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日积月累2017中考模拟试题

包头市学会学2017-04-15

初高中名师一对一微信及电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考察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写作顺序,说明文文本内容与结构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茶

陈漱渝 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 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 化干戈为玉帛。

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

______

______

(2)第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 。

(3)从文中看,第段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是 ______ 。

(4)第段中“化干戈为玉帛”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 。

(5)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

B.第段画线句以时间为序,说明在我国喝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C.各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D.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

想一想

【答案】

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老舍把喝茶当做生活方式和目的,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这三段尽管都强调了茶能“净化心灵”,但分别是从喝茶能使人内心变得“静”与“和”;能养成简朴的品质;能喝出和睦三方面来说明茶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先对个人的心态,再对人的品质,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来谈,三段说明,是按照茶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对个人的影响到对群体的影响来说明的,按一定逻辑顺序,所以不能更改.;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D

为什么?

【解析】

(1)概括类题目,是必考题型,原则是文中有的尽量不要自己概括,答案都能从文中得出;本文首先引出说明对象“茶”,然后第二段原文“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第三段指出“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之后第四、五、六段围绕第三段进行具体介绍,第七段“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据此提取即可.

(2)首段中的句子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构上往往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句子解答即可.

(3)属于本次说明文的难点之一.段落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有二:判断本文说明顺序;和某一段的某一句话相呼应.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而逻辑顺序常用的类型有: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特点到用途,一般到个别,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学生来说有难度.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语句的理解,要正确理解语句的含义,要联系句子以及上下文,根据上文“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可以明确“化干戈为玉帛”意思是化解矛盾,使双方和睦相处.

(5)A选项与原文“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说法不一致;A错误;

B选项,第二段画线句不仅说明了喝茶历史悠久,还说明了茶树的历史;B错误;

C选项所说源头错误,原文第七段有“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C错误;

D选项正确,但是很多学生找不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哪里运用了,如第四段,把喝酒与喝茶进行比较,突出喝茶可以使人心沉下来.

故选D.

注意

事项

答案:

(1)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6分)

(2)老舍把喝茶当做生活方式和目的,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3分)

(3)这三段尽管都强调了茶能“净化心灵”,但分别是从喝茶能使人内心变得“静”与“和”;能养成简朴的品质;能喝出和睦三方面来说明茶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先对个人的心态,再对人的品质,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来谈,三段说明,是按照茶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对个人的影响到对群体的影响来说明的,按一定逻辑顺序,所以不能更改.(6分)

(4)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2分)

(5)D(3分)

这篇说明文首先引出说明对象“茶”,接着介绍了茶是一种文化现象,然后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茶的功用,最后指出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这篇文章侧重对说明文常规考点,即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词语含义、内容概括、首段句子作用的考查,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顺利解答.

广告时间

我们收了家长的钱,假如不能给他效果,就等于偷钱和抢钱。“有一个好老师,开一个班”。即只有师资、教研达到要求,才会开一个新班,否则的话,宁可不开.

你来问

我来答

不爱学?学不会?

老师严厉?讨厌老师?

没兴趣?不想学?

学什么?怎么学?

考什么?怎么考?

那些比你走的远的人,并非比你聪慧,只是每天多走了一点。

包头市学会学2017-04-15

初高中名师一对一微信及电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考察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写作顺序,说明文文本内容与结构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茶

陈漱渝 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 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 化干戈为玉帛。

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

______

______

(2)第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 。

(3)从文中看,第段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是 ______ 。

(4)第段中“化干戈为玉帛”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 。

(5)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

B.第段画线句以时间为序,说明在我国喝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C.各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D.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

想一想

【答案】

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老舍把喝茶当做生活方式和目的,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这三段尽管都强调了茶能“净化心灵”,但分别是从喝茶能使人内心变得“静”与“和”;能养成简朴的品质;能喝出和睦三方面来说明茶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先对个人的心态,再对人的品质,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来谈,三段说明,是按照茶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对个人的影响到对群体的影响来说明的,按一定逻辑顺序,所以不能更改.;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D

为什么?

【解析】

(1)概括类题目,是必考题型,原则是文中有的尽量不要自己概括,答案都能从文中得出;本文首先引出说明对象“茶”,然后第二段原文“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第三段指出“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之后第四、五、六段围绕第三段进行具体介绍,第七段“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据此提取即可.

(2)首段中的句子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构上往往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句子解答即可.

(3)属于本次说明文的难点之一.段落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有二:判断本文说明顺序;和某一段的某一句话相呼应.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而逻辑顺序常用的类型有: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特点到用途,一般到个别,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学生来说有难度.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语句的理解,要正确理解语句的含义,要联系句子以及上下文,根据上文“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可以明确“化干戈为玉帛”意思是化解矛盾,使双方和睦相处.

(5)A选项与原文“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说法不一致;A错误;

B选项,第二段画线句不仅说明了喝茶历史悠久,还说明了茶树的历史;B错误;

C选项所说源头错误,原文第七段有“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C错误;

D选项正确,但是很多学生找不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哪里运用了,如第四段,把喝酒与喝茶进行比较,突出喝茶可以使人心沉下来.

故选D.

注意

事项

答案:

(1)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6分)

(2)老舍把喝茶当做生活方式和目的,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3分)

(3)这三段尽管都强调了茶能“净化心灵”,但分别是从喝茶能使人内心变得“静”与“和”;能养成简朴的品质;能喝出和睦三方面来说明茶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先对个人的心态,再对人的品质,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来谈,三段说明,是按照茶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对个人的影响到对群体的影响来说明的,按一定逻辑顺序,所以不能更改.(6分)

(4)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2分)

(5)D(3分)

这篇说明文首先引出说明对象“茶”,接着介绍了茶是一种文化现象,然后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茶的功用,最后指出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这篇文章侧重对说明文常规考点,即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词语含义、内容概括、首段句子作用的考查,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顺利解答.

广告时间

我们收了家长的钱,假如不能给他效果,就等于偷钱和抢钱。“有一个好老师,开一个班”。即只有师资、教研达到要求,才会开一个新班,否则的话,宁可不开.

你来问

我来答

不爱学?学不会?

老师严厉?讨厌老师?

没兴趣?不想学?

学什么?怎么学?

考什么?怎么考?

那些比你走的远的人,并非比你聪慧,只是每天多走了一点。


相关内容

  • 2017安徽中考考纲解读(语文)
  • 安徽省2017年中考考纲新鲜出炉,对考纲进行研究解读,既能够对中考命题内容与要求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将考点知识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应对中考,也能够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编写依据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颁 ...

  • 重磅!陕西中考改革:2020年全面推行高中招生4 4模式!
  • 头条新闻 「新中考方案出炉,初中再无副科!」 省教育厅今天发布新中考改革方案"4 4"模式: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物理.化学和生物任选2门,政治.历史和地理任选2门,2017年新七年级宝鸡市.延安市和汉中市开始试点,2020年全省开始推广! 陕西省中考改革真的要来了! 9月4日 ...

  •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全文
  •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出台了吗?据了解,<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将于9月4号正式颁布.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

  • 201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参考答案WORD版)
  • 2017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峰峦(lu án ) 馈赠(ku ì) 迫不及待(p î) ... B. 磐石(b ā ...

  • 2017年杭州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卷 1
  • 2017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写上姓名.班级和考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纸,试题卷自己保管. 试题卷 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

  • 2017年[灿烂在六月]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7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2. 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 ...

  •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单元测试(三)(2017)
  • 单元测试(三)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诘问(jié) 震悚(sù) 哀悼(dào) 塌败(tā) ... B .憎恶(zèng) 取缔(dì) 伛(yě) 滞笨(zhì) ... C .愧怍(zà) 孤孀(shuānɡ) 霹雳(pī)( ...

  •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阅卷心得
  •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阅卷心得 今年我省的语文试卷,仍是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与2016年相比,稳中求变,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核心素养,弘扬传统文化,联系现实生活. 试卷分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21分,包含诗词填空.汉语拼音.句子排序.判断正误和诗词理 ...

  • 2017大连数学中考考试说明
  • 大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数学----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