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_先声夺人的写作方法例谈

名师讲堂←作文大课堂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先声夺人的写作方法例谈

★ 吴友军全

选・

初中

77《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及媳妇姑娘们倾巢出动,以礼相见。正在这时,只听见后院飘然而至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谁?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话过后,小说才写一个“丽人”出场: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原来是“凤辣子”——王熙

凤。

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这种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作“先声夺人”。先声夺人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古代章回体小说不乏出色的名笔。人物出场的先声夺人,其关键的“夺人”,就是要求人物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作为人物出场的第一“声”,也要能“夺人之心”,方为上乘。凤辣子出场时一句貌似平常的话,不说读者,就是林黛玉,也立即刻下了“放诞无礼”的印象。怎能不叫人颇费思量呢?说话人这么大声大气,在堂堂贾府,又是在“老祖宗”面前,竟旁若无人地突出一个“我”字,不能说不“放诞”;她本未迎客,却洋洋自得,岂不“无礼”!于是,这一“声”,就使一个泼辣骄纵而又很能做戏的特殊人物呼之欲出了。

为了把人物出场写活写好,使其“第一印象”就能“夺人之心”,作家 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

——【法国】拉布吕耶尔

作文大课堂→名师讲堂

们总是呕心沥血。大体说来,先声夺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写个性化的语言

“言为心声”,所以在人物出场的时候,作者总爱让人物先出来说话,以便“纸上留声”,即留下鲜明的性格烙印;甚至不惜在人物“走”出来之前,先入为主地以一“声”夺人。凤辣子是这样,鲁迅的《故乡》里的杨二嫂也是这样。在杨二嫂未曾露面,而且连她的名姓都还未出现之前,是由那“一种尖利的怪声”把她引出来的:“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这一“声”,不仅是人物本身的虚张声势,而且也是作者在招人注目。读者有知:“哈”的一声,绝不是一个诚挚、朴实的庄稼人和庄重、和蔼的年长者的语言。于是,一个沾染许多铜臭的市井泼妇的鲜活形象,就先“夺”了读者的注意。

孙犁的《山地回忆》,主人公妞儿的出场,也用的是“先声夺人”的笔全

国法。当“我”在河边正要洗脸,突然传来一声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优

秀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命令的口气,火辣辣的味儿,把天真、率直的爽作

文朗性格就“喊”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到,先声夺人的性格化的语言,不仅是选・人物出场的精彩一笔,而且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初中

用。

二、先写有声有色的动作

人物的行动,莫不是思想性格的表现,所以对于人物如何“走出来”;作家总是精心设计,特别重视。这样,人物出场,作者总要让他们先“行”夺人。其方法是,力求抓住人物性格化的动作,一开头就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由此“夺人之心”,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鲁迅《故乡》里的闰土,最初是通过“我”脑海里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描绘的,虽然是插叙,但由于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作者也分外用力,“先声夺人”之效尤为明显。特别是那“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的一连串动作,把一个勇敢的少年英雄写得有声有色。

三、先抑后扬的回味艺术

人物出场,有时故意放置于贬抑的地位,例如《山地回忆》中小妞的出场大喊,初看似乎无礼,太不讲情面,又似乎太无觉悟,对待子弟兵该这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名师讲堂←作文大课堂

生硬吗?然而正由于开头一“抑”,后边对她才“扬”得得力。读了后面,再回味前面,才觉得“抑”得好,有性格在,有“戏剧性”在。那么,这样的出场描写,怎能不叫人回味无穷呢?

《林黛玉进贾府》里写贾宝玉在王夫人嘴里竟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在林黛玉的记忆里,她母亲也曾把贾宝玉说得“顽劣异常”,这也都是“抑”。可是唯有这些“抑”,当贾宝玉真的出场时,在黛玉的眼里,他才那样“闪光”。

先声夺人的人物出场艺术,不光限于写“声”,也有写“行”,写反响,甚至以“抑”写起,只要能够“夺人之心”,就都是可取的。

怎样才能保证人物出场的描写“先声夺人”呢?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要真实,毫无虚假的痕迹。孙犁说:“虚伪和矫饰,无论在生活方面或艺术方面,都是不足取的,可耻的。”人物出场也这样,不能为“夺人”而违反生活的真实。二是要传神,这原是性格化的真谛。人物出场时的一言一行,要求一笔传神,一鸣惊人,这样才能留给读者永志难忘的“第一印象”。三是后面要有实力。所谓“实力”,就是充实的内容。作品要对人物作多层次多侧面的刻画,如果全文没有一系列的人物“性格史”,那么开头徒有“夺人”之声,也只是不下雨的一声干雷而已。

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道理,要写好人物,也请首先写好“先声夺人”的一笔!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79

本 刊 约 稿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版)开设页边栏,旨在给大家更多的发表空间,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也许你还没有优秀的作文,但你却不乏精彩的想法、精妙的语句、充满个性的表达和独特的灵感,那么请你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你的“精彩短语”发至[email protected],或邮寄至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21层《全国优秀作文选》邱老师收(邮编:210009),我们将为你发表!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中国】雷锋

名师讲堂←作文大课堂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先声夺人的写作方法例谈

★ 吴友军全

选・

初中

77《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及媳妇姑娘们倾巢出动,以礼相见。正在这时,只听见后院飘然而至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谁?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话过后,小说才写一个“丽人”出场: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原来是“凤辣子”——王熙

凤。

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这种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作“先声夺人”。先声夺人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古代章回体小说不乏出色的名笔。人物出场的先声夺人,其关键的“夺人”,就是要求人物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作为人物出场的第一“声”,也要能“夺人之心”,方为上乘。凤辣子出场时一句貌似平常的话,不说读者,就是林黛玉,也立即刻下了“放诞无礼”的印象。怎能不叫人颇费思量呢?说话人这么大声大气,在堂堂贾府,又是在“老祖宗”面前,竟旁若无人地突出一个“我”字,不能说不“放诞”;她本未迎客,却洋洋自得,岂不“无礼”!于是,这一“声”,就使一个泼辣骄纵而又很能做戏的特殊人物呼之欲出了。

为了把人物出场写活写好,使其“第一印象”就能“夺人之心”,作家 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

——【法国】拉布吕耶尔

作文大课堂→名师讲堂

们总是呕心沥血。大体说来,先声夺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写个性化的语言

“言为心声”,所以在人物出场的时候,作者总爱让人物先出来说话,以便“纸上留声”,即留下鲜明的性格烙印;甚至不惜在人物“走”出来之前,先入为主地以一“声”夺人。凤辣子是这样,鲁迅的《故乡》里的杨二嫂也是这样。在杨二嫂未曾露面,而且连她的名姓都还未出现之前,是由那“一种尖利的怪声”把她引出来的:“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这一“声”,不仅是人物本身的虚张声势,而且也是作者在招人注目。读者有知:“哈”的一声,绝不是一个诚挚、朴实的庄稼人和庄重、和蔼的年长者的语言。于是,一个沾染许多铜臭的市井泼妇的鲜活形象,就先“夺”了读者的注意。

孙犁的《山地回忆》,主人公妞儿的出场,也用的是“先声夺人”的笔全

国法。当“我”在河边正要洗脸,突然传来一声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优

秀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命令的口气,火辣辣的味儿,把天真、率直的爽作

文朗性格就“喊”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到,先声夺人的性格化的语言,不仅是选・人物出场的精彩一笔,而且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初中

用。

二、先写有声有色的动作

人物的行动,莫不是思想性格的表现,所以对于人物如何“走出来”;作家总是精心设计,特别重视。这样,人物出场,作者总要让他们先“行”夺人。其方法是,力求抓住人物性格化的动作,一开头就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由此“夺人之心”,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鲁迅《故乡》里的闰土,最初是通过“我”脑海里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描绘的,虽然是插叙,但由于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作者也分外用力,“先声夺人”之效尤为明显。特别是那“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的一连串动作,把一个勇敢的少年英雄写得有声有色。

三、先抑后扬的回味艺术

人物出场,有时故意放置于贬抑的地位,例如《山地回忆》中小妞的出场大喊,初看似乎无礼,太不讲情面,又似乎太无觉悟,对待子弟兵该这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名师讲堂←作文大课堂

生硬吗?然而正由于开头一“抑”,后边对她才“扬”得得力。读了后面,再回味前面,才觉得“抑”得好,有性格在,有“戏剧性”在。那么,这样的出场描写,怎能不叫人回味无穷呢?

《林黛玉进贾府》里写贾宝玉在王夫人嘴里竟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在林黛玉的记忆里,她母亲也曾把贾宝玉说得“顽劣异常”,这也都是“抑”。可是唯有这些“抑”,当贾宝玉真的出场时,在黛玉的眼里,他才那样“闪光”。

先声夺人的人物出场艺术,不光限于写“声”,也有写“行”,写反响,甚至以“抑”写起,只要能够“夺人之心”,就都是可取的。

怎样才能保证人物出场的描写“先声夺人”呢?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要真实,毫无虚假的痕迹。孙犁说:“虚伪和矫饰,无论在生活方面或艺术方面,都是不足取的,可耻的。”人物出场也这样,不能为“夺人”而违反生活的真实。二是要传神,这原是性格化的真谛。人物出场时的一言一行,要求一笔传神,一鸣惊人,这样才能留给读者永志难忘的“第一印象”。三是后面要有实力。所谓“实力”,就是充实的内容。作品要对人物作多层次多侧面的刻画,如果全文没有一系列的人物“性格史”,那么开头徒有“夺人”之声,也只是不下雨的一声干雷而已。

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道理,要写好人物,也请首先写好“先声夺人”的一笔!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79

本 刊 约 稿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版)开设页边栏,旨在给大家更多的发表空间,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也许你还没有优秀的作文,但你却不乏精彩的想法、精妙的语句、充满个性的表达和独特的灵感,那么请你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你的“精彩短语”发至[email protected],或邮寄至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21层《全国优秀作文选》邱老师收(邮编:210009),我们将为你发表!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中国】雷锋


相关内容

  • 新闻导语写作19例
  • 新闻导语写作19例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现归纳了19种写作方法,仅供大家交流分享.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qu ...

  • 新闻写作精彩二十法
  •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 ...

  •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如何让阅卷者心动神怡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命题中的"三自",而其中的"题目自拟"又是最直接的体现.拟题非常重要.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 ...

  • 10册教学反思
  • <草原>的教学及反思 开学教学第一课<草原>,板书课题后,看到课题草原会想到什么?举手回答的人够多的.接着让学生整体读文,一篇长文读下来时,有些学生就不能一直坚持精神读下去,读书不是好主动的,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被逼读完的.这样读与思的效果就差好多了,以后可得注意转变读的方式.针 ...

  • 2015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 2015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语文的重头戏是作文,说高考作文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绝不为过.很多师生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如何备战高考作文,有相当多的还是一头雾水.要想让我们头痛的作文成为高考语文的增分点,就必须在你的作文中设置尽可能多的亮点.下面想提供一些高考作文制胜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角度 ...

  • 小学生作文优秀评语集锦
  • 小学生作文评语集锦[1] 作文开头: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

  • 林黛玉进贾府的说课稿
  •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语文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作者是曹雪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阅读与 ...

  • 如何写好新闻导语
  •  导语处在新闻稿的开头,是新闻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一段很重要的话,同时它能点明文章中心,让读者一下就能看到全文的主旨.要怎么写出好的导语来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以下几点导语写作方法吧!  1.一语破的法 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 ...

  •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
  •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高考阅读 2012-12-05 0955 5d56b7b40102e1mb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 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