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修改稿)

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探

怀化市辰溪县白云小学 李世清

一.薄弱学校的主要成因

(一)办学条件简陋

1.学校基础设施陈旧

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3.举债负重,运转艰难

(二)领导班子进取心不强

1.缺乏社会责任感

2.办学思想观念陈旧

3.工作作风漂浮

(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2.教师文化结构不合理

3.专职、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欠缺

(四)学校管理滞后

1.管理制度不健全

2.教育教学管理不严谨

3.教师敬业意识不强

二.薄弱学校的改进对策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消赤减债 ,确保正常运转

2.合理布局 , 整合教学资源

3.武装硬软,适应形势发展

(二)加强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素质

1.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2.建立校长聘任机制

3.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1.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

2.建立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四)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实行教师目标管理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探

怀化市辰溪县白云小学 李世清

摘 要:薄弱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而言的,指在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较差,师生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不善和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要改进这些学校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消赤减债,确保这些学校正常运转;要作好布局调整,整合教学资源;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以适应形势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素质;建立校长聘任机制,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要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和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校本培训制度;要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教师目标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薄弱学校 成因 改进对策

我县年初中小学校学生人数统计报表显示:农村29个乡镇58所中小学(含中心小学)学生的总人数与县城3所中小学学生人数相当。为什么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急剧下降,而城镇中小学生源迅猛上升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乡镇、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等不及城镇中小学校。由于学校薄弱,因此农民子女舍近求远进城享受优质教育现象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大量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当前义务教育普及与提高过程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进程,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分析薄弱学校的成因,变革薄弱学校,势在必行。它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新世纪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薄弱学校的主要成因

薄弱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而言的,指在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较差,师生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不善和教育质量不高,办学效益和社会声望低下的后进学校。其实质就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因长期缺乏办学活力和凝聚力而导致教学质量差、社会信誉差的学校。薄弱学校是同类学校的落伍者和后进者,有的是因为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标准,有的虽然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但因为没有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社会要求,仍然属于薄弱学校。因此,薄弱概念其实是相对的。①

薄弱学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简陋

硬件条件差,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如校园狭窄、校舍破旧、图书资料缺乏等是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陈旧

目前,在农村的一些学校,硬件设施根本无法与城里的办学条件相比。由于

设施的简陋,农村学生在校的卫生、安全状况都令人担忧,不但教学设施不完善、陈旧,而且很多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未能在农村得到使用。

以我校赤岩分校为例,这里的教学楼是危房,地面潮湿,没有学生宿舍,完整的体育锻炼设施就更不用说了,教师的办公室简陋无比,一只生满黄锈的铁筒被老师敲过了千万遍,铁器碰击的声音召唤着学生走进课堂。教室里课桌陈旧不堪,厕所的卫生状况极差,臭气呛鼻,蚊子乱飞,全校只有3名教师,一个教师管一个班,工作任务十分重,在教师的办公室内,除了学校有一部电话外,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件现代的东西。

许多农村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没有围墙、校门,完全与外界连接在一起,真是“刮风下雨令人忧,开学报名让人愁”的局面。

在一些城镇薄弱学校,校舍处于工厂厂区内,厂房、教室、宿舍混在一起;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及必备的学生活动场地均严重不足,走廊狭窄,护栏过低;缺少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教室采光严重不足;消防器材严重缺乏。

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薄弱学校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表现为必备的多媒体室、语音室、录音机、教学用VCD及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和资源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就更少,硬件建设更落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像空间,化“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我爱学”的主动学习,从而促进课改的顺利进行。然而,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学环境十分恶劣,教学设备极端落后。教师们又怎能高谈使用现代化的语音室或多媒体电教室?连简单的投影仪也难得见到一两部,又怎能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里的教师依然困守在“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层面上而已。有部分学校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设施,会操作使用的也只是极少数人,加之学校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许多教学设备设施长期闲置不用,设备利用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是绝大部分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3.举债负重,运转艰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的确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但也间接导致了教育经费的来源被切断。当然这不是税费改革的错,但是目前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确实太严重了。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直接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一些学校对中央的有关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费运行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农村教育已经负债累累,教师几乎没有福利、奖金,基础设施建设受限,公用经费入不敷出。一些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短缺,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添置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了。学校惨淡经营,艰难度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领导班子进取心不强

一所学校的领导是学校的核心, 是学校的灵魂, 领导们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风貌,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往往跟学校领导不无关系。

1.缺乏社会责任感

表现为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差,“软、散、懒”,缺乏凝聚力,改革和开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或者是年龄老化,进取心减退,甘心做“维持会”;或者是班子内部不团结,彼此勾心斗角,内耗分散了精力,失去了人心;或者是人非所用,缺乏基本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得不到保障。也有一些领导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事业和价值的定位。受社会大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想问题、做事情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对教师的关心也不够。个别学校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一线教师关心和指导得不够,对教师和教学工作缺乏积极的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办学思想观念陈旧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一些薄弱学校的领导一直局限于以往陈旧的办学思想,缺乏开拓创新的胆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确立先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办学思想,不能以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铸师魂,塑师德,练师能,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也有部分学校的办学思想陈旧,没有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盲目追求升学率,没有真正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作用,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办学思路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对自身发展的科学定位,办学理念不够明确或只局限于简单的文字表述。

3.工作作风漂浮

作风漂浮和拖沓在一些薄弱学校领导的身上比较严重。有的漂在车轮上,路跑得不少,可是事情却没办好,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忙而无功。有的漂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表起决心来感天动地,做起来事来却是毛毛细雨,难见成效。有的校长为工作不能立说立行,不能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和应付思想,缺乏迎难而上,拼搏奋进的勇气和决心,工作散慢,行动迟缓,缩手缩脚,工作效率低。还有的校长对于一些简单易行、不费力气而又立竿见影的“小事”,往往争着去办,抢着去干,图的是“头彩”,想的是“功名”,在稍有难度、颇费心血的一些“难事”面前,一拖再拖,不了了之。工作漂浮、拖沓使一些学校领导失去了进取的动力,更大的害处是,上级的决策在“走过场”中被消磨,大好机遇在空谈中溜走。

(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在一些薄弱学校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学校教师待遇不高,一些责任心强、素质较高、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纷纷往经济发达或离城较近的学校“跑”,导致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自1997年国家停止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以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停止了新进在

编教师,这样一方面是薄弱学校年轻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另一方面这些学校的新鲜血液又无法补充,从而使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为1:2:1的合理年龄结构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以我校的分校为例,在我校分校45个教职工当中,30岁以下的为4人,占总人数的

8.8%,31-49周岁的为23人,占总人数的51%,50岁以上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40%,青年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

2.教师文化结构不合理

人才队伍总体呈宝塔形结构,即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较少,中等学历、中级职称人才较多,较低学历、初级职称人才最多。在薄弱学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民转公”和顶岗教师(此应为顶岗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占大多数,致使农村教师整体素养不高。如我校分校在岗小学教师45人,其中“民转公”教师24人,占总人数的53.3%;80年代顶岗教师11人,占24.4%,两项合计达35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77.7%。第一学历为中师的有3人,占6%,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没有1人,虽然一些教师通过自考、函授、脱产进修等不同途径取得合格学历,但多数修的是中文、政史等易学专业,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并无多大直接联系,因而在短时期内也很难成为专任学科的骨干教师。

3.专职、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欠缺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高质量的师资水平很难造就高水平的学生。 教研人员少而且整体水平不高,拔尖人才少, 学术梯队没有完全形成。优秀的教师总人数比例不大,这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整体教学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在师资的管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优秀教师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专职教师、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薄弱学校在教学上常常捉襟见肘。这种不稳定性使得教师能力结构更加失衡,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学校管理滞后

从某种意义上讲,薄弱学校的弱之根本在管理滞后,它包括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办学行为不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等诸方面。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管理必须抓源头管理,源头管理的根本在制度,任何学校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工作制度,才能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轨。在一些薄弱学校对于校务怎么管?不少学校还是凭经验,制度建设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财务、用人、教学等的管理上,由于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因而在管理体制、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这导致一些教师不严于律己,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去工作,不严格执行教学要求。由于制度不健全,所以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不能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工作上政令就不畅通,不能有序进行。

2.教育教学管理不严谨

一些薄弱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执行不严,奖罚不明。尤其对教学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对问题的整改不到位,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深入。

如对教师缺乏必要的常规检查,有的教师备课还不够深入、细致,仅停留在对教材的简单疏理上。很少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组织了的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有的学校在抓集体备课方面措施不到位,尽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但集体备课时没有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手段等进行很好的研究和设计。集体备课记录简单,学校的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这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同年级、同学科在授课进度、内容、教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授课语言不够科学、规范和生动,有的教师还使用方言土语;文字书写水平不高,板书、教案设计都不够精练、美观,没有对学生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在涉及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方面生硬晦涩,学科整合能力有限,课堂放不开,收不拢,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教师敬业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工作责任意识不足,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和工作上来。深入教学,深入课堂不够,在上课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老化,教材陈旧,对学生的学习缺乏耐心地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教师不安贫乐教,不珍惜、不满足已有的工作岗位。一门心思想着做买卖,挣外快,教学反而成了第二职业。一些教师的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薄弱学校的改进对策

改造薄弱学校功在当代,惠及千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的公正平等,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改进薄弱学校势在必行。薄弱学校的改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要想改变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就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教育经费的调控力度,引导一部分资金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办学标准,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具体来说要作好如下几项工作:

1.消赤减债 ,确保正常运转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薄弱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经费问题,必须千方百计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想方设法筹措教育经费,实现教育投入的多元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办学水平。严格管理和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益。加大和调整国家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并向基础教育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倾斜,建立农村“控制辍学专项基金”。建议尽早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此外,建议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个人捐助和到农村去兴办基础教育。

2.合理布局 ,整合教学资源

要对教育布局进行调整,使得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布局调整可以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撤并一些薄弱学校,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各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减少重复投资,节约教育经费。撤并的学校,应重点考虑规模小,危房多,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如果让这些学校继续保存下来,将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撤并,将多个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等可动产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各乡镇都有几所硬件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壮大优势学校。布局调整时应注意精简冗员。学校合并后,学生人数相对集中,原来一个教师教几个学生的局面没有了,教师集中,后勤、行政编制减少,代课教师全部清退,既优化了教师队伍,又从人员经费上减轻了财政负担。总之,进行布局调整,可以使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教师数量增加,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武装硬软,适应形势发展

加强硬件建设,就是要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办学条件;加强软件建设就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为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使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的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其它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薄弱学校要摸清自身硬件设施上的不足,积极争取资金对稀缺设备、图书、仪器等进行添置,对危房、操场等进行改造,美化校园环境。(删除了部分,红字部分是后面添加的)

与硬件建设相比软件建设更重要。有钱而无精神的学校远不如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更要关注的是办学人的精神。教学条件的改善在短期是能突破的,可金钱堆积的只是现代化的设施,薄弱学校的内质提高最重要。从文化学的视角看, 现代教育的构成要素可分成由表及里的三个层面: 一是物质层面, 如教育的物质设备、条件; 二是制度层面, 如教育体制、制度和结构; 三是精神层面, 如教育的思想、目标、内容、方法、队伍, 等等。一般说来, 越接近精神层面的要素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越大。因此, 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现代化启动点的选择应参照这一规律。在改善薄弱学校的教育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只有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两手都要硬。

(二)加强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素质

薄弱学校的校长及领导班子改革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要抓住改革机遇,确立自己的办学思想,研究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特色,这是关键的一环。

1.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对于薄弱学校来说,学校管理创新是走向优秀的关键。要采用严格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配齐配强薄弱学校校级和中层班子成员,把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领导班子内。班子尽量要年轻化、知识化。要重视加强对校级班子的培训,不定期安排学校领导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

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创造一个团结协作、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创新进取的领导班子。

可以由上级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李岚清在河南考察时曾强调:“搞好薄弱学校,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继续贯彻‘两办通知’精神,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②

2.建立校长聘任机制

校长是教育人的人,是教师的教师。这就要求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是教育方面的行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悉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始终保持理论上的高姿态。同时还应有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T型知识结构,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另外,校长还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积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工作者研究,在师生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形象。一位出色的校长在改变薄弱学校的现状中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③对一所薄弱学校就更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选聘。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要精干高效,要按学校规模确定班子职数,严把干部入口关。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并加强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样学校发展才有动力,才有从“薄弱”走向“优秀”的突围之道。

3.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

学校领导班子是连接学校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学生群体三维立体空间的交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基本面貌。因此改变薄弱学校的状况,关键要选好校长,配好班子。选配年富力强、作风正派、办学有方、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干部担任校长,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和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这是改变薄弱学校的关键。应该说,现行的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制度和片面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做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难以调动一般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制,实行以科学评估学校办学状况为基础的,根据个人德、能、勤、绩的考核结果定职级的校长职级制,不再按学校规模和“档次”定行政级别。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根本。如何使薄弱学校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合格的教师队伍呢?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

在对全体教师从教育思想到业务基本功,从备课、授课到评课进行全方位强化培养和训练,提高其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实行竞争上岗。在竞争上岗过程中认真贯彻《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

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

在本校要注意发挥特殊教师和有特长教师的作用,采取传帮带的办法,使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才。上级主管部门可从重点校抽调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应届大中专类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安排在薄弱校,重点校不得聘任薄弱校教师,保证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制定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引导、鼓励重点校的好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后备干部的工资、人事关系和福利待遇可保留在原校,定期、定点到薄弱学校任教,以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鼓励有办学经验的退休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兼职兼课,或做顾问。使薄弱学校有一支思想素质高、精通业务的合格的教师队伍。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薄弱学校要高度重视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让优秀教师有为、有位、有得、有提高。做法是:可以向骨干教师提供丰厚的待遇,并解决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建好教师公寓,确保教师有安居的环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在校内实行“导师制”、“新老结对”,老教师为青年教师引路,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专项经费,并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可聘请专家治校,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学校管理经验。相信丰厚的待遇、宽松的环境,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学校留住人才的法宝。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是一个漫长的“习得”过程,并将伴随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必需植根于教育情景和教育实践。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丰富多样的培训模式、途径、方法。

校本培训是从学校实际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的培训。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与校本培训是指导与合作的关系。校本培训既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也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两者有机协调和统一。校本培训应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薄弱学校要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制定校本培训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常规性的全员培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培训模式。为促进教师发展,要从学校发展目标中去培训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又要区别对待,以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式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研训结合式培训、自我反思式培训、直接传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④

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师资力量的提升成为学校从薄弱走向优秀的基石。

(四)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

薄弱学校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要逐步建立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适时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每一项举措,都必须认真执行,落实到位。这样的管理才能出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既要有行政管理内容,又要有党务管理内容;既要有学校宏观管理,又要有部门微观管理;既要有工作规定,又要有岗位职责,要囊括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管理责任制,必须依靠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部门、各岗位、每个人的责任,使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怎样才能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科学性。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意其合理性,因为只有合理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为教师所认可和执行。规章制度是为管理服务,而不是图虚名、走形式,更不能制约工作的开展。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避虚就实,模棱两可的话不说,办不到的话不讲,要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住。尽量做到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力求学校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有章、有法、有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2.实行教师目标管理

开学初期,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个人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施;期中、期末,对照目标分项检查,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每学年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工作业绩等,进行量化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评出“教学之星”,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行分层目标管理。按照“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获得有差异的发展”的操作思路,实行分层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渐进的质量观,达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学困生试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建立学困生档案,进行质量跟踪检测,使他们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同时,使尖子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充分关注中间生的发展,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管理能让学校与师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可以使教师个人与学生得到同步发展。⑤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师德师风建设十分重要。良好师德师风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引领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一所薄弱学校更应让每位教师都能在师德师风方面严于律已,这样才能使他们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防止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下滑趋势。在一些薄弱学校教师中存在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

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也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正因为这样,薄弱学校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提高政治辨别力。要坚持并不断改进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实际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际,力求实效。学校要教育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实践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恪守学术道德,崇尚科学民主,具有法治精神,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新教师上岗后,要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并把师德教育做为重点,时间不少于一年。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召开教书育人交流会,表彰先进,宣传师德优秀的典型事迹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加压力。要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监督机制,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要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鼓励教师更好地教书。(根据建议己从如何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角度进行了修改。)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具有良好师德,是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①郑友训《薄弱学校的成因及变革策略》《教育探索》2002年第10期

②《人民日报》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 1998 01 13 一版 ③ 教育部官方网站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 02 10

④徐阿根 《促进观念转变,引领专业成长,推展课程与教学领导》2007-12-19

源自新思考网www.cersp.com(这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的新思考网)

⑤吴宁建《理念与借鉴》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7-5期

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探

怀化市辰溪县白云小学 李世清

一.薄弱学校的主要成因

(一)办学条件简陋

1.学校基础设施陈旧

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3.举债负重,运转艰难

(二)领导班子进取心不强

1.缺乏社会责任感

2.办学思想观念陈旧

3.工作作风漂浮

(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2.教师文化结构不合理

3.专职、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欠缺

(四)学校管理滞后

1.管理制度不健全

2.教育教学管理不严谨

3.教师敬业意识不强

二.薄弱学校的改进对策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消赤减债 ,确保正常运转

2.合理布局 , 整合教学资源

3.武装硬软,适应形势发展

(二)加强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素质

1.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2.建立校长聘任机制

3.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1.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

2.建立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四)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实行教师目标管理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薄弱学校的成因与改进对策初探

怀化市辰溪县白云小学 李世清

摘 要:薄弱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而言的,指在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较差,师生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不善和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要改进这些学校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消赤减债,确保这些学校正常运转;要作好布局调整,整合教学资源;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以适应形势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素质;建立校长聘任机制,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要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和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校本培训制度;要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教师目标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薄弱学校 成因 改进对策

我县年初中小学校学生人数统计报表显示:农村29个乡镇58所中小学(含中心小学)学生的总人数与县城3所中小学学生人数相当。为什么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急剧下降,而城镇中小学生源迅猛上升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乡镇、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等不及城镇中小学校。由于学校薄弱,因此农民子女舍近求远进城享受优质教育现象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大量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当前义务教育普及与提高过程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进程,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分析薄弱学校的成因,变革薄弱学校,势在必行。它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新世纪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薄弱学校的主要成因

薄弱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而言的,指在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较差,师生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不善和教育质量不高,办学效益和社会声望低下的后进学校。其实质就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因长期缺乏办学活力和凝聚力而导致教学质量差、社会信誉差的学校。薄弱学校是同类学校的落伍者和后进者,有的是因为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标准,有的虽然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但因为没有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社会要求,仍然属于薄弱学校。因此,薄弱概念其实是相对的。①

薄弱学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简陋

硬件条件差,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如校园狭窄、校舍破旧、图书资料缺乏等是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陈旧

目前,在农村的一些学校,硬件设施根本无法与城里的办学条件相比。由于

设施的简陋,农村学生在校的卫生、安全状况都令人担忧,不但教学设施不完善、陈旧,而且很多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未能在农村得到使用。

以我校赤岩分校为例,这里的教学楼是危房,地面潮湿,没有学生宿舍,完整的体育锻炼设施就更不用说了,教师的办公室简陋无比,一只生满黄锈的铁筒被老师敲过了千万遍,铁器碰击的声音召唤着学生走进课堂。教室里课桌陈旧不堪,厕所的卫生状况极差,臭气呛鼻,蚊子乱飞,全校只有3名教师,一个教师管一个班,工作任务十分重,在教师的办公室内,除了学校有一部电话外,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件现代的东西。

许多农村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没有围墙、校门,完全与外界连接在一起,真是“刮风下雨令人忧,开学报名让人愁”的局面。

在一些城镇薄弱学校,校舍处于工厂厂区内,厂房、教室、宿舍混在一起;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及必备的学生活动场地均严重不足,走廊狭窄,护栏过低;缺少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教室采光严重不足;消防器材严重缺乏。

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薄弱学校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表现为必备的多媒体室、语音室、录音机、教学用VCD及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和资源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就更少,硬件建设更落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像空间,化“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我爱学”的主动学习,从而促进课改的顺利进行。然而,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学环境十分恶劣,教学设备极端落后。教师们又怎能高谈使用现代化的语音室或多媒体电教室?连简单的投影仪也难得见到一两部,又怎能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里的教师依然困守在“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层面上而已。有部分学校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设施,会操作使用的也只是极少数人,加之学校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许多教学设备设施长期闲置不用,设备利用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是绝大部分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3.举债负重,运转艰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的确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但也间接导致了教育经费的来源被切断。当然这不是税费改革的错,但是目前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确实太严重了。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直接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一些学校对中央的有关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费运行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农村教育已经负债累累,教师几乎没有福利、奖金,基础设施建设受限,公用经费入不敷出。一些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短缺,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添置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了。学校惨淡经营,艰难度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领导班子进取心不强

一所学校的领导是学校的核心, 是学校的灵魂, 领导们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风貌,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往往跟学校领导不无关系。

1.缺乏社会责任感

表现为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差,“软、散、懒”,缺乏凝聚力,改革和开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或者是年龄老化,进取心减退,甘心做“维持会”;或者是班子内部不团结,彼此勾心斗角,内耗分散了精力,失去了人心;或者是人非所用,缺乏基本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得不到保障。也有一些领导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事业和价值的定位。受社会大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想问题、做事情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对教师的关心也不够。个别学校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一线教师关心和指导得不够,对教师和教学工作缺乏积极的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办学思想观念陈旧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一些薄弱学校的领导一直局限于以往陈旧的办学思想,缺乏开拓创新的胆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确立先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办学思想,不能以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铸师魂,塑师德,练师能,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也有部分学校的办学思想陈旧,没有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盲目追求升学率,没有真正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作用,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办学思路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对自身发展的科学定位,办学理念不够明确或只局限于简单的文字表述。

3.工作作风漂浮

作风漂浮和拖沓在一些薄弱学校领导的身上比较严重。有的漂在车轮上,路跑得不少,可是事情却没办好,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忙而无功。有的漂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表起决心来感天动地,做起来事来却是毛毛细雨,难见成效。有的校长为工作不能立说立行,不能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和应付思想,缺乏迎难而上,拼搏奋进的勇气和决心,工作散慢,行动迟缓,缩手缩脚,工作效率低。还有的校长对于一些简单易行、不费力气而又立竿见影的“小事”,往往争着去办,抢着去干,图的是“头彩”,想的是“功名”,在稍有难度、颇费心血的一些“难事”面前,一拖再拖,不了了之。工作漂浮、拖沓使一些学校领导失去了进取的动力,更大的害处是,上级的决策在“走过场”中被消磨,大好机遇在空谈中溜走。

(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在一些薄弱学校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学校教师待遇不高,一些责任心强、素质较高、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纷纷往经济发达或离城较近的学校“跑”,导致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自1997年国家停止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以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停止了新进在

编教师,这样一方面是薄弱学校年轻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另一方面这些学校的新鲜血液又无法补充,从而使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为1:2:1的合理年龄结构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以我校的分校为例,在我校分校45个教职工当中,30岁以下的为4人,占总人数的

8.8%,31-49周岁的为23人,占总人数的51%,50岁以上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40%,青年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

2.教师文化结构不合理

人才队伍总体呈宝塔形结构,即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较少,中等学历、中级职称人才较多,较低学历、初级职称人才最多。在薄弱学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民转公”和顶岗教师(此应为顶岗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占大多数,致使农村教师整体素养不高。如我校分校在岗小学教师45人,其中“民转公”教师24人,占总人数的53.3%;80年代顶岗教师11人,占24.4%,两项合计达35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77.7%。第一学历为中师的有3人,占6%,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没有1人,虽然一些教师通过自考、函授、脱产进修等不同途径取得合格学历,但多数修的是中文、政史等易学专业,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并无多大直接联系,因而在短时期内也很难成为专任学科的骨干教师。

3.专职、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欠缺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高质量的师资水平很难造就高水平的学生。 教研人员少而且整体水平不高,拔尖人才少, 学术梯队没有完全形成。优秀的教师总人数比例不大,这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整体教学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在师资的管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优秀教师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专职教师、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薄弱学校在教学上常常捉襟见肘。这种不稳定性使得教师能力结构更加失衡,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学校管理滞后

从某种意义上讲,薄弱学校的弱之根本在管理滞后,它包括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办学行为不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等诸方面。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管理必须抓源头管理,源头管理的根本在制度,任何学校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工作制度,才能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轨。在一些薄弱学校对于校务怎么管?不少学校还是凭经验,制度建设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财务、用人、教学等的管理上,由于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因而在管理体制、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这导致一些教师不严于律己,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去工作,不严格执行教学要求。由于制度不健全,所以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不能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工作上政令就不畅通,不能有序进行。

2.教育教学管理不严谨

一些薄弱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执行不严,奖罚不明。尤其对教学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对问题的整改不到位,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深入。

如对教师缺乏必要的常规检查,有的教师备课还不够深入、细致,仅停留在对教材的简单疏理上。很少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组织了的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有的学校在抓集体备课方面措施不到位,尽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但集体备课时没有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手段等进行很好的研究和设计。集体备课记录简单,学校的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这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同年级、同学科在授课进度、内容、教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授课语言不够科学、规范和生动,有的教师还使用方言土语;文字书写水平不高,板书、教案设计都不够精练、美观,没有对学生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在涉及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方面生硬晦涩,学科整合能力有限,课堂放不开,收不拢,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教师敬业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工作责任意识不足,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和工作上来。深入教学,深入课堂不够,在上课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老化,教材陈旧,对学生的学习缺乏耐心地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教师不安贫乐教,不珍惜、不满足已有的工作岗位。一门心思想着做买卖,挣外快,教学反而成了第二职业。一些教师的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薄弱学校的改进对策

改造薄弱学校功在当代,惠及千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的公正平等,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改进薄弱学校势在必行。薄弱学校的改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要想改变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就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教育经费的调控力度,引导一部分资金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办学标准,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具体来说要作好如下几项工作:

1.消赤减债 ,确保正常运转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薄弱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经费问题,必须千方百计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想方设法筹措教育经费,实现教育投入的多元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办学水平。严格管理和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益。加大和调整国家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并向基础教育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倾斜,建立农村“控制辍学专项基金”。建议尽早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此外,建议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个人捐助和到农村去兴办基础教育。

2.合理布局 ,整合教学资源

要对教育布局进行调整,使得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布局调整可以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撤并一些薄弱学校,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各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减少重复投资,节约教育经费。撤并的学校,应重点考虑规模小,危房多,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如果让这些学校继续保存下来,将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撤并,将多个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等可动产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各乡镇都有几所硬件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壮大优势学校。布局调整时应注意精简冗员。学校合并后,学生人数相对集中,原来一个教师教几个学生的局面没有了,教师集中,后勤、行政编制减少,代课教师全部清退,既优化了教师队伍,又从人员经费上减轻了财政负担。总之,进行布局调整,可以使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教师数量增加,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武装硬软,适应形势发展

加强硬件建设,就是要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办学条件;加强软件建设就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为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使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的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其它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薄弱学校要摸清自身硬件设施上的不足,积极争取资金对稀缺设备、图书、仪器等进行添置,对危房、操场等进行改造,美化校园环境。(删除了部分,红字部分是后面添加的)

与硬件建设相比软件建设更重要。有钱而无精神的学校远不如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更要关注的是办学人的精神。教学条件的改善在短期是能突破的,可金钱堆积的只是现代化的设施,薄弱学校的内质提高最重要。从文化学的视角看, 现代教育的构成要素可分成由表及里的三个层面: 一是物质层面, 如教育的物质设备、条件; 二是制度层面, 如教育体制、制度和结构; 三是精神层面, 如教育的思想、目标、内容、方法、队伍, 等等。一般说来, 越接近精神层面的要素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越大。因此, 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现代化启动点的选择应参照这一规律。在改善薄弱学校的教育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只有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两手都要硬。

(二)加强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素质

薄弱学校的校长及领导班子改革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要抓住改革机遇,确立自己的办学思想,研究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特色,这是关键的一环。

1.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对于薄弱学校来说,学校管理创新是走向优秀的关键。要采用严格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配齐配强薄弱学校校级和中层班子成员,把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领导班子内。班子尽量要年轻化、知识化。要重视加强对校级班子的培训,不定期安排学校领导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

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创造一个团结协作、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创新进取的领导班子。

可以由上级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李岚清在河南考察时曾强调:“搞好薄弱学校,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继续贯彻‘两办通知’精神,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②

2.建立校长聘任机制

校长是教育人的人,是教师的教师。这就要求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是教育方面的行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悉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始终保持理论上的高姿态。同时还应有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T型知识结构,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另外,校长还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积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工作者研究,在师生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形象。一位出色的校长在改变薄弱学校的现状中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③对一所薄弱学校就更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选聘。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要精干高效,要按学校规模确定班子职数,严把干部入口关。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并加强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样学校发展才有动力,才有从“薄弱”走向“优秀”的突围之道。

3.取消现行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

学校领导班子是连接学校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学生群体三维立体空间的交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基本面貌。因此改变薄弱学校的状况,关键要选好校长,配好班子。选配年富力强、作风正派、办学有方、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干部担任校长,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和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这是改变薄弱学校的关键。应该说,现行的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制度和片面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做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难以调动一般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制,实行以科学评估学校办学状况为基础的,根据个人德、能、勤、绩的考核结果定职级的校长职级制,不再按学校规模和“档次”定行政级别。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根本。如何使薄弱学校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合格的教师队伍呢?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

在对全体教师从教育思想到业务基本功,从备课、授课到评课进行全方位强化培养和训练,提高其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实行竞争上岗。在竞争上岗过程中认真贯彻《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

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区域教师定期轮换制度

在本校要注意发挥特殊教师和有特长教师的作用,采取传帮带的办法,使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才。上级主管部门可从重点校抽调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应届大中专类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安排在薄弱校,重点校不得聘任薄弱校教师,保证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制定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引导、鼓励重点校的好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后备干部的工资、人事关系和福利待遇可保留在原校,定期、定点到薄弱学校任教,以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鼓励有办学经验的退休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兼职兼课,或做顾问。使薄弱学校有一支思想素质高、精通业务的合格的教师队伍。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薄弱学校要高度重视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让优秀教师有为、有位、有得、有提高。做法是:可以向骨干教师提供丰厚的待遇,并解决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建好教师公寓,确保教师有安居的环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在校内实行“导师制”、“新老结对”,老教师为青年教师引路,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专项经费,并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可聘请专家治校,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学校管理经验。相信丰厚的待遇、宽松的环境,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学校留住人才的法宝。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是一个漫长的“习得”过程,并将伴随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必需植根于教育情景和教育实践。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丰富多样的培训模式、途径、方法。

校本培训是从学校实际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的培训。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与校本培训是指导与合作的关系。校本培训既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也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两者有机协调和统一。校本培训应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薄弱学校要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制定校本培训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常规性的全员培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培训模式。为促进教师发展,要从学校发展目标中去培训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又要区别对待,以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式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研训结合式培训、自我反思式培训、直接传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④

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师资力量的提升成为学校从薄弱走向优秀的基石。

(四)依法从严治校,强化监督管理

薄弱学校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要逐步建立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适时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每一项举措,都必须认真执行,落实到位。这样的管理才能出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既要有行政管理内容,又要有党务管理内容;既要有学校宏观管理,又要有部门微观管理;既要有工作规定,又要有岗位职责,要囊括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管理责任制,必须依靠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部门、各岗位、每个人的责任,使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怎样才能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科学性。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意其合理性,因为只有合理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为教师所认可和执行。规章制度是为管理服务,而不是图虚名、走形式,更不能制约工作的开展。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避虚就实,模棱两可的话不说,办不到的话不讲,要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住。尽量做到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力求学校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有章、有法、有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2.实行教师目标管理

开学初期,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个人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施;期中、期末,对照目标分项检查,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每学年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工作业绩等,进行量化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评出“教学之星”,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行分层目标管理。按照“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获得有差异的发展”的操作思路,实行分层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渐进的质量观,达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学困生试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建立学困生档案,进行质量跟踪检测,使他们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同时,使尖子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充分关注中间生的发展,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管理能让学校与师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可以使教师个人与学生得到同步发展。⑤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师德师风建设十分重要。良好师德师风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引领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一所薄弱学校更应让每位教师都能在师德师风方面严于律已,这样才能使他们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防止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下滑趋势。在一些薄弱学校教师中存在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

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也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正因为这样,薄弱学校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提高政治辨别力。要坚持并不断改进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实际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际,力求实效。学校要教育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实践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恪守学术道德,崇尚科学民主,具有法治精神,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新教师上岗后,要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并把师德教育做为重点,时间不少于一年。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召开教书育人交流会,表彰先进,宣传师德优秀的典型事迹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加压力。要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监督机制,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要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鼓励教师更好地教书。(根据建议己从如何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角度进行了修改。)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具有良好师德,是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①郑友训《薄弱学校的成因及变革策略》《教育探索》2002年第10期

②《人民日报》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 1998 01 13 一版 ③ 教育部官方网站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 02 10

④徐阿根 《促进观念转变,引领专业成长,推展课程与教学领导》2007-12-19

源自新思考网www.cersp.com(这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的新思考网)

⑤吴宁建《理念与借鉴》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7-5期


相关内容

  • 三年级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的案例研究
  • 三年级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的案例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为<三年级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的案例研究>. (一)课题的由来 错题是三年级小学生数学练习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学生个体学习 ...

  • 薄弱学校改造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 导论 6-9     (一) 研究的历史背景 6-7         1. 改造薄弱学校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6         2. 洋思初中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具有典型性的意义 6-7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7     (三)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及 ...

  •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探讨
  • 摘要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深入剖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从网络心理意识.技术手段.辅导员能力.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着手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心理 问题 对策 网络作为 ...

  • 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 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核心是素质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品德和学力基础.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育者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然而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有较高升学率的学校就会得到上级部门的青 ...

  • 中小企业存货账实不符的成因危害与对策毕业设计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毕 业 设 计(论 文) 中小企业存货账实不符的成因. 危害及对策 完成日期 2014 年 05 月 22日 中小企业存货账实不符的成因.危害 及对策 摘要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规模小,数量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

  • 大学生逃课的成因与对策
  • 院系:教科院07教育 姓名:雨花石 指导老师:席燕灵 摘要 : 大学生违纪行为当前是学生行为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行为,认真做好大学生违纪行为的调查和研究,积极探索学生违纪的成因,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是高等学校领导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违纪行为表现及现状.成因的基础上,着重从加强纪律教育: ...

  • 纪委纠风办公室工作总结
  •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几年,缙云县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主要表现在教育乱收费、医疗乱收费、侵害农民利益等方面。 一、教育乱收费的表现形式、成因及治理对策 1、表现形式及成因 当前 ...

  • 湖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 2006年9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Vol.5 No.5 第5卷第5期JournalofEducation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Sep.,2006 湖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徐烈辉1,李 琳2 (1.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办公室,湖南长沙 41001 ...

  • 浅析依法行政工作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
  • 浅析依法行政工作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 随着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灵魂地位的确立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我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普法宣传.教育培训.规范性文件审查.征管查互动.税收执法自动考核.内部监督等多项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有力地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