周密的思考与组织,以儒学为本,综合各家,最终形成一种以公羊学为骨干,以天人感应为基础,整合阴阳.黄老.法.诸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完成了汉代新儒学. 从董仲舒所处时代入手,以当时 ...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必修3
  •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2)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 (3)理解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 (4)通过 ...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
  • 提示: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③虽 ...

  • 历史必修3专题(一)检测
  • 历史必修3专题(一)检测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 ...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演变 1.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2)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4)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