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文化

7.(1)A (2)B (3)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

8.王位继承的矛盾;领土之争;经济利益之争。

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基础练习

1.C 2.A 3.C 4.B 5.D 6.D 7.A 8.D

9.

航海士

航海时间

资助国家

最远到达地点

意义

迪亚士

1487—1488

葡萄牙

非洲南端

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山挂的主要障碍

达·伽马

1497—1499

葡萄牙

印度南部

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道

哥伦布

1492—1504

西班牙

关河

四次横渡大西洋,开辟了欧美航路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

环球旅行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二、拓展练习

10.B

11.A

12.(1)国力相对弱小,无力向欧洲大陆发展;有利的地理条件;王权的支持;有着狂热的宗教热情。 (2)B (3)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商品流通数量和品种急据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同时,欧洲殖民者即开始了殖民掠夺活动。

13.(1)殖民掠夺,殖民奴役,种族屠杀,殖民征服,贩卖黑奴。 (2)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利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基础练习

1.C 2.B 3.A 4.D 5.B 6.A 7.D 8.B

二、拓展练习

9.(1)不能把文艺复兴简单的看做古典学术的复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文艺复兴中,资产阶级借用古典文化同封建势力做斗争,表面看来是古典学术的复兴,但它实际上是反映欧洲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概述:丰富的文化遗产、经济后盾的支持、统治者的鼓励。缺陷:缺乏对时代特征的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不够全面,拜占庭学者移居意大利等。 (3)A

10.(1)A (2)B (3)但丁,《神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等。 (4)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后资本阶级文化的兴起:它是一批具有人文精神的学者文人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

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的运动,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传承和发展。

(5)材料二比较符合文艺复兴的本质特征,材料一只注重表面现象。

11.(1)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罗马天主教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2)D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得到广泛的支持。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民族国家与王权的回归

1.自由民向君主提供财政援助和管理才干,成为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和皇家造币厂经理等。这些人组成国王的王室,主管国王私人事务。

2.向自由民提供保护,以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乱和苛捐杂税。废除了五花八门的地方自治政权。

3.百年战争深刻影响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

英国:百年战争失败后,英国统治阶级在一段时间内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英国人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晰。15世纪下半叶30年“玫瑰战争”,使英国贵族实力丧失殆尽,无力与王权对抗,英国由此完成整治统一。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发展为英国的民族语言。15世纪末,英国发展为民族国家。

法国: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王室集中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统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推动了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法兰西文化初具雏形。15世纪末,法国也成为民族国家。

4.民族国家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政治前提,它们为航海事业提供了人力、物力资源。

二、在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之际······

D

2.海洋探险与殖民扩张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各国带来了广阔的殖民地。积累了巨额的资金、资源等,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而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经历,使之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有天壤之别。

C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理性地认识这件事。谴责殖民主义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要看到殖民活动所具有的双重作用。

哥伦布的远航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融为一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通过新航路的探索,验

证了地球是圆的,应该充分肯定哥伦布远航的历史意义。哥伦布等人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精神也应予肯定。对哥伦布等人的掠夺财富的冬季以及殖民掠夺行为应予谴责。

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完成了环球航行,整个世界才从分散走向整体。

2.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中西经济文化往来;郑和下西洋,加强同亚非各国往来。阿拉伯人的经商航海活动等。

3.政治:君主专制加强,有强大的政权支持;经济:明初恢复经济,国力强盛;技术:指南针与造船技术加强······

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对外贸易视为加强政治友好往来的手段。

5.B

第5课 英国革命

一、基础练习

1.A 2.D 3.B 4.A 5.C 6.光荣革命 7.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二、拓展练习

8.(1)处死查理一世。他认为政变者会处死他。 (2)处死他将引起革命;不处死他,詹姆士仍是国王,难以处置。 (3)意味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4)法律、征税、常备军等权利受到限制。英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议会就拥有批准赋税、颁布法律、审理重大政治案件的职权。“自古”实际上始于13世纪。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5)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其中,小史与小周的意见比较符合教材意图。小史着眼于英国历史传统,正确叙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指出历史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型上升发展。同为限制王权,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小周从客观效果出发,肯定了“光荣革命”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制度变迁,有利于英国的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英国的成功经验,可为后人借鉴。

第6课 启蒙运动

一、基础练习

1.A 2.A 3.C 4.C 5.C 6.C 7.A

二、拓展练习

8.(1)光荣革命 (2)自然法和社会契约 (3)孟德斯鸠

9.(1)A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4)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思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国家;宣扬自由和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影响:猛烈冲击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基础练习

1.B 2.C 3.B 4.A 5.D

二、拓展练习

6.(1)华盛顿。 (2)他在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战争胜利;主持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当选美国首任中统。总之,华盛顿在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所以被尊称为“美国国父”。

7.独立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又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联邦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约与平衡,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使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第一次变成了现实,对以后许多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8课 法国大革命

一、基础练习

1.B 2.D 3.B 4.A 5.C 6.B 7.C

二、拓展练习

8.(1)第一等级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等组成。

(2)第三等级政治地位低下,却承担着国家全部的税赋;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 (3)为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9.(1)B (2)观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针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

10.(1)B (2)雅各宾派统治结束后,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外国武装干涉;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掌握国家权力,以巩固他们的地位。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和威望,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和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 (3)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扩大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的《法典》传到欧洲各国。 (4)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的一面,激起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 (5)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二单元单元练习

一、“欧洲范围的革命”

1.D

2.C

3.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君主立宪制;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共和制。

4.《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

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人权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5.英国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法国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并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国革命的影响都超出了本国的范围。因此,马克思做出这样的结论。

二、“人生而自由”

本题为开放题,但是要求能紧扣人类自由的来源——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力学说,自由的制度保证——实行分权防止独裁、享受自由的前提——遵守法制等加以展开。

三、正义的呼声:“独立”

1.1776年7月4日。

2.否。提示:列出殖民统治侵害北美人民的权利的相关史实。

3.人民赋予其权力,保障人民的利益。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组成联邦政府,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4.政治上,《独立宣言》的精神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体制的基本原则;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充满“悖论”的英雄

本大题为开放题。要求学生在评论历史人物时坚持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坚持“论从史出”,评价要有事实依据;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一、基础练习

1.机器生产 机器大工业 工业 2.(1)18 60 19 中 (2)机器制造业 现代工业体系 (3)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 C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D煤炭和钢铁 E兴建铁路热潮 3.B 4.A 5.B 6

(1)世界工厂。 (2)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政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市场成为强大的经济驱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资本,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二、拓展练习

7.(1)B (2)传动 (3)蒸汽 (4)同意。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不断实践,终于成功。感悟部分为开放性答案,围绕艰苦学习、钻研的精神;善良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将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勇于发明创造等均可。

8.铁路网提高了运输量和运输速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铁路把全国连成一体,某种程度上消除了落后地区;铁路建设还反过来促进了钢铁、煤和机器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全面发展。铁路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看法,如改变了时空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养成准点准时、遵守纪律的习惯等。

第10课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

1.工业革命 2.B 3.A 4.C 5.A 6.D

二、拓展练习

7.(1)1694年,工业革命的推动。 (2)银行具有筹集资金、发行贷款\国际信贷等调节货币流通,资金运行等作用,以自然经济为本的贵族无此需要。而商人,尤其是工业革命发生后,工业大规模发展,使工商业者十分需要通过社会集资获得资金,也需要为私人剩余资金找到出路。(3)荷兰。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工业革命首先爆发。

8.(1)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 (2)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个人从事经济活动。 B乔赛亚·韦吉伍德开设手工制作陶瓷的工厂。

9.本题的落脚点是评价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帮助理解材料一的。解题时要注意把这份规章制度放到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来研究,立足现代工厂制的特点来评价。要求评价时注意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有关史实略):这份规章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初创期的一份典型的规章制度。这份规章制度针对早期工厂工人主要来自农村的现实,制定严格的纪律,强制其适应工业化的机器生产方式,以确保有条不紊的进行机械化生产,从而使机器设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潜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工厂制及其严格的规章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与大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最有组织纪律性的工人阶级。但是,结合材料三与规章制度的条文看,资本家的目标是让工人完全成为机器的附庸,采用的手段极其严厉。如:迟到十分钟就不能进厂,从而失去一天工资。工人不仅劳动时间长,而且罚款的数额相对工人的收入而言也是非常重的(根据材料二推算)。

第11课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基础练习

1.A 2.D 3.C 4.C

二、拓展练习

5.(1)童工年龄小,劳动时间长,遭受虐待。 (2)D (3)“血汗工厂”

6.(1)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两极分化。 (2)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在职工人(全家大部分人就业)勉强温饱,失业工人和童工生活凄惨。 (3)资本家唯利是图;得到社会主流舆论的支持。

《皇历》中所记载的,主要是当年的历法,过了这一年就要更换新历法,但由于历法都是由皇上赠的,对旧历法显然也要认真保存,并给旧历法冠以一个“老”字,所以称之为“老皇历”。

“老皇历”对于新的一年来说,是不适应的,也正因为这个意思,“老皇历”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用来指守旧的思想行为了。

27、我国古代主要崇拜哪些神灵

我国古代崇拜的神灵很多,以汉族为例,除去原始时期崇拜图腾及祖先之外,各个时期、各个社会阶层都有一些不同的崇拜对象,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以下几个神上:

上帝:上帝又称天、天皇,是神灵世界的主宰,也是历代统治者和一般群众都崇拜的最高神灵。

社神:社神即土地神。又名后土,也是统治者和一般群众都普遍崇拜的神灵。相传的社神有两个,一个是句龙,一个是禹。

高禖:即婚姻、生殖之神。因为祭神多在郊外进行,所以又称郊襟。汉代以后直至近代,由于受印度佛教的影响,民问所崇拜的高襟神逐渐被送子观音代替。

门神:门神是从古至今人们都崇拜的大神之一。唐代以前的门神是神荼、郁垒。

灶神: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在民间腊月三十日都要用饭肉鱼酒等敬灶神,希望他酒醉饭饱后上天只讲好话,不吐恶言,后来敬神还要用麦芽糖、胶糖等甜食,目的是封住灶神的口,据说如果不这样,一家人都会遭殃。

28、古代有哪“五礼”

在古代,“礼”字本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说,凡政教刑法,朝章国典,统统称之为礼;就狭义说,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经常举行的祭礼、丧葬、军旅诸方面的典礼。

春秋以后,社会发生变革,古代礼仪逐渐被废弃,礼家着手整理、阐析其意义,并加以系统总结,编辑为五大类,以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五礼”。

吉礼居五礼之首。吉训为福,是事神致福的意思。

凶礼列五个项目,就是丧、荒、吊、桧、恤五程典礼。

宾礼列八个项目,其中朝、宗、觐、遇、会、同、问、视都是天子款待四方诸侯来朝会的典礼。

军礼分列五个项目,军旅与祭祀同样重要,诸侯有不顺服的行动,或者在执行王朝所颁制度时有僭越行为,就得用暴力威慑。

嘉礼列六个项目,有的包含两种相近的典礼,有的只有一种典礼,有的只是杂仪。

29、什么是“唐三彩”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唐三彩”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唐三彩?它代表的是一个时期的东西还是某一特定种类的东西呢?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陶瓷业就已经相当发达,到了唐代,陶冶业更是相当的炉火纯青,很多陶瓷都是后世罕见的精品,唐三彩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所谓的“唐”就是唐代的意思,所谓的“三彩”,是专指这时制作陶器所专用的三种色彩,即青、黄、蓝三色组合成的各种陶器。所以唐三彩并不是说唐代的陶瓷都叫唐三彩,而是指在唐代中期,出现了专用青、黄、蓝三色调和而成的一类陶器。这类陶器现已不多见,很是珍贵。

31、古人怎样称呼自己

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或礼节出发,古人在人际交往的自称方面形成了一套颇为严格的规矩。 一般说来,在相互的交往或言谈中,凡是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自称除了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谦称,最常见的就是自己称“鄙人”。 “鄙人”的本意是指居于郊野的农人,引申为无地位、无文化之人,即所谓鄙俗之人,古人常用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短浅。

与“鄙人”相类似的谦称还有“臣”“妾”“仆”等,这些本是殷周时对奴仆的称呼臣、仆,女子自称妾。

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使用较广的还有“不才”“小人”“不佞”“不敏”等几种。

32、我国古代的“看风水”是什么意思

看风水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流行颇广的迷信行为,其基本内容是:在选择宅基和坟地时,必须注意该地的风向山水,合者得福禄,不合者遭祸殃。因此,它又称为“相地术”或 “地理之学”,旧时社会中专营此道的职业者称“风水先生”。

看风水作为一种迷信活动,约产生于战国末年燕、齐一带方士之中。在此之前,人们在营宅下葬时,对地形与时日虽有所选择,但多与宗教礼俗相关联,而燕齐方士则以阴阳五行附和人事,有关的迷信禁忌也就应运而生。汉代已经有了许多将阴阳五行贯穿于社会各种活动之中的著作,其中与风水有关的大致有两派,一派是形法家,一派是堪舆家,亦称“日者”,讲究下葬立宅的时令。

东汉以来,这种迷信思想就在社会上传开了。

33、古代的“算命”是怎么回事

“算命”又称“算八字”,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所支配的干支,依五行生克来推算吉凶的占卜,起于以五七政为推算根据的星命学,经唐代李虚中改制,至五代徐子平时确立。这一占卜术影响很大,《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就有了关于算命的详细记载。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又是一个有封建制传统的国家。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专制力量的从属,使他们特别迷信昭示神灵的星相占卜。中国的每一种意识形态产品,都同占卜发生了深刻的联系。譬如天文学同阴阳五行教术的联系,心理学同梦占的关系等等。因此,要先了解中国古代的星相占卜,才能再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

34、古代的“巫术”是指什么

幻想通过唤醒附着于某一具体物体或个人身上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从而对这些物体或个人施加影与控制的行为,就是巫术。巫术与宗教之不同在于它不涉及神灵观念,宗教以一个超自然的世界——上帝、神灵、魔怪图腾为其崇拜对象,它追求的是对人类精神的自我慰藉;而巫术既不以客体为崇拜对象,又不依神的力量行事,而是认为只是按照一种固定程式做出动作,便能实现对客体加以控制的目的。从功能来说,巫术的力量在于实用,而宗教的力量在于信仰,宗教比巫术更多地满足了人们各种精神的需要。从人类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来说,巫术显然低于宗教,但它的产生早于宗教,而在宗教极大地发展以后,巫术只是作为一个很低的层次(指不甚高明的装神弄鬼的手段)与宗教并存。

35、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

皇帝是我国古代专制君主的称谓之一。在甲骨文、金文和上古典籍中,已屡见“皇”“帝”等称号。许慎《说文解字》:“皇,大也”“大君也。”近人汪荣宝先生认为皇是祭祀时戴的一种冠(帽)。它本是一种有羽毛装饰的冠。供祭祀或祈雨时跳舞用。“皇”又是“对先代或神明的尊称”,又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风俗通义》说:“皇者,中也,光也”。因而“皇”是至高无上、光明无比的神圣称号。

“帝”,据其甲骨文字形,近人王国维说它是花蒂的全形。上面像花的子房。外面像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像雌雄花蕊。《说文》:“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起于商代末期,商王生称王,死称帝。所以“帝”作“帝王”用,是它的假借义,由于“帝”被假借用作“天帝”或“帝王”,于是后来又造了一个从“艹”(草)“帝”声的形声字“蒂”来代替它,“帝”本义是“花蒂”。由于“帝”(花蒂)能生花结果,故古人将主观想象中能生育万物的“天神”称为“帝”。后亦用指人君、帝王。《白虎通义》称“得合天地者称帝”,也就是说,帝是统御万众,象征人间权力的称号。

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皇帝”一词的使用却始于秦。

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败,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等。

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李斯、王绾、冯劫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去“泰”留“皇”,并吸收上古“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袭用。

36、中国皇帝有几种自称?各是什么意思

予小子,又称余小子。一是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谦称,先秦使用较为普遍,秦汉以后偶尔才有用的;二是古代天子居丧期间的自称。

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一是古代君主的谦称。《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日:‘臣某候某。’其与民言,自称日寡人。”《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赵岐注:“王侯自称孤寡。”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亦沿袭了诸侯寡人的谦称。历代君主亦有使

用者;二是诸侯夫人的自称。《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盟寡人。”郑玄笺:“寡人,庄姜自谓也。”三是晋朝士大夫有时亦用寡人为自称。《世说新语?文学》:“君辈勿尔,将受困寡人女婿。”李详云:“晋世寡人,上下通称,不以为过。孙过庭《书谱》述王羲之语:‘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可为此条确证。”到唐朝以后,只准皇帝用寡人作谦称。 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谦词。春秋时,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来逐渐演变为无区别。秦汉时君王称孤者较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

朕,古人自称之词,本来不分贵贱都可使用。秦王赢政建号皇帝后,朕就被规定为皇帝的专用自称。有时临朝称制、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或是内禅的太上皇亦可自称为朕。

37、皇帝的尊号和徽号是怎么回事

皇帝的尊号,是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唐垂拱四年(688年)。为配合武则天称帝,武承嗣伪造瑞石,上有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因此加尊号称“圣母神皇”。嗣后,她又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如她在称大周皇帝后,“加尊号日圣神皇帝”。三年后又加为“金轮圣神皇帝”,次年又在“金轮”前加“越古”两字等。这样在唐宋时代,帝王为自己称号加美称的做法成为故事,所不同的是,唐代加称并不形成定制,而宋代则确定在每年大祀之后,“群臣诣上东阁门,拜表请上尊号。”宋太祖于乾德元年(963年)受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尊号是臣下所上,而且可以上好几次,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有的皇帝死后仍被奉上尊号。如唐高宗李治死后70余年,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被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这种死后奉上的尊号,可以说是加长了的谥号。

徽号,是对皇帝和帝后表示尊崇褒美的称号,即“尊号”。后来多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尊号,称为“徽号”。如清咸丰之妃、同治皇帝之母叶赫那拉氏,在同治皇帝即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每逢庆典,徽号可以累加,越来越长。以叶赫那拉氏为例,她的徽号最后共有“慈禧”等16个字。

38、年号和庙号是怎么回事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帝的××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彼时,承袭王位者,也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周惠王元年。但随历史的发展,封建帝王们出于政治的需要,便逐渐改变了纪年方式。我国历史上正式改元,是从汉文帝开始的:正式建立“年号”,作为制度传袭下来。则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年号实行后,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重建“年号”,即称改元。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辛亥革命后,所用的民国岁次和袁世凯的“洪宪”,仍留有年号的遗迹。

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所定的年号,为了称谓之便,大多以两个字命名,如汉初建、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等。但也有很少数是三个字、四个字以至六个字的。三字年号是从公元9年王莽的“始建国”开始的。之后的还有“中大同”和“中大通”等。四个字的年号就不少了,如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唐代武则天称帝后采用的“天册万岁”、“万岁通天”。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还有六字年号,如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惠宗的“天赐礼盛国庆”等。

封建帝王定年号在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筛选,采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应、元、天、中、永”等字开头。因此,历史上历代年号的采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的现象,如用“建武”做年号的有7个,“建兴”有11个,“太平”做年号的达9个之多。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这些年号,就分别各有6个皇帝使用过。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有的是有意追慕模仿前朝,因而导致年号

重袭。

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祖庙里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明朝皇帝朱元璋死后,庙号叫明太祖;崇祯皇帝死后,庙号叫明思宗:清朝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死后庙号叫清世祖。

39、中国古代有过多少皇帝

我国自夏代始清代终共有多少皇帝?

据史书记载,夏朝共传13代、16帝,商朝17代、31帝,周朝34帝。春秋战国诸侯争雄,未有统一的王朝。到秦王赢政,扫灭6国,始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仅历二世。

两汉共有24帝,其中西汉12帝,东汉12帝。王莽新朝仅1人称帝,后被农民起义灭亡。三国时魏历5帝,蜀汉2帝,吴4帝。两晋共历15帝。晋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继起,先后建立了刘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燕、北凉、夏等小国,亦称王称帝,约20余王。南北朝时南朝宋8帝,南齐7帝,梁6帝,后梁3帝,陈5帝;北朝北魏17帝,东魏2帝,西魏3帝,北齐6帝,北周5帝。

到隋又实现一统,历2帝。唐代20帝,盛极一时,武周1帝,南诏13王,大理22王。五代时后梁3帝,后唐4帝,后晋2帝,后汉2帝,后周3帝;吴4主,南唐3主,吴越5主,楚6主,南汉4主,前蜀2主,后蜀2主,闽6主,荆南5主,北汉4主。

到宋代,共历18帝。辽国9帝,金9帝,西辽5帝,西夏10帝,元朝传位15帝,明代16帝,清传ll帝。再加上唐末黄巢所建的齐国,明末李自成所建的大顺,总共算来,我国历史上约有300个帝王,其中天下一统的帝王(从秦始皇算起)约120余位。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各为61年和60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代末帝完颜承麟。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完颜守绪见蒙古军已入城,便将皇位传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然而,完颜承麟在皇位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入城的蒙古军杀死,从即位到被杀,不到半天时间。

年龄最大的皇帝是乾隆,活了89岁,其次是武则天,82岁。年龄最小的皇帝是东汉殇帝,他不到1岁即位,在位仅8个月就夭折了。

40、宫殿庙宇为什么多是红墙黄瓦

无论是帝王的住所,还是佛门净地,其建筑大多是红墙黄瓦。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学家认为,黄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尊贵的色彩,因为黄色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到了宋朝,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一律不得擅用,而亲王、郡王等贵族的住宅只能用绿色盖顶。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

红色在我国被视为是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幸福和富贵。在周代,宫殿建筑上普遍采用了红色,并一直流传下来。这是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富有”。因此,其宫殿建筑大多采用红砖黄瓦。

寺庙代表佛国世界,也属于尊贵之列,所以它在建筑式样上多采用宫殿的式样,在用色上其围墙也多用红色或红黄色。

41、故宫为何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问半房

北京城中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围成一个方形。朝南的正门是午门,北门是神午门,东西两面分别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在这片古建筑群中,共有多少房间呢?

故宫共有9999间半房,这是一个奇怪的数字。为什么不足10000间整数,而偏偏要建筑一个“半间”呢?据说,天上玉帝的宫殿共有10000间房,而人间的皇帝是天帝之子,他

的规格就得比玉帝低一点。这个所谓“半间”,是指文渊楼下的那间小屋。实际上,这间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别小,是出于格局上美观的考虑,本应当是一间。

42、“楚河”“汉界”究竟在哪里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写着“楚河”“汉界”四个大字。这是把下棋比做历史上的“楚汉相争”。那么,楚河、汉界究竟在哪里呢?

据史料考证,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就是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它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古战场。

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3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荥阳成皋一带短兵相接不久,汉军夺取成皋,乘胜推进到广武(山名,今河南荥阳县东北),楚汉两军隔着一条广武涧对峙起来。

日子一久,楚军粮食缺乏,既不能进,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粮食。项羽没法子,就把汉王的父亲绑了起来,放在宰猪的案板上,派人大声吆喝:“刘邦还不快投降,否则就把你父亲宰了。”

刘邦知道项羽吓唬他,便大声答话:“我跟你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把父亲杀了煮成肉羹,请分给我一碗尝尝。”“分一杯羹”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真是没有办法。不久,汉将彭越攻占了昌邑等20多个城池,截断了楚军的运粮道。楚军粮草越来越少。在刘邦的攻势下,项羽被迫提fH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之说。如今在荥阳城东北的广武山上,还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的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之间有一条宽300米的大沟,便是“鸿沟”。

4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原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字正道,山东诸城人)的传世之作,名闻中外。这幅画系绢本,着色清淡。画幅宽24.8厘米,横长528.7厘米,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罕见的风俗长卷。被历代誉为“国宝”。

《清明上河图》画幅浩大,艺术精湛。作者对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风土民情非常熟悉。他选择了汴京几处典型景物,如繁忙的汴河漕运、上虹桥的行人、东角子门内林立的店铺等,连缀起来,描绘出京城京郊三教九流、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真实反映出当年这个古都城的繁盛和壮丽风光。

展开画卷,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疏林薄雾,几家农舍虚掩柴扉。接着进入动景。一队驮炭毛驴行进在土路上。绿柳丛中,一乘轿子徐徐而来,轿顶饰有“杨柳杂仡”,轿子前后有随从数人。显示m乘轿人的官绅身份。,及后,画家着墨渲染:店家林立,摊贩栉比,百业兴旺;虹桥桥头可见棚子摆桌,算命先生招揽行人,背景又见茶楼酒肆,给人以不尽的联想。据专门研究者统计,全面有形人物有587人。动物13种、植物9种。人物中有官绅、贵妇、文人墨客、奴仆、小贩、酒堂伙计、作坊T人、说书艺人、算命先生、江jiang湖串医、坐堂郎中、理发师、船1=、车夫、轿夫、军卒、孩童、行脚僧和乞丐等等。人物大的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但仔细品察,个个形神兼备,极尽动态情趣。

《清明上河图》画卷已存世800多年。装裱艺术之精巧,亦为这幅珍品的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均有临摹者,大小繁简不同,仅清代皇宫所藏即有12幅,末代皇帝溥仪将其中4幅赠与胞弟溥杰。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有30多卷。我国内地藏有十几幅,台湾省藏有9幅,美国藏有5幅,法国藏有4幅,英国和日本各藏有l幅。除资料记录外,国内外没有统计在内的定然不少。这些繁简大小不一的《清明上河图》,流传到社会上究竟有多少幅,至今仍是个谜。

44、清宫四大奇案: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是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子,多尔衮为第九子。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光彩也不太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清末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

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去“叔”改称“皇父”的记载,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还不能忘记另一个事实:满洲人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惯,如弟娶兄嫂,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残余,延续人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故太后下嫁这件事可以相信确有其事。

45、清宫四大奇案: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人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封为贵妃。谁知董氏人宫之后,竟以不寿而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人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

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削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信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外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清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人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碉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为僧的说法。就不可信了。

再说一句,皇贵妃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是旗人之女,见于明文记载,与冒辟疆侍姬汉人之女董小宛,全不相干。殊不知,董鄂一字,是地名,系满语的音译,为满洲八大姓氏之一。此与姓董的汉人风马牛不相及。

46、清宫四大奇案: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稹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被刺而死的,这一说法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锺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当时汉人大为不平,激起为父兄复仇的热潮。传说吕留良有一幸存孙女,名叫吕四娘,剑术极精,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是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有关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节,至少在正史里,没有这类记载。即使鄂仓皇上朝确有其事,也并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此其二。世宗本人好佛道,“所交多剑客力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

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此其三。

47、清宫四大奇案: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稹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家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不是自己的男孩,而易为女孩了。陈家不敢剖自,只得隐秘其事。过后,世宗即位,大封陈氏数人。等到乾隆时,其优礼于陈氏者尤厚。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

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又有人说,高宗既自知非满人,所以在宫中经常穿汉装,等等。

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世倌等多人位极人臣,皆是事实。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不能由此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

再说清高宗喜穿汉装,也是事实。须知清朝一代,不但高宗喜穿汉装,其他皇帝和后妃喜欢穿汉装亦复不少。当然不能由此得出满人有汉人血统的结论来。

清代旗人生子_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是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

48、历史上确有陈世美吗

据《湖北历史人物大典》和《均州县志》记载,陈世美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出身于仕宦之家,湖广均州(今湖北省均县)人氏。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辛卯科进士,曾任河北某地县令,因其为官清正廉明,受到皇帝赏识,后提升为贵州省恩仁府知事,兼布政史参政。他在黔做官时。有人企图通过他的关系,谋取一官半职。陈世美总是热情相待,劝其刻苦读书,随后再赠些银两盘费。有位家居均州秦家坡的落第秀才,曾同陈世美结伴进京赶考。凭借故旧关系,登门求官,受到拒绝,便顿生邪意。返家后即着手编书写戏,发泄不满情绪。把那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喜新厌旧,杀妻灭子的伪君子罪名,统统强加在了陈世美的头上,这就成了当今流传在戏剧舞台上的陈世美。

49、女婿为何又称“东床”

东床是女婿的别称,殊不知这一词来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丞相王导的侄儿,有一天,太傅派人来王府,想在王家的几位公子中挑选一位做他的女婿。诸位年轻公子听说太傅的女儿年轻貌美,谁都想被选中,于是纷纷更衣会客,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依旧躺在床上休息。来者回府禀告太傅说:“王家的几位儿郎都不错。听说来择婿,都有些拘谨,只有一位公子仍然袒露着肚子躺在东厢屋的床上,好像不知有此事似的。”没料到太傅点头道:“这正是我要选的女婿,”从此,人们便把女婿称为“东床”了。

50、王羲之为何被称为书圣

提起王羲之,众人皆知。东晋时的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刻苦钻研并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艺术的精华,笔势开放俊朗,结构严谨紧凑。人们形容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自幼刻苦好学,他七岁时开始练习书法,平日在走路、休息的时候,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和笔法,心里想着,手指也随着在自己身上一横一一竖地比画起来,日子一

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他每天练习完字,总到门前池塘里洗净毛笔、砚台,长年累月,池水都变黑了。他勤学苦练的精神,一直被后人称道。王羲之强调学习书法要专心致志,写字的时候,姿势需端正,精力要集中,这样手指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他的培养与影响下,妻子和七个儿子也都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中以小儿子王献之最出色。他继承并发展了父亲的书法,被人誉为“小圣”。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这父子俩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世人称作“二王”。 r

5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来历是什么

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借宿的地方。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十分着急。正在这时,恰巧一个屠夫走过来,听了他的情况,邀他到自己家里去?秀才很是感谢。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谁是雌,谁是雄?高山上的树木谁是公,谁是母?”秀才一下答不上来。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什么是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听了,恍然大悟。

秀才来到京城后,进入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目瞪口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揭榜之后,秀才被点为状元。他带着厚礼特地来到屠夫家答谢,还亲笔写了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此事便在当地传为佳话。

52、“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来历是什么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有主见的文官,从不随声附和别人的主张。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 “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啊?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

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几千人跟着唱。接着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剩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一般人当然不会理解了,我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啊!” 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成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由此得来。“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53、“五十步笑百步”有什么典故

魏国梁惠王有一次对战国时代的著名学者孟轲诉苦:“我治理国家真是用尽心血呀!为黎民百姓排忧解难,尽力使他们都能安居乐业,可是邻国的老百姓并没有减少,我国的老百姓也没有增加。请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孟轲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斗中胆小鬼扔下头盔和铠甲,拖着武器慌忙逃跑了。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有的人只跑了五十步。可是那些跑五十步的人却讥笑跑一百步的人,说他们胆子太小。您看,这对吗?”梁惠王说:“那怎么行呢?跑五十步的人也是逃跑呀!同样是临阵脱逃,和逃一百步的人是没有区别的啊!”孟轲说:“您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请不要再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的多了。因为您治理的魏国与邻国相比,就如同五十步笑百步一样呀。”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由此得来。一般用这成语来比喻缺点或错误虽然在情节上、程度上有区别,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54、“老马识途”有什么典故

春秋时候,一次管仲跟齐桓公去攻打孤竹,找不到回去的路,正当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管仲说:可以运用马的智慧。人们找来一匹老马,放开缰绳,任它自由活动。这匹老马没有乱跑,只是伸长脖颈嘶叫了几声,接着低头嗅了嗅地面,就向着一条崎岖的山路走去。众人跟着老马,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果然找到了回去的路。

我国历史上还记载了另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汉代时,有个叫鲍子都的地方官,有一天他到京都去,路上遇到一个患急病的年轻书生。鲍子都懂得一些医术,就急忙抢救,但由于书生病重,没有救活。书生死后,留下一部书、一匹马和装在袋子里的一些钱。鲍子都用其中的一点钱购买了一个棺木,然后将那部书和剩下的钱放进棺木内,把书生葬了。料理完丧事以后,鲍子都骑着书生的马,任它走去。不久,这匹马来到了京都,又走进了一个大宅院。鲍子都下马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宅院的主人是个大官。鲍子都晋见了这个大官,把路上遇到的事情讲了一遍,没想到大官听后禁不住哭了起来,原来那书生是他的儿子。大官立刻吩咐人到当地将棺木挖出运回京都,开棺一看,正是他的儿子及其留下的遗物。

55、“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

齐国的威王即位三年以来,只爱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一些大臣对齐威王的做法非常反感,可是又都敢怒不敢言。

其中有个聪明的大臣叫淳于髡,一天,他去见威王说:“大王喜好猜谜语,我有个谜语想说给大王听听。”威王连忙说:“你快说吧!”淳于髡说:“有只大鸟飞进了您的宫廷,飞来三年了,不飞也不鸣,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齐威王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是用鸟比喻我啊。于是会心地笑了笑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呀!它不飞便罢,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它不鸣便罢,一鸣起来就能使人惊奇!”从这以后,齐威王专心政事,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措施,又组织力量反击侵略。齐国的形势迅速好转,威望也因此提高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平日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但突然一行动就能干出十分惊人的成绩来。

56、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庙。由于“庙”是人们最尊敬的所在。故后来将皇帝的宫殿称之为“庙堂”或“廊庙”。皇帝与大臣的对策也被褒称为“庙算”或“庙议”。皇帝死后,追赠的谥号便也称为“庙号”。

哪些人死后可以人庙呢?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死后方可人庙,享受人们祭祀礼拜。故《后汉书》梁统传附梁竦传说:竦“尝登高远望,叹息言日: “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我国各地的庙,都是祭祀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如关帝庙、岳庙、孔庙等。

了解了庙,也就清楚了寺庙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确切地说,寺是和尚修行和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寺。而庙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而供奉优秀人士的。寺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人们在寺里祈求,是精神的追求;在庙中祭祀,则往往是对功臣的缅怀。

57、我国的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汉慎)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杨雄)

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木状》(晋?嵇含)

第一部药典书是《神农本草经》(秦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汉?司马迁)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汉?班固)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唐?刘知畿)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唐?杜佑)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春秋?孙武[一说孙膑])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东晋?干宝)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清?彭定求等)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清?李渔)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

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

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是《七略》(汉?刘歆)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第一部建筑专著是《营造法式》(宋?李诫)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唐?陆羽)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书是《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战国)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明?解缙等)

58、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今存本13篇。

《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撰。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望 (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时的作品,现存6卷。 《尉缭》——传说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l篇,今存5卷,共24篇。

《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5篇,今存本仅5篇。

7.(1)A (2)B (3)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

8.王位继承的矛盾;领土之争;经济利益之争。

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基础练习

1.C 2.A 3.C 4.B 5.D 6.D 7.A 8.D

9.

航海士

航海时间

资助国家

最远到达地点

意义

迪亚士

1487—1488

葡萄牙

非洲南端

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山挂的主要障碍

达·伽马

1497—1499

葡萄牙

印度南部

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道

哥伦布

1492—1504

西班牙

关河

四次横渡大西洋,开辟了欧美航路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

环球旅行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二、拓展练习

10.B

11.A

12.(1)国力相对弱小,无力向欧洲大陆发展;有利的地理条件;王权的支持;有着狂热的宗教热情。 (2)B (3)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商品流通数量和品种急据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同时,欧洲殖民者即开始了殖民掠夺活动。

13.(1)殖民掠夺,殖民奴役,种族屠杀,殖民征服,贩卖黑奴。 (2)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利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基础练习

1.C 2.B 3.A 4.D 5.B 6.A 7.D 8.B

二、拓展练习

9.(1)不能把文艺复兴简单的看做古典学术的复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文艺复兴中,资产阶级借用古典文化同封建势力做斗争,表面看来是古典学术的复兴,但它实际上是反映欧洲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概述:丰富的文化遗产、经济后盾的支持、统治者的鼓励。缺陷:缺乏对时代特征的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不够全面,拜占庭学者移居意大利等。 (3)A

10.(1)A (2)B (3)但丁,《神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等。 (4)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后资本阶级文化的兴起:它是一批具有人文精神的学者文人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

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的运动,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传承和发展。

(5)材料二比较符合文艺复兴的本质特征,材料一只注重表面现象。

11.(1)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罗马天主教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2)D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得到广泛的支持。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民族国家与王权的回归

1.自由民向君主提供财政援助和管理才干,成为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和皇家造币厂经理等。这些人组成国王的王室,主管国王私人事务。

2.向自由民提供保护,以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乱和苛捐杂税。废除了五花八门的地方自治政权。

3.百年战争深刻影响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

英国:百年战争失败后,英国统治阶级在一段时间内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英国人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晰。15世纪下半叶30年“玫瑰战争”,使英国贵族实力丧失殆尽,无力与王权对抗,英国由此完成整治统一。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发展为英国的民族语言。15世纪末,英国发展为民族国家。

法国: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王室集中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统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推动了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法兰西文化初具雏形。15世纪末,法国也成为民族国家。

4.民族国家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政治前提,它们为航海事业提供了人力、物力资源。

二、在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之际······

D

2.海洋探险与殖民扩张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各国带来了广阔的殖民地。积累了巨额的资金、资源等,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而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经历,使之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有天壤之别。

C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理性地认识这件事。谴责殖民主义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要看到殖民活动所具有的双重作用。

哥伦布的远航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融为一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通过新航路的探索,验

证了地球是圆的,应该充分肯定哥伦布远航的历史意义。哥伦布等人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精神也应予肯定。对哥伦布等人的掠夺财富的冬季以及殖民掠夺行为应予谴责。

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完成了环球航行,整个世界才从分散走向整体。

2.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中西经济文化往来;郑和下西洋,加强同亚非各国往来。阿拉伯人的经商航海活动等。

3.政治:君主专制加强,有强大的政权支持;经济:明初恢复经济,国力强盛;技术:指南针与造船技术加强······

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对外贸易视为加强政治友好往来的手段。

5.B

第5课 英国革命

一、基础练习

1.A 2.D 3.B 4.A 5.C 6.光荣革命 7.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二、拓展练习

8.(1)处死查理一世。他认为政变者会处死他。 (2)处死他将引起革命;不处死他,詹姆士仍是国王,难以处置。 (3)意味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4)法律、征税、常备军等权利受到限制。英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议会就拥有批准赋税、颁布法律、审理重大政治案件的职权。“自古”实际上始于13世纪。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5)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其中,小史与小周的意见比较符合教材意图。小史着眼于英国历史传统,正确叙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指出历史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型上升发展。同为限制王权,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小周从客观效果出发,肯定了“光荣革命”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制度变迁,有利于英国的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英国的成功经验,可为后人借鉴。

第6课 启蒙运动

一、基础练习

1.A 2.A 3.C 4.C 5.C 6.C 7.A

二、拓展练习

8.(1)光荣革命 (2)自然法和社会契约 (3)孟德斯鸠

9.(1)A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4)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思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国家;宣扬自由和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影响:猛烈冲击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基础练习

1.B 2.C 3.B 4.A 5.D

二、拓展练习

6.(1)华盛顿。 (2)他在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战争胜利;主持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当选美国首任中统。总之,华盛顿在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所以被尊称为“美国国父”。

7.独立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又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联邦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约与平衡,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使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第一次变成了现实,对以后许多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8课 法国大革命

一、基础练习

1.B 2.D 3.B 4.A 5.C 6.B 7.C

二、拓展练习

8.(1)第一等级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等组成。

(2)第三等级政治地位低下,却承担着国家全部的税赋;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 (3)为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9.(1)B (2)观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针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

10.(1)B (2)雅各宾派统治结束后,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外国武装干涉;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掌握国家权力,以巩固他们的地位。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和威望,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和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 (3)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扩大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的《法典》传到欧洲各国。 (4)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的一面,激起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 (5)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二单元单元练习

一、“欧洲范围的革命”

1.D

2.C

3.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君主立宪制;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共和制。

4.《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

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人权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5.英国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法国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并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国革命的影响都超出了本国的范围。因此,马克思做出这样的结论。

二、“人生而自由”

本题为开放题,但是要求能紧扣人类自由的来源——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力学说,自由的制度保证——实行分权防止独裁、享受自由的前提——遵守法制等加以展开。

三、正义的呼声:“独立”

1.1776年7月4日。

2.否。提示:列出殖民统治侵害北美人民的权利的相关史实。

3.人民赋予其权力,保障人民的利益。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组成联邦政府,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4.政治上,《独立宣言》的精神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体制的基本原则;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充满“悖论”的英雄

本大题为开放题。要求学生在评论历史人物时坚持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坚持“论从史出”,评价要有事实依据;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一、基础练习

1.机器生产 机器大工业 工业 2.(1)18 60 19 中 (2)机器制造业 现代工业体系 (3)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 C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D煤炭和钢铁 E兴建铁路热潮 3.B 4.A 5.B 6

(1)世界工厂。 (2)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政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市场成为强大的经济驱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资本,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二、拓展练习

7.(1)B (2)传动 (3)蒸汽 (4)同意。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不断实践,终于成功。感悟部分为开放性答案,围绕艰苦学习、钻研的精神;善良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将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勇于发明创造等均可。

8.铁路网提高了运输量和运输速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铁路把全国连成一体,某种程度上消除了落后地区;铁路建设还反过来促进了钢铁、煤和机器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全面发展。铁路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看法,如改变了时空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养成准点准时、遵守纪律的习惯等。

第10课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

1.工业革命 2.B 3.A 4.C 5.A 6.D

二、拓展练习

7.(1)1694年,工业革命的推动。 (2)银行具有筹集资金、发行贷款\国际信贷等调节货币流通,资金运行等作用,以自然经济为本的贵族无此需要。而商人,尤其是工业革命发生后,工业大规模发展,使工商业者十分需要通过社会集资获得资金,也需要为私人剩余资金找到出路。(3)荷兰。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工业革命首先爆发。

8.(1)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 (2)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个人从事经济活动。 B乔赛亚·韦吉伍德开设手工制作陶瓷的工厂。

9.本题的落脚点是评价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帮助理解材料一的。解题时要注意把这份规章制度放到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来研究,立足现代工厂制的特点来评价。要求评价时注意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有关史实略):这份规章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初创期的一份典型的规章制度。这份规章制度针对早期工厂工人主要来自农村的现实,制定严格的纪律,强制其适应工业化的机器生产方式,以确保有条不紊的进行机械化生产,从而使机器设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潜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工厂制及其严格的规章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与大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最有组织纪律性的工人阶级。但是,结合材料三与规章制度的条文看,资本家的目标是让工人完全成为机器的附庸,采用的手段极其严厉。如:迟到十分钟就不能进厂,从而失去一天工资。工人不仅劳动时间长,而且罚款的数额相对工人的收入而言也是非常重的(根据材料二推算)。

第11课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基础练习

1.A 2.D 3.C 4.C

二、拓展练习

5.(1)童工年龄小,劳动时间长,遭受虐待。 (2)D (3)“血汗工厂”

6.(1)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两极分化。 (2)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在职工人(全家大部分人就业)勉强温饱,失业工人和童工生活凄惨。 (3)资本家唯利是图;得到社会主流舆论的支持。

《皇历》中所记载的,主要是当年的历法,过了这一年就要更换新历法,但由于历法都是由皇上赠的,对旧历法显然也要认真保存,并给旧历法冠以一个“老”字,所以称之为“老皇历”。

“老皇历”对于新的一年来说,是不适应的,也正因为这个意思,“老皇历”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用来指守旧的思想行为了。

27、我国古代主要崇拜哪些神灵

我国古代崇拜的神灵很多,以汉族为例,除去原始时期崇拜图腾及祖先之外,各个时期、各个社会阶层都有一些不同的崇拜对象,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以下几个神上:

上帝:上帝又称天、天皇,是神灵世界的主宰,也是历代统治者和一般群众都崇拜的最高神灵。

社神:社神即土地神。又名后土,也是统治者和一般群众都普遍崇拜的神灵。相传的社神有两个,一个是句龙,一个是禹。

高禖:即婚姻、生殖之神。因为祭神多在郊外进行,所以又称郊襟。汉代以后直至近代,由于受印度佛教的影响,民问所崇拜的高襟神逐渐被送子观音代替。

门神:门神是从古至今人们都崇拜的大神之一。唐代以前的门神是神荼、郁垒。

灶神: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在民间腊月三十日都要用饭肉鱼酒等敬灶神,希望他酒醉饭饱后上天只讲好话,不吐恶言,后来敬神还要用麦芽糖、胶糖等甜食,目的是封住灶神的口,据说如果不这样,一家人都会遭殃。

28、古代有哪“五礼”

在古代,“礼”字本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说,凡政教刑法,朝章国典,统统称之为礼;就狭义说,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经常举行的祭礼、丧葬、军旅诸方面的典礼。

春秋以后,社会发生变革,古代礼仪逐渐被废弃,礼家着手整理、阐析其意义,并加以系统总结,编辑为五大类,以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五礼”。

吉礼居五礼之首。吉训为福,是事神致福的意思。

凶礼列五个项目,就是丧、荒、吊、桧、恤五程典礼。

宾礼列八个项目,其中朝、宗、觐、遇、会、同、问、视都是天子款待四方诸侯来朝会的典礼。

军礼分列五个项目,军旅与祭祀同样重要,诸侯有不顺服的行动,或者在执行王朝所颁制度时有僭越行为,就得用暴力威慑。

嘉礼列六个项目,有的包含两种相近的典礼,有的只有一种典礼,有的只是杂仪。

29、什么是“唐三彩”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唐三彩”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唐三彩?它代表的是一个时期的东西还是某一特定种类的东西呢?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陶瓷业就已经相当发达,到了唐代,陶冶业更是相当的炉火纯青,很多陶瓷都是后世罕见的精品,唐三彩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所谓的“唐”就是唐代的意思,所谓的“三彩”,是专指这时制作陶器所专用的三种色彩,即青、黄、蓝三色组合成的各种陶器。所以唐三彩并不是说唐代的陶瓷都叫唐三彩,而是指在唐代中期,出现了专用青、黄、蓝三色调和而成的一类陶器。这类陶器现已不多见,很是珍贵。

31、古人怎样称呼自己

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或礼节出发,古人在人际交往的自称方面形成了一套颇为严格的规矩。 一般说来,在相互的交往或言谈中,凡是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自称除了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谦称,最常见的就是自己称“鄙人”。 “鄙人”的本意是指居于郊野的农人,引申为无地位、无文化之人,即所谓鄙俗之人,古人常用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短浅。

与“鄙人”相类似的谦称还有“臣”“妾”“仆”等,这些本是殷周时对奴仆的称呼臣、仆,女子自称妾。

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使用较广的还有“不才”“小人”“不佞”“不敏”等几种。

32、我国古代的“看风水”是什么意思

看风水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流行颇广的迷信行为,其基本内容是:在选择宅基和坟地时,必须注意该地的风向山水,合者得福禄,不合者遭祸殃。因此,它又称为“相地术”或 “地理之学”,旧时社会中专营此道的职业者称“风水先生”。

看风水作为一种迷信活动,约产生于战国末年燕、齐一带方士之中。在此之前,人们在营宅下葬时,对地形与时日虽有所选择,但多与宗教礼俗相关联,而燕齐方士则以阴阳五行附和人事,有关的迷信禁忌也就应运而生。汉代已经有了许多将阴阳五行贯穿于社会各种活动之中的著作,其中与风水有关的大致有两派,一派是形法家,一派是堪舆家,亦称“日者”,讲究下葬立宅的时令。

东汉以来,这种迷信思想就在社会上传开了。

33、古代的“算命”是怎么回事

“算命”又称“算八字”,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所支配的干支,依五行生克来推算吉凶的占卜,起于以五七政为推算根据的星命学,经唐代李虚中改制,至五代徐子平时确立。这一占卜术影响很大,《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就有了关于算命的详细记载。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又是一个有封建制传统的国家。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专制力量的从属,使他们特别迷信昭示神灵的星相占卜。中国的每一种意识形态产品,都同占卜发生了深刻的联系。譬如天文学同阴阳五行教术的联系,心理学同梦占的关系等等。因此,要先了解中国古代的星相占卜,才能再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

34、古代的“巫术”是指什么

幻想通过唤醒附着于某一具体物体或个人身上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从而对这些物体或个人施加影与控制的行为,就是巫术。巫术与宗教之不同在于它不涉及神灵观念,宗教以一个超自然的世界——上帝、神灵、魔怪图腾为其崇拜对象,它追求的是对人类精神的自我慰藉;而巫术既不以客体为崇拜对象,又不依神的力量行事,而是认为只是按照一种固定程式做出动作,便能实现对客体加以控制的目的。从功能来说,巫术的力量在于实用,而宗教的力量在于信仰,宗教比巫术更多地满足了人们各种精神的需要。从人类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来说,巫术显然低于宗教,但它的产生早于宗教,而在宗教极大地发展以后,巫术只是作为一个很低的层次(指不甚高明的装神弄鬼的手段)与宗教并存。

35、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

皇帝是我国古代专制君主的称谓之一。在甲骨文、金文和上古典籍中,已屡见“皇”“帝”等称号。许慎《说文解字》:“皇,大也”“大君也。”近人汪荣宝先生认为皇是祭祀时戴的一种冠(帽)。它本是一种有羽毛装饰的冠。供祭祀或祈雨时跳舞用。“皇”又是“对先代或神明的尊称”,又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风俗通义》说:“皇者,中也,光也”。因而“皇”是至高无上、光明无比的神圣称号。

“帝”,据其甲骨文字形,近人王国维说它是花蒂的全形。上面像花的子房。外面像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像雌雄花蕊。《说文》:“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起于商代末期,商王生称王,死称帝。所以“帝”作“帝王”用,是它的假借义,由于“帝”被假借用作“天帝”或“帝王”,于是后来又造了一个从“艹”(草)“帝”声的形声字“蒂”来代替它,“帝”本义是“花蒂”。由于“帝”(花蒂)能生花结果,故古人将主观想象中能生育万物的“天神”称为“帝”。后亦用指人君、帝王。《白虎通义》称“得合天地者称帝”,也就是说,帝是统御万众,象征人间权力的称号。

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皇帝”一词的使用却始于秦。

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败,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等。

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李斯、王绾、冯劫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去“泰”留“皇”,并吸收上古“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袭用。

36、中国皇帝有几种自称?各是什么意思

予小子,又称余小子。一是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谦称,先秦使用较为普遍,秦汉以后偶尔才有用的;二是古代天子居丧期间的自称。

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一是古代君主的谦称。《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日:‘臣某候某。’其与民言,自称日寡人。”《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赵岐注:“王侯自称孤寡。”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亦沿袭了诸侯寡人的谦称。历代君主亦有使

用者;二是诸侯夫人的自称。《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盟寡人。”郑玄笺:“寡人,庄姜自谓也。”三是晋朝士大夫有时亦用寡人为自称。《世说新语?文学》:“君辈勿尔,将受困寡人女婿。”李详云:“晋世寡人,上下通称,不以为过。孙过庭《书谱》述王羲之语:‘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可为此条确证。”到唐朝以后,只准皇帝用寡人作谦称。 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谦词。春秋时,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来逐渐演变为无区别。秦汉时君王称孤者较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

朕,古人自称之词,本来不分贵贱都可使用。秦王赢政建号皇帝后,朕就被规定为皇帝的专用自称。有时临朝称制、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或是内禅的太上皇亦可自称为朕。

37、皇帝的尊号和徽号是怎么回事

皇帝的尊号,是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唐垂拱四年(688年)。为配合武则天称帝,武承嗣伪造瑞石,上有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因此加尊号称“圣母神皇”。嗣后,她又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如她在称大周皇帝后,“加尊号日圣神皇帝”。三年后又加为“金轮圣神皇帝”,次年又在“金轮”前加“越古”两字等。这样在唐宋时代,帝王为自己称号加美称的做法成为故事,所不同的是,唐代加称并不形成定制,而宋代则确定在每年大祀之后,“群臣诣上东阁门,拜表请上尊号。”宋太祖于乾德元年(963年)受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尊号是臣下所上,而且可以上好几次,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有的皇帝死后仍被奉上尊号。如唐高宗李治死后70余年,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被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这种死后奉上的尊号,可以说是加长了的谥号。

徽号,是对皇帝和帝后表示尊崇褒美的称号,即“尊号”。后来多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尊号,称为“徽号”。如清咸丰之妃、同治皇帝之母叶赫那拉氏,在同治皇帝即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每逢庆典,徽号可以累加,越来越长。以叶赫那拉氏为例,她的徽号最后共有“慈禧”等16个字。

38、年号和庙号是怎么回事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帝的××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彼时,承袭王位者,也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周惠王元年。但随历史的发展,封建帝王们出于政治的需要,便逐渐改变了纪年方式。我国历史上正式改元,是从汉文帝开始的:正式建立“年号”,作为制度传袭下来。则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年号实行后,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重建“年号”,即称改元。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辛亥革命后,所用的民国岁次和袁世凯的“洪宪”,仍留有年号的遗迹。

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所定的年号,为了称谓之便,大多以两个字命名,如汉初建、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等。但也有很少数是三个字、四个字以至六个字的。三字年号是从公元9年王莽的“始建国”开始的。之后的还有“中大同”和“中大通”等。四个字的年号就不少了,如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唐代武则天称帝后采用的“天册万岁”、“万岁通天”。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还有六字年号,如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惠宗的“天赐礼盛国庆”等。

封建帝王定年号在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筛选,采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应、元、天、中、永”等字开头。因此,历史上历代年号的采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的现象,如用“建武”做年号的有7个,“建兴”有11个,“太平”做年号的达9个之多。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这些年号,就分别各有6个皇帝使用过。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有的是有意追慕模仿前朝,因而导致年号

重袭。

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祖庙里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明朝皇帝朱元璋死后,庙号叫明太祖;崇祯皇帝死后,庙号叫明思宗:清朝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死后庙号叫清世祖。

39、中国古代有过多少皇帝

我国自夏代始清代终共有多少皇帝?

据史书记载,夏朝共传13代、16帝,商朝17代、31帝,周朝34帝。春秋战国诸侯争雄,未有统一的王朝。到秦王赢政,扫灭6国,始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仅历二世。

两汉共有24帝,其中西汉12帝,东汉12帝。王莽新朝仅1人称帝,后被农民起义灭亡。三国时魏历5帝,蜀汉2帝,吴4帝。两晋共历15帝。晋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继起,先后建立了刘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燕、北凉、夏等小国,亦称王称帝,约20余王。南北朝时南朝宋8帝,南齐7帝,梁6帝,后梁3帝,陈5帝;北朝北魏17帝,东魏2帝,西魏3帝,北齐6帝,北周5帝。

到隋又实现一统,历2帝。唐代20帝,盛极一时,武周1帝,南诏13王,大理22王。五代时后梁3帝,后唐4帝,后晋2帝,后汉2帝,后周3帝;吴4主,南唐3主,吴越5主,楚6主,南汉4主,前蜀2主,后蜀2主,闽6主,荆南5主,北汉4主。

到宋代,共历18帝。辽国9帝,金9帝,西辽5帝,西夏10帝,元朝传位15帝,明代16帝,清传ll帝。再加上唐末黄巢所建的齐国,明末李自成所建的大顺,总共算来,我国历史上约有300个帝王,其中天下一统的帝王(从秦始皇算起)约120余位。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各为61年和60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代末帝完颜承麟。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完颜守绪见蒙古军已入城,便将皇位传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然而,完颜承麟在皇位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入城的蒙古军杀死,从即位到被杀,不到半天时间。

年龄最大的皇帝是乾隆,活了89岁,其次是武则天,82岁。年龄最小的皇帝是东汉殇帝,他不到1岁即位,在位仅8个月就夭折了。

40、宫殿庙宇为什么多是红墙黄瓦

无论是帝王的住所,还是佛门净地,其建筑大多是红墙黄瓦。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学家认为,黄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尊贵的色彩,因为黄色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到了宋朝,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一律不得擅用,而亲王、郡王等贵族的住宅只能用绿色盖顶。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

红色在我国被视为是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幸福和富贵。在周代,宫殿建筑上普遍采用了红色,并一直流传下来。这是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富有”。因此,其宫殿建筑大多采用红砖黄瓦。

寺庙代表佛国世界,也属于尊贵之列,所以它在建筑式样上多采用宫殿的式样,在用色上其围墙也多用红色或红黄色。

41、故宫为何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问半房

北京城中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围成一个方形。朝南的正门是午门,北门是神午门,东西两面分别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在这片古建筑群中,共有多少房间呢?

故宫共有9999间半房,这是一个奇怪的数字。为什么不足10000间整数,而偏偏要建筑一个“半间”呢?据说,天上玉帝的宫殿共有10000间房,而人间的皇帝是天帝之子,他

的规格就得比玉帝低一点。这个所谓“半间”,是指文渊楼下的那间小屋。实际上,这间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别小,是出于格局上美观的考虑,本应当是一间。

42、“楚河”“汉界”究竟在哪里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写着“楚河”“汉界”四个大字。这是把下棋比做历史上的“楚汉相争”。那么,楚河、汉界究竟在哪里呢?

据史料考证,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就是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它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古战场。

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3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荥阳成皋一带短兵相接不久,汉军夺取成皋,乘胜推进到广武(山名,今河南荥阳县东北),楚汉两军隔着一条广武涧对峙起来。

日子一久,楚军粮食缺乏,既不能进,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粮食。项羽没法子,就把汉王的父亲绑了起来,放在宰猪的案板上,派人大声吆喝:“刘邦还不快投降,否则就把你父亲宰了。”

刘邦知道项羽吓唬他,便大声答话:“我跟你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把父亲杀了煮成肉羹,请分给我一碗尝尝。”“分一杯羹”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真是没有办法。不久,汉将彭越攻占了昌邑等20多个城池,截断了楚军的运粮道。楚军粮草越来越少。在刘邦的攻势下,项羽被迫提fH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之说。如今在荥阳城东北的广武山上,还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的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之间有一条宽300米的大沟,便是“鸿沟”。

4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原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字正道,山东诸城人)的传世之作,名闻中外。这幅画系绢本,着色清淡。画幅宽24.8厘米,横长528.7厘米,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罕见的风俗长卷。被历代誉为“国宝”。

《清明上河图》画幅浩大,艺术精湛。作者对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风土民情非常熟悉。他选择了汴京几处典型景物,如繁忙的汴河漕运、上虹桥的行人、东角子门内林立的店铺等,连缀起来,描绘出京城京郊三教九流、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真实反映出当年这个古都城的繁盛和壮丽风光。

展开画卷,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疏林薄雾,几家农舍虚掩柴扉。接着进入动景。一队驮炭毛驴行进在土路上。绿柳丛中,一乘轿子徐徐而来,轿顶饰有“杨柳杂仡”,轿子前后有随从数人。显示m乘轿人的官绅身份。,及后,画家着墨渲染:店家林立,摊贩栉比,百业兴旺;虹桥桥头可见棚子摆桌,算命先生招揽行人,背景又见茶楼酒肆,给人以不尽的联想。据专门研究者统计,全面有形人物有587人。动物13种、植物9种。人物中有官绅、贵妇、文人墨客、奴仆、小贩、酒堂伙计、作坊T人、说书艺人、算命先生、江jiang湖串医、坐堂郎中、理发师、船1=、车夫、轿夫、军卒、孩童、行脚僧和乞丐等等。人物大的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但仔细品察,个个形神兼备,极尽动态情趣。

《清明上河图》画卷已存世800多年。装裱艺术之精巧,亦为这幅珍品的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均有临摹者,大小繁简不同,仅清代皇宫所藏即有12幅,末代皇帝溥仪将其中4幅赠与胞弟溥杰。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有30多卷。我国内地藏有十几幅,台湾省藏有9幅,美国藏有5幅,法国藏有4幅,英国和日本各藏有l幅。除资料记录外,国内外没有统计在内的定然不少。这些繁简大小不一的《清明上河图》,流传到社会上究竟有多少幅,至今仍是个谜。

44、清宫四大奇案: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是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子,多尔衮为第九子。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光彩也不太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清末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

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去“叔”改称“皇父”的记载,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还不能忘记另一个事实:满洲人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惯,如弟娶兄嫂,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残余,延续人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故太后下嫁这件事可以相信确有其事。

45、清宫四大奇案: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人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封为贵妃。谁知董氏人宫之后,竟以不寿而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人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

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削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信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外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清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人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碉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为僧的说法。就不可信了。

再说一句,皇贵妃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是旗人之女,见于明文记载,与冒辟疆侍姬汉人之女董小宛,全不相干。殊不知,董鄂一字,是地名,系满语的音译,为满洲八大姓氏之一。此与姓董的汉人风马牛不相及。

46、清宫四大奇案: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稹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被刺而死的,这一说法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锺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当时汉人大为不平,激起为父兄复仇的热潮。传说吕留良有一幸存孙女,名叫吕四娘,剑术极精,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是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有关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节,至少在正史里,没有这类记载。即使鄂仓皇上朝确有其事,也并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此其二。世宗本人好佛道,“所交多剑客力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

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此其三。

47、清宫四大奇案: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稹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家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不是自己的男孩,而易为女孩了。陈家不敢剖自,只得隐秘其事。过后,世宗即位,大封陈氏数人。等到乾隆时,其优礼于陈氏者尤厚。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

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又有人说,高宗既自知非满人,所以在宫中经常穿汉装,等等。

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世倌等多人位极人臣,皆是事实。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不能由此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

再说清高宗喜穿汉装,也是事实。须知清朝一代,不但高宗喜穿汉装,其他皇帝和后妃喜欢穿汉装亦复不少。当然不能由此得出满人有汉人血统的结论来。

清代旗人生子_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是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

48、历史上确有陈世美吗

据《湖北历史人物大典》和《均州县志》记载,陈世美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出身于仕宦之家,湖广均州(今湖北省均县)人氏。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辛卯科进士,曾任河北某地县令,因其为官清正廉明,受到皇帝赏识,后提升为贵州省恩仁府知事,兼布政史参政。他在黔做官时。有人企图通过他的关系,谋取一官半职。陈世美总是热情相待,劝其刻苦读书,随后再赠些银两盘费。有位家居均州秦家坡的落第秀才,曾同陈世美结伴进京赶考。凭借故旧关系,登门求官,受到拒绝,便顿生邪意。返家后即着手编书写戏,发泄不满情绪。把那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喜新厌旧,杀妻灭子的伪君子罪名,统统强加在了陈世美的头上,这就成了当今流传在戏剧舞台上的陈世美。

49、女婿为何又称“东床”

东床是女婿的别称,殊不知这一词来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丞相王导的侄儿,有一天,太傅派人来王府,想在王家的几位公子中挑选一位做他的女婿。诸位年轻公子听说太傅的女儿年轻貌美,谁都想被选中,于是纷纷更衣会客,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依旧躺在床上休息。来者回府禀告太傅说:“王家的几位儿郎都不错。听说来择婿,都有些拘谨,只有一位公子仍然袒露着肚子躺在东厢屋的床上,好像不知有此事似的。”没料到太傅点头道:“这正是我要选的女婿,”从此,人们便把女婿称为“东床”了。

50、王羲之为何被称为书圣

提起王羲之,众人皆知。东晋时的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刻苦钻研并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艺术的精华,笔势开放俊朗,结构严谨紧凑。人们形容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自幼刻苦好学,他七岁时开始练习书法,平日在走路、休息的时候,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和笔法,心里想着,手指也随着在自己身上一横一一竖地比画起来,日子一

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他每天练习完字,总到门前池塘里洗净毛笔、砚台,长年累月,池水都变黑了。他勤学苦练的精神,一直被后人称道。王羲之强调学习书法要专心致志,写字的时候,姿势需端正,精力要集中,这样手指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他的培养与影响下,妻子和七个儿子也都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中以小儿子王献之最出色。他继承并发展了父亲的书法,被人誉为“小圣”。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这父子俩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世人称作“二王”。 r

5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来历是什么

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借宿的地方。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十分着急。正在这时,恰巧一个屠夫走过来,听了他的情况,邀他到自己家里去?秀才很是感谢。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谁是雌,谁是雄?高山上的树木谁是公,谁是母?”秀才一下答不上来。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什么是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听了,恍然大悟。

秀才来到京城后,进入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目瞪口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揭榜之后,秀才被点为状元。他带着厚礼特地来到屠夫家答谢,还亲笔写了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此事便在当地传为佳话。

52、“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来历是什么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有主见的文官,从不随声附和别人的主张。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 “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啊?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

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几千人跟着唱。接着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剩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一般人当然不会理解了,我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啊!” 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成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由此得来。“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53、“五十步笑百步”有什么典故

魏国梁惠王有一次对战国时代的著名学者孟轲诉苦:“我治理国家真是用尽心血呀!为黎民百姓排忧解难,尽力使他们都能安居乐业,可是邻国的老百姓并没有减少,我国的老百姓也没有增加。请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孟轲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斗中胆小鬼扔下头盔和铠甲,拖着武器慌忙逃跑了。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有的人只跑了五十步。可是那些跑五十步的人却讥笑跑一百步的人,说他们胆子太小。您看,这对吗?”梁惠王说:“那怎么行呢?跑五十步的人也是逃跑呀!同样是临阵脱逃,和逃一百步的人是没有区别的啊!”孟轲说:“您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请不要再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的多了。因为您治理的魏国与邻国相比,就如同五十步笑百步一样呀。”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由此得来。一般用这成语来比喻缺点或错误虽然在情节上、程度上有区别,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54、“老马识途”有什么典故

春秋时候,一次管仲跟齐桓公去攻打孤竹,找不到回去的路,正当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管仲说:可以运用马的智慧。人们找来一匹老马,放开缰绳,任它自由活动。这匹老马没有乱跑,只是伸长脖颈嘶叫了几声,接着低头嗅了嗅地面,就向着一条崎岖的山路走去。众人跟着老马,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果然找到了回去的路。

我国历史上还记载了另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汉代时,有个叫鲍子都的地方官,有一天他到京都去,路上遇到一个患急病的年轻书生。鲍子都懂得一些医术,就急忙抢救,但由于书生病重,没有救活。书生死后,留下一部书、一匹马和装在袋子里的一些钱。鲍子都用其中的一点钱购买了一个棺木,然后将那部书和剩下的钱放进棺木内,把书生葬了。料理完丧事以后,鲍子都骑着书生的马,任它走去。不久,这匹马来到了京都,又走进了一个大宅院。鲍子都下马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宅院的主人是个大官。鲍子都晋见了这个大官,把路上遇到的事情讲了一遍,没想到大官听后禁不住哭了起来,原来那书生是他的儿子。大官立刻吩咐人到当地将棺木挖出运回京都,开棺一看,正是他的儿子及其留下的遗物。

55、“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

齐国的威王即位三年以来,只爱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一些大臣对齐威王的做法非常反感,可是又都敢怒不敢言。

其中有个聪明的大臣叫淳于髡,一天,他去见威王说:“大王喜好猜谜语,我有个谜语想说给大王听听。”威王连忙说:“你快说吧!”淳于髡说:“有只大鸟飞进了您的宫廷,飞来三年了,不飞也不鸣,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齐威王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是用鸟比喻我啊。于是会心地笑了笑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呀!它不飞便罢,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它不鸣便罢,一鸣起来就能使人惊奇!”从这以后,齐威王专心政事,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措施,又组织力量反击侵略。齐国的形势迅速好转,威望也因此提高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平日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但突然一行动就能干出十分惊人的成绩来。

56、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庙。由于“庙”是人们最尊敬的所在。故后来将皇帝的宫殿称之为“庙堂”或“廊庙”。皇帝与大臣的对策也被褒称为“庙算”或“庙议”。皇帝死后,追赠的谥号便也称为“庙号”。

哪些人死后可以人庙呢?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死后方可人庙,享受人们祭祀礼拜。故《后汉书》梁统传附梁竦传说:竦“尝登高远望,叹息言日: “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我国各地的庙,都是祭祀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如关帝庙、岳庙、孔庙等。

了解了庙,也就清楚了寺庙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确切地说,寺是和尚修行和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寺。而庙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而供奉优秀人士的。寺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人们在寺里祈求,是精神的追求;在庙中祭祀,则往往是对功臣的缅怀。

57、我国的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汉慎)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杨雄)

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木状》(晋?嵇含)

第一部药典书是《神农本草经》(秦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汉?司马迁)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汉?班固)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唐?刘知畿)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唐?杜佑)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春秋?孙武[一说孙膑])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东晋?干宝)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清?彭定求等)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清?李渔)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

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

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是《七略》(汉?刘歆)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第一部建筑专著是《营造法式》(宋?李诫)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唐?陆羽)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书是《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战国)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明?解缙等)

58、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今存本13篇。

《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撰。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望 (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时的作品,现存6卷。 《尉缭》——传说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l篇,今存5卷,共24篇。

《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5篇,今存本仅5篇。


相关内容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教学互动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教学互动 对外汉语一班 张旭 [主题] 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作者通过专业学习体会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教学与 对外汉语教学的互动模式在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应予提倡.由此,作出以下论文进行研究. [关键词] 历史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互动模式. 序 2004年4月 ...

  •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 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和历史研究 世界历史研究所 于沛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振奋民族精神.铸造民族灵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民族精神是 ...

  •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0--20
  •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1)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1)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千百年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其历史文化价值主要表现是中国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古运河畔江南人家的原生态风貌地以及运河申遗的重要示范地.无锡·清名桥 ...

  •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 Yunnan College of Foreign Affairs & Foreign Language <中国历史文化> 课 程 标 准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教务处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不加书名号)中国历史文化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 ...

  • 历史学研究生各专业方向介绍
  • 历史学研究生各专业方向介绍 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尤为接近.有些领域几乎相互覆盖,与自然学科也有密切联系,历史学给这些学科提供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是一个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中国新文化的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156-1.5 人类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民族若是失去了其 ...

  •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与华夏文明
  • [摘要]"华夏"与"文明"两词均出自<尚书>.华夏文明的起源.组成.传承发展是其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华夷之辨"每出现一次,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就扩大一圈,因而甘肃也逐步进入华夏文明圈,且秦安大地湾一带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 ...

  • 略论汤因比文化形态史观
  • 略论汤囚比文化形态史观 李弘祺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汤因比的鸿篇巨著<历史研究>凝聚了他作为文化形态史观集大成者的思想精华,从中深入研究其多元文明 510641) 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他使历史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对当时以欧洲中心论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观 ...

  • 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认识2003
  • 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认识 摘要:泱泱中华五千年,可谓是涵盖:了人类自奴隶社会一来所有的历史足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同样也根深蒂固的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清末国门的打开,中国可谓是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同样也使一直生活在美梦中的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在这样的环境下 ...

  • 戚继光与中国海洋历史文化遗产_兼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 (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SocialSciencesEdition) 2004年第2期 NO.2.2004 戚继光与中国海洋历史文化遗产 ---兼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曲金良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