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和政府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有话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

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

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

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础。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

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

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

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

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

有制经济的非公有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非公有制经济各种

形式的不合理规定。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权属明细、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公有制经

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

互融合的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总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

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

择。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

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

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

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调整经济结

构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

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第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三,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内涵: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

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

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

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

新发展上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

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

含的巨大潜能。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

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第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健全体制机

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们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们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们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们当

家做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人们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们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

的政体。人们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

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与

各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

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

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

物的权利。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

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

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是党

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壮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的内涵及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

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全一致,这是中国共产党 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党更加成熟的表现。

第二, 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实现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四,实现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五,实现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必须做到一

下几点:一是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

新水平;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设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正确实施;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利运行体制;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6.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目标是 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其基本取向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第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第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五,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第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是完善文化体制改革。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即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证障制度;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体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相处时应承担

的重要责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的党在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知道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

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党的先进性同党的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的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第一,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开拓前进的基础,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

第二,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实现党的宗旨的本质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转变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

第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学习、服务、创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总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开拓进取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和政府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有话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

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

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

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础。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

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

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

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

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

有制经济的非公有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非公有制经济各种

形式的不合理规定。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权属明细、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公有制经

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

互融合的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总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

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

择。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

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

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

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调整经济结

构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

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第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三,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内涵: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

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

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

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

新发展上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

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

含的巨大潜能。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

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第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健全体制机

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们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们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们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们当

家做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人们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们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

的政体。人们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

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与

各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

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

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

物的权利。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

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

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是党

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壮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的内涵及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

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全一致,这是中国共产党 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党更加成熟的表现。

第二, 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实现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四,实现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五,实现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必须做到一

下几点:一是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

新水平;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设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正确实施;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利运行体制;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6.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目标是 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其基本取向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第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第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五,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第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是完善文化体制改革。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即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证障制度;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体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相处时应承担

的重要责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的党在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知道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

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党的先进性同党的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的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第一,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开拓前进的基础,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

第二,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实现党的宗旨的本质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转变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

第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学习、服务、创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总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开拓进取精神。


相关内容

  • 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 港口布局规划 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交通部 二OO六年八月 港口布局规划编制说明 一.编制港口布局规划应当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区 域港口发展历史.布局状况.港口资源条件等情况进行深入 调查研究,收集.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布局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及必要的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满足编 制港口布局 ...

  • _四个全面_战略布局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蕴涵_姜建成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蕴涵 姜建成 佘明薇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做出的治国理政的伟大决策.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 ...

  • 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认识和理解
  • 浅谈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认识和理解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过程,论述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及辩证关系.指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是科 ...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拓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了基本框架 ...

  • 冯颜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方位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

  • _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_出台
  • 开发建设 <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出台 □庄儒仲庄广东 广东省沿海港口是我国华南.西南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对外交往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国家"三主一支持"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和<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港口总体布局规划&g ...

  •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总体布局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在阐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时鲜明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 ...

  • 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问题研究
  • 山西是典型的内陆山区省份,全省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74.6万人,辖11个地级市,23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合计119个县.市.区.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乡"之称.近十年,财政总收入翻了15倍,城 ...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演进脉络与重大意义 2015-02-27 09:56 人民论坛 字号: [摘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陆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其整合,形成了"四个全面" ...

  • 影响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因素分析
  • 摘 要: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城镇总体布局是城镇总体规划的核心和表现形态,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主要.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因素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已经是我国的一个长期战略,而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