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陋室铭]的写作艺术

人教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在“阅读提示”中提到《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作。笔者经仔细思考,颇不以为然。

因为,《陋室铭》并未将“陋室”的物性物态作为描述主体,甚至没有一句写到“陋室”的形状、颜色、结构、陈设等方面的特征,而是在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后,以“陋室”居者的生活行为作描述主体,以显示其“德”何以为“馨”的所在,以证明“陋室”之不陋,所以,虽也有寓意在其中,也是言志之作,却并非运用“托物言志”之法。

辨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对此文写作方法的基本认识,也关系到我们的教材编者应该把怎样的个人见识“提示”给教师和学生,还关系到我们的教师该如何面对写入课本中的种种制约。以我的眼光来看,此文在不同层次中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细心体会其间的不同与关联,有益于理解此文的深厚内涵。

文章开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用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整齐排列而成。前两句是喻体,顺势推出第三句以揭示本意,并使本意在蓄势之后而发,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其本意是说:正如山的“有仙则名”和水的“有龙则灵”一样,只有当人有了馨香之“德”时,“陋室”也便不陋,有了非常广阔的生活天地与心灵世界。这里有比喻,也有议论,自然并非“托物言志”。

紧接着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仿佛用两组对句构成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一个对句描写陋室之外的自然景色,但由于一个“上”字,一个“入”字,将室外之景引入到台阶之上,门帘之中,其实是引入到室中人的视觉观赏之中。临阶看苔绿,隔帘观草青,人与自然的亲近,带来了无限的生命意趣,正是华屋峻宇之中难以体验的诗的意境。后一个对句,则是以议论的方式写自己的人际交往。“有鸿儒”与“无白丁”虽是以对偶法中的“反对”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有鸿儒”暗含的是欣然的接受和自觉的追求;“无白丁”暗含的则是傲然的排斥和主动的拒绝。也就是说,在“陋室”之中,可以断然地将无学无德的世俗之徒拒之门外,留下一块自由的天地供学高德馨的“鸿儒”们放意地“谈笑”。这正是君子人格外化为生活行为的具体说明,有“言志”之美,亦非“托物”之法。

再下文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则是叙述“陋室”生活的又一情形。这是说自己有时可以像陶渊明那样悠然地调抚着素琴,有时可以自在地浏览着经卷,任凭自己的精神随着琴声驰骋向无边的时空,放纵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佛教对于生命的觉悟。而这样的生活,既没有繁华场所中种种俗乐的扰乱,也没有碌碌官场堆案盈几的公文的劳累,那才是人生真正的潇洒,才有真正的生命意义。而这意义是借行为的叙述与感受的论说传达的,同样不属“托物言志”之列。

文章最后,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比自己的“陋室”,仍然不是对“陋室”本身的描写,而是借前贤以比自己。这“诸葛庐”、“子云亭”连同自己的“陋室”都可以视为一种象征,其间寓意遥深,但终究还不是“托物”之法。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汉书·扬雄传》云:扬雄“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看来,诸葛亮居草庐时的“淡泊”,扬雄处陋室时的“清静”,都是作者所倾慕的人生,他自然要把这二人引为同调,要想在“诸葛庐”、“子云亭”以及陶渊明的“草屋”之后,将自己的“陋室”同列于天地之间。于是,呼应前句,总括全文,自然推出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杳杳情怀,荡荡余音,千载以来,使后人不能不为之叹赏。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市技工学校

人教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在“阅读提示”中提到《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作。笔者经仔细思考,颇不以为然。

因为,《陋室铭》并未将“陋室”的物性物态作为描述主体,甚至没有一句写到“陋室”的形状、颜色、结构、陈设等方面的特征,而是在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后,以“陋室”居者的生活行为作描述主体,以显示其“德”何以为“馨”的所在,以证明“陋室”之不陋,所以,虽也有寓意在其中,也是言志之作,却并非运用“托物言志”之法。

辨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对此文写作方法的基本认识,也关系到我们的教材编者应该把怎样的个人见识“提示”给教师和学生,还关系到我们的教师该如何面对写入课本中的种种制约。以我的眼光来看,此文在不同层次中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细心体会其间的不同与关联,有益于理解此文的深厚内涵。

文章开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用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整齐排列而成。前两句是喻体,顺势推出第三句以揭示本意,并使本意在蓄势之后而发,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其本意是说:正如山的“有仙则名”和水的“有龙则灵”一样,只有当人有了馨香之“德”时,“陋室”也便不陋,有了非常广阔的生活天地与心灵世界。这里有比喻,也有议论,自然并非“托物言志”。

紧接着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仿佛用两组对句构成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一个对句描写陋室之外的自然景色,但由于一个“上”字,一个“入”字,将室外之景引入到台阶之上,门帘之中,其实是引入到室中人的视觉观赏之中。临阶看苔绿,隔帘观草青,人与自然的亲近,带来了无限的生命意趣,正是华屋峻宇之中难以体验的诗的意境。后一个对句,则是以议论的方式写自己的人际交往。“有鸿儒”与“无白丁”虽是以对偶法中的“反对”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有鸿儒”暗含的是欣然的接受和自觉的追求;“无白丁”暗含的则是傲然的排斥和主动的拒绝。也就是说,在“陋室”之中,可以断然地将无学无德的世俗之徒拒之门外,留下一块自由的天地供学高德馨的“鸿儒”们放意地“谈笑”。这正是君子人格外化为生活行为的具体说明,有“言志”之美,亦非“托物”之法。

再下文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则是叙述“陋室”生活的又一情形。这是说自己有时可以像陶渊明那样悠然地调抚着素琴,有时可以自在地浏览着经卷,任凭自己的精神随着琴声驰骋向无边的时空,放纵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佛教对于生命的觉悟。而这样的生活,既没有繁华场所中种种俗乐的扰乱,也没有碌碌官场堆案盈几的公文的劳累,那才是人生真正的潇洒,才有真正的生命意义。而这意义是借行为的叙述与感受的论说传达的,同样不属“托物言志”之列。

文章最后,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比自己的“陋室”,仍然不是对“陋室”本身的描写,而是借前贤以比自己。这“诸葛庐”、“子云亭”连同自己的“陋室”都可以视为一种象征,其间寓意遥深,但终究还不是“托物”之法。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汉书·扬雄传》云:扬雄“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看来,诸葛亮居草庐时的“淡泊”,扬雄处陋室时的“清静”,都是作者所倾慕的人生,他自然要把这二人引为同调,要想在“诸葛庐”、“子云亭”以及陶渊明的“草屋”之后,将自己的“陋室”同列于天地之间。于是,呼应前句,总括全文,自然推出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杳杳情怀,荡荡余音,千载以来,使后人不能不为之叹赏。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市技工学校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短文两篇
  • 22 短文两篇 教学要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 ...

  •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6篇,自读14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 ...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有课文内容的比较.有词语意思的比较.有写作特色的比较.有文学常识的比较等.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

  •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爱莲说>和<陋室铭>是两篇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情态各异.因此,比较两文的" 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 把握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

  •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老师是上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课堂上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善于改变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 ...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 一.词汇积累 绥靖阴遏锐不可当编算疟子寒噤仄歪张皇失措箱箧荡然无存肃穆荒谬絮说辟头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狼藉簌簌惨淡勾留蹒跚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交卸典质赋闲颓唐琐屑情郁于中触目伤怀凹凼尴尬烦躁塌败滞笨惶恐荒僻取缔骷髅愧怍闯码头克扣接济唏嘘噩耗呵斥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 ...

  • 文本细读探究园阅读答案
  • 文本细读探究园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 2.本文对陋室从那几个方面惊醒描写的,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 "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 ...

  • 陋室铭说课2
  •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简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

  •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表现手法
  •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