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编录的常识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 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本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不管是RMR分类、Hoek—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从上面可以看出

(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石类别和简单特性。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因此,在钻孔柱状图里就有一栏,叫“返水百分率%”!钻探用水到孔里,只有两个结果,要“返水”,要么“不返水”,一般返水还要估算返水率。至于“干孔”,是相对于“湿孔”而言的,前者没有地下水,后者遇到了地下水。因此,和返水不返水不是一概念,干孔也可以返水,如果岩石完整、供水强度适度;干孔也可以不返水,如果遇到大的破碎带或溶孔洞。不返水不能表明整个钻孔都是破碎带!只能说明有破碎带或溶洞,显然整个200米的钻孔有一处这样的漏水段哪怕0.5m厚,足以产生不返水。当然,根据每日返水记录,可以找到突然发生不返水的地方,可以检查一下岩心,一般岩石比较破碎或溶蚀、裂隙发育。首先更正一下鉴别岩石完整破碎程度不是用采取率做指标,那是评定钻探质量的,是受钻探质量+地层影响的;应该经常用获得率或岩石质量指标RQD来评定岩石强度和性质[基本没有人为因素影响],这样,别人就不会给你提问题。尽管岩石破碎,RQD是10%,获得率50%,原则上采取率可以要求达到90%甚至更高,如果采取特别钻探手段。比如取岩石原状样中型剪切样、渗透试验样品,都是特制的取芯装置。

(1)获得率、RQD大小和岩溶的关系首先有岩溶发育的地方,跟规模也有关系,获得率和RQD可能因溶隙发育,都很低;反过来,这两个指标都很低,并不能说明就是岩溶引起的,前面也说了,可能是一般的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

(2)如何从岩心上判断岩溶?通过岩心的观测,可以鉴别出原生的节理裂隙和机械破碎引起的裂隙,机械破碎裂隙或岩石面磨损太多,你可以找机长,钻探质量有问题。找溶洞溶隙,先找破碎的地段,再仔细观察节理裂隙面特征,可以通

过肉眼观测看到裂隙面上溶蚀的痕迹,和一般的裂隙面的特征区别是很明显的。搞灌浆试验,检验灌浆质量的方法中就有看岩石裂隙面有没有水泥结石。没有,说明灌浆效果不好:lol 。一个道理。

(3)岩溶发育规律搞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更大范围追踪溶洞和岩溶发育地段,搞不好就是水库漏水的隐患。个人认为先从大的区域水文气象、地下水运动规律、构造发育特征、可溶岩石的分布入手,把大区域的岩溶分布规律搞清楚或基本了解,比如常发育在某个高程、常伴随张性断裂带、常沿某层灰岩的地板发生等等。然后在研究一个具体的点,讨论岩溶,如一个孔位,这是个方法的问题,否则会陷入迷茫。

ljmtidilgw 上面所说的基本正确,他是从理论上来看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是主宰,凡事不能不考虑人的因素.例如从理论上说,岩心采取率和RQD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岩体质量状况,但前提条件是钻探人员必需是十分认真负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验,另方面要使用规定的钻探工具和操作规程,如钻速、钻压、冲洗液量、回次进尺等等。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一个刚从市场找来的农民工可以打钻,该用的工具他没有,他是按进尺拿钱,对于国家规定根本管。这就对现场执守的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规定现场技术员应该始终在现场执守,可是现在除了我们这一代人而外,很少有人这样做,好一点的三天两头去一下,有的连工地都没去过,而是根据钻探报表去“编”报告,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也不管不问。听说有的地区统计显示多层建筑的工程事故率达30%。这是我这里的情况,别的地方说不好。要知道岩心采取率和RQD所能反映的地层特证是有限的,例如RQD只是一个二维参数。最主要的是要靠现场技术员的知识、经验和态度。所以要客观的、有分析的对待岩心岩心采取率和RQD值,不可当作硬性指标使用,更不能以此来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

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一方面要从场地区域的地面地质调查中去了解,特别是岩溶发育的规模和规律,这在钻孔里是看不到的。另一方面要认真仔细的观和记录钻孔岩心中的微观岩溶特征。把地面和钻孔里所发现的有关岩溶发育条件及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正确的结论。岩溶地基是最复杂的地基,同时岩溶学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有些岩溶理论问题还尚在探索之中,你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初步掌握。不过你要记住岩发育的三大要素:岩性、构造和水,从这里着眼,你的进步会快些。致于你说的“钙膜”,我想指的是“钙华”,也就是岩石溶解后的碳酸钙溶液在运移过程中浓缩沉积的产物,在溶洞里很常见,在碳酸盐岩层的风化带里有时也能见到。如果你见过溶洞沉积物,就很容易识别。它是覆盖在岩石表面或溶蚀洞隙表面的一层浅灰色沉积物,一般没有光泽。它是岩溶产物,它的存在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溶特,但不能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昨天我已告诉了你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的方法和指标,你照此办理不会有错。其它你提到的只是岩溶现象与特征,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希望你能正确理解。由于你的问题不够详细,我只能提几点供你参考: 1、你说的应该是岩心采取率和岩石质量指标(RQD),都是用于岩石地层的,前者是岩心长度占回次进尺数的百分比,规定不得小于65%;后者是岩心中长度大于10厘米的岩心之长度和与回次进尺的比值,都用百分比表示。2、对于岩溶地基来说,建议你进行以下工作:1)、对溶洞溶隙进行列表统计。溶

洞、溶隙就是在进入基岩面以后钻遇到的空或全充填、半充填有土的岩层里的洞隙。对于溶洞、溶隙的区分规范没有明确,有的人以高度一米为界线,洞的垂高大于一米为溶洞,小于一米为溶隙。我的划分界线则是0。5米。统计内容依次为:钻孔编号、洞高、溶洞顶板深度、溶洞顶板标高、溶洞底板深度、溶洞底板标高、充填状况(包括有无充填物、充填物的性质性状等)、溶洞顶板厚度。这些内容是研究岩溶发育特征的重要依据,也是岩溶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岩溶洞隙发育的深度、标高、频度、规模,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等。对于岩溶发育程度的划分,国家规范没有规定,贵州地方规范是这样规定的。以见洞率或线溶蚀率来划分。见洞率就是在场地所打钻孔中钻遇岩溶洞隙的钻孔数与钻孔总数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见洞率大于30%为岩溶强发育场地;见洞率为10%-30%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见洞率小于于10%为岩溶弱发育场地。2)、注意基岩面的起伏状况,即基岩面的起伏频度及高差。基岩面的起伏也是其在长期溶蚀下的一种宏观岩溶形态,也反映出场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也是在基础设计时的重要依据。3)、除了岩溶洞隙以外,还要注意岩层的溶蚀状况与特征。有的岩石虽然还没有形成洞隙,但发育有溶孔、晶洞、溶缝等微观溶蚀形态,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我把溶蚀率大于15%的地层划分为溶蚀层段,在选定地基持力层和地基验槽时加以考虑。岩溶地基是很复杂的,研究内容也很多,在这里不可能说清,你多学习一些有关知识吧。ljmtidilgw版主已回答的很精采.大概由于地区差别,我们这里的习惯不太一样,我们这里不记录回水颜色,而是必需测记钻孔水位:初见水位和观测水位.初见水位是指在钻探过程中钻孔第一次见到有地下水的水位;观测水位是指在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到的钻孔水位,这两种水位都是用来做分析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情况之用"干孔"是指钻孔里没有水.这种情况在岩溶地区比较常见.由于岩溶或裂隙的垂直发育,钻探用水都向下渗漏了,当渗漏量大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时,在钻孔里就不会有水,也测不到水位;"不返水"有两种情况.一是孔底裂隙有向下渗漏;二是孔底以上的地层有侧向渗漏.当渗漏量小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或侧向渗漏出去的水的水位高于孔底,这时在钻孔里仍然有水,只是不能返回到孔口.这些现象都是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特征的反映,应该好好加以分析利用.

.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 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本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不管是RMR分类、Hoek—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从上面可以看出

(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石类别和简单特性。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因此,在钻孔柱状图里就有一栏,叫“返水百分率%”!钻探用水到孔里,只有两个结果,要“返水”,要么“不返水”,一般返水还要估算返水率。至于“干孔”,是相对于“湿孔”而言的,前者没有地下水,后者遇到了地下水。因此,和返水不返水不是一概念,干孔也可以返水,如果岩石完整、供水强度适度;干孔也可以不返水,如果遇到大的破碎带或溶孔洞。不返水不能表明整个钻孔都是破碎带!只能说明有破碎带或溶洞,显然整个200米的钻孔有一处这样的漏水段哪怕0.5m厚,足以产生不返水。当然,根据每日返水记录,可以找到突然发生不返水的地方,可以检查一下岩心,一般岩石比较破碎或溶蚀、裂隙发育。首先更正一下鉴别岩石完整破碎程度不是用采取率做指标,那是评定钻探质量的,是受钻探质量+地层影响的;应该经常用获得率或岩石质量指标RQD来评定岩石强度和性质[基本没有人为因素影响],这样,别人就不会给你提问题。尽管岩石破碎,RQD是10%,获得率50%,原则上采取率可以要求达到90%甚至更高,如果采取特别钻探手段。比如取岩石原状样中型剪切样、渗透试验样品,都是特制的取芯装置。

(1)获得率、RQD大小和岩溶的关系首先有岩溶发育的地方,跟规模也有关系,获得率和RQD可能因溶隙发育,都很低;反过来,这两个指标都很低,并不能说明就是岩溶引起的,前面也说了,可能是一般的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

(2)如何从岩心上判断岩溶?通过岩心的观测,可以鉴别出原生的节理裂隙和机械破碎引起的裂隙,机械破碎裂隙或岩石面磨损太多,你可以找机长,钻探质量有问题。找溶洞溶隙,先找破碎的地段,再仔细观察节理裂隙面特征,可以通

过肉眼观测看到裂隙面上溶蚀的痕迹,和一般的裂隙面的特征区别是很明显的。搞灌浆试验,检验灌浆质量的方法中就有看岩石裂隙面有没有水泥结石。没有,说明灌浆效果不好:lol 。一个道理。

(3)岩溶发育规律搞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更大范围追踪溶洞和岩溶发育地段,搞不好就是水库漏水的隐患。个人认为先从大的区域水文气象、地下水运动规律、构造发育特征、可溶岩石的分布入手,把大区域的岩溶分布规律搞清楚或基本了解,比如常发育在某个高程、常伴随张性断裂带、常沿某层灰岩的地板发生等等。然后在研究一个具体的点,讨论岩溶,如一个孔位,这是个方法的问题,否则会陷入迷茫。

ljmtidilgw 上面所说的基本正确,他是从理论上来看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是主宰,凡事不能不考虑人的因素.例如从理论上说,岩心采取率和RQD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岩体质量状况,但前提条件是钻探人员必需是十分认真负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验,另方面要使用规定的钻探工具和操作规程,如钻速、钻压、冲洗液量、回次进尺等等。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一个刚从市场找来的农民工可以打钻,该用的工具他没有,他是按进尺拿钱,对于国家规定根本管。这就对现场执守的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规定现场技术员应该始终在现场执守,可是现在除了我们这一代人而外,很少有人这样做,好一点的三天两头去一下,有的连工地都没去过,而是根据钻探报表去“编”报告,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也不管不问。听说有的地区统计显示多层建筑的工程事故率达30%。这是我这里的情况,别的地方说不好。要知道岩心采取率和RQD所能反映的地层特证是有限的,例如RQD只是一个二维参数。最主要的是要靠现场技术员的知识、经验和态度。所以要客观的、有分析的对待岩心岩心采取率和RQD值,不可当作硬性指标使用,更不能以此来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

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一方面要从场地区域的地面地质调查中去了解,特别是岩溶发育的规模和规律,这在钻孔里是看不到的。另一方面要认真仔细的观和记录钻孔岩心中的微观岩溶特征。把地面和钻孔里所发现的有关岩溶发育条件及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正确的结论。岩溶地基是最复杂的地基,同时岩溶学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有些岩溶理论问题还尚在探索之中,你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初步掌握。不过你要记住岩发育的三大要素:岩性、构造和水,从这里着眼,你的进步会快些。致于你说的“钙膜”,我想指的是“钙华”,也就是岩石溶解后的碳酸钙溶液在运移过程中浓缩沉积的产物,在溶洞里很常见,在碳酸盐岩层的风化带里有时也能见到。如果你见过溶洞沉积物,就很容易识别。它是覆盖在岩石表面或溶蚀洞隙表面的一层浅灰色沉积物,一般没有光泽。它是岩溶产物,它的存在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溶特,但不能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昨天我已告诉了你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的方法和指标,你照此办理不会有错。其它你提到的只是岩溶现象与特征,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希望你能正确理解。由于你的问题不够详细,我只能提几点供你参考: 1、你说的应该是岩心采取率和岩石质量指标(RQD),都是用于岩石地层的,前者是岩心长度占回次进尺数的百分比,规定不得小于65%;后者是岩心中长度大于10厘米的岩心之长度和与回次进尺的比值,都用百分比表示。2、对于岩溶地基来说,建议你进行以下工作:1)、对溶洞溶隙进行列表统计。溶

洞、溶隙就是在进入基岩面以后钻遇到的空或全充填、半充填有土的岩层里的洞隙。对于溶洞、溶隙的区分规范没有明确,有的人以高度一米为界线,洞的垂高大于一米为溶洞,小于一米为溶隙。我的划分界线则是0。5米。统计内容依次为:钻孔编号、洞高、溶洞顶板深度、溶洞顶板标高、溶洞底板深度、溶洞底板标高、充填状况(包括有无充填物、充填物的性质性状等)、溶洞顶板厚度。这些内容是研究岩溶发育特征的重要依据,也是岩溶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岩溶洞隙发育的深度、标高、频度、规模,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等。对于岩溶发育程度的划分,国家规范没有规定,贵州地方规范是这样规定的。以见洞率或线溶蚀率来划分。见洞率就是在场地所打钻孔中钻遇岩溶洞隙的钻孔数与钻孔总数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见洞率大于30%为岩溶强发育场地;见洞率为10%-30%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见洞率小于于10%为岩溶弱发育场地。2)、注意基岩面的起伏状况,即基岩面的起伏频度及高差。基岩面的起伏也是其在长期溶蚀下的一种宏观岩溶形态,也反映出场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也是在基础设计时的重要依据。3)、除了岩溶洞隙以外,还要注意岩层的溶蚀状况与特征。有的岩石虽然还没有形成洞隙,但发育有溶孔、晶洞、溶缝等微观溶蚀形态,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我把溶蚀率大于15%的地层划分为溶蚀层段,在选定地基持力层和地基验槽时加以考虑。岩溶地基是很复杂的,研究内容也很多,在这里不可能说清,你多学习一些有关知识吧。ljmtidilgw版主已回答的很精采.大概由于地区差别,我们这里的习惯不太一样,我们这里不记录回水颜色,而是必需测记钻孔水位:初见水位和观测水位.初见水位是指在钻探过程中钻孔第一次见到有地下水的水位;观测水位是指在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到的钻孔水位,这两种水位都是用来做分析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情况之用"干孔"是指钻孔里没有水.这种情况在岩溶地区比较常见.由于岩溶或裂隙的垂直发育,钻探用水都向下渗漏了,当渗漏量大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时,在钻孔里就不会有水,也测不到水位;"不返水"有两种情况.一是孔底裂隙有向下渗漏;二是孔底以上的地层有侧向渗漏.当渗漏量小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或侧向渗漏出去的水的水位高于孔底,这时在钻孔里仍然有水,只是不能返回到孔口.这些现象都是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特征的反映,应该好好加以分析利用.

.


相关内容

  • 钻孔编录要点
  • 钻孔编录要点 3.3.7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均匀. 不均匀).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稍密. 中密. 密实)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 ...

  • 钻孔地质编录
  •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 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 检查整理岩矿心 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 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 ...

  •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
  • 工程地质勘探野外编录培训教材 2004年7月 北京地区地质地貌基本知识 第四纪沉积 第四纪沉积是指第四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未经风化成岩作用,因而是松散的.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碎石.卵石.砾砂.粘土等松散沉积统统称为"土"和"碎石土".在基础深度影响范围 ...

  • 机械钻探工程施工合同书
  • 机械岩心钻探工程施工合同书 项目方(甲方) :祁连县祁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方(乙方) :湖南南岭钻探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例及相关法律,就地勘项目中机械岩心钻探工程施工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在明确双方施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基础上,达成 一致意见,特签订本合 ...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第1章 绪论 1.1 目的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大西沟银铅锌多金属矿普查",任务书编号[2009]矿产1-126, 项目编号:07-3-KC12. 普查的目标任务:在已取得的成果资料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工作,初步查明工作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对成矿有利地 ...

  • 地质观测与编录流程
  • 地质观测与编录流程 1.地质观测与编录需包含以下内容:文字.图表资料.实物资料 2.地质观测与编录的要求:编录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统一.重点突出 3.钻探工程地质观测与编录主要包括: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换层深度的计算.岩层倾角的确定 4.井巷工程地质编录 1) 井巷地质编录的方式分观测点式.剖 ...

  • 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
  • ××矿区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设计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及勘查级别 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矿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见附图××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1:5万自编).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呈条带状分布于山间河谷现代河床和部分谷坡的下缘.含水层为全新 ...

  • 作业指导书说明
  •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 作业指导书内容简介 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根据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规范,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编制的不同专业作业指导书,结合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了四个专业的作业指导书,分别为:&l ...

  • 关于矿产地质和工程地质编录
  • 关于工程地质编录: 一. 工程地质编录 (一) 槽.井.坑探地质编录 1. 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 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 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 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 编西壁--西高东低. 2. 分层: (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一般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