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和反射.透镜

第1讲 光的折射和反射 【考点】

(1)对于光现象可以进行分类(光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步枪瞄准、激光准直、排队。

(1)在开凿大山隧道时, 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引导掘进机, 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 保证隧道不出偏差 (2)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3)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太阳的光斑,讲解)、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

【结论】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光屏距小孔远近有关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镜中的人像;倒映在湖中的桥;人站在河边,可以看见天空的云彩在水中飘动;潜水艇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将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向上弯 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海市蜃楼;彩虹 (2)光的反射定律(当镜面变化,角度如何变化)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平面镜成像规律和画图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故折射角与入射角存在相等、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在光的折射和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画图要求

(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 )

(2)人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图像) (3)潜水员从河里看高楼大厦是变高还是变低

【典型例题】

1、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光的哪些现象?

山倒映在湖水中,一阵风吹过_____反射______;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动,我们可以清楚看得清楚____折射______;我们的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_______漫反射_______

2、空杯底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看不见硬币,保持此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随着水的升高,你是否能看见硬币?___能___

3、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看上去杯底的硬币比实际深度深一些,还是浅一些?__浅一些 _____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B )

A 、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B 、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 C 、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 D 、人站在河边,可以看见天空的云彩在水中飘动

5、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光的速度减小了 B 、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C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 、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改变

6、人在水面看到水中的一条鱼P ,如图四条光路中正确的是 ( B )

A 、PO 1Q B 、PO 2Q C 、PO 3Q D 、PO 4Q

7、潜水员看斜插入水中的一根木桩的水上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 B )

8、把一块玻璃砖放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则 ( A )

A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虚像 B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实像 C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实像 D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虚像 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

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 A ) A 、β1=β、γ1=γ B 、β1<β、γ1>γ C 、β1<β、γ1<γ D 、β1>β、γ1>γ

10、如图所示,人眼在A 处看见河里B 处有一条鱼,若有一个人从A 处

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哪一点掷出?( C )若从A 处射出一束激光,使激光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 A ) A 、B 点 B 、B 点上方 C 、B 点下方 D 、B 点左方或右方

11、一束光线斜射入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0,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 ( C )

A 、200、200 B 、200、700 C 、700、200 D 、700、700

12、有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C ) A 、逐渐减小 B 、不变

C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13、如下图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这是光的__折射____现

象。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玻璃在 NN ˊ的右方 。(填上方、下方、左方、右方) 1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根据这个道理,如果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角 入射角。 16、一束光线以与玻璃块上界面成450角的方向入射,请画出光从

下界面出来时的大致出射方面。

17、某人以1 m/s 的速度垂直于镜面走向平面镜,则他在镜中的像靠近人(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C__

该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不变______。

A .0.5 m/s B .1 m/s C .2 m/s D .4 m/s

18、物理之美,无处不在.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 而成的像,太阳实际上是在图21中的 位置.(填“甲”或“乙) 【解析】折射;乙

19、激光是今后战争中的有效武器.有关它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空中飞机在攻击隐藏的潜艇时,激光炮应瞄准所看到的目标 B.海中的潜艇用激光炮攻击空中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下方 C.地面上的激光炮,瞄准空中的飞机就能击中目标的上方 D.在地面上用激光炮攻击飞行的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正前方

20、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C )

A. 把台灯换为吊灯 B .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 .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解析】答案:C(如小明用左手写字,则本题答案应是D) 思路点拨:

小明晚上学习的时候,铺在写字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实际上这些刺眼的亮光并非玻璃本身发出的,而是玻璃表面反射台灯发出的光所致.这些光之所以刺眼,是由于人感受到的反射光太强,一般这是由于台灯可能正好在人的正前方,从而有较强的反射光朝人反射.可见如将台灯移至人的侧旁,即可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而对于通常以右手写字的人来说,则应将台灯移至其左臂外侧最好(因为如果台灯在右臂外侧时,则在写字时右手的影子会落在人正前方的台面上,影响看书和写字)

21、如图30所示,由发光点S 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 点,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2 .如图32,B 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边有一激光器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 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一条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3、“井底之蛙”常用来形容“目光短浅”,如图34所示,在枯井底Q 点趴着一只青蛙,一场大雨过后,井被灌满水。用光线画出下雨前后井底之蛙的视野范围。

S'

(一)透镜 1、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2、透镜示意图:

凸透镜: 凹透镜:

3、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a.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透镜由两个球面镜构成,固有两个球心)的直线 b.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 ”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d.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透镜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眼睛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电影机u =2f f 〈u 〈2f 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像和物在同侧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D )

A B C D

【解析】A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B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C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D 、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

2、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仍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凸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会聚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3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请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B )

A 、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5、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 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 D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上)移动;或

保持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每空均选填“上”或“下”).

(2)通过观察AO 与OB 的距离关系,可以推测: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A 、O 、B 的位置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和同一高度,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一些,则应(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和原来相比(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解析】(1)如图,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说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说明蜡烛位置太低,或凸透镜位置太高,或光屏位置太低.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管

【画图练习】

(2011连云港)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SA 、SB 是光源S 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 平行于主光轴,SB 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2011扬州)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图乙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11锦州)错误!未指定书签。.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2011青岛)错误!未指定书签。.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2011黄石)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 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 ,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四、解答题

(2011贵阳)错误!未指定书签。.“一滴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知灼见?请你从光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见解。

答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会因为会聚的阳光恰好使易燃物因温度升高而燃烧,发生火灾。

(2011德州)错误!未指定书签。.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方法一:分别将两镜片做放大镜使用,保持物距不变,观察放大倍数是否相同。

方法二:找一较远光源(如太阳),分别将两镜片在光屏上成实像,观察像距是否相同。(合理即可)

【概念分析】 物质的变化

1、自然界中的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类?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的区别: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即境活用】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把铁块磨成铁粉 物理

⑵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化学 ⑶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物理 ⑷铜锭抽成铜丝 物理 ⑸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物理 ⑹煤的燃烧 化学

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化学 (8)植物光合作用 化学

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⑵铜器生绿锈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⑷酒精挥发 ⑸火药爆炸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3、(2005年黄冈)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解析】C 。

4、红磷与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变化属于____________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各项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质子总数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所含的总能量 ⑥物质的种类.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得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增减,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即电子总数不变、质子总数不变,原反

子应

质定

量伴

不随

能变

,的

故变

化①②③④

故正

确错

; ;

物质种类可能存在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分子总数也可以发生变化,故⑥错;

第1讲 光的折射和反射 【考点】

(1)对于光现象可以进行分类(光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步枪瞄准、激光准直、排队。

(1)在开凿大山隧道时, 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引导掘进机, 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 保证隧道不出偏差 (2)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3)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太阳的光斑,讲解)、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

【结论】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光屏距小孔远近有关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镜中的人像;倒映在湖中的桥;人站在河边,可以看见天空的云彩在水中飘动;潜水艇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将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向上弯 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海市蜃楼;彩虹 (2)光的反射定律(当镜面变化,角度如何变化)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平面镜成像规律和画图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故折射角与入射角存在相等、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在光的折射和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画图要求

(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 )

(2)人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图像) (3)潜水员从河里看高楼大厦是变高还是变低

【典型例题】

1、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光的哪些现象?

山倒映在湖水中,一阵风吹过_____反射______;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动,我们可以清楚看得清楚____折射______;我们的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_______漫反射_______

2、空杯底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看不见硬币,保持此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随着水的升高,你是否能看见硬币?___能___

3、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看上去杯底的硬币比实际深度深一些,还是浅一些?__浅一些 _____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B )

A 、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B 、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 C 、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 D 、人站在河边,可以看见天空的云彩在水中飘动

5、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光的速度减小了 B 、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C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 、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改变

6、人在水面看到水中的一条鱼P ,如图四条光路中正确的是 ( B )

A 、PO 1Q B 、PO 2Q C 、PO 3Q D 、PO 4Q

7、潜水员看斜插入水中的一根木桩的水上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 B )

8、把一块玻璃砖放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则 ( A )

A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虚像 B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实像 C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实像 D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虚像 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

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 A ) A 、β1=β、γ1=γ B 、β1<β、γ1>γ C 、β1<β、γ1<γ D 、β1>β、γ1>γ

10、如图所示,人眼在A 处看见河里B 处有一条鱼,若有一个人从A 处

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哪一点掷出?( C )若从A 处射出一束激光,使激光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 A ) A 、B 点 B 、B 点上方 C 、B 点下方 D 、B 点左方或右方

11、一束光线斜射入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0,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 ( C )

A 、200、200 B 、200、700 C 、700、200 D 、700、700

12、有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C ) A 、逐渐减小 B 、不变

C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13、如下图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这是光的__折射____现

象。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玻璃在 NN ˊ的右方 。(填上方、下方、左方、右方) 1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根据这个道理,如果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角 入射角。 16、一束光线以与玻璃块上界面成450角的方向入射,请画出光从

下界面出来时的大致出射方面。

17、某人以1 m/s 的速度垂直于镜面走向平面镜,则他在镜中的像靠近人(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C__

该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不变______。

A .0.5 m/s B .1 m/s C .2 m/s D .4 m/s

18、物理之美,无处不在.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 而成的像,太阳实际上是在图21中的 位置.(填“甲”或“乙) 【解析】折射;乙

19、激光是今后战争中的有效武器.有关它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空中飞机在攻击隐藏的潜艇时,激光炮应瞄准所看到的目标 B.海中的潜艇用激光炮攻击空中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下方 C.地面上的激光炮,瞄准空中的飞机就能击中目标的上方 D.在地面上用激光炮攻击飞行的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正前方

20、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C )

A. 把台灯换为吊灯 B .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 .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解析】答案:C(如小明用左手写字,则本题答案应是D) 思路点拨:

小明晚上学习的时候,铺在写字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实际上这些刺眼的亮光并非玻璃本身发出的,而是玻璃表面反射台灯发出的光所致.这些光之所以刺眼,是由于人感受到的反射光太强,一般这是由于台灯可能正好在人的正前方,从而有较强的反射光朝人反射.可见如将台灯移至人的侧旁,即可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而对于通常以右手写字的人来说,则应将台灯移至其左臂外侧最好(因为如果台灯在右臂外侧时,则在写字时右手的影子会落在人正前方的台面上,影响看书和写字)

21、如图30所示,由发光点S 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 点,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2 .如图32,B 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边有一激光器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 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一条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3、“井底之蛙”常用来形容“目光短浅”,如图34所示,在枯井底Q 点趴着一只青蛙,一场大雨过后,井被灌满水。用光线画出下雨前后井底之蛙的视野范围。

S'

(一)透镜 1、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2、透镜示意图:

凸透镜: 凹透镜:

3、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a.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透镜由两个球面镜构成,固有两个球心)的直线 b.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 ”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d.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透镜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眼睛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电影机u =2f f 〈u 〈2f 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像和物在同侧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D )

A B C D

【解析】A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B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C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D 、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

2、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仍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凸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会聚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3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请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B )

A 、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5、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 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 D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上)移动;或

保持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每空均选填“上”或“下”).

(2)通过观察AO 与OB 的距离关系,可以推测: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A 、O 、B 的位置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和同一高度,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一些,则应(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和原来相比(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解析】(1)如图,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说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说明蜡烛位置太低,或凸透镜位置太高,或光屏位置太低.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管

【画图练习】

(2011连云港)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SA 、SB 是光源S 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 平行于主光轴,SB 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2011扬州)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图乙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11锦州)错误!未指定书签。.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2011青岛)错误!未指定书签。.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2011黄石)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 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 ,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四、解答题

(2011贵阳)错误!未指定书签。.“一滴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知灼见?请你从光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见解。

答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会因为会聚的阳光恰好使易燃物因温度升高而燃烧,发生火灾。

(2011德州)错误!未指定书签。.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方法一:分别将两镜片做放大镜使用,保持物距不变,观察放大倍数是否相同。

方法二:找一较远光源(如太阳),分别将两镜片在光屏上成实像,观察像距是否相同。(合理即可)

【概念分析】 物质的变化

1、自然界中的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类?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的区别: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即境活用】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把铁块磨成铁粉 物理

⑵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化学 ⑶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物理 ⑷铜锭抽成铜丝 物理 ⑸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物理 ⑹煤的燃烧 化学

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化学 (8)植物光合作用 化学

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⑵铜器生绿锈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⑷酒精挥发 ⑸火药爆炸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3、(2005年黄冈)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解析】C 。

4、红磷与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变化属于____________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各项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质子总数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所含的总能量 ⑥物质的种类.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得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增减,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即电子总数不变、质子总数不变,原反

子应

质定

量伴

不随

能变

,的

故变

化①②③④

故正

确错

; ;

物质种类可能存在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分子总数也可以发生变化,故⑥错;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一.简单的光现象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 ...

  • 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和"池水映明月"分别说的是___现象和___ ...

  • 光的反射.折射的作图
  • 作图 一.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图 (1)确定像的位置,作图步骤如下: (过物(S )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截取像(S'), 让S '到镜面距离等于S 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画出像点S '(像与物大小相等). 例. 如图1所示,物体AB 上的B 点在平面镜里所 ...

  • 初中物理教案(五)光现象 镜
  • 初中物理教案(五)光现象 一.光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 棱镜色散的简单原理:是因为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由空气射到棱镜界面发生折射时,各单色光在棱镜界面上发生偏折的程度不同而造 ...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 Physics Physics Physics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 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 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

  •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中考物理 光现象 常见的光学仪器复习学案
  • 光现象 常见的光学仪器 1.知道光的传播及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知道光的反射,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知识回顾]: 光的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反射[ ...

  • 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复习
  •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节:感觉世界 1. 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 对热 ...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金华中考) 如图所示的手影表演的光学原理是 (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平面镜成像 D ...

  • 八年级上册物理i内容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