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高中历史选修一 戊戌变法习题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二 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第(1)问,主要是针对材料加以概括即可。依据材料一“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和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可以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回答根本原因时要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综合考虑,不可回答过简。第(2)问,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难回答。史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前面的回答加以拓展。

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维新派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

(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融入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2.(2012年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二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三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材料一中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材料三中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来概括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的

体现即可。

答案:(1)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2)体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

3.(2012年南通模拟)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

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兴起的相似原因。

(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中日两国的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相似处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第(2)问,根据材

料一可分析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是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有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第(3)问,从材料二可理解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有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根据所学,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其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

(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

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

(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

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

4.(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解析:第(1)问,从戊戌变法的方式理解,维新派依靠光绪帝,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地方官员大多阳奉阴违,拒不执行。 因此导致“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第(2)问,要理解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不甘做亡国之君,力图变法自强,摆脱民族危机,因此说“方向是正确的”。而维新派不顾形势,仓促推动变法,并且急于求成,实行激进式改革,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使得变法昙花一现。

答案:(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二 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第(1)问,主要是针对材料加以概括即可。依据材料一“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和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可以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回答根本原因时要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综合考虑,不可回答过简。第(2)问,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难回答。史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前面的回答加以拓展。

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维新派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

(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融入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2.(2012年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二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三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材料一中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材料三中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来概括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的

体现即可。

答案:(1)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2)体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

3.(2012年南通模拟)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

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兴起的相似原因。

(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中日两国的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相似处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第(2)问,根据材

料一可分析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是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有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第(3)问,从材料二可理解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有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根据所学,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其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

(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

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

(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

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

4.(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解析:第(1)问,从戊戌变法的方式理解,维新派依靠光绪帝,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地方官员大多阳奉阴违,拒不执行。 因此导致“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第(2)问,要理解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不甘做亡国之君,力图变法自强,摆脱民族危机,因此说“方向是正确的”。而维新派不顾形势,仓促推动变法,并且急于求成,实行激进式改革,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使得变法昙花一现。

答案:(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


相关内容

  • 历史选修一计划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选修I)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学年的历史教学任务,特制定此教学计划,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 ...

  •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9.4[戊戌政变]课时作业及答案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3·烟台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 选修1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二.工商业发展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一.颁布"解负令"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 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第3课 雅典 ...

  •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一.二)
  •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 ...

  • 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
  • 高中历史选修一精选试题(含答案) 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2.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政治上,他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由此在雅典确立了( ) A.宗法等级制 B.贵族等级制 C.官僚等级制 D.财产等级制 3.亚里斯多德这样评价某 ...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 一.雅典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 1.背景原因: (1)国家政治体制:君主制→贵族共和制.(2)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根本原因.(3)挽救危机的尝试--基伦暴动.德拉古立法失败.(4)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5)梭 ...

  •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
  •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 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 贵族 平民农民 手工业者 2.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 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 ...

  • 历史教学论
  • 第一讲 绪 论 一."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概念的演进 1. 历史教授法--"教授历史之次序方法" (1)历史成为一门课程: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校),对其研究也成为师范学堂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教授方法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研究之列: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