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形势及形成原因分析

2010年3月26日,韩国军方称,26日晚9点45分许,在西海白翎岛西南方1.8公里海域,韩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部所属的一艘导弹护卫舰因发生不明原因的爆炸事故而沉没。经证实,这艘护卫舰是1200吨级“天安舰”。韩国媒体怀疑遭受了朝鲜的攻击,但官方尚无倾覆原因的定论。

当韩国政府尚未对外能够确认是朝鲜击沉天安舰的证据之时,便出现了中国应当“回避”朝韩可能的军事冲突的舆论,耐人寻味的很。那么,朝韩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多大?中国是否应该回避呢?

韩国发动全面军事报复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有三:一是没有大国的支持,朝鲜半岛双方的大规模政治与军事冲突,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而美、中、俄、日各方目前都不愿从幕后较量,走向政治、军事对抗的前台。二是南北双方都无法承受现代战争的毁灭性打击,即便韩国的军事能力占据优势,但首尔却暴露在朝鲜远程炮火覆盖范围之内,炮弹是不可拦截、数千门大炮也不是瞬间可以摧毁的。三是战争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没有真正的赢家,因此美、韩利用“天安舰事件”的首选目标不可能是战争。

最根本的一点是,韩国步步揭开的调查“真相”,并不能充分说明是朝鲜潜艇攻击所致。从韩国官方5月19日的最新通报信息看,只是确认了“天安舰”沉没的原因,“韩国联合通讯社引证军方的话表示,“天安”号与海床上找到的金属碎片和爆炸痕迹的分析,提供了可靠而决定性的证据,证明是朝鲜鱼雷的攻击造成了‘天安’号舰的沉没。”但这仅是物证,从证据链来说,仍然不能确证朝鲜就是攻击方。而饶有兴趣的是,韩国的反对派却对“天安舰”遭受攻击一说存疑,甚至怀疑是朝鲜之外的国家所为;认为李明博是在借机炒作,为6月2日举行的选举寻求政治优势。

即便韩国确实找到了被“朝鲜鱼雷”击沉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确定是朝鲜潜艇所为,根据李明博的“确保调查结果不会引发争议”的表态,可能都无法提交国际法庭或联合国讨论。很简单,朝鲜鱼雷不过是一老旧的弹种,并不是什么新颖的独门秘器,仅凭鱼雷螺旋浆上的“序列号”、弹体金属碎片和弹药成分,连确认为“朝鲜鱼雷”都存在玄念;更何况并没有证实是朝鲜潜艇发射的。韩国拒绝朝鲜组团赴韩“检查”物证的要求,使事件增添了几分神秘。不能不怀疑:未必不是韩国或第三方栽脏陷害、寻衅挑事的行为。

半岛局势的走向,中美是决定性的力量。中国从一开始就十分低调,要求各方从半岛和平与稳定的长远利益着想,在没有确实可信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保持冷静和克制,并透过外交渠道公开否认了韩国对朝鲜的猜测。美国的反应也较为谨慎,除了发出攻击韩国即是对美韩军事联盟攻击这种无关痛痒的言论之外,并没有采取更多的刺激性语言和行动;奥巴马

于19日则对朝鲜发出劝导性告诫,呼吁朝鲜停止“对邻国的好战行为”。虽然美、日都在20日对朝进行谴责,但其依据也就是所谓“朝鲜鱼雷”的物证;对此,俄罗斯公开否定了韩国对朝鲜的指控依据,认为韩国并不掌握有力的证据。

由上可以预见,谈论半岛战争者,一则忽视了韩国并没有真正得出朝鲜攻击的证据,二则也忽视了中、美、俄的态度——避免激化事态引发军事冲突。与此情况下,大谈中国不介入半岛战争的理由,在判断上不够理性,在时机上显得唐突,在原则上显得摇摆,在意志上更显怯懦。

中国不可回避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问题

目前,由于韩国拿不出“无可争议”的结论,寻求国际解决,实质上是寻求国际强权的支持;但只要中、俄等国家不支持“莫须有”的定性,就不会有真正的结果。韩国只能采取单边行动,譬如他们放言的冻结经援与往来、封锁朝鲜出海通道等手段,对朝鲜采取报复性行动;前者不会让朝鲜屈服于他们不认可的指责,而后者仍然是一种军事挑衅行为,韩国未必能够下定决心。

从静态上而言,朝鲜在长期战争潜力上不如韩国,只有开战之初对首尔的毁灭性打击才是最“毒辣”的止战策略;韩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除非将首尔的居民在战前全部撤出,但如此一来韩国的经济将一泻千里,军事与民生消耗非法自保。如果美国提供物资支援,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其它大国直接与间接的物资援助也会进入朝鲜,半岛将陷入长期的军事较量之中。因此,只要大国持坚决反对半岛战争的态度,韩国就难以作出“军事报复”的抉择。而现在一些撇清“中国责任”的言论,反而不利于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就目前来说,中国未参与事件调查,不作过多表态,显然是一种明智之举。从道义上来讲,中国可以对韩国的诉求给予正面回应,但前提是韩国必须拿出真实可靠、无可置疑的证据与结论。否则,一切无从谈起。至于什么中韩关系的考量并不重要,一来尊重事实、不偏不依符合道义原则,二来韩国不满又怎么样?中国还不满美国呢。

朝鲜对于中国来说,在地区战略制衡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促使朝鲜从核问题中走出来,获得“正常国家”的地位,走出经济困境,提高常规军备水平,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实际上,朝鲜如果拥有较先进的防空能力,辅以中近程地面综合打击力量,在狭小的半岛空间上,朝鲜完全可以废掉韩国的武功,必将大大消弱美韩军事联盟进攻威力。稳定了东北亚、钳制住东南方向,中国东部战略防线就基本稳定下来,把美日韩的军事联盟限制为防御型战略集团。如此,中国即可以按照东守西进、南压北和的格局,控制台海局势,解决南海问题,经营中东与非洲利益。相反,如果朝鲜有失,或半岛陷入长期战乱,中国必须将大量战略资源回防

东北,并陷入三面御敌的困境。

综上所述,中国不可能回避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问题,这无关于责任,而关系到利益。当然,中国希望半岛局势保持和平与稳定,也希望朝鲜转入正常的经济、军事建设轨道上来。目前, “天安舰事件”最大的负面效果,有可能成为美、韩在“六方会谈”问题上进行掣肘的借口,继续无视朝鲜的正当诉求,并加大对朝鲜的经济制裁;达到拖垮朝鲜、限制朝鲜、以拖待变的目的。实际上,这也是对中国的长期阻碍与牵制。因此,中国必须要跳出“天安舰事件”的束缚,旗帜鲜明地指出韩国的“证据漏洞”,拒绝任何加重朝鲜制裁的动议,反对任何一方激化事端的举措。

最后进行一点强调:今年初,中朝确定了威化岛和黄金屏岛开发及中朝公路交通合作意向,它将有助于朝鲜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在此背景下,“天安舰事件”更显得扑朔迷离;而韩国籍此放出对朝“海禁”的话风,如果成为事实,无疑会阻碍中国“二岛”开发计划的实施。这还仅仅是朝鲜的尊严与利益问题吗?总之,中国无法回避、也无须回避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问题。

近代朝鲜问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分不开的。二战结束,日本才撤出朝鲜。这样,朝鲜有谁统治,成了放在美苏中朝四国面前的大问题。朝鲜人民自然希望国家独立,美国希望在苏联旁边再放置一个自己的亲信国家,蒋介石政府对美国唯命是从,而且国内的形式使他无暇东顾。苏联不愿意让美国的阴谋得逞,又不想得罪美国。所以三国又按老办法,以北纬38`线为界,北面叫朝鲜,首都平壤,南部叫韩国,首都汉城(首尔)。本来这也算一个比较不错的结局,如果朝鲜韩国同心协力,等到70、80年代,两国也就统一了。就像德国一样。但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共和苏联的授意下,发动了统一朝鲜的战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美援朝。朝鲜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眼看就要打败韩国。但是美国的加入使战局突变。虽然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但是一般历史学家都认为苏联在战前给了朝鲜承诺,即美国参战苏联也会参战。但苏联考虑到国际形势,恐怕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背信弃义没有参战。美国轻易的打过了三八线。这时,美国犯了战略性的错误,轰炸了中国东北,给了中国援助朝鲜的借口。如果美国不炸中国,中国犯不上在刚刚建立就和世界第一强国开战。中国的加入使美国战败,并签订了《殿边府协定》,维持朝鲜现状。朝鲜问题自此算是告一段落,朝鲜半岛也就此再无战争。现在的朝鲜,只是以核试验作为要挟美国的一种手

段。开始,美国怕朝鲜有核武器,所以要帮助朝鲜造核电站。但由于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成型,美国就不在援助朝鲜。朝鲜随即发射原子弹示威。美国现在的态度就是不战不和,能拖就拖。俄罗斯就是尽量置身事外。中国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好了也不好,管坏了更不行,所以只能观望。日本对此事倒是很积极。主要是由于日本是唯一受过核打击的国家,还有日本希望借此摆脱二战战败国的约束。朝鲜爆发战争?说出这种话的人非但没有军事常识,更没有政治常识。朝鲜打谁?打韩国?那等于打美国。打日本?日本虽然讨厌,但朝鲜还没有到非打日本不可的境地。打美国?朝鲜现在没有中远程导弹,更别提洲际导弹了,他打得着美国么!再说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表现的战斗力有目共睹,中俄这样的国家都不能说不胆寒,所以天天联合公演,别提朝鲜了。打中俄?那就是笑话了。换种思维考虑,朝鲜是有核国家,美国也是。一旦核战争打起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多大,这责任谁负。朝鲜不想,美国也得考虑。再说中俄万一参战,美国怎么办?打就是世界战争。打完了仗,谁是世界第一就难说了。美国为了一个朝鲜值么?朝鲜的北面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综合国力世界第二的俄罗斯;南面是世界人口最多,综合国力世界第六的中国;东面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再加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在这里捣乱,所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朝鲜问题实际是中俄美日四国关系的一种集中体现。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无敌外交,所以,我们在自身利益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尽量置身事外。虽然朝鲜问题上,美日或者前苏联办得某些事情是不怎么对,但是朝鲜也不是什么都对,中国应该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尽量调停此事,缓解各国矛盾。

2010年3月26日,韩国军方称,26日晚9点45分许,在西海白翎岛西南方1.8公里海域,韩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部所属的一艘导弹护卫舰因发生不明原因的爆炸事故而沉没。经证实,这艘护卫舰是1200吨级“天安舰”。韩国媒体怀疑遭受了朝鲜的攻击,但官方尚无倾覆原因的定论。

当韩国政府尚未对外能够确认是朝鲜击沉天安舰的证据之时,便出现了中国应当“回避”朝韩可能的军事冲突的舆论,耐人寻味的很。那么,朝韩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多大?中国是否应该回避呢?

韩国发动全面军事报复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有三:一是没有大国的支持,朝鲜半岛双方的大规模政治与军事冲突,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而美、中、俄、日各方目前都不愿从幕后较量,走向政治、军事对抗的前台。二是南北双方都无法承受现代战争的毁灭性打击,即便韩国的军事能力占据优势,但首尔却暴露在朝鲜远程炮火覆盖范围之内,炮弹是不可拦截、数千门大炮也不是瞬间可以摧毁的。三是战争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没有真正的赢家,因此美、韩利用“天安舰事件”的首选目标不可能是战争。

最根本的一点是,韩国步步揭开的调查“真相”,并不能充分说明是朝鲜潜艇攻击所致。从韩国官方5月19日的最新通报信息看,只是确认了“天安舰”沉没的原因,“韩国联合通讯社引证军方的话表示,“天安”号与海床上找到的金属碎片和爆炸痕迹的分析,提供了可靠而决定性的证据,证明是朝鲜鱼雷的攻击造成了‘天安’号舰的沉没。”但这仅是物证,从证据链来说,仍然不能确证朝鲜就是攻击方。而饶有兴趣的是,韩国的反对派却对“天安舰”遭受攻击一说存疑,甚至怀疑是朝鲜之外的国家所为;认为李明博是在借机炒作,为6月2日举行的选举寻求政治优势。

即便韩国确实找到了被“朝鲜鱼雷”击沉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确定是朝鲜潜艇所为,根据李明博的“确保调查结果不会引发争议”的表态,可能都无法提交国际法庭或联合国讨论。很简单,朝鲜鱼雷不过是一老旧的弹种,并不是什么新颖的独门秘器,仅凭鱼雷螺旋浆上的“序列号”、弹体金属碎片和弹药成分,连确认为“朝鲜鱼雷”都存在玄念;更何况并没有证实是朝鲜潜艇发射的。韩国拒绝朝鲜组团赴韩“检查”物证的要求,使事件增添了几分神秘。不能不怀疑:未必不是韩国或第三方栽脏陷害、寻衅挑事的行为。

半岛局势的走向,中美是决定性的力量。中国从一开始就十分低调,要求各方从半岛和平与稳定的长远利益着想,在没有确实可信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保持冷静和克制,并透过外交渠道公开否认了韩国对朝鲜的猜测。美国的反应也较为谨慎,除了发出攻击韩国即是对美韩军事联盟攻击这种无关痛痒的言论之外,并没有采取更多的刺激性语言和行动;奥巴马

于19日则对朝鲜发出劝导性告诫,呼吁朝鲜停止“对邻国的好战行为”。虽然美、日都在20日对朝进行谴责,但其依据也就是所谓“朝鲜鱼雷”的物证;对此,俄罗斯公开否定了韩国对朝鲜的指控依据,认为韩国并不掌握有力的证据。

由上可以预见,谈论半岛战争者,一则忽视了韩国并没有真正得出朝鲜攻击的证据,二则也忽视了中、美、俄的态度——避免激化事态引发军事冲突。与此情况下,大谈中国不介入半岛战争的理由,在判断上不够理性,在时机上显得唐突,在原则上显得摇摆,在意志上更显怯懦。

中国不可回避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问题

目前,由于韩国拿不出“无可争议”的结论,寻求国际解决,实质上是寻求国际强权的支持;但只要中、俄等国家不支持“莫须有”的定性,就不会有真正的结果。韩国只能采取单边行动,譬如他们放言的冻结经援与往来、封锁朝鲜出海通道等手段,对朝鲜采取报复性行动;前者不会让朝鲜屈服于他们不认可的指责,而后者仍然是一种军事挑衅行为,韩国未必能够下定决心。

从静态上而言,朝鲜在长期战争潜力上不如韩国,只有开战之初对首尔的毁灭性打击才是最“毒辣”的止战策略;韩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除非将首尔的居民在战前全部撤出,但如此一来韩国的经济将一泻千里,军事与民生消耗非法自保。如果美国提供物资支援,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其它大国直接与间接的物资援助也会进入朝鲜,半岛将陷入长期的军事较量之中。因此,只要大国持坚决反对半岛战争的态度,韩国就难以作出“军事报复”的抉择。而现在一些撇清“中国责任”的言论,反而不利于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就目前来说,中国未参与事件调查,不作过多表态,显然是一种明智之举。从道义上来讲,中国可以对韩国的诉求给予正面回应,但前提是韩国必须拿出真实可靠、无可置疑的证据与结论。否则,一切无从谈起。至于什么中韩关系的考量并不重要,一来尊重事实、不偏不依符合道义原则,二来韩国不满又怎么样?中国还不满美国呢。

朝鲜对于中国来说,在地区战略制衡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促使朝鲜从核问题中走出来,获得“正常国家”的地位,走出经济困境,提高常规军备水平,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实际上,朝鲜如果拥有较先进的防空能力,辅以中近程地面综合打击力量,在狭小的半岛空间上,朝鲜完全可以废掉韩国的武功,必将大大消弱美韩军事联盟进攻威力。稳定了东北亚、钳制住东南方向,中国东部战略防线就基本稳定下来,把美日韩的军事联盟限制为防御型战略集团。如此,中国即可以按照东守西进、南压北和的格局,控制台海局势,解决南海问题,经营中东与非洲利益。相反,如果朝鲜有失,或半岛陷入长期战乱,中国必须将大量战略资源回防

东北,并陷入三面御敌的困境。

综上所述,中国不可能回避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问题,这无关于责任,而关系到利益。当然,中国希望半岛局势保持和平与稳定,也希望朝鲜转入正常的经济、军事建设轨道上来。目前, “天安舰事件”最大的负面效果,有可能成为美、韩在“六方会谈”问题上进行掣肘的借口,继续无视朝鲜的正当诉求,并加大对朝鲜的经济制裁;达到拖垮朝鲜、限制朝鲜、以拖待变的目的。实际上,这也是对中国的长期阻碍与牵制。因此,中国必须要跳出“天安舰事件”的束缚,旗帜鲜明地指出韩国的“证据漏洞”,拒绝任何加重朝鲜制裁的动议,反对任何一方激化事端的举措。

最后进行一点强调:今年初,中朝确定了威化岛和黄金屏岛开发及中朝公路交通合作意向,它将有助于朝鲜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在此背景下,“天安舰事件”更显得扑朔迷离;而韩国籍此放出对朝“海禁”的话风,如果成为事实,无疑会阻碍中国“二岛”开发计划的实施。这还仅仅是朝鲜的尊严与利益问题吗?总之,中国无法回避、也无须回避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问题。

近代朝鲜问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分不开的。二战结束,日本才撤出朝鲜。这样,朝鲜有谁统治,成了放在美苏中朝四国面前的大问题。朝鲜人民自然希望国家独立,美国希望在苏联旁边再放置一个自己的亲信国家,蒋介石政府对美国唯命是从,而且国内的形式使他无暇东顾。苏联不愿意让美国的阴谋得逞,又不想得罪美国。所以三国又按老办法,以北纬38`线为界,北面叫朝鲜,首都平壤,南部叫韩国,首都汉城(首尔)。本来这也算一个比较不错的结局,如果朝鲜韩国同心协力,等到70、80年代,两国也就统一了。就像德国一样。但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共和苏联的授意下,发动了统一朝鲜的战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美援朝。朝鲜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眼看就要打败韩国。但是美国的加入使战局突变。虽然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但是一般历史学家都认为苏联在战前给了朝鲜承诺,即美国参战苏联也会参战。但苏联考虑到国际形势,恐怕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背信弃义没有参战。美国轻易的打过了三八线。这时,美国犯了战略性的错误,轰炸了中国东北,给了中国援助朝鲜的借口。如果美国不炸中国,中国犯不上在刚刚建立就和世界第一强国开战。中国的加入使美国战败,并签订了《殿边府协定》,维持朝鲜现状。朝鲜问题自此算是告一段落,朝鲜半岛也就此再无战争。现在的朝鲜,只是以核试验作为要挟美国的一种手

段。开始,美国怕朝鲜有核武器,所以要帮助朝鲜造核电站。但由于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成型,美国就不在援助朝鲜。朝鲜随即发射原子弹示威。美国现在的态度就是不战不和,能拖就拖。俄罗斯就是尽量置身事外。中国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好了也不好,管坏了更不行,所以只能观望。日本对此事倒是很积极。主要是由于日本是唯一受过核打击的国家,还有日本希望借此摆脱二战战败国的约束。朝鲜爆发战争?说出这种话的人非但没有军事常识,更没有政治常识。朝鲜打谁?打韩国?那等于打美国。打日本?日本虽然讨厌,但朝鲜还没有到非打日本不可的境地。打美国?朝鲜现在没有中远程导弹,更别提洲际导弹了,他打得着美国么!再说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表现的战斗力有目共睹,中俄这样的国家都不能说不胆寒,所以天天联合公演,别提朝鲜了。打中俄?那就是笑话了。换种思维考虑,朝鲜是有核国家,美国也是。一旦核战争打起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多大,这责任谁负。朝鲜不想,美国也得考虑。再说中俄万一参战,美国怎么办?打就是世界战争。打完了仗,谁是世界第一就难说了。美国为了一个朝鲜值么?朝鲜的北面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综合国力世界第二的俄罗斯;南面是世界人口最多,综合国力世界第六的中国;东面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再加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在这里捣乱,所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朝鲜问题实际是中俄美日四国关系的一种集中体现。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无敌外交,所以,我们在自身利益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尽量置身事外。虽然朝鲜问题上,美日或者前苏联办得某些事情是不怎么对,但是朝鲜也不是什么都对,中国应该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尽量调停此事,缓解各国矛盾。


相关内容

  •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系列之--东北亚安全形势
  • "东北亚"是基于自然地理区划的地缘政治经济概念. 由于有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巨型大国的存在,有关东北亚的区域界定一直存有争议,使纯技术性的地理划分变得困难.综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考虑,东北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准确的讲,我国只有东北三省和中部东部一些地区 ...

  • 形势政策论文对我国与朝鲜等周边国家关系的分析
  • 对我国与朝鲜等周边国家关系的分析 摘要:由于朝鲜半岛紧张对峙形势难以根本扭转,任何偶然性或突发性事件都可能导致形势突变,致使半岛统一比人们希望和预计的时间表提前.鉴于半岛走向统一的客观趋势,中国应该把维持半岛现有格局稳定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把长远目标定位于与半岛统一国家形成良好的安全关系.为此,中 ...

  • 国内国际形势分析
  • 国内国际形势分析 正如题目所言,这篇论文是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浅析.因此,该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来简单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走向. 国际形势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纪念魏征时所说的一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我将从世界近现代史说起. 首先,应该指明的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众所周知,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 ...

  • 形势与政策 朝鲜半岛问题
  • 朝鲜半岛问题 朝鲜是中国的邻国,朝鲜半岛的局势,关乎着中国的切身利益.尤其近期"天安舰"事件和韩美联合军演更是将朝鲜局势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朝鲜半岛问题由来已久,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近期,因天安舰事件所引发的韩朝对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 ...

  • [公务员培训]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100分
  •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 1.我国与周边( )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单选题 1 分) A.1 个 B.2 个 C.4 个 D.6 个 2.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单选题 1 分) A.欠发达国家 B.落后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 3.我国总体仍处于可 ...

  • 目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在意识到威胁的同时,我们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形势发生的新变化,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以后的发展铺路. ...

  •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分析 摘要: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难题,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乎到国家 ...

  •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步入新世纪10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