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外渗的处理

药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 药物外渗的分类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 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

2.物理因素 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 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血管因素 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四、 药液渗漏的防护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静脉留置针 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熟悉药液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五、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4、局部封闭:用41/2一51/2门肌肉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5、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6、钙剂:热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冷敷

9、化疗药物:一般处理: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静脉通路(要更换输液器)。立即用0.9%生理盐水10—20m1快速沿原静脉滴入,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拔针并按压针眼2—5分钟。冰袋冷敷1 5—30分钟,3天内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一般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卜5m1。

10、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减少进一步的

*六、 药物外渗的护理对策

1 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临床常见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护理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 热敷 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 封闭疗法 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 中西药制剂 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1] 。

4 照射疗法 可用红外线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脂肪乳外漏

1 .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2 .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3. 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存于有盖小瓶内,然后用棉签将药涂于外渗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盖上瓶盖。每隔4h换药1次。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1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多巴胺外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坏死

2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环。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而浸润注射本身对肌肉组织就是一种机械损伤。

3 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4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钙剂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

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5)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造影剂外渗化疗药物外渗

用50%的硫酸镁局部湿冷敷 ,如肿胀明显,则要抬高上肢减轻水肿,绝对不能热敷,因为非离子造影剂都是高渗的,热敷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使血管内向外渗出更多,肿胀更明显。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

1) 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用5 ml 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尽可能回抽渗出的药液。

2) 注射部位局部封闭:取适当的解毒剂,如无解毒剂,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5-10ml作环形封闭。环型局部封闭方法:消毒局部皮肤,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cm处用6-7号针头行环形封闭,再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深浅最好在渗漏区底部,不可过浅,注射前抽回血,最后覆盖无菌纱块。局部封闭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疼痛。

3) 发泡性药物(长春瑞宾、多柔比星等)外渗建议局部封闭每8小时1次,持续2-3天,一般化疗药物局部封闭1次。

4) 冰敷:注射部位间断冰敷24小时,冰敷期间密切巡视,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红班、苍白及病人主诉疼痛加剧等表现,防止用冷不当发生冻伤。

5) 热敷:奥沙利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外渗后局部不宜冷敷。应在发生外渗后24小时内间断热敷,水温40o℃左右,并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

6) 冰敷、热敷后,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及微波治疗,也可局部黏贴水胶体敷料。

7) 对外渗部位应持续观察,按药物外渗护理单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8) 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或伤口小组会诊,做清创处理

附:药物PH、渗透压相关知识点

一、PH9.0时,外周静脉会发生严重的静脉炎

几种药物的PH

环丙沙星 3.3—4.6

氯化钾 5.0

盐酸多巴胺 3.5

万古霉素 3.0

长春新碱 3.5—5.0

顺铂 3.5—6.0

环磷酰胺 3.0—9.0

二、渗透压表示液体中小颗粒的数量

正常范围为240-340mOsm/L(290mOsm/L)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

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几种药物的渗透压

PN 1100-1400

20%甘露醇 1100

50%GS 2526

右旋糖苷 2000

造影剂 >1000

药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 药物外渗的分类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 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

2.物理因素 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 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血管因素 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四、 药液渗漏的防护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静脉留置针 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熟悉药液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五、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4、局部封闭:用41/2一51/2门肌肉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5、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6、钙剂:热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冷敷

9、化疗药物:一般处理: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静脉通路(要更换输液器)。立即用0.9%生理盐水10—20m1快速沿原静脉滴入,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拔针并按压针眼2—5分钟。冰袋冷敷1 5—30分钟,3天内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一般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卜5m1。

10、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减少进一步的

*六、 药物外渗的护理对策

1 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临床常见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护理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 热敷 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 封闭疗法 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 中西药制剂 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1] 。

4 照射疗法 可用红外线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脂肪乳外漏

1 .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2 .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3. 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存于有盖小瓶内,然后用棉签将药涂于外渗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盖上瓶盖。每隔4h换药1次。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1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多巴胺外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坏死

2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环。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而浸润注射本身对肌肉组织就是一种机械损伤。

3 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4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钙剂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

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5)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造影剂外渗化疗药物外渗

用50%的硫酸镁局部湿冷敷 ,如肿胀明显,则要抬高上肢减轻水肿,绝对不能热敷,因为非离子造影剂都是高渗的,热敷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使血管内向外渗出更多,肿胀更明显。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

1) 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用5 ml 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尽可能回抽渗出的药液。

2) 注射部位局部封闭:取适当的解毒剂,如无解毒剂,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5-10ml作环形封闭。环型局部封闭方法:消毒局部皮肤,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cm处用6-7号针头行环形封闭,再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深浅最好在渗漏区底部,不可过浅,注射前抽回血,最后覆盖无菌纱块。局部封闭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疼痛。

3) 发泡性药物(长春瑞宾、多柔比星等)外渗建议局部封闭每8小时1次,持续2-3天,一般化疗药物局部封闭1次。

4) 冰敷:注射部位间断冰敷24小时,冰敷期间密切巡视,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红班、苍白及病人主诉疼痛加剧等表现,防止用冷不当发生冻伤。

5) 热敷:奥沙利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外渗后局部不宜冷敷。应在发生外渗后24小时内间断热敷,水温40o℃左右,并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

6) 冰敷、热敷后,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及微波治疗,也可局部黏贴水胶体敷料。

7) 对外渗部位应持续观察,按药物外渗护理单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8) 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或伤口小组会诊,做清创处理

附:药物PH、渗透压相关知识点

一、PH9.0时,外周静脉会发生严重的静脉炎

几种药物的PH

环丙沙星 3.3—4.6

氯化钾 5.0

盐酸多巴胺 3.5

万古霉素 3.0

长春新碱 3.5—5.0

顺铂 3.5—6.0

环磷酰胺 3.0—9.0

二、渗透压表示液体中小颗粒的数量

正常范围为240-340mOsm/L(290mOsm/L)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

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几种药物的渗透压

PN 1100-1400

20%甘露醇 1100

50%GS 2526

右旋糖苷 2000

造影剂 >1000


相关内容

  • 纤维素的新型溶剂
  • 第35卷第10期2007 10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Vol.35No.10 Oct.2007 纤维素的新型溶剂 1) 卢 嫚 胡 萍 余少文 邢 苗 (深圳大学,深圳,518060) (华南农业大学) 摘 要 主要介绍 ...

  • 基于PLC的两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设计
  • 基于PLC 的两种液体混合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生产装置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度自动化的需要.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效益是企业生成所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可编程控制器系 统不断满足各个生产 ...

  • 文献检索大致格式
  • <文献检索>论文 萃取技术在炼油工艺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0年11月15日 <文献检索>课 注:课题内分工,指课题组成员拟承担的主要工作,如:分析课题要求.检索文献.获取 原文...课题报告最后陈述人.课题总负责人,等. 文 ...

  • 运输液体货物防泄漏措施及泄露处理方法
  • 运输液体货物防泄漏措施及泄露处理方法 一.防泄漏预防的重要性 在运输液体货物过程中,防泄漏预防工作既可以减少我们自身货物的缺失带来的损失,也会减轻对车辆及环境的污染. 我们运送的一些货物产品有些价值是非常高的,泄漏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从深层次上说若有化学成分的液体流入了下水道,会严重危及人民 ...

  • 磷化液的制造原料
  • 一.磷化液的制造原料: 1.一般家庭式作坊所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磷酸二氢锌(粉体)+硝酸锌(粉体) B.85%磷酸(液体)+40%-98%硝酸(液体)+95%氧化锌(粉体)或者锌渣或锌灰(固体) 注:无效成分约30%. 2.国际标准使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 ...

  • 危险化学品 的分类
  •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根据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为以下9个类别: 第一类--爆炸品, 第二类--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 第四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 ...

  • 临床急救顺序
  • 一.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 抗组织胺 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 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 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 ...

  • 离心泵气蚀及应急处理
  • 离心泵的汽蚀 在设计.选择和使用离心泵时,通常需要根据泵的吸入能力来确定和核算泵的安装高度,以保证泵能正常地吸入液体.而离心泵能不能正常吸入液体又与吸入口处液流的状况有密切关系. 1.离心泵的汽蚀 从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流体之所以能被顺利地吸入叶轮,是由于叶轮中心处的流体被离心力甩出叶轮,在叶 ...

  • 静脉输液试题
  • 静脉输液试题 一.单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D ) A.半卧位 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

  •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
  • 苯(C6H6) 1 苯基异氰酸酯 1 苯乙烯(C 8H 8) 2 吡 啶(C 5H 5N ) 3 硝基苯(C 6H 5NO 2) 4 盐 酸(HCl ) 5 重铬酸钠(Na 2Cr 2O 7·H2O ) 5 异丙醇(C 3H 8O ) 6 异丁烷(C 4H 10) 7 重铬酸钾(K 2Cr 2O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