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简答题和论述题完整版整理(201112全)

五、简答题:

1、通货膨胀的含义。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是: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4. 隐蔽型通货膨胀测定的常用的指标主要有:结余购买力、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市场官价与黑市价格的差异、价格补贴状况、市场供求状况等。

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1.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2.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3、金融监管概念以及其必要性。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

(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

(3)为防范金融危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4、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是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5、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1)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

首先是流动性强。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

其次是安全性高。

第三是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第四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6、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其次,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迫使国内经济紧缩, 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 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7.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区别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的跨国流动。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投资目的不同。长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达到获利和控制的目的进行投资的;短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资金安全、保值、获利以及经营业务的需要进行投资的。

(2)投资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长期资本流动投资期限较长,一般比较稳定;短期资本流动投资期限较短,具有不稳定性。

(3)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短期资本流动可以迅速直接影响到一国的货币供应量。

(4) 对汇率、利率影响不同。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汇率、利率;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利率有重要影响。

8、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外的,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预缴进口保证金。

9.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下。货币的作用范围小,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金融变量的功能难以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差。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大城市理营业,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小金融机构则主要分布在农村和落后偏远的小城镇。

(3)金融市场落后。由于各经济单位之间相互隔离,无法通过金融市场来多渠道,多方式,大规模地组织和融通资金。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对金融活动做出种种限制。主要是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管制,对一般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强制性干预,采取强制措施对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

10.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实现的两个条件是: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1、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有足够并且有效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要保持基本平衡。

3、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

4、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11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一国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

国际储备的作用:

1. 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

2. 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3. 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

12、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与隐蔽型通货膨胀;

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划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1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是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黄金非货币化

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3.现实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4.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14.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矛盾。

(3)正是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15.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经济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例如,当一国国内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使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时,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可方便地从国际货币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这就会削弱金融当局对货币总量、利率等指标进行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论述题:

1.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与职能分工型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

2、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

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3、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如何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

2. 实行固定汇率制。

3. IMF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首先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其次固定汇率制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IMF作为该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首先,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

其次,各国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这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产生“特里芬难题”。

最后,固定汇率制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3.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2-3分)

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4.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

1.需求拉上,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一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中水平上涨。在我国也存在求其拉上引发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是我国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四个具体因素。

2.成本推动,侧重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可分为工资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

3.结构因素,主要是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比例结构。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个大部门之间的比例结构、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结构、水平供求品种比例结构等方面。

4.其他原因,

a.供给不足: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也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b.预期不当:在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公众对通货膨胀会产生预期,提前做出反应,如果预期不当会加速物价上涨的速度,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成为实际的通货膨胀率。

c.体制因素:体制不完善也会引发通货膨胀,尤其在体制转型国家,可能产生或助长通货膨胀。在我国,表现为:第一,企业制度不完善,第二,财政金融体制不完善,第三,流通体制不完善。

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以下优点

1.短期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在总体上是有计划的,因此每次出现通货膨胀,国家会立刻采取措施,使通货膨胀得以制止。一般持续时间两三年即可得到治理。

2.非政策性;稳定货币一直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基本国策,虽然40多年的历史上出现国几次通货膨胀,但是都由于当时比较特殊的原因和社会大环境引发的,并非国家主动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致。

3.改革开放前后的通货膨胀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隐蔽型的,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比物价上涨率所反应的要严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价格体制的改革,通货膨胀主要是公开型的,物价上涨率于通货膨胀的直接程度基本上相接近。

5.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央行是复合的中央银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其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极为初级和直接,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专门充当金融体系的监管者,可用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多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存款按法定比率上交央行作为准备金。它是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工具。

效果:

a. 通过决定和改变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

b.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c. 即使有超额准备金,其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d. 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

局限性:1.效果过于猛烈,不能做日常工具

2.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存款影响不一致,政策效果不易把握

2.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效果:1.再贴现率主要作用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

2.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具有告示效应

3.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

1.主动权不在央行,商业银行对是否办理再贴现有选择权

2.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3.虽易于调整,但会引起市场利率波动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卷,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优越性:1.主动性强,灵活性强,可根据变化随时调节买卖数量和方向。

2.效果和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1.央行必须有强大金融实力

2.有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

3.必须有其他金融工具配合

(三)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简答题:

1、通货膨胀的含义。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是: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4. 隐蔽型通货膨胀测定的常用的指标主要有:结余购买力、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市场官价与黑市价格的差异、价格补贴状况、市场供求状况等。

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1.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2.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3、金融监管概念以及其必要性。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

(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

(3)为防范金融危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4、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是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5、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1)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

首先是流动性强。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

其次是安全性高。

第三是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第四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6、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其次,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迫使国内经济紧缩, 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 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7.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区别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的跨国流动。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投资目的不同。长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达到获利和控制的目的进行投资的;短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资金安全、保值、获利以及经营业务的需要进行投资的。

(2)投资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长期资本流动投资期限较长,一般比较稳定;短期资本流动投资期限较短,具有不稳定性。

(3)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短期资本流动可以迅速直接影响到一国的货币供应量。

(4) 对汇率、利率影响不同。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汇率、利率;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利率有重要影响。

8、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外的,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预缴进口保证金。

9.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下。货币的作用范围小,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金融变量的功能难以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差。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大城市理营业,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小金融机构则主要分布在农村和落后偏远的小城镇。

(3)金融市场落后。由于各经济单位之间相互隔离,无法通过金融市场来多渠道,多方式,大规模地组织和融通资金。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对金融活动做出种种限制。主要是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管制,对一般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强制性干预,采取强制措施对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

10.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实现的两个条件是: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1、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有足够并且有效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要保持基本平衡。

3、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

4、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11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一国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

国际储备的作用:

1. 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

2. 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3. 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

12、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与隐蔽型通货膨胀;

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划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1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是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黄金非货币化

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3.现实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4.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14.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矛盾。

(3)正是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15.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经济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例如,当一国国内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使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时,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可方便地从国际货币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这就会削弱金融当局对货币总量、利率等指标进行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论述题:

1.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与职能分工型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

2、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

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3、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如何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

2. 实行固定汇率制。

3. IMF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首先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其次固定汇率制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IMF作为该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首先,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

其次,各国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这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产生“特里芬难题”。

最后,固定汇率制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3.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2-3分)

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4.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

1.需求拉上,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一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中水平上涨。在我国也存在求其拉上引发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是我国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四个具体因素。

2.成本推动,侧重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可分为工资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

3.结构因素,主要是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比例结构。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个大部门之间的比例结构、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结构、水平供求品种比例结构等方面。

4.其他原因,

a.供给不足: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也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b.预期不当:在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公众对通货膨胀会产生预期,提前做出反应,如果预期不当会加速物价上涨的速度,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成为实际的通货膨胀率。

c.体制因素:体制不完善也会引发通货膨胀,尤其在体制转型国家,可能产生或助长通货膨胀。在我国,表现为:第一,企业制度不完善,第二,财政金融体制不完善,第三,流通体制不完善。

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以下优点

1.短期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在总体上是有计划的,因此每次出现通货膨胀,国家会立刻采取措施,使通货膨胀得以制止。一般持续时间两三年即可得到治理。

2.非政策性;稳定货币一直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基本国策,虽然40多年的历史上出现国几次通货膨胀,但是都由于当时比较特殊的原因和社会大环境引发的,并非国家主动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致。

3.改革开放前后的通货膨胀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隐蔽型的,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比物价上涨率所反应的要严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价格体制的改革,通货膨胀主要是公开型的,物价上涨率于通货膨胀的直接程度基本上相接近。

5.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央行是复合的中央银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其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极为初级和直接,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专门充当金融体系的监管者,可用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多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存款按法定比率上交央行作为准备金。它是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工具。

效果:

a. 通过决定和改变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

b.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c. 即使有超额准备金,其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d. 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

局限性:1.效果过于猛烈,不能做日常工具

2.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存款影响不一致,政策效果不易把握

2.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效果:1.再贴现率主要作用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

2.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具有告示效应

3.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

1.主动权不在央行,商业银行对是否办理再贴现有选择权

2.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3.虽易于调整,但会引起市场利率波动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卷,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优越性:1.主动性强,灵活性强,可根据变化随时调节买卖数量和方向。

2.效果和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1.央行必须有强大金融实力

2.有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

3.必须有其他金融工具配合

(三)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关内容

  • 2016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 2016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真题(完整 版)凯程首发 刚考完2016考研初试,凯程教育的电话瞬间变成了热线,同学们兴奋地汇报自己的答题情况,几乎所有内容都在凯程考研集训营系统训练过,所考专业课难度与往年相当,答题的时候非常顺手,相信凯程的学员们对此非常熟悉,预祝亲爱的同学们复试顺利.考研分笔试.面试 ...

  •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_完整版
  •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第一部分议论文答题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

  • 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 更多人力资源精品....... 2012年度销售公司各岗位工.. 零售企业财务管理规程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 超市商品变价管理规范 超市企业自行发售购物卡券.. 控制与降低成本及企业质量.. 成功督导手册 销售人员最高销售技巧大全 大客户开发与管理-步步为营 高效工作八大技能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 ...

  • 金融MF考研专业答题技巧详细解析
  • 金融MF 考研专业答题技巧详细解析 金融硕士专业答题的时候,需要尽量把自己所知所学都展现出来,但考场上时间有限,三个小时必须交卷,要合理安排时间,估计自己的写字速度和基本能完成的字数,这里面还要算上点疲劳因素.然后再合理安排花在每道题目上的时间,简答和论述比较重要,所以总体来看,前面的名词解释不必太 ...

  • 北京大学数学系课程表
  • 北京大学课程表 课程编 号 班课 课程名 号类 学 总学 学 分 时 时 教 师 学 生 人 起止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类 数 别 本 001100 00 黎曼几何引论 Riemannian Geometry I 任 1 选 3. 0 3. 0 戴 波 科 ( 公 费 ) 本 001100 同调 ...

  • 中国人民银行经济金融专业类招聘考试笔试历年真题内部题库
  • 人民银行考试历年真题汇总整理(经济金融类) 昨天的试题和去年的试题结构一模一样,判断(0.5*20).单选(1*45).多选(1.5*10).简答(10).论述(20). 今年的简答题是"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论述题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 ...

  • 杨大楷[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课后题)
  • 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名词解释 1. 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2.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 ...

  • 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校园招聘笔经(会计类)
  • 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校园招聘笔经(会计类) 一. 题型结构:判断题20个,0.5分一个:单选题45个,1分一个:多选题10个,1.5分一个:简答题为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10分:论述题为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20分.其中,客观题部分,中财约占41.3%,财管33.3%,审计12%,成本会计 ...

  • 人行研究生录取情况
  • 201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专业复习规划 "五道口"是金融圈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俗称.这是一个多少有点神秘的机构,在金融界大名鼎鼎,圈外很多人对它的正式名字.是不是一所大学,都弄不太清楚. 1982年的3月,在京城一隅的北京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二十多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