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的方式

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

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莫把情云遮慧眼

湖北 /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

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意"为先,"意"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公则生明"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 /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买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月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感情不是保险绳

陕西/一考生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除原有的宗族关系之外,又重新发展了诸如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之类的新感情。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喜欢拉关系找后门、找熟人等等,仿佛这样做才能万无一失,如同上了保险一样。

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但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事务和认识事情,是否片面了些,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得不偿失,会蒙蔽我们看待事物真实一面的双眼!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可以给予你帮助,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想加害于你,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有一句老话:"世上总归是好人多。"在你处于困难的泥淖不能自拔,当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突围,当你徘徊于迷途之中不能前进时,也许有些与你平时亲如手足的人只会观望,而许多好心的陌生人会交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台后门可罗雀,"人走茶凉"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落井下石"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信赖他人,以友善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个你不认识或疏远的人,从而你便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并非熟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如此之好,并非手足才能给你亲人般的关怀,也并非亲朋好友才值得你信赖。

不要总以审视的目光打量陌生人,也不要把所有的筹码都正在感情的亲疏关系上,毕竟感情不是我们认识事情,处理事情的保险绳。

感情不是惟一筹码

点评:

议论文的写作,既要明白起码的要求— 将道理讲“清”,又要知道较高的要求— 将道理讲“透”(周密、透彻、抓住要害,无懈可击),更要懂得最高而又永无止境的追求—将道理讲透,具有气势和文采。气势,即文章有一种扑面而

来的凛然正气和无可辩驳、不容置疑的征服人心的英气—这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的心灵主旋律;文采,即文字、辞藻的华美或朴素之美。

本文作者的英气和文采主要体现在第四段的分析阐述上。作者通过列举现象,正反对比,得出掷地有声的结论—“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鲜明地昭示自己的观点:“感情不是保险绳”。文采上体现朴素美、真挚美 “世上总归是好人多”、“人走茶凉”、“落井下石”等熟语的运用,还有“四面楚歌”、“门庭若市”、“门可罗雀”等成语的使用,无不体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嫡熟老练,朴素中显现才华,说理恰到好处。

天平和七弦琴

陕西 /一考生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平淡是真》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激湍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很平淡,如一片落叶。那挂在梢头的树叶,当初不过是一星鹅黄,继而碧绿,甚或泛红,最后不知不觉地暗淡成褐色,化为泥土。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尘世间所有生物的轨迹。

生活的内容,本来也很平淡,如一杯白开水。然而,许多人喜欢根据自己的嗜好,往杯子里放糖、放盐、放茶、放药……甚或放砒霜,这样才产生了百味人生,于是什么酸甜苦辣,荣辱得失,种种尽在其中。

只有平淡的人,才会原谅自己,欣赏别人。玫瑰长满了肉刺,但能萌发出浓郁的芳香;小溪活泼欢跳,但浅彻自赏。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世界上哪棵树上没有痂疤?

只有平淡的人,才会轻松地享受生活。一些人无法忍受平淡,因为他们骨子里藏着一丝不安分的情绪。茫茫人海,不知有多少人在仕途上你拥我挤,在欲海里随波逐流,在名利场翻爬滚打。人生确实有许多诱惑,亦真亦假亦幻,令人难以取舍。但是正如地球都是由细小尘埃组成一样,平凡和琐碎,才构成了生命的永恒,飞扬只不过是惊鸿一瞥,昙花一现。

人生甘露的点点滴滴,都缘于平淡,然而苦苦众生,又有几许能真正享受到这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况味呢?

做一个平淡的人,并不可悲。最可悲的莫过于,一颗普通的鹅卵石硬把自己视为蓝宝石,一株小草硬要让自己与参天大树比高。

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

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莫把情云遮慧眼

湖北 /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

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意"为先,"意"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公则生明"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 /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买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月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感情不是保险绳

陕西/一考生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除原有的宗族关系之外,又重新发展了诸如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之类的新感情。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喜欢拉关系找后门、找熟人等等,仿佛这样做才能万无一失,如同上了保险一样。

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但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事务和认识事情,是否片面了些,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得不偿失,会蒙蔽我们看待事物真实一面的双眼!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可以给予你帮助,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想加害于你,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有一句老话:"世上总归是好人多。"在你处于困难的泥淖不能自拔,当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突围,当你徘徊于迷途之中不能前进时,也许有些与你平时亲如手足的人只会观望,而许多好心的陌生人会交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台后门可罗雀,"人走茶凉"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落井下石"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信赖他人,以友善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个你不认识或疏远的人,从而你便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并非熟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如此之好,并非手足才能给你亲人般的关怀,也并非亲朋好友才值得你信赖。

不要总以审视的目光打量陌生人,也不要把所有的筹码都正在感情的亲疏关系上,毕竟感情不是我们认识事情,处理事情的保险绳。

感情不是惟一筹码

点评:

议论文的写作,既要明白起码的要求— 将道理讲“清”,又要知道较高的要求— 将道理讲“透”(周密、透彻、抓住要害,无懈可击),更要懂得最高而又永无止境的追求—将道理讲透,具有气势和文采。气势,即文章有一种扑面而

来的凛然正气和无可辩驳、不容置疑的征服人心的英气—这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的心灵主旋律;文采,即文字、辞藻的华美或朴素之美。

本文作者的英气和文采主要体现在第四段的分析阐述上。作者通过列举现象,正反对比,得出掷地有声的结论—“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鲜明地昭示自己的观点:“感情不是保险绳”。文采上体现朴素美、真挚美 “世上总归是好人多”、“人走茶凉”、“落井下石”等熟语的运用,还有“四面楚歌”、“门庭若市”、“门可罗雀”等成语的使用,无不体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嫡熟老练,朴素中显现才华,说理恰到好处。

天平和七弦琴

陕西 /一考生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平淡是真》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激湍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很平淡,如一片落叶。那挂在梢头的树叶,当初不过是一星鹅黄,继而碧绿,甚或泛红,最后不知不觉地暗淡成褐色,化为泥土。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尘世间所有生物的轨迹。

生活的内容,本来也很平淡,如一杯白开水。然而,许多人喜欢根据自己的嗜好,往杯子里放糖、放盐、放茶、放药……甚或放砒霜,这样才产生了百味人生,于是什么酸甜苦辣,荣辱得失,种种尽在其中。

只有平淡的人,才会原谅自己,欣赏别人。玫瑰长满了肉刺,但能萌发出浓郁的芳香;小溪活泼欢跳,但浅彻自赏。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世界上哪棵树上没有痂疤?

只有平淡的人,才会轻松地享受生活。一些人无法忍受平淡,因为他们骨子里藏着一丝不安分的情绪。茫茫人海,不知有多少人在仕途上你拥我挤,在欲海里随波逐流,在名利场翻爬滚打。人生确实有许多诱惑,亦真亦假亦幻,令人难以取舍。但是正如地球都是由细小尘埃组成一样,平凡和琐碎,才构成了生命的永恒,飞扬只不过是惊鸿一瞥,昙花一现。

人生甘露的点点滴滴,都缘于平淡,然而苦苦众生,又有几许能真正享受到这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况味呢?

做一个平淡的人,并不可悲。最可悲的莫过于,一颗普通的鹅卵石硬把自己视为蓝宝石,一株小草硬要让自己与参天大树比高。


相关内容

  • 胶原蛋白填充剂的介绍
  •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无数次记载了人类为追求健康.长寿而不懈努力和探索的真实故事.人类顽强的与疾病斗争,延缓衰老,梦想青春永驻,然而疾病和衰老一直在困扰着人们. 人体这个复杂的生命结构究竟包含着哪些神奇的奥秘和机理呢?随着近代文明与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和研究,科学家们总结出:是数以亿计的细胞 ...

  •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 流水在向前奔腾的过程中会经历暗流.礁石,这些阻碍会将它原有的流向暂时改变,但是曲折迂回后它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轨迹上继续前行.不会回望,也无法再回头重新来选择一条捷径开始前行.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对曾经的选择会后悔,会有遗憾,但是我们却无法再将以前的日子重新选择.只有按照已有的轨迹继续前行,哪怕前行的路 ...

  • 管理者应有的思维方式
  • 管理者应有的思维方式 摘要: 每位领导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干部,在从事领导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矛盾和挑战.然而,不同的人采取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怨天尤人,有的坐而论道,有的退缩回避,有的则积极应对.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解决矛盾,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也 ...

  •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创新
  • 课程·教学篇 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习创新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合作"是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去感悟,去体验,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题研究的开 ...

  • 电视编导 拉片分析 参考
  • 电视栏目<国际双行线>是北京电视台一档大型国际性谈话类节目,主要针对的目标观众是中高知识和中高收入层次的观众.每期节目均采用中外观众感兴趣的.对人类发展和现实生活有着积极意义的话题,让现场观众.嘉宾和主持人面对面地交流. 在<国际双行线----醉翁之意>中,主持人的开头语用的 ...

  • 话题作文"爱的方式"导写
  •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没有门路,分配回家开卫生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功地为一家大医院做了一例大手术,医院的主管人员说:"只要再成功地做一个接指手术,就可以到这家医院上班了."于是这位高材生的父亲便拿起菜刀,削断自己的 ...

  • 对政治经济学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 对政治经济学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摘要:生产方式、占有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说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可以认为: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所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否定资本的因素。生产 ...

  • [观点]最好的理财方式是投资官场
  • 最近,经常与一帮狐朋狗友一起喝酒.席间几个混迹官场多年的朋友说,你们搞银行的,天天都讲理财,天天都在理财,但没有谁会想到还有一种比你们银行任何一种产品都好的理财方式,这就是官场投资.起先大家惊奇于他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后来慢慢深谈,渐渐理出了一些头绪,想想这些年银行里的种种怪现状,还真是不无道理. 中 ...

  • 企业战略的类型与企业战略的定义是两个关系密切的问题
  • 企业战略的类型与企业战略的定义是两个关系密切的问题.企业战略的定义是对企业战略的各种类型进行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但是企业战略定义的更新,又使我们扩宽了对企业战略类型的认识,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战略类型与企业战略定义一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范畴.至少到现在为止,企业战略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多种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这学期共有学生31人,其中女生15人,男生16人.我已经任教这个班级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我非常喜欢这个班级的孩子.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