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历史与中国历史上各朝的关系

匈奴的历史与中国历史上各朝的关系

匈奴是陪伴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关于匈奴的历史有很多的版本。本人很喜欢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今天在网上学习了关于匈奴的历史,这篇文章是很值得收藏的。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而影响深远的民族,其名始显于战国。自西汉以来,中国古代文籍记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猃狁。当今学术界,仍多宗古籍;也有西来、北来等说。匈奴无文字,以语言为约束。留传至今的少量古代汉语文记录的匈奴语汇与氏族名,难于对其族属与语族作出准确判断,目前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也还有别的一些说法。

匈奴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的最初活动中心地区,为漠南阴山及河套一带。见于记载的匈奴第一个单于,驻头曼城,其地当今内蒙古包头市境。战国末叶,匈奴与东胡并强,常扰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郡,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匈奴与东胡;秦始皇复使蒙恬统30万众连成万里长城。

至公元前209年,冒顿杀其父头曼,废单于推举制度,自立为单于。从此,匈奴遂由族名,兼为单于国名。公元前209~前174年,冒顿在位,控弦之士30余万,南并楼烦、白羊王,东灭东胡,西走月氏,北服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各族。老上单于继冒顿,又从伊犁河流域驱逐月氏、乌孙徙居伊犁河流域,实为匈奴属国,又役属西域城廓诸国。于是匈奴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北部草原游牧各部中,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游牧军事政权。

匈奴政权的机构分3部分:①单于庭(首脑部),直辖的地区在匈奴中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和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②左贤王庭(东部),管辖的地区在匈奴东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上谷都(今河北省怀来县一带),东面连接澻貉;③右贤王庭(西部),管辖的地区在匈奴西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县一带),西面连接月氏和氏、羌。

匈奴游牧军事政权, 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匈奴语称为

左、右贤王理地方的最高长官。匈奴人尚左,单于以下,即以左贤王为最尊贵,因而权力和地位也较右贤王为高,并且常常是单于的

日逐王等号。再下则是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高官。

匈奴男子,平常游牧于部落,战时即按部落编为军队。另一方面,所有各级官员都是大大小小的军事首长,除了单于自己统领军队、亲临战阵以外,自左、右贤王以下,直至大当户,也都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大者统领万骑,小者统领数千。这些统领万骑的军事首领共有24个,被称为

单于庭和左、右贤王庭各有被划定的游牧地区,各自在自己的辖区内组织军队,实行统治。所有及龄壮丁既已编为骑兵,氏族首领则被任命为什长、百长或千长,显贵氏族或家庭则垄断和世袭万骑长或王、侯等高官要职。通过这样的组织关系,迫使那些

匈奴对被征服各民族实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其表现:①对于东邻的乌桓,自冒顿单于将他们征服之后,就强迫每年输送牛、马、羊皮、过时不缴,常常没收他们的妻子。②对于被征服的部族或部落,如果能够把他们的人口迁移到匈奴去的,就强迫他们迁移,使他们更直接地处于匈奴统治者的支配之下。③对于那些不能迁移的被征服部族或部落,例如对西域各族,以日逐王驻西边,设僮仆都尉等官于西域征收赋税,并且被西域各族人民为奴婢。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也经历前后两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冒顿初立时,即爆发秦末农民起义,继之五年楚汉战争,匈奴南下夺秦九原郡(今包头及河套地区),与汉朝分界于河南塞(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势力达到朝那(今甘肃平凉市)、肤地(今陕西榆林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汉高祖亲统军击匈奴,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冒顿围困于白登山,7月始以计脱。次年,纳刘敬谏,与匈奴和亲。匈奴通过与汉朝和亲,不但获得了汉朝的公主为单于阏氏(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而且每年还获得了不少絮、缯、酒、米、食物。又与匈奴开关市,以利于南北农牧两大民族之间的物资交流。以后经历高后至文、景60余年间,匈奴贵族屡屡背约骚扰汉朝边那郡,屠戮吏民,掳掠人畜,汉朝仅防御处之。直至武帝即位(公元前141)以后,始着手强力反击。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开始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经过元狩二年及四年(公元前121及前119)两次带决定性的战役,匈奴大败,右地浑邪王率领4万余众附降于汉,单于及左贤王亦皆通走,河西走廊平定。匈奴主部不得不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从此

公元前57年,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和内讧,5单于争立,内部大乱,陷于绝境。后来由于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在位(公元前58~前31),附汉为藩臣,汉朝待以殊

礼,位居诸侯王之上,且以大量物资提供提供匈奴赈灾。于是汉与匈奴结为一家,关市大开,至王莽檀政以前,60余年和平发展,汉、匈人民都得以安定,出现了民众富庶,牛马布野的局面。匈奴单于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西汉末年及王莽篡位时期,王莽采取侮辱匈奴单于的政策,破坏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相安发展的汉匈关系,至东汉光武时始得到改变。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驻牧于匈奴之南、管领南边八部之众的蔜鞯日逐王比(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孙)归附汉朝,自立为呼韩邪单于,于是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两部。建武二十六年,置使匈奴中郎将于南匈奴,帮助比设立单于庭帐(南庭)于五原西部塞,随后又让他入居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一带)。

北匈奴不仅常攻扰南单于,且屡掠汉边郡,侵迫西域诸国,阻塞中西交通。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朝廷利用北匈奴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混乱,社会危机十分深刻的时机,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出击。在汉将和南单于的联军合击下,连年大破北匈奴于大漠南北及今新疆东部,北单于受创遁逃,于永元三年率领一部分部众西迁。匈奴政权全部瓦解,残留在漠北的一部分匈奴余众,有十余万户加入了鲜卑;另有一部分始终留在漠北的西北角,直至5世纪初才被柔然吞并。残留在今新疆的匈奴余众则在那里继续活动了600多年。

近数十年来国内外考古学者在漠北的诺颜山、内蒙古及其他地区发掘上百个匈奴墓葬,出土的属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及以后的大批铁器,包括兵器(铁刀、铁剑、铁镞),生产工具(铁镞、铁铧)和生活用具(铁马嚼、铁环、铁片、铁钉),以及铁块、铸铁的模型与炼铁炉等。证明匈奴族约公元前3世纪在大漠南北兴起的时候,物质文化已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文化使匈奴社会的生产力迈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不仅畜牧业大为繁盛,而且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匈奴人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过着游牧的生活,住穹庐(毡制帐幕),食畜肉,饮潼酪(牲畜乳制的乳浆),衣皮革,被毡裘。狩猎业和农业居于次要的地位。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冶铁业,其次是铸铜业和陶器制造业(匈奴墓葬出土了大批的铜器和陶器)。此外,匈奴人经常与汉人互通

匈奴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上前国内外学者尚无定论。但《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人作战,把俘掠得来的人口收为奴婢。因此,匈奴平民拥有奴隶的现象很普遍,而匈奴贵族拥有的奴隶更多。《史记·匈奴列传》又说:匈奴贵族死,他们的

匈奴贵族拥有大批奴隶和以大批奴隶殉葬的物证。

匈奴人的婚姻习俗是:父死,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故匈奴的一夫多妻现象较为普遍。

南匈奴自入塞内附之后,受到汉朝中央政府的优厚待遇。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南匈奴人从入塞开始,不仅分布边缘诸郡,而且与汉人错居。《晋书·北狄匈奴传》说:

南匈奴人原分布在北边诸郡,如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代、上谷(今甘肃东部,山西、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此后不断内迁。顺帝永和五年(140)南匈奴发生内乱,左部句龙王吾斯及右贤王合兵围攻西河美稷(南单于庭所在),后又东引乌桓,西收羌、胡,侵掠并、凉、幽、冀4州。汉朝为了避免这些人众的扰掠,乃将西河、上郡、朔方等郡治南移,因此原来分布在西河、上郡、朔方等地的匈奴人更为南下,大多数深入集中到并州中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这对于他们后来由牧畜业经济转向农业经济,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匈奴有了很大的变化,除南匈奴外,这时分解出名为

在秦帝国时期,匈奴并不能算一个很强盛的游牧民族。匈奴东侧的东胡,西面的月氏都强盛于匈奴。当时匈奴单于的名叫头曼,曾与秦军交锋,兵败北逃。

秦末汉初,中原混战,秦始皇沿黄河筑的城池无人守卫,部份匈奴部族才敢偷偷溜回黄河以南的一些水草肥美的故地游牧。

匈奴的崛起乃自头曼之子冒顿。冒顿本来是头曼的大儿子,匈奴的太子。可是年老昏

花的头曼喜欢上了新娶的娇妻,想废掉冒顿,重立宠妃之子为太子。头曼可能不想做得那么明显,他想出一条自以为很“高明”的办法,就是先把冒顿送到月氏作人质,然后派兵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冒顿一下就显示出他的出色才能,他从月氏人手中偷了匹好马,逃了回来。这个行动使昏庸的头曼看到了自己儿子身上的不凡,不知是出于良心,还是出于想利用冒顿才干的心理,他改变了主意,作出了第二个错误决定,让冒顿去统领万骑军马。

与他忧柔寡断的父亲相反,从逃回来的第一天开始,冒顿就显示了他的决断,深虑,坚忍与长谋。他制做了一种响箭,号令他的部属,自己的响箭射到哪里,每一个部下必须跟着射到哪里,否则立斩无赦。开始是在打猎的时候,冒顿间或抽出一只响箭射向猎物,有的部下没反应过来而没跟着射,冒顿就下令将这些部下斩首。接下来有一天,冒顿突然抽出响箭射向自己的爱马,有些“聪明”的部下一犹豫,心想冒顿是无意的吧,而没跟着齐射,又被冒顿拖出去斩首。

再下来的某一天,冒顿做出了更不可思意的事情,他竟然用响箭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些部下不敢和犹豫了,而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冒顿的立即处决。从此部下们心中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无论冒顿作出多不合理,不可思意的事情,都应该随着响箭齐射。

在一次出猎中,冒顿有意测试一下部属,用响箭向他父亲单于的爱马射去,部下全部毫不犹豫地随之齐射,冒顿默然点头,知道时候到了。于是他带着部属随头曼出猎,并在出猎中用响箭射向头曼,顿时万箭齐发,头曼死于乱箭。射杀了头曼的部属再也没有回头之路,只有忠心跟着冒顿又杀死了他的后母和幼弟。从此冒顿自立为匈奴的单于。

冒顿初立时的匈奴并不强大,还经常受到其邻邦东胡的欺辱。东胡听说冒顿是杀父得位的,以为欺负匈奴的机会又来了,就派人到匈奴去要千里马。冒顿听到东胡使者的来意后,向群臣寻问意见。匈奴的头领都认为:千里马是我们匈奴难求的宝马,怎么能随便给别人呢?冒顿却另有见解,他说“怎么能因为喜欢一匹马而破坏与邻国的关系呢”于是把千里马交给东胡的使者带回。东胡得到了千里马以为冒顿是好欺负的,更加骄横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派了一名使者,这回是要冒顿的一位妻子。冒顿再次召集头领聚议。许多匈奴头领一听便气炸了肺,纷纷发言道:“这简直是对我们匈奴的侮辱,请单于发兵攻打东胡。” 冒顿却摇头表示反对:“对一个女子的爱恋难道比维护友邦关系更重要吗?”,然后把自己的一个妻子交给东胡使者带回。东胡因此更加轻视冒顿了,并开始西侵。深谋远虑的冒顿如同射杀他父亲时一样,不动声色地准备着。

在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千余里的荒地无人居住。东胡使者的第三次西行就是有关这块辽阔的不毛之地。使臣说:“匈奴与东胡之间的广大土地,匈奴本身也不能开拓,我们东胡想要它。”冒顿于是再次召众聚议。有的匈奴头领说:这块地反正也没多大用,给也可以,不给也行。冒顿听后大怒,斥到:“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随便给人呢?”下令将所有赞成放弃土地的头领斩首。

随后冒顿跨上战马,号令全体部众进攻东胡,有落后者斩。匈奴大军气势澎湃,杀向东胡。而此时的东胡,虽然实力不弱于匈奴,但误以为冒顿一向软弱可欺,根本就没有作任何战斗准备。在冒顿充满斗气的匈奴军打击下,一触即溃,全军覆没。冒顿虏得东胡的民众,财产,牲畜后并没有骄满和停顿,马上又带着匈奴军队向西杀向月氏,向南杀向楼烦和白羊河南王的领地。匈奴军队在冒顿的带领下不废吹灰之力就攻下素来欺负他们的东胡,斗志极为旺盛,这在冷兵器时代可是战争中最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对游牧民族。冒顿不失时机地利用了这一点,而月氏,楼烦根本没料到匈奴的打击,纷纷溃败。从此匈奴称霸北疆,形成了与中原帝国面积相当的匈奴汉国。中国面临的不再是弱小可欺的游牧部落,而是有着相当实力的一统汉国,从此中国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外患。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光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冒顿没有大扬旗鼓的宣传,只是通过两忍,一不可忍的行动向部众证明:作为领袖,他宝物可舍,妻子可舍,何等的羞辱都能受,但领土决不可舍。我想,不需要有更多的语言,没有第二个匈奴人会怀疑他的决心。

两千年后,在同一块大陆,有一个民族,这个民族从大到小都是每一天就喜欢表决心,五十年前的和局,一千多年前的辉煌都天天拿出来撑脸。碰到领个奖之类芝麻大的小事就跑出来说自己受辱了,而自己是绝不可辱的。但在在异国侵占其土时,却不痛不痒地干说两句了事。只有一个人为这块土地死去了,一个这个民族给让割给别人作殖民地的土地上的人。在这个民族的周围是另一个野性的民族,这个曾经宁愿“玉碎”的民族好象一点脸都不要了,一切听命于战胜它的强者,可当其有人染指他自认的土地时,这个野性的民族却毫不犹豫地用上了军舰。

在冒顿统一北疆的时候,南方的中原刘邦和项羽正在暗中积蓄力量,以作最后的决战与扑杀。冒顿收回了黄河以南被秦军夺去的故土(到底算谁侵略谁呢?),并在燕,代等地向中原侵掠。此时的冒顿号称有控弦战士三十万,是匈奴汉国最鼎盛的时期。作为历史的后

验者,我们在叙述冒顿困汉帝辱汉后之前就可以宣称,这是匈奴最辉煌的时刻,从此匈奴没有出过与冒顿同样伟大的人物,也未曾有过同样的辉煌。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在文化方面的缺乏,没有自己的精英,北方民族的崛起与南方中原帝国崛起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原帝国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贤,有用人的雅量,并懂得怎样用人,他们本身不需要有最佳的政治或军事才能。从子牙兴商,春秋的五大霸主,秦的变法与统一直到最后的汉楚之争更是充份说明了这点。此后在历史上这一幕不断重演,那怕是唐宗宋祖,周围都是能人聚集。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兴起往往依靠一个天才的统帅,在这里历史是个人创造的,正象后来的蒙古,上天没有注定这个民族要纵横世界,但出了一个成吉思汉,整个世界的历史都为之改写。元清中都有极优秀的继承者,对于汉朝,庆幸的是冒顿已是匈奴最优秀的领袖。

正如我们后面要看到的匈奴长史那样,北方民族对因为某种原因与他们一起生活,为他们出计献策南方人才极端尊重,这些人甚至几乎决定了匈奴的国策。也正是他们使汉与匈奴的战争变的格外艰难。我们还将看到这些人对于汉帝国,几乎是不入流,拿不上台面的人物,而且这些人总是一两个,根本无法形成规模。他们不象秦烩,吴三桂。他们无国可卖,如果说他们卖了什么,不过是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一天,一个国家的人才纷纷往外逃,这个国家的命运会怎样呢?如果有一天,一个国家不仅能用己之贤,还用任用他国贤才的气度,这个国家又会如何呢?

冒顿时代的匈奴已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军事化制度,整个匈奴民族就是个严密的军事化组织,匈奴王单于的王庭居中大概在鄂尔浑河一带,以下是左右贤王。左贤王控制东部地带, 右贤王控制西部。有趣的是历史上左贤王常能继承单于的王位, 而右贤王常给匈奴闯祸。左右贤王以下是左右谷蠡王、 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组织便于军事行动, 所以后来蒙古也继承采用了类似的组织形式。

匈奴战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马上战士,据说他们发明了很多马上用具,特别重要的是:马蹬。也许中国人并不看重这项发明,但这个发明对欧洲可是重要的不能再重要了。在有马蹬前,骑兵主要是靠速度,与重装备的希腊或马其顿步兵缠斗并占不了多少便宜。但有了马蹬, 就可以把马的冲力传给马上的骑士, 再传给骑士手中的长矛, 另一方面马蹬使骑士双手解放, 有效地挥动重武器,从此步兵不再是骑兵的对手,欧洲进入以骑士为代表的封建时代, 辉煌的马其顿方阵与罗马方阵也再难一见了。

匈奴战士的主要武器是弓箭。他们一般戴着皮帽子,长袍里面穿着裤子, 裤口用带子扎紧。同样,袖口也在手腕处收紧。这样不仅可以防御草原和大漠上的大风严寒, 更有利于骑士射箭。当年赵武灵王看见了很是羡慕,下令穿宽敞长袍的中原人模仿, 是谓“胡服骑射”。 匈奴用的弓是组合弓,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武器,他们能在马上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射箭, 两百多年后他们入侵欧洲也没人能挡得住他们。

不过此刻他们的对手汉帝国却有更先进的武器:弩。汉军喜欢以车围阵, 把自己圈起来向外射。

有关匈奴蒙古最容易产生的一个误解是他们的战术。我们看的太多“金戈铁马”之类的词, 常有人以为蒙古人是凶神恶煞般的,举着长矛甚至狼牙棒,恶狠狠地向前冲。中原兵打不过他们是不如他们狠。(呵呵,突然想起金庸小说中的蒙古兵也都是使长矛的恶汉)。

其实, 汉,宋的治铁远胜过外族。匈奴和蒙古胜利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他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术。匈奴人和蒙古人打仗一般都是依靠骑兵机动战术与弓箭。他们常先派出小股兵力去骚扰,等敌军追上后再向后撤,把敌军引入埋伏,然后埋伏的骑兵突然冲出一阵乱射,再脱离接触。几次下来, 敌兵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中国军队与欧洲部队基本多死于此种战术,而不是在对阵中被对方砍死的。

冒顿是一位极优秀的领袖,他的战略战术运用极为高明,战略上也是把对方拖入绝地,磨得对方粮尽水绝, 然后利用机动兵力突袭,再用以优势兵力吃掉。我们即将叙述的与汉高祖之战就是经典例子,那是匈奴兵力最强的年代, 他却绝对注意避免硬碰硬。而要衬托的就是武帝时代那个愚蠢的(杀死军臣单于的太子然后自立的)伊稚斜单于,空有骑兵,不去袭击汉军补给, 不机动打击, 在大漠深处等待,接触后又放弃边打边退的骑射(连玩AOE的小朋友都会),列阵与汉军决战漠北,用骑兵去冲卫青的车阵,还被卫青用轻骑左右包抄,终于毁了匈奴,成就了卫青的功绩。汉武帝在世一生都比较幸运, 如果遇见的是冒顿,搞不好就是被匈奴佯装逃逸骗到大漠荒凉之处,再被包围屠杀。

在我眼中,匈奴比蒙古更令人敬佩些,因为蒙古能称霸的主要因素匈奴都已创立和建立起来了,但蒙古有两点极重要的改进:第一是在工程方面, 第二在后勤上,从此横扫世界只需要一名优秀的首领。

然而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首领此刻正在注视着面前一条蜿蜒的巨龙:长城。两千年以后修筑这项工程的民族已经衰落了,时刻需要精神的鸦片,由于他们已经不能通过自己证

明自己,他们迫切需要说明自己的老子是何等伟大,长城在他们眼中只剩下“宏伟”二字,当然他们没有想过马其诺防线也是“宏伟”和令人骄傲的。

虽然然汉帝国的后代们没有人去关心长城的真正意义和相应的军事战略,一心只挂在长城的规模大小上, 恨不得把它说为是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建筑物才开心。然而对于冒顿这个天才领导人,他却不会忽略长城的真正意义:他的对手中国并不是采用欧洲常见的以大城池为战略据点的点防御战略,而是利用地形采取松散的线防御。依托地形的线防御易被突破却不容易被摧毁,所以固若金汤的君士坦丁堡都可以被毁为一旦, 但没有人把长城拆了。长城挡的是对方百姓和小股骚扰而不是强大的军队,由于长城的存在, 敌方大军冲进后,缺乏支持,难以持久。中原的战略纵深是冷兵器时代难以克服的,中国历代王朝如果能闭住关,即使敌军冲进来, 即使军队全军覆没甚至首都被陷,国君被围被擒,也不会导致覆国。但如果让北方异族住进来,那怕开始只是小小的火种,将来也终成大患。从这点上讲, 长城内是不能有异族的,一定要消灭或同化,否则线防御就没有意义了。罗马的崩溃也是由于没有“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界墙,任凭蛮人入境,一旦国力衰弱,就陷入五胡乱华的类似境地,而等不到下一次复兴。

历史上中国的几次大难都不是异族攻打长城防线取得胜利,直趋而入。而是主动放异族进来从而使长城失效。这样异族在长城内就有稳定的前进基地,而中国没有第二条长城(主要是结合其地形作用),只有退守长江。某种意义上讲石敬唐是危害中国最深的一个人。再深层讲岳飞的直捣黄龙府的战略虽然大快人心,却并非是个优秀的战略,当时更重要的是收复重整北方战略要地,全面恢复北方防御, 恢复建立起从唐末就被破坏的北方防御体系。不仅是对金也是对其他蛮族。农耕的中国控制不了长城外的游牧地域,一个民族被消灭了,留下的空间必将倔起另一个民族。就算岳飞灭了女真,又能避免蒙古的崛起吗?

中国并没有实力时刻保持着可以消灭匈奴,女真, 或蒙古的常规军。对于火药时代前的中国来说较佳的战略是应该依托长城为防御,利用不同外族分割长城外区域,平时休生养息。当某一民族开始崛起和向外扩张时,扩充军队联合他族不断削弱或消灭它,塞外要的是制约。

这个问题在本篇时看可能还不是太清晰,特别是联合他族,以夷制夷的巨大作用。等我们叙述到东汉窦宪时代(远比汉武为弱),匈奴终于无法站得住脚时,我们才能深深体会出这些藏于绵团的锋刃。

坦白地说,写“匈奴的兴亡”的冲动之一就是产生于网上一片在对现实失望下对汉武时代的病态怀念,对曾有军事胜利的反复念叨。这系长文不过为了重现一切有关细节,真正展现匈奴是如何衰亡的, 是毁于汉武的出击还是另有他因,卫青霍去病直捣沙漠深处匈奴王庭后,汉帝国是否就再没有匈奴之患?我们要看到的是匈奴是如何悲惨地负于以上所提的战略,如果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还会更惊讶地看到两千年后,在巡航导弹与隐形战机的年代,真正能成功的世界霸主使用的竟还是一模一样的战略。

在遥远的汉代,我们不知冒顿对这个城墙想了多久,但我们知道最后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匈奴奴这个系列,文体是闲聊不是叙史,侧重个人思考评论而不是历史考据,倾向性比较严重,这是它不放在历史版的原因)

匈奴的历史与中国历史上各朝的关系

匈奴是陪伴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关于匈奴的历史有很多的版本。本人很喜欢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今天在网上学习了关于匈奴的历史,这篇文章是很值得收藏的。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而影响深远的民族,其名始显于战国。自西汉以来,中国古代文籍记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猃狁。当今学术界,仍多宗古籍;也有西来、北来等说。匈奴无文字,以语言为约束。留传至今的少量古代汉语文记录的匈奴语汇与氏族名,难于对其族属与语族作出准确判断,目前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也还有别的一些说法。

匈奴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的最初活动中心地区,为漠南阴山及河套一带。见于记载的匈奴第一个单于,驻头曼城,其地当今内蒙古包头市境。战国末叶,匈奴与东胡并强,常扰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郡,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匈奴与东胡;秦始皇复使蒙恬统30万众连成万里长城。

至公元前209年,冒顿杀其父头曼,废单于推举制度,自立为单于。从此,匈奴遂由族名,兼为单于国名。公元前209~前174年,冒顿在位,控弦之士30余万,南并楼烦、白羊王,东灭东胡,西走月氏,北服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各族。老上单于继冒顿,又从伊犁河流域驱逐月氏、乌孙徙居伊犁河流域,实为匈奴属国,又役属西域城廓诸国。于是匈奴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北部草原游牧各部中,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游牧军事政权。

匈奴政权的机构分3部分:①单于庭(首脑部),直辖的地区在匈奴中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和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②左贤王庭(东部),管辖的地区在匈奴东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上谷都(今河北省怀来县一带),东面连接澻貉;③右贤王庭(西部),管辖的地区在匈奴西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县一带),西面连接月氏和氏、羌。

匈奴游牧军事政权, 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匈奴语称为

左、右贤王理地方的最高长官。匈奴人尚左,单于以下,即以左贤王为最尊贵,因而权力和地位也较右贤王为高,并且常常是单于的

日逐王等号。再下则是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高官。

匈奴男子,平常游牧于部落,战时即按部落编为军队。另一方面,所有各级官员都是大大小小的军事首长,除了单于自己统领军队、亲临战阵以外,自左、右贤王以下,直至大当户,也都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大者统领万骑,小者统领数千。这些统领万骑的军事首领共有24个,被称为

单于庭和左、右贤王庭各有被划定的游牧地区,各自在自己的辖区内组织军队,实行统治。所有及龄壮丁既已编为骑兵,氏族首领则被任命为什长、百长或千长,显贵氏族或家庭则垄断和世袭万骑长或王、侯等高官要职。通过这样的组织关系,迫使那些

匈奴对被征服各民族实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其表现:①对于东邻的乌桓,自冒顿单于将他们征服之后,就强迫每年输送牛、马、羊皮、过时不缴,常常没收他们的妻子。②对于被征服的部族或部落,如果能够把他们的人口迁移到匈奴去的,就强迫他们迁移,使他们更直接地处于匈奴统治者的支配之下。③对于那些不能迁移的被征服部族或部落,例如对西域各族,以日逐王驻西边,设僮仆都尉等官于西域征收赋税,并且被西域各族人民为奴婢。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也经历前后两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冒顿初立时,即爆发秦末农民起义,继之五年楚汉战争,匈奴南下夺秦九原郡(今包头及河套地区),与汉朝分界于河南塞(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势力达到朝那(今甘肃平凉市)、肤地(今陕西榆林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汉高祖亲统军击匈奴,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冒顿围困于白登山,7月始以计脱。次年,纳刘敬谏,与匈奴和亲。匈奴通过与汉朝和亲,不但获得了汉朝的公主为单于阏氏(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而且每年还获得了不少絮、缯、酒、米、食物。又与匈奴开关市,以利于南北农牧两大民族之间的物资交流。以后经历高后至文、景60余年间,匈奴贵族屡屡背约骚扰汉朝边那郡,屠戮吏民,掳掠人畜,汉朝仅防御处之。直至武帝即位(公元前141)以后,始着手强力反击。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开始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经过元狩二年及四年(公元前121及前119)两次带决定性的战役,匈奴大败,右地浑邪王率领4万余众附降于汉,单于及左贤王亦皆通走,河西走廊平定。匈奴主部不得不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从此

公元前57年,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和内讧,5单于争立,内部大乱,陷于绝境。后来由于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在位(公元前58~前31),附汉为藩臣,汉朝待以殊

礼,位居诸侯王之上,且以大量物资提供提供匈奴赈灾。于是汉与匈奴结为一家,关市大开,至王莽檀政以前,60余年和平发展,汉、匈人民都得以安定,出现了民众富庶,牛马布野的局面。匈奴单于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西汉末年及王莽篡位时期,王莽采取侮辱匈奴单于的政策,破坏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相安发展的汉匈关系,至东汉光武时始得到改变。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驻牧于匈奴之南、管领南边八部之众的蔜鞯日逐王比(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孙)归附汉朝,自立为呼韩邪单于,于是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两部。建武二十六年,置使匈奴中郎将于南匈奴,帮助比设立单于庭帐(南庭)于五原西部塞,随后又让他入居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一带)。

北匈奴不仅常攻扰南单于,且屡掠汉边郡,侵迫西域诸国,阻塞中西交通。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朝廷利用北匈奴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混乱,社会危机十分深刻的时机,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出击。在汉将和南单于的联军合击下,连年大破北匈奴于大漠南北及今新疆东部,北单于受创遁逃,于永元三年率领一部分部众西迁。匈奴政权全部瓦解,残留在漠北的一部分匈奴余众,有十余万户加入了鲜卑;另有一部分始终留在漠北的西北角,直至5世纪初才被柔然吞并。残留在今新疆的匈奴余众则在那里继续活动了600多年。

近数十年来国内外考古学者在漠北的诺颜山、内蒙古及其他地区发掘上百个匈奴墓葬,出土的属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及以后的大批铁器,包括兵器(铁刀、铁剑、铁镞),生产工具(铁镞、铁铧)和生活用具(铁马嚼、铁环、铁片、铁钉),以及铁块、铸铁的模型与炼铁炉等。证明匈奴族约公元前3世纪在大漠南北兴起的时候,物质文化已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文化使匈奴社会的生产力迈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不仅畜牧业大为繁盛,而且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匈奴人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过着游牧的生活,住穹庐(毡制帐幕),食畜肉,饮潼酪(牲畜乳制的乳浆),衣皮革,被毡裘。狩猎业和农业居于次要的地位。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冶铁业,其次是铸铜业和陶器制造业(匈奴墓葬出土了大批的铜器和陶器)。此外,匈奴人经常与汉人互通

匈奴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上前国内外学者尚无定论。但《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人作战,把俘掠得来的人口收为奴婢。因此,匈奴平民拥有奴隶的现象很普遍,而匈奴贵族拥有的奴隶更多。《史记·匈奴列传》又说:匈奴贵族死,他们的

匈奴贵族拥有大批奴隶和以大批奴隶殉葬的物证。

匈奴人的婚姻习俗是:父死,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故匈奴的一夫多妻现象较为普遍。

南匈奴自入塞内附之后,受到汉朝中央政府的优厚待遇。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南匈奴人从入塞开始,不仅分布边缘诸郡,而且与汉人错居。《晋书·北狄匈奴传》说:

南匈奴人原分布在北边诸郡,如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代、上谷(今甘肃东部,山西、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此后不断内迁。顺帝永和五年(140)南匈奴发生内乱,左部句龙王吾斯及右贤王合兵围攻西河美稷(南单于庭所在),后又东引乌桓,西收羌、胡,侵掠并、凉、幽、冀4州。汉朝为了避免这些人众的扰掠,乃将西河、上郡、朔方等郡治南移,因此原来分布在西河、上郡、朔方等地的匈奴人更为南下,大多数深入集中到并州中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这对于他们后来由牧畜业经济转向农业经济,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匈奴有了很大的变化,除南匈奴外,这时分解出名为

在秦帝国时期,匈奴并不能算一个很强盛的游牧民族。匈奴东侧的东胡,西面的月氏都强盛于匈奴。当时匈奴单于的名叫头曼,曾与秦军交锋,兵败北逃。

秦末汉初,中原混战,秦始皇沿黄河筑的城池无人守卫,部份匈奴部族才敢偷偷溜回黄河以南的一些水草肥美的故地游牧。

匈奴的崛起乃自头曼之子冒顿。冒顿本来是头曼的大儿子,匈奴的太子。可是年老昏

花的头曼喜欢上了新娶的娇妻,想废掉冒顿,重立宠妃之子为太子。头曼可能不想做得那么明显,他想出一条自以为很“高明”的办法,就是先把冒顿送到月氏作人质,然后派兵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冒顿一下就显示出他的出色才能,他从月氏人手中偷了匹好马,逃了回来。这个行动使昏庸的头曼看到了自己儿子身上的不凡,不知是出于良心,还是出于想利用冒顿才干的心理,他改变了主意,作出了第二个错误决定,让冒顿去统领万骑军马。

与他忧柔寡断的父亲相反,从逃回来的第一天开始,冒顿就显示了他的决断,深虑,坚忍与长谋。他制做了一种响箭,号令他的部属,自己的响箭射到哪里,每一个部下必须跟着射到哪里,否则立斩无赦。开始是在打猎的时候,冒顿间或抽出一只响箭射向猎物,有的部下没反应过来而没跟着射,冒顿就下令将这些部下斩首。接下来有一天,冒顿突然抽出响箭射向自己的爱马,有些“聪明”的部下一犹豫,心想冒顿是无意的吧,而没跟着齐射,又被冒顿拖出去斩首。

再下来的某一天,冒顿做出了更不可思意的事情,他竟然用响箭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些部下不敢和犹豫了,而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冒顿的立即处决。从此部下们心中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无论冒顿作出多不合理,不可思意的事情,都应该随着响箭齐射。

在一次出猎中,冒顿有意测试一下部属,用响箭向他父亲单于的爱马射去,部下全部毫不犹豫地随之齐射,冒顿默然点头,知道时候到了。于是他带着部属随头曼出猎,并在出猎中用响箭射向头曼,顿时万箭齐发,头曼死于乱箭。射杀了头曼的部属再也没有回头之路,只有忠心跟着冒顿又杀死了他的后母和幼弟。从此冒顿自立为匈奴的单于。

冒顿初立时的匈奴并不强大,还经常受到其邻邦东胡的欺辱。东胡听说冒顿是杀父得位的,以为欺负匈奴的机会又来了,就派人到匈奴去要千里马。冒顿听到东胡使者的来意后,向群臣寻问意见。匈奴的头领都认为:千里马是我们匈奴难求的宝马,怎么能随便给别人呢?冒顿却另有见解,他说“怎么能因为喜欢一匹马而破坏与邻国的关系呢”于是把千里马交给东胡的使者带回。东胡得到了千里马以为冒顿是好欺负的,更加骄横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派了一名使者,这回是要冒顿的一位妻子。冒顿再次召集头领聚议。许多匈奴头领一听便气炸了肺,纷纷发言道:“这简直是对我们匈奴的侮辱,请单于发兵攻打东胡。” 冒顿却摇头表示反对:“对一个女子的爱恋难道比维护友邦关系更重要吗?”,然后把自己的一个妻子交给东胡使者带回。东胡因此更加轻视冒顿了,并开始西侵。深谋远虑的冒顿如同射杀他父亲时一样,不动声色地准备着。

在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千余里的荒地无人居住。东胡使者的第三次西行就是有关这块辽阔的不毛之地。使臣说:“匈奴与东胡之间的广大土地,匈奴本身也不能开拓,我们东胡想要它。”冒顿于是再次召众聚议。有的匈奴头领说:这块地反正也没多大用,给也可以,不给也行。冒顿听后大怒,斥到:“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随便给人呢?”下令将所有赞成放弃土地的头领斩首。

随后冒顿跨上战马,号令全体部众进攻东胡,有落后者斩。匈奴大军气势澎湃,杀向东胡。而此时的东胡,虽然实力不弱于匈奴,但误以为冒顿一向软弱可欺,根本就没有作任何战斗准备。在冒顿充满斗气的匈奴军打击下,一触即溃,全军覆没。冒顿虏得东胡的民众,财产,牲畜后并没有骄满和停顿,马上又带着匈奴军队向西杀向月氏,向南杀向楼烦和白羊河南王的领地。匈奴军队在冒顿的带领下不废吹灰之力就攻下素来欺负他们的东胡,斗志极为旺盛,这在冷兵器时代可是战争中最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对游牧民族。冒顿不失时机地利用了这一点,而月氏,楼烦根本没料到匈奴的打击,纷纷溃败。从此匈奴称霸北疆,形成了与中原帝国面积相当的匈奴汉国。中国面临的不再是弱小可欺的游牧部落,而是有着相当实力的一统汉国,从此中国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外患。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光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冒顿没有大扬旗鼓的宣传,只是通过两忍,一不可忍的行动向部众证明:作为领袖,他宝物可舍,妻子可舍,何等的羞辱都能受,但领土决不可舍。我想,不需要有更多的语言,没有第二个匈奴人会怀疑他的决心。

两千年后,在同一块大陆,有一个民族,这个民族从大到小都是每一天就喜欢表决心,五十年前的和局,一千多年前的辉煌都天天拿出来撑脸。碰到领个奖之类芝麻大的小事就跑出来说自己受辱了,而自己是绝不可辱的。但在在异国侵占其土时,却不痛不痒地干说两句了事。只有一个人为这块土地死去了,一个这个民族给让割给别人作殖民地的土地上的人。在这个民族的周围是另一个野性的民族,这个曾经宁愿“玉碎”的民族好象一点脸都不要了,一切听命于战胜它的强者,可当其有人染指他自认的土地时,这个野性的民族却毫不犹豫地用上了军舰。

在冒顿统一北疆的时候,南方的中原刘邦和项羽正在暗中积蓄力量,以作最后的决战与扑杀。冒顿收回了黄河以南被秦军夺去的故土(到底算谁侵略谁呢?),并在燕,代等地向中原侵掠。此时的冒顿号称有控弦战士三十万,是匈奴汉国最鼎盛的时期。作为历史的后

验者,我们在叙述冒顿困汉帝辱汉后之前就可以宣称,这是匈奴最辉煌的时刻,从此匈奴没有出过与冒顿同样伟大的人物,也未曾有过同样的辉煌。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在文化方面的缺乏,没有自己的精英,北方民族的崛起与南方中原帝国崛起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原帝国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贤,有用人的雅量,并懂得怎样用人,他们本身不需要有最佳的政治或军事才能。从子牙兴商,春秋的五大霸主,秦的变法与统一直到最后的汉楚之争更是充份说明了这点。此后在历史上这一幕不断重演,那怕是唐宗宋祖,周围都是能人聚集。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兴起往往依靠一个天才的统帅,在这里历史是个人创造的,正象后来的蒙古,上天没有注定这个民族要纵横世界,但出了一个成吉思汉,整个世界的历史都为之改写。元清中都有极优秀的继承者,对于汉朝,庆幸的是冒顿已是匈奴最优秀的领袖。

正如我们后面要看到的匈奴长史那样,北方民族对因为某种原因与他们一起生活,为他们出计献策南方人才极端尊重,这些人甚至几乎决定了匈奴的国策。也正是他们使汉与匈奴的战争变的格外艰难。我们还将看到这些人对于汉帝国,几乎是不入流,拿不上台面的人物,而且这些人总是一两个,根本无法形成规模。他们不象秦烩,吴三桂。他们无国可卖,如果说他们卖了什么,不过是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一天,一个国家的人才纷纷往外逃,这个国家的命运会怎样呢?如果有一天,一个国家不仅能用己之贤,还用任用他国贤才的气度,这个国家又会如何呢?

冒顿时代的匈奴已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军事化制度,整个匈奴民族就是个严密的军事化组织,匈奴王单于的王庭居中大概在鄂尔浑河一带,以下是左右贤王。左贤王控制东部地带, 右贤王控制西部。有趣的是历史上左贤王常能继承单于的王位, 而右贤王常给匈奴闯祸。左右贤王以下是左右谷蠡王、 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组织便于军事行动, 所以后来蒙古也继承采用了类似的组织形式。

匈奴战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马上战士,据说他们发明了很多马上用具,特别重要的是:马蹬。也许中国人并不看重这项发明,但这个发明对欧洲可是重要的不能再重要了。在有马蹬前,骑兵主要是靠速度,与重装备的希腊或马其顿步兵缠斗并占不了多少便宜。但有了马蹬, 就可以把马的冲力传给马上的骑士, 再传给骑士手中的长矛, 另一方面马蹬使骑士双手解放, 有效地挥动重武器,从此步兵不再是骑兵的对手,欧洲进入以骑士为代表的封建时代, 辉煌的马其顿方阵与罗马方阵也再难一见了。

匈奴战士的主要武器是弓箭。他们一般戴着皮帽子,长袍里面穿着裤子, 裤口用带子扎紧。同样,袖口也在手腕处收紧。这样不仅可以防御草原和大漠上的大风严寒, 更有利于骑士射箭。当年赵武灵王看见了很是羡慕,下令穿宽敞长袍的中原人模仿, 是谓“胡服骑射”。 匈奴用的弓是组合弓,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武器,他们能在马上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射箭, 两百多年后他们入侵欧洲也没人能挡得住他们。

不过此刻他们的对手汉帝国却有更先进的武器:弩。汉军喜欢以车围阵, 把自己圈起来向外射。

有关匈奴蒙古最容易产生的一个误解是他们的战术。我们看的太多“金戈铁马”之类的词, 常有人以为蒙古人是凶神恶煞般的,举着长矛甚至狼牙棒,恶狠狠地向前冲。中原兵打不过他们是不如他们狠。(呵呵,突然想起金庸小说中的蒙古兵也都是使长矛的恶汉)。

其实, 汉,宋的治铁远胜过外族。匈奴和蒙古胜利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他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术。匈奴人和蒙古人打仗一般都是依靠骑兵机动战术与弓箭。他们常先派出小股兵力去骚扰,等敌军追上后再向后撤,把敌军引入埋伏,然后埋伏的骑兵突然冲出一阵乱射,再脱离接触。几次下来, 敌兵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中国军队与欧洲部队基本多死于此种战术,而不是在对阵中被对方砍死的。

冒顿是一位极优秀的领袖,他的战略战术运用极为高明,战略上也是把对方拖入绝地,磨得对方粮尽水绝, 然后利用机动兵力突袭,再用以优势兵力吃掉。我们即将叙述的与汉高祖之战就是经典例子,那是匈奴兵力最强的年代, 他却绝对注意避免硬碰硬。而要衬托的就是武帝时代那个愚蠢的(杀死军臣单于的太子然后自立的)伊稚斜单于,空有骑兵,不去袭击汉军补给, 不机动打击, 在大漠深处等待,接触后又放弃边打边退的骑射(连玩AOE的小朋友都会),列阵与汉军决战漠北,用骑兵去冲卫青的车阵,还被卫青用轻骑左右包抄,终于毁了匈奴,成就了卫青的功绩。汉武帝在世一生都比较幸运, 如果遇见的是冒顿,搞不好就是被匈奴佯装逃逸骗到大漠荒凉之处,再被包围屠杀。

在我眼中,匈奴比蒙古更令人敬佩些,因为蒙古能称霸的主要因素匈奴都已创立和建立起来了,但蒙古有两点极重要的改进:第一是在工程方面, 第二在后勤上,从此横扫世界只需要一名优秀的首领。

然而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首领此刻正在注视着面前一条蜿蜒的巨龙:长城。两千年以后修筑这项工程的民族已经衰落了,时刻需要精神的鸦片,由于他们已经不能通过自己证

明自己,他们迫切需要说明自己的老子是何等伟大,长城在他们眼中只剩下“宏伟”二字,当然他们没有想过马其诺防线也是“宏伟”和令人骄傲的。

虽然然汉帝国的后代们没有人去关心长城的真正意义和相应的军事战略,一心只挂在长城的规模大小上, 恨不得把它说为是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建筑物才开心。然而对于冒顿这个天才领导人,他却不会忽略长城的真正意义:他的对手中国并不是采用欧洲常见的以大城池为战略据点的点防御战略,而是利用地形采取松散的线防御。依托地形的线防御易被突破却不容易被摧毁,所以固若金汤的君士坦丁堡都可以被毁为一旦, 但没有人把长城拆了。长城挡的是对方百姓和小股骚扰而不是强大的军队,由于长城的存在, 敌方大军冲进后,缺乏支持,难以持久。中原的战略纵深是冷兵器时代难以克服的,中国历代王朝如果能闭住关,即使敌军冲进来, 即使军队全军覆没甚至首都被陷,国君被围被擒,也不会导致覆国。但如果让北方异族住进来,那怕开始只是小小的火种,将来也终成大患。从这点上讲, 长城内是不能有异族的,一定要消灭或同化,否则线防御就没有意义了。罗马的崩溃也是由于没有“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界墙,任凭蛮人入境,一旦国力衰弱,就陷入五胡乱华的类似境地,而等不到下一次复兴。

历史上中国的几次大难都不是异族攻打长城防线取得胜利,直趋而入。而是主动放异族进来从而使长城失效。这样异族在长城内就有稳定的前进基地,而中国没有第二条长城(主要是结合其地形作用),只有退守长江。某种意义上讲石敬唐是危害中国最深的一个人。再深层讲岳飞的直捣黄龙府的战略虽然大快人心,却并非是个优秀的战略,当时更重要的是收复重整北方战略要地,全面恢复北方防御, 恢复建立起从唐末就被破坏的北方防御体系。不仅是对金也是对其他蛮族。农耕的中国控制不了长城外的游牧地域,一个民族被消灭了,留下的空间必将倔起另一个民族。就算岳飞灭了女真,又能避免蒙古的崛起吗?

中国并没有实力时刻保持着可以消灭匈奴,女真, 或蒙古的常规军。对于火药时代前的中国来说较佳的战略是应该依托长城为防御,利用不同外族分割长城外区域,平时休生养息。当某一民族开始崛起和向外扩张时,扩充军队联合他族不断削弱或消灭它,塞外要的是制约。

这个问题在本篇时看可能还不是太清晰,特别是联合他族,以夷制夷的巨大作用。等我们叙述到东汉窦宪时代(远比汉武为弱),匈奴终于无法站得住脚时,我们才能深深体会出这些藏于绵团的锋刃。

坦白地说,写“匈奴的兴亡”的冲动之一就是产生于网上一片在对现实失望下对汉武时代的病态怀念,对曾有军事胜利的反复念叨。这系长文不过为了重现一切有关细节,真正展现匈奴是如何衰亡的, 是毁于汉武的出击还是另有他因,卫青霍去病直捣沙漠深处匈奴王庭后,汉帝国是否就再没有匈奴之患?我们要看到的是匈奴是如何悲惨地负于以上所提的战略,如果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还会更惊讶地看到两千年后,在巡航导弹与隐形战机的年代,真正能成功的世界霸主使用的竟还是一模一样的战略。

在遥远的汉代,我们不知冒顿对这个城墙想了多久,但我们知道最后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匈奴奴这个系列,文体是闲聊不是叙史,侧重个人思考评论而不是历史考据,倾向性比较严重,这是它不放在历史版的原因)


相关内容

  • 王文光:[汉书][后汉书]民族列传与汉代边疆民族历史的文本书写
  • 2016-04-17 王文光 民族史 民族史 微信号 shaoshuminzushi 功能介绍 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汇聚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的资讯,记录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 内容提要   以<汉书><后汉书>记述边疆少数民族的列传为基础,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边疆民族的 ...

  • 匈奴西迁后建立了匈牙利王国,真的是这样吗?
  • 在中国的历史上,匈奴曾经活跃了300年,他在古代中国的北方,最先统一了大漠南北的地区,建立了匈奴单于王国.然而,汉朝对匈奴王国进行多次讨伐后,匈奴国被迫西迁,从此就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上. 很多人认为,匈奴西迁后建立了匈牙利国家.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叱诧北方的匈奴王国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 ...

  •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后结局及去向
  •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后结局及去向(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等等..)(关于匈奴前后不一致的争论本人已经在文中解释了) 来源:郭珊珊的日志 比较有意思,就贴过来了 主要参考地址: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3/26/content_1 ...

  •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后结局及去向(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等等..)
  • 一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 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 ...

  • 直道与丝绸之路交通
  • 编者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基于绵延两千多年中国陆上 ...

  • 班超和丝绸之路的关系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谁开辟的
  • 班超和丝绸之路的关系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谁开辟的 在东汉历史上,一代名将班超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北夷匈奴之乱,确保了边境和平与贸易顺畅,使一度阻塞的丝绸之路再现辉煌,毫无疑问,班超之历史功绩名垂千古,他完全称得上重启丝绸之路的先锋者.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两度率队出使西域,率先开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

  •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丛书]读后感
  • [摘要]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活动在大漠南北,广义分为匈奴.突厥.东胡.肃慎.西域各族五个系统,狭义分为匈奴.突厥.东胡三个系统.其中匈奴.突厥.鲜卑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已经消亡,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治体制以三分制为特点,经济主要为畜牧业.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先于陆路丝 ...

  • 张骞的生平事迹及历史成就新议
  • 摘要:张骞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张骞两次出使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世界视野,同时也为中亚跨入新经济时代带来了勃勃生机,开通了中国经中亚通往旧大陆的商道.张骞提出了从西南夷经印度半岛北部到大夏,包括今之西藏地区在内的中国西南地界走向的实证性见解,以及进行实地探索的可行性报告,顺应了盛汉风行的中 ...

  • 14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七年级历史上册
  •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通过学生的探究与思考,①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②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