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验收规范样表

表6.0.3光纤连接损耗

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 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 B.0.1 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 基本链路连接应符合图B.0.1-1方式。 B .0.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1 接线图的测试,主要测试水平电缆终接工作区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及交换间配线设备接插件接线端子间的安装连接正确或错误,具体如图B.0.2所示。 2 测试长度应在测试连接图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3 在选定的某一频率上信道和基本链路衰减量应符合表B.0.2-1和表B.0.2-2的要求,信道的衰减包括10m (跳线、设备连接线之和)及各电缆段、接插件的衰减量的总和。 表B.0.2-1信道衰减量

注:总长度为100以内。 表B.0.2-2基本链路衰减量

注:总长度为94m 以内。

以上测试是以20摄氏度为准,在3类对绞电缆时,每增加1摄氏度则衰减量增加工1.5%,对5类对绞电缆,则每增加1度会有0.4%的变化。 近端串音是对绞电缆内,二条线对间信号的感应。对近端串音的测试,必须对每对线在两端进行测量。某一频率上,线对间近端串音应符合表B.0.2-3和表B.0.2-4的要求。 表B .0.2-3信道近端串音(最差线间)

注:最差值限于60dB.

表B.0.2-4 基本链路近端串音(最差线间)

注:最差值限于60dB

B .0.3所有测试结果应有记录,并纳入文档管理。

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

C .0.1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C .0.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1对整个光纤链路(包括光纤和连接器)的衰减进行测试; 2光纤链路的反射测量以确定链路长度及故障点位置。

C .0.3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 1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1。 2在一端对2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2。 C .0.4光纤链路系统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C .0.5文档的保存和管理要求同B.0.3。

C .0.6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C.0.6的规定,该指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 表C.0.6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C.0.7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出的光回波损耗大于表C.0.7给出的值。 表C.0.7最小光回波损耗

附录D 光纤连接器极性

D .0.1 推荐选用的光纤连接器件(连接器和适配器)应适用不同类型的光纤的匹配。并使用色码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光纤。 连接器件分为单工和双工两种连接方式。 建议水平光缆或主干光缆终接处的光缆侧采用单工连接器,用户侧采用双工连接器,以保证光纤连接的极性正确。

D .0.2 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附录E 对绞电缆型号表示法

E .0.1数字通信用对称电缆产品系列代号为HS 。型式代号表示按下列内容分类。 产品按用途分为大楼用主干电缆、水平电缆。

产品按导体结构可分为实心导体、绞合导体、铜皮导体电缆。

产品按绝缘材料可分为聚烯烃、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缆。 产品按绝缘型式分为实心绝缘和泡沫实心皮绝缘电缆。 产品按有无总屏蔽可分为无总屏蔽电缆和带总屏蔽电缆。

产品按护套材料可分为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护套电缆。 产品按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可分为16MHz (3类)、100MHz (5类)电缆。 产品按特性阻抗应为100欧对绞电缆。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 。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宜" ;反面词采用" 不宜" 。 表法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规定" 或" 应按……执行" 。 总则

1.0.1 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与建筑群及小区住宅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工程所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给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造成潜在的隐患,影响信息的传送。随着综合布经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发展,5类以上综合布线系统已被工程采用。因此制定本规范,

提出切实可行的验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是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需要。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及老楼的建设,使本规范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环境检查

2.0.1本条只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环境检查提出规定。如交接间安装有源设备(集线器设备等),设备间安装计算机、交换机、传输等设备时,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应按上述系统设备的安装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交换间、设备间安装设备所需要的交流电系统和接地装置及预埋的暗管、线槽应由工艺设计提出要求,在土建工程中实施;通信设备直流供电系统及UPS 供电系统应另立项目实施,并由工艺按各系统要求进行设计。设备供电系统均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器材检验

3.0.3本条对缆线的检验要求作了规定。 2 对绞线电缆识别标记包括电缆标志和标签。

电缆标志: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 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

标签:应在每根成品电缆所附的标签或在产品的包装外给出下列信息。 --电缆信号;

--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 --制造年份; --电缆长度。

4 对绞电缆生产厂家一般以305m 、500m 和1000m 配盘。在本批量对绞电缆中的三盘电缆中截出100m 长度,加上工程采购的接插件进行电缆链路电气性能的抽样测试,结果应符合工程按基本链路连接方式所测的系统指标要求。一般可使用现场电缆测试仪对电缆长度、衷减、近端串扰等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对于光纤链路在必要时也可用相应的光缆测试仪对每根光缆按光纤链路进行衷减和长度测试。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5.1.1本条规定了缆线敷设的一般要求。

综合布线子系统与建筑物内缆线敷设通道对应关系如下: --配线子系统对应于水平缆线通道;

--干线子系统对应于主干缆线通道,交接间之间的缆线通道,交接间与设备间、设备间与进线室之间的缆线通道;

--建筑群子系统对应于建筑物间缆线通道。 建筑物内缆线通道系统见图1。

对智能建筑物内,缆线通道较为拥挤的部位,综合布线系统与大楼弱电系统合用一个金属线槽布放缆线时,各系统的线束间应用金属板隔开,电源线与传输高频率缆线间的位置应尽量远离。一般情况下,各系统的缆线应布放在各自的金属线槽中,金属线槽应可靠就近接地。各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屏蔽对绞电缆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加上总屏蔽两种方式,主干对绞电缆只采用总屏蔽方式。由于屏蔽方式不同,屏蔽层的组合形式有多种,使得电缆的结构各不一样。为此,在屏蔽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应根据屏蔽方式的不同,在6-10倍于电缆外径中选用。 7 综合布线系统电、光缆与电力线及其他管线间距为建筑物内缆线敷设要求,建筑群区域内电、光缆与各种设施之间的间距要求按《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051-97)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1.2本条规定了在境管中布放不同缆线时,对于管径和截面利用率的要求,并可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暗管中布放的电缆为屏蔽电缆(具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层)或扁平型缆线(可为两根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或两根屏蔽4对对绞电缆组合,一根4对对绞电缆和一根多芯光缆组合及其他类型的组合);主干电缆为25对以上,主干光缆为12芯以上时,宜采用管径利用率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在暗管中布放的对绞电缆采用非屏蔽或总屏蔽4对对绞电缆及4芯以下光缆时,为了保证线对扭绞状态,避免缆线受到挤压,宜采用管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有关暗管布放缆线的根数及截面利用率可参照表1和表2所列数据。 表1 暗管允许布线缆线数量

工程电气测试

7.0.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本规范参照TIA/EIA TSB67标准要求,提出测试长度、接线图、衷减、近端串音四项内容。其他诸如:衰减对串扰比、环境噪声干扰强度、传播时延、回波损耗、特性阻抗、直流环路电阻等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用户的要求及现场测试仪表的功能,施工现场所具备的条件选项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

对于5类及高于5类综合布线系统在千兆以太网、A TM 等高速宽带场合使用时,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方法和内容不包括在本规定之内。但应在原始测试项目上,增测近端串音功率和、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回波损耗、传播时延、线对间传输时延差等项目。对上述电气性能测试,应采用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仪表,参照YD/T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所规定的内容和测试要求进行。 对于屏蔽布线系统屏蔽特性要求及测试方法,国际上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目前不具备测试条件。现场测试仪应能对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作导通测试。总屏蔽的直流电阻应小于下列公式的计算值:

100m 以内大对数主干电缆及所连接的配线模块可按布线系统的类别进行长度、接线图、衰减的测试,对于5类大对数电缆布线系统应测试近端音,测试结果不得低于5类4对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数值。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表中四项内容测试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参考表3内容

11

7.0.3对于光缆链路的测试,首选在两端对光纤进行测试的连接方式,如果按两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时,对于所测得的指标应换算成单根光纤链路的指标来验收。

12

表6.0.3光纤连接损耗

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 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 B.0.1 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 基本链路连接应符合图B.0.1-1方式。 B .0.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1 接线图的测试,主要测试水平电缆终接工作区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及交换间配线设备接插件接线端子间的安装连接正确或错误,具体如图B.0.2所示。 2 测试长度应在测试连接图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3 在选定的某一频率上信道和基本链路衰减量应符合表B.0.2-1和表B.0.2-2的要求,信道的衰减包括10m (跳线、设备连接线之和)及各电缆段、接插件的衰减量的总和。 表B.0.2-1信道衰减量

注:总长度为100以内。 表B.0.2-2基本链路衰减量

注:总长度为94m 以内。

以上测试是以20摄氏度为准,在3类对绞电缆时,每增加1摄氏度则衰减量增加工1.5%,对5类对绞电缆,则每增加1度会有0.4%的变化。 近端串音是对绞电缆内,二条线对间信号的感应。对近端串音的测试,必须对每对线在两端进行测量。某一频率上,线对间近端串音应符合表B.0.2-3和表B.0.2-4的要求。 表B .0.2-3信道近端串音(最差线间)

注:最差值限于60dB.

表B.0.2-4 基本链路近端串音(最差线间)

注:最差值限于60dB

B .0.3所有测试结果应有记录,并纳入文档管理。

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

C .0.1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C .0.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1对整个光纤链路(包括光纤和连接器)的衰减进行测试; 2光纤链路的反射测量以确定链路长度及故障点位置。

C .0.3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 1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1。 2在一端对2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2。 C .0.4光纤链路系统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C .0.5文档的保存和管理要求同B.0.3。

C .0.6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C.0.6的规定,该指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 表C.0.6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C.0.7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出的光回波损耗大于表C.0.7给出的值。 表C.0.7最小光回波损耗

附录D 光纤连接器极性

D .0.1 推荐选用的光纤连接器件(连接器和适配器)应适用不同类型的光纤的匹配。并使用色码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光纤。 连接器件分为单工和双工两种连接方式。 建议水平光缆或主干光缆终接处的光缆侧采用单工连接器,用户侧采用双工连接器,以保证光纤连接的极性正确。

D .0.2 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附录E 对绞电缆型号表示法

E .0.1数字通信用对称电缆产品系列代号为HS 。型式代号表示按下列内容分类。 产品按用途分为大楼用主干电缆、水平电缆。

产品按导体结构可分为实心导体、绞合导体、铜皮导体电缆。

产品按绝缘材料可分为聚烯烃、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缆。 产品按绝缘型式分为实心绝缘和泡沫实心皮绝缘电缆。 产品按有无总屏蔽可分为无总屏蔽电缆和带总屏蔽电缆。

产品按护套材料可分为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护套电缆。 产品按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可分为16MHz (3类)、100MHz (5类)电缆。 产品按特性阻抗应为100欧对绞电缆。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 。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宜" ;反面词采用" 不宜" 。 表法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规定" 或" 应按……执行" 。 总则

1.0.1 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与建筑群及小区住宅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工程所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给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造成潜在的隐患,影响信息的传送。随着综合布经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发展,5类以上综合布线系统已被工程采用。因此制定本规范,

提出切实可行的验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是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需要。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及老楼的建设,使本规范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环境检查

2.0.1本条只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环境检查提出规定。如交接间安装有源设备(集线器设备等),设备间安装计算机、交换机、传输等设备时,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应按上述系统设备的安装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交换间、设备间安装设备所需要的交流电系统和接地装置及预埋的暗管、线槽应由工艺设计提出要求,在土建工程中实施;通信设备直流供电系统及UPS 供电系统应另立项目实施,并由工艺按各系统要求进行设计。设备供电系统均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器材检验

3.0.3本条对缆线的检验要求作了规定。 2 对绞线电缆识别标记包括电缆标志和标签。

电缆标志: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 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

标签:应在每根成品电缆所附的标签或在产品的包装外给出下列信息。 --电缆信号;

--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 --制造年份; --电缆长度。

4 对绞电缆生产厂家一般以305m 、500m 和1000m 配盘。在本批量对绞电缆中的三盘电缆中截出100m 长度,加上工程采购的接插件进行电缆链路电气性能的抽样测试,结果应符合工程按基本链路连接方式所测的系统指标要求。一般可使用现场电缆测试仪对电缆长度、衷减、近端串扰等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对于光纤链路在必要时也可用相应的光缆测试仪对每根光缆按光纤链路进行衷减和长度测试。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5.1.1本条规定了缆线敷设的一般要求。

综合布线子系统与建筑物内缆线敷设通道对应关系如下: --配线子系统对应于水平缆线通道;

--干线子系统对应于主干缆线通道,交接间之间的缆线通道,交接间与设备间、设备间与进线室之间的缆线通道;

--建筑群子系统对应于建筑物间缆线通道。 建筑物内缆线通道系统见图1。

对智能建筑物内,缆线通道较为拥挤的部位,综合布线系统与大楼弱电系统合用一个金属线槽布放缆线时,各系统的线束间应用金属板隔开,电源线与传输高频率缆线间的位置应尽量远离。一般情况下,各系统的缆线应布放在各自的金属线槽中,金属线槽应可靠就近接地。各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屏蔽对绞电缆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加上总屏蔽两种方式,主干对绞电缆只采用总屏蔽方式。由于屏蔽方式不同,屏蔽层的组合形式有多种,使得电缆的结构各不一样。为此,在屏蔽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应根据屏蔽方式的不同,在6-10倍于电缆外径中选用。 7 综合布线系统电、光缆与电力线及其他管线间距为建筑物内缆线敷设要求,建筑群区域内电、光缆与各种设施之间的间距要求按《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051-97)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1.2本条规定了在境管中布放不同缆线时,对于管径和截面利用率的要求,并可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暗管中布放的电缆为屏蔽电缆(具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层)或扁平型缆线(可为两根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或两根屏蔽4对对绞电缆组合,一根4对对绞电缆和一根多芯光缆组合及其他类型的组合);主干电缆为25对以上,主干光缆为12芯以上时,宜采用管径利用率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在暗管中布放的对绞电缆采用非屏蔽或总屏蔽4对对绞电缆及4芯以下光缆时,为了保证线对扭绞状态,避免缆线受到挤压,宜采用管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有关暗管布放缆线的根数及截面利用率可参照表1和表2所列数据。 表1 暗管允许布线缆线数量

工程电气测试

7.0.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本规范参照TIA/EIA TSB67标准要求,提出测试长度、接线图、衷减、近端串音四项内容。其他诸如:衰减对串扰比、环境噪声干扰强度、传播时延、回波损耗、特性阻抗、直流环路电阻等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用户的要求及现场测试仪表的功能,施工现场所具备的条件选项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

对于5类及高于5类综合布线系统在千兆以太网、A TM 等高速宽带场合使用时,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方法和内容不包括在本规定之内。但应在原始测试项目上,增测近端串音功率和、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回波损耗、传播时延、线对间传输时延差等项目。对上述电气性能测试,应采用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仪表,参照YD/T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所规定的内容和测试要求进行。 对于屏蔽布线系统屏蔽特性要求及测试方法,国际上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目前不具备测试条件。现场测试仪应能对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作导通测试。总屏蔽的直流电阻应小于下列公式的计算值:

100m 以内大对数主干电缆及所连接的配线模块可按布线系统的类别进行长度、接线图、衰减的测试,对于5类大对数电缆布线系统应测试近端音,测试结果不得低于5类4对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数值。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表中四项内容测试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参考表3内容

11

7.0.3对于光缆链路的测试,首选在两端对光纤进行测试的连接方式,如果按两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时,对于所测得的指标应换算成单根光纤链路的指标来验收。

12


相关内容

  • 综合布线课程报告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图书馆网络综合布线 设 计 方 案 书 班 级:网络113 组 别:第一组 成 员:田文杰.刘路洋 指导教师:邱碧龙 日 期:2013年1月4日 目录 一.前言„„„„„„„„„„„„„„„„„„„„„„„2 二.项目设计方案标准及规范„„„„„„„„„„„„„„2 2.1 ...

  • 弱电系统规范标准
  • 弱电系统规范标准(以下标红色的没找到) 弱电系统规范标准 一.公用部分(如管线布置,防雷接地,室外施工,配电等) 国内标准规范: JGJ /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74-93 <电子 ...

  • 综合布线合同书
  • 上海儒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弱电系统 施工合同书 甲方单位: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 受甲方之委托,乙方承担工作者 综合布线.电视监控.门禁及网络机房(以下简称"本施工" )的线缆敷设施工和调工作.为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结合本施工具体情况订立本 ...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代码:制定人:张海民 制定时间:2010-9-22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批准人: 二.基本信息 学时授课对象课程性质 68学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先修课程 计 ...

  • 网络综合布线毕业论文
  • 办公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技术方案 ................................................................................................................................ - ...

  • 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新)
  • <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 一.选择题 1.有一个公司,每个工作区须要安装 2 个信息插座,并且要求公司局域网不仅能够支持语音/数据的应用,而且应支持图像.影像.影视.视频会议等,对于该公司应选择__B___ 等级的综合布线系统. A.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 B.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C.综合 ...

  • 综合布线办公楼布线方案
  • 1.综合布线系统 1.1. 概述 综合布线在济宁医学院迁建工程的应用特点及功能 实用性 - 实施后的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象通信. 灵活性 - 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遵循结构化布线的标准,适应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在不改变布线系统情况下,就 ...

  • 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模版
  •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 )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 1201 )班第( 3 任务分配:  组长:徐非 (具体内容)  组员:张琛 (具体内容)  组员:唐杰 (具体内容)  组员: (具体内容)  组员: (具体内容) 2013年11月26日 )设计小组 ( )综合布线整体结构设计 概述: XX ...

  • 综合布线系统国内标准
  • 综合布线系统国内标准 1.协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在1995年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5).该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北美的综合布线系统标准EIA/TIA 568,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规范.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并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