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庙游记

扁鹊,是中国名医的标识,用现代话说,叫名医形象代言人。2002年8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4枚,其中第一枚便是名医扁鹊。我自从学医以来,就有拜访扁鹊故里的迫切心愿,这样的机会总算来了。

2006年10月2日,是“十一”黄金周休假的第二天,自驾车前往河北省内丘县拜访扁鹊庙。出北京,顺京珠高速公路南行,过保定、石家庄,就到了邢台市的内丘县。下高速,依内丘——昔阳的省际公路(河北省至山西省)向西北直行,约走20公里,就远远地看到了西边的巍巍太行山,而路边则有小河流过,河边柳树成荫,这就是柳林镇。过柳林,路边有“扁鹊庙”指示牌;下公路,顺指示牌沿乡间小道向正西山中行去,约行4公里,就到了扁鹊庙。

扁鹊庙位于鹊山脚下,鹊山原名蓬山,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分支,春秋时为晋国“专国事”的大夫赵简子的属地。赵简子曾得重病,5天不省人事,最后扁鹊治好了赵简子的病。赵简子为了答谢扁鹊,就将内丘蓬山4万亩土地赐封扁鹊。扁鹊原为河北省任丘县鄚州人,从此就在此居住下来,上山采药,下乡巡医,内丘就成了扁鹊的第二故乡,人们也就把蓬山改称为鹊山。

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鹊王庙,宋代加“神应”之号,为神应鹊王庙。庙坐北朝南,庙前是一条小河,据说是由鹊山上9条小溪汇流而成,故名九龙河。河上有一石桥,称为九龙桥,因扁鹊能起死回生,又称为回生桥,传说人从上走过,就可去病免灾。回生桥体现了人们对死的恐惧和生的追求,也是对医生的奢望,对此,扁鹊有非常绝妙的论述。扁鹊周游到虢国,治好了虢太子假死的病,从此,天下人便都说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说;“越人(扁鹊)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我哪能使死人复活,不过是使不死的人病愈罢了”。多么精辟,多么高尚!

桥的南头有9棵汉柏,苍翠奇特,称为九龙柏。9棵柏树扎根于石缝之中,与山石融为一体,其生长年代之久远,组合之巧妙,生境之奇特,国内罕见。《内丘县志》上对其描述有一首诗:“柏生山石石生柏,根生石山山作根,山石柏根成一体,石山不老柏长存。”柏树下有一块石刻,名为“药石”,为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3年)龙峰所题。“药”指的是中药,“石”指的是由砭石磨成的针,合起来代表扁鹊当年行医的两大法宝——中药与针灸。

站在九龙桥上,向下一望,眼前是一片秀丽的山村,这就是“神头村”。神头村原名上焦村。当扁鹊行医到秦国以后,由于扁鹊医术高明,秦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鹊,十分嫉妒,就派人刺杀了扁鹊。虢太子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悲痛,就千方百计把扁鹊的头颅从秦国找回,葬在内丘鹊山,并立庙祭祀,从此,这个山村就改名为神头村。

从九龙柏过回生桥,就到了扁鹊庙山门前。门前左面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扁鹊庙”的石刻,旁边是有关扁鹊庙的说明牌,门前右面是一座透灵碑,可能是演绎扁鹊在向其老师长桑君学医时,以“上池之水”服药30天后,能隔墙看到墙后之人,隔着病人的衣服和肚皮看到病人的五脏六腑的事迹。据说摸碑治病,非常灵验,现在此碑已用铁栅栏保护起来,不得近前。

一进山门,庙内古柏参天,建筑错落,碑刻林立。正面就是扁鹊殿,殿内正中是扁鹊塑像,呈古代皇帝样,可能与扁鹊在宋代被封为“神应王”有关。扁鹊殿的两侧是扁鹊的十大弟子塑像,其中有虢太子,主管采药。墙上是扁鹊行医的壁画,逼真生动。

殿的东厢,是碑廊,廊内陈列有众多石刻,并有出土的汉代“辟邪”等文物。扁鹊殿的后部,是一大片后土总司殿、玉皇殿等道教建筑,与扁鹊的医家身份不大协调。扁鹊作为一位著名医家,曾提出“病有六不治”观点,“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道教虽不能算巫,但总与医相差万里,把扁鹊庙融化在道教建筑群中,未免遗憾。只有紧挨扁鹊殿的东北角,修有药王孙思邈殿,算是一种宽慰。

庙的西北部有一偏院,建有扁鹊墓。墓呈圆球形,墓前有一斑剥风化的石碑,上书“神应王扁鹊之墓”7个大字,为“大元国中统二年四月十五日立”。墓的正后方是一棵柽柳树,生长旺盛,据说为善男信女从别处移植而来,称为神树,仔细观察,周围山野确实没有柽柳树生长,这也真是一种奇事。柽柳本身是一种中药,称其为神树,也不为过。扁鹊墓的左后方,是一棵皂角树。墓的前面花园中,种有大量的金银花、鸡冠花等中药材,给人以扁鹊采药治病的许多联想。

看看日头,太阳已经开始西落,因还要赶路,只好匆匆离开扁鹊庙。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八方人士云集此地,祭祀扁鹊,香火极旺,达月余之久。待到明年清明时,定再来拜谒医祖——扁鹊。

扁鹊,是中国名医的标识,用现代话说,叫名医形象代言人。2002年8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4枚,其中第一枚便是名医扁鹊。我自从学医以来,就有拜访扁鹊故里的迫切心愿,这样的机会总算来了。

2006年10月2日,是“十一”黄金周休假的第二天,自驾车前往河北省内丘县拜访扁鹊庙。出北京,顺京珠高速公路南行,过保定、石家庄,就到了邢台市的内丘县。下高速,依内丘——昔阳的省际公路(河北省至山西省)向西北直行,约走20公里,就远远地看到了西边的巍巍太行山,而路边则有小河流过,河边柳树成荫,这就是柳林镇。过柳林,路边有“扁鹊庙”指示牌;下公路,顺指示牌沿乡间小道向正西山中行去,约行4公里,就到了扁鹊庙。

扁鹊庙位于鹊山脚下,鹊山原名蓬山,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分支,春秋时为晋国“专国事”的大夫赵简子的属地。赵简子曾得重病,5天不省人事,最后扁鹊治好了赵简子的病。赵简子为了答谢扁鹊,就将内丘蓬山4万亩土地赐封扁鹊。扁鹊原为河北省任丘县鄚州人,从此就在此居住下来,上山采药,下乡巡医,内丘就成了扁鹊的第二故乡,人们也就把蓬山改称为鹊山。

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鹊王庙,宋代加“神应”之号,为神应鹊王庙。庙坐北朝南,庙前是一条小河,据说是由鹊山上9条小溪汇流而成,故名九龙河。河上有一石桥,称为九龙桥,因扁鹊能起死回生,又称为回生桥,传说人从上走过,就可去病免灾。回生桥体现了人们对死的恐惧和生的追求,也是对医生的奢望,对此,扁鹊有非常绝妙的论述。扁鹊周游到虢国,治好了虢太子假死的病,从此,天下人便都说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说;“越人(扁鹊)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我哪能使死人复活,不过是使不死的人病愈罢了”。多么精辟,多么高尚!

桥的南头有9棵汉柏,苍翠奇特,称为九龙柏。9棵柏树扎根于石缝之中,与山石融为一体,其生长年代之久远,组合之巧妙,生境之奇特,国内罕见。《内丘县志》上对其描述有一首诗:“柏生山石石生柏,根生石山山作根,山石柏根成一体,石山不老柏长存。”柏树下有一块石刻,名为“药石”,为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3年)龙峰所题。“药”指的是中药,“石”指的是由砭石磨成的针,合起来代表扁鹊当年行医的两大法宝——中药与针灸。

站在九龙桥上,向下一望,眼前是一片秀丽的山村,这就是“神头村”。神头村原名上焦村。当扁鹊行医到秦国以后,由于扁鹊医术高明,秦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鹊,十分嫉妒,就派人刺杀了扁鹊。虢太子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悲痛,就千方百计把扁鹊的头颅从秦国找回,葬在内丘鹊山,并立庙祭祀,从此,这个山村就改名为神头村。

从九龙柏过回生桥,就到了扁鹊庙山门前。门前左面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扁鹊庙”的石刻,旁边是有关扁鹊庙的说明牌,门前右面是一座透灵碑,可能是演绎扁鹊在向其老师长桑君学医时,以“上池之水”服药30天后,能隔墙看到墙后之人,隔着病人的衣服和肚皮看到病人的五脏六腑的事迹。据说摸碑治病,非常灵验,现在此碑已用铁栅栏保护起来,不得近前。

一进山门,庙内古柏参天,建筑错落,碑刻林立。正面就是扁鹊殿,殿内正中是扁鹊塑像,呈古代皇帝样,可能与扁鹊在宋代被封为“神应王”有关。扁鹊殿的两侧是扁鹊的十大弟子塑像,其中有虢太子,主管采药。墙上是扁鹊行医的壁画,逼真生动。

殿的东厢,是碑廊,廊内陈列有众多石刻,并有出土的汉代“辟邪”等文物。扁鹊殿的后部,是一大片后土总司殿、玉皇殿等道教建筑,与扁鹊的医家身份不大协调。扁鹊作为一位著名医家,曾提出“病有六不治”观点,“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道教虽不能算巫,但总与医相差万里,把扁鹊庙融化在道教建筑群中,未免遗憾。只有紧挨扁鹊殿的东北角,修有药王孙思邈殿,算是一种宽慰。

庙的西北部有一偏院,建有扁鹊墓。墓呈圆球形,墓前有一斑剥风化的石碑,上书“神应王扁鹊之墓”7个大字,为“大元国中统二年四月十五日立”。墓的正后方是一棵柽柳树,生长旺盛,据说为善男信女从别处移植而来,称为神树,仔细观察,周围山野确实没有柽柳树生长,这也真是一种奇事。柽柳本身是一种中药,称其为神树,也不为过。扁鹊墓的左后方,是一棵皂角树。墓的前面花园中,种有大量的金银花、鸡冠花等中药材,给人以扁鹊采药治病的许多联想。

看看日头,太阳已经开始西落,因还要赶路,只好匆匆离开扁鹊庙。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八方人士云集此地,祭祀扁鹊,香火极旺,达月余之久。待到明年清明时,定再来拜谒医祖——扁鹊。


相关内容

  • 初中文言文实词
  •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编:10个文言虚词 作者: 加入日期:09-04-30 10个文言虚词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 主要作连词用, 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 .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 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 可译作"就""接着", ...

  • 常见通假字
  • 常见通假字 说 悦 yu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愉快 <论语十则> 女 汝 r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你 <论语十则> 知 智 zhì 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聪明 <论语十则> 还 旋 xuán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回转 ...

  • 初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归纳
  • 初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归纳(10个)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

  •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 文言文实词词义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

  • 文言文知识积累
  •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 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 ...

  • 初中文言文实词用法
  • 初中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

  •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 (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1.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qu ...

  • 14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 下面对上面的14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之 1.用作代词 (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俱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