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

  影视繁荣发展呼唤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

  文艺评价标准是文艺评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正确开展文艺评论工作、加强对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建立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对影视创作人员、广大观众以及政府决策部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将对当前我国的文艺发展、繁荣、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符合中国本土特色又与世界文明发展相一致的文化,以社会所需要的主流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主流思想与文化,对于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至关重要。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建设,巩固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文化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作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剧已成为所有艺术中与公众联系最为广泛的一种经典样式,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及时地反映当代社会基本价值体系和时代脉搏,发展繁荣文艺,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是推动影视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从行业低谷迎来自身发展的最好时光,电视剧也同样经历了产量的连年攀升和品质提升。渐入佳境的影视创作生产随着传播媒介和手段的多样化与高覆盖率,在大众生活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影院建设、银幕数量、电影票房、电视剧收视率、网络点击量、广告收益等大幅提升。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影视批评主动积极,手段和渠道多样,呈现直面现实的评论热情,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影视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与健康科学的影视评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影视评论作为影视业发展繁荣的推动力量,为影视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同时,站在时代发展的价值与思想立场上,加强对影视现象给予规范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是引导群众审美鉴赏的有效手段。文艺的功能、作用与影响问题,换言之,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是个意义重大的命题,中国社会在自身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使命,但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和方针从未改变。影视剧在文化艺术中普及率最高,只有在制片、创作、生产的源头遵循艺术规律还原生活之美,才能确保影视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把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观众,普及并提高群众的审美鉴赏力,正如前人所指出:“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明确是非,引导并深化认识,反对简单的“骂杀”和“捧杀”,可以提升影视创作生产的品质,多出精品,让影视剧真正成为指向人的灵魂并有益人生的精神食粮,从而满足大众的需要和喜爱。影视评论以科学健康的评价标准为依托,客观分析影视作品,理性而不单薄,机智而不油滑,有效地提升人们的鉴赏能力,帮助观众在数量众多的影视作品中认识优劣、区分高下,对观众特别是代表着我们未来的年轻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产生着积极影响。

  当前影视评论现状分析

  近年来,影视批评作为影视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与当今影视艺术创作生产呈现的充分开放和多元发展同步,拥抱现实,显示多样化发展的趋向。在当今改革的发展实践中,影视创作生产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影视评价渠道及作用也有了很大变化。目前,评价电影电视剧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四个:(1)专业学术型影视评论。指影视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进行的学院派评论和研究,主要在业内专业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这些影视评论者大都富有专业基础和个性才情,借鉴并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话语工具,较为独立、理性化、不无学术识见,有专业化能力和水准,是影视评论中的“正规军”的力量。(2)媒体影视评论。它的主体是由大众传媒记者撰写的资讯类的浅显通俗的影视评论文章,有些是基于发行宣传方“统发稿”基础上发布的影视评论与报道,也有由社会知名人士、文化学者、作家、自由撰稿人、专栏作者等自主撰写的具有相关专业基础而又雅俗共赏的影评文章,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常规的娱乐新闻报道,为了票房和收视率,着意于宣传造势,和作为影视文化现象展开的讨论,往往有一定的区别。娱乐新闻式的评论是娱乐记者随意性和表面化的评说与概括,掺杂着较多个人或商业化因素。(3)群众影视评论。主要是普通观众有感而发的较为感性的评论,也可称之为大众化评论。这种评论样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以大量出现的影视评论刊物为阵地,规模和影响巨大,广受瞩目。大众评论娱乐性较强,具有时效性,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群众影视评论作为报纸副刊、文艺刊物、时尚杂志的宠儿,个别社团活动组织的对象,作者多为影视爱好者、青年学生以及各界社会人士,评论采随感形式,带有即时的甚至(有时)是组织化操作的意味,因其浅尝辄止、即时、无序的特点,社会影响力渐趋式微,以至变得可有可无,并逐步被网络影视评论所取代。(4)网络影视评论。现在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人在去电影院前都会上网看看,可见网络评论已经成为影视评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论坛、博客为主要阵地的网络评论与互联网相联,构成一个活跃的共同体,充满新媒体文化特有的世俗性、互动性和参与感强的特点。当前,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影评的兴盛随着互联网视听技术的发展渐成热点。据统计,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91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由于网络文化“超文本”的整合属性,几乎所有网民通过指间的轻轻链接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影视评论,如果一部影视剧的营销得当,获得网友过亿的点击量轻而易举。完整的网络影视评论作品,往往要么由原创帖和若干回帖组成,要么按照“主题-作者-回复-查看-发表”的结构模块呈现,所以,网络影视评论的样本数据,从直观层面上会涉及单部作品数以万计的评论,以及接龙式的点击率。据上海交通大学组织的问卷调查,有42.67%的受访者曾浏览过网络影评,另有25.34%的人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过影评,或在电影论坛上发表过影评,而48%的人曾转载或引用过其他人在论坛或博客中所写的影评。还有37.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论坛、博客中阅读的影评,已经超过报纸和杂志。显然,考察影视剧播映后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需要对网络空间中多层次多形式的影视评论进行样本数据的分类采集和归纳评析。美国尼尔森曾对亚太各国网民用户的观看习惯做了一项调查: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62%的中国网民愿意分享负面评论,患有所谓的“坏消息综合症”。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并规范健康的网络影视批评,很有必要。   今天的影视创作生产已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影视产业需要市场,需要接受市场检验的情况下,影视工作者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随着中国步入消费社会,商业性不可避免地侵蚀着影视剧的文化内涵,影视界浮躁风气蔓延,忽视影视作品还是严肃而有价值的精神产品的事实,出现了偏离正确艺术立场及其社会导向职责的庸俗、低俗、媚俗的不良之风。影视评论者须及时把握这个时代的影视发展趋向,大力改进,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当今影视艺术发展面临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和回答,了解社会公众对影视剧的反馈,告别批评游戏化和评论话语空转的情形,以作品为主体,以严肃分析为方法,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趋向性问题,引导影视创作在开放互动中加以调整,以实现影视产业的发展繁荣。

  目前,中外流行文艺样式文化融合的趋势凸显,当下所有的文艺元素几乎都以混搭的形式出现在影视创作中,不同的声音出现多维互补的表达与融合趋向。文艺评论工作着眼全局,对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文艺现象进行横向纵向的全面分析和把握,认真探讨影视价值观的表现和传播问题,为包括影视创作在内的文化艺术生产活动补充新鲜有益的血液,不断发挥引领创作和生产、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有业内人士对影视批评现状发表这样的看法:影视剧的美学体系还没有建构起来,影视批评存在4个“不得”:题材评不得,作品骂不得,人名提不得,真话说不得。应该说,此语道破了当前影视批评的尴尬。在影视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影视剧的标准呈现渠道多样、价值混乱、竞争无序的状态。影视评论在其积极开展的针对影视现状、影视产品进行的描述、分析与评判中,肯定褒扬较多,对那些看不惯的不正确的东西,对那些内容无甚新意、艺术水准非常一般而政治上无碍的东西,往往采取包容的尽可能少批评的态度,这使得影视评论不能提供创作上的参考借鉴和审美上的共鸣,而为所欲为的不实营销、自我炒作甚嚣尘上,鱼龙混乱,针对性、专业性、权威性的影视批评缺位,影视评论者也被边缘化了,影视批评在影视业的发展链条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市场标准成为当前影视评价的主要价值标准,成为毋庸讳言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影视批评的底线在哪里,影视艺术价值观和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遏制经济挂帅、盲目追求市场利益的商业传播指标普泛化,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估影视剧的艺术内涵、文化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影响,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予以重视,深入思考,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的几点思考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要从当今的中国国情和现实问题出发,深入研究批评基本原理和文艺理论,坚持民族文化特色、立足社会意识形态要求、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兼顾大众审美情趣,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性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审美标准的价值标准体系。

  1、积极研究国外影视评价标准的建立。

  国外影视评价标准的建立首先是因其电影市场机制已经相对成熟,其次也因了特定的文化背景与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大致都要考虑观众接受心理、社会反应等因素,同时,在设置影片艺术性、崭新视点、叙事完成度、技术表现力等评估要素之外,也有文化价值方面的考查与评鉴。例如,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影视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点是:跨越阶层的混合的大众文化。但其通过对传统社会秩序进行创新和重构,来塑造美国国家形象,传播美国核心价值观,而绝非纯粹的消遣娱乐。“没有什么比好莱坞更美国”是其形象的概括。我们知道,美国是对低俗节目内容管制最早的国家,有比较完整的鉴定低俗节目的评价系统和监管执行的制度系统。美国的影视评论者一般都具持尖锐的批评态度,颇具权威性和个人魅力,地位较高,社会影响普遍比较大。像前些时间去世的美国罗杰· 伊伯特这样的影评人,除了写影评还经常上电视录节目,一部电影上映后,观众都要看罗杰· 伊伯特的大拇指。“如果他正竖大拇指,那么就是好片,如果倒竖大拇指,那么就肯定是烂片。”当然国外的影评人身上也存在种种问题和症结。如法国电影大师特吕弗就曾指出一些影评人的问题:安于对电影史的无知,不了解电影的拍摄技巧,缺乏想象力,盲目的爱国沙文主义,狂妄自大且好为人师,只能作出肤浅的判断,看不懂电影。他将这些概括为“影评人的七宗罪”。其中,不难看出他心目中的电影价值评估的凭据与立场。

  建立影视评价标准,我们需要看到并借鉴国外影视批评的长处,重点思考和研究如下方面:如何保持专业化的衡量要求与水准,由媒体来组织发表的影评与由学者来做的电影批评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怎样做到不昧着良心,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影视评论人如何才能凭着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感来写文章?媒体时代影评人的作用是什么,怎样以自律和对自己的权威感的维护来作为一种制衡手段,进而真正为影视事业添砖加瓦?作为影视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与普及性的电影文化形式之一,影视批评及其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影视评论者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过硬的影视理论修养与专业素质,引导、推进、规范广大群众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接受乃至上升为审美鉴赏的层面,帮助人们在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中,发现那些弘扬真善美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影视文化环境,让评论脱去哗众取宠的外衣,客观、公正、权威,活泼生动,将影视评论价值引领的责任与意识融于精彩、丰富的评析之中。

  2、加强影视评价标准的引导与建设。

  影视剧的宣传推广,常常超越了作品本身,利用媒体无孔不入的炒作心理凭借“话题战术”进行多渠道的“病毒式营销”,已成为影视发行宣传以至影视评论的“潜规则”。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在于: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追求票房/收视率,对票房和收视率顶礼膜拜,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降低艺术品位要求,影视宣传与影视批评被混为一体,加剧了影视业低俗、庸俗、媚俗的现象。二是缺乏文化使命感,放弃社会责任。层出不穷的以炒作为目的的发布会、研讨会,充斥着出于利益关系不负责任的吹捧以及空洞的学术炫耀,混淆视听,让原本无序的影视评论体系更加混乱。三是缺少批评勇气和批判精神,丧失地位和权威,盲目从众。尽可能少批评,以免得罪人,对大众文化和影视创作生产潮流批评不到位,引导、规范乏力。四是忽视艺术以文化品位和艺术标准为旨归,放弃批评责任,导致文化投机、市场畸形,低俗化的不正之风大行其道。加强政策指导,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无疑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良策,它将正本清源,涤污扬善,强化影视评论的批判精神,发挥它应有的品格和功能。   建立有效的问责平台,主管部门在立项、审批环节上按照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严格把关,宁缺毋滥。除了各机构实施的电视剧审查工作以外,电影管理上实施的“一备双审制”改革,审查机构在各省区全面开花,审查、出口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统一、权威的影视评价标准体系纳入到各个审查、报备机构的工作当中,以统一、提升并监督其准入水准,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一,研究并建立正确、科学和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影视剧的拍摄在当前降低门槛逐级放开时,要注意处理“放”和“抓”的关系。该“放”的“放”,该“散养”的“散养”,该“抓”的要“抓”。第二、组织学习班和相关研讨活动,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影视评估体系与具体实施标准,有法可依,坚决驱除各类影视作品中的假冒伪劣与低俗化倾向,使劣质影视剧对社会的危害减至最低。第三,通过设立专门的影视产品质量鉴定和跟踪调查监督机构,改进、完善促进产业发展与影视业服务质量。第四,充分发挥影视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令屏幕 “生态失衡”的“三俗”,是一个在过去被视为属于道德范畴却在业内缺乏普遍、明确界定和充分认识的现象,认识的滞后与行业协会组织领导作用乏力,经常亦步亦趋地跟在现实问题之后,改善这种状况,发挥其积极作用,刻不容缓。

  3、规范对票房和收视率调查统计的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票房和收视率调查与研究也是影视工业的一环。重视开展更广泛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剧受众心理和观众市场的研究和评估,扩展影视批评研究的基础和范围,认真研究文化产品对社会受众广泛、长远影响的特殊属性,规范对票房和收视率调查统计的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进而把握大众的收视心理,探究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推动建立影视创作、生产及传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生态和精神价值,影视评论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评判作用。但是,影视作为文化产品,让其承载起主流文化倡导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价值观念,影视传播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响应,在完善影视评论的体制建设,加强力量,努力承担和肩负起文化导向功能的同时,需要探讨影视剧生产和播映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真正建立起一种兼具权威性、公正性和影响力的调查、统计及发布平台。如果影视剧在一定时间内对于观众注意力的集聚能力不强、主宰院线和电视台的票房和收视率的数字虚假,而提供虚假信息的是放映播出或制作机构,那么,结构上的弊端决定了纯商业模式主导下的影视作品的播放和广告投放,最终不仅产生虚假繁荣的泡沫,损害影视生产经济效益,还将丧失应有的社会效益,影响亿万观众的精神世界和审美鉴赏。所以,不仅要加强依据科学权威而又专业化的影视评价标准进行的优秀影视评论,积极研究影视作品的定位和品质的稳定性,而且,对泥沙俱下、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痕迹明显而易引起观众强烈反感的植入式广告,以及实际的广告投放量的变化,也要依据相应的有着统一调查标准的权威发布平台,及时监测数据的产生和应用,尽量避免技术和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与问题。对样本抽样的具体分类指标和后期加权的保密级内容,也应该做出科学调整,消除调查过程中的采集疑点和数据争议。此外,以评为鉴,研究传媒价值规律,调整收视率样本结构,完善调查方法,建立分众定性的观众满意度调查的市场化研究,获得准确的社会各地域各阶层民众审美喜好的数据,便于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宜的同时担负社会责任和经济使命的优质影视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一味追求市场前景而牺牲社会效益带来的票房、收视率误导和行业间的无序竞争与负面作用。

  4、开展健康的网络影视批评。

  (1)研究网络影视评论的社会、文化及心理作用,努力使网络影视评论成为反映影视业现状和观众及市场趋向的典型渠道。尽管电脑的背后也混迹着伪装的从业者、媒体人,出现很多虚假信息,但更多的网络影视评论体现的仍是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网络影视批评,使其与传统媒体影视评论形成互补而又溶融为一的趋向。网络影视评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统影视批评,它虽和专业的、学术的批评完全是两个领域,但其在观众中的影响力是超过学术影响的,是既有的传统印刷媒体评论和专家评论的补充。百度贴吧、天涯网、豆瓣网、时光网等都是年轻人喜爱的网站,网络电影论坛开设之初便吸引了广大电影爱好者的注意。近十年来,网络电影论坛和影评博客培育了众多著名的影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也已出书、并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文章,渠道及影响已超越了网络。在这个基础上,正确引导、规范网络影视评论并构建属于更广泛意义上的网络电影文化,势在必行。(2)成立网络影视评论协会,对网络影评人进行监控和管理,积极组织并发掘网络影视评论的长项与优势,使其成为影视产业和影视评论中的正面积极的力量。网络影视评论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和评论样式,需求量和写作群在不断扩大。象百度贴吧中的“电视剧吧”因其对信息的分门别类、强化与再创作有着很好的人气;各种社会名人、专家、网络写手的博客中出现的影视评论,让网民和观众趋之若鹜;专业穿帮网的出现,可以视作开放社会中网络细化的表现,“纠客”们专门寻找影视作品中的穿帮镜头,就事论事地进行讲述,其意义在艺术审美之外,体现了大众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影响力。网络影评及其组织纽带,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因素。借助互联网所长,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去进一步引导点燃大众对影视业的关注和参与的热情,通过这种强大力量的存在,使网络评论成为国产影视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3)赋予网络影视评论以新的定义和使命,让其担负起有效的文化疏导作用。据问卷调查,有高达61.3%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影评和报纸、杂志上的传统影评相比,其最大特征在于可以自由发表评论,即其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看到论坛或博客中某篇影评和自己的观点相同或相悖,他们会回帖或发表评论以表明自己的看法。还有34.67%的受访者指出网络影评灵活性强和“短、频、快”的特点,更符合信息时代大容量、快节奏的特征。2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影评情感更加真实,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加具有亲和力。显然,网络影评的影响面及文化作用会越来越大。(4)加大专业影视评论力度,改善影视评论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准的情况。网络影视评论的草根性具有自由发表、自由表达的特性,有其长处与优势,许多观点与思考值得肯定,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显然,在当前的网络影视评论中,参与者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既有那些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的人群,如:追星族、善意的批评者、具有一定素养的解读者、专家学者等,又有在大众化的旗帜下,搅起沉渣的浑水摸鱼者、宣传方的雇佣军、网络板砖、狂欢式的话语暴力等,厘清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状况,让专业的高素质的影评人发挥主流作用,引领当下影视批评与研究及其走向,非常重要。   5、建立高素质的影评人队伍,营造影视理论批评的良性生态环境。

  影视评论坚守应有的价值立场,担当时代引导的责任,积极研究当下影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复杂现象,就需要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和深刻的思想见解,传达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研究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影评的批评策略、话语特征、受众心理以及对舆情的影响属性,加强影视批评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正面积极的作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影视评论的出现,使得影评人拥有更多的言论和话语自由,其鲜明的个人化、分散化的生态选择特点,为影视评论队伍注入活力,同时也对影视评论者的资格确认与评论定位带来新的挑战。今天的影视评论不只是信息、知识的载体,在很多人眼中,人们对现实的关注更多地来自影视等大众文化传播新载体,影视作品搭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而且和被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新媒体相联,这种影视、新媒体与观众的融合与作用的新趋向,呼唤建立高素质的影视评论队伍,通过研究新媒体等新兴事物,重新找到并探索影评的新手段、新定位和新型生存策略,形成独特的文体风格,为电影电视剧创作生产和传播提供更广泛的历史文化视角,在当今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当下影视业界,学术研究、创作生产和观影活动基本上是三个领域,缺少关联互动,理论脱离实际。建立起认真的、负责的、得到三方共同认可的具有公信力的评估体系,传递价值取向,共同承担起推动影视创作生产的引导、发展的重任,揭穿市场营销中的谎言,远离影视评论中的捧臭脚的吹鼓手之作和“红包影评”,需要支持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影视评论专家和权威,并建立起相关机制和制度化的保障。同时,还要有能够担当起行业的标杆性作用的、专业的、传阅度高、权威性强的影评人杂志。在这样的基础和平台之上,专业的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影评人,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守职业精神,彰显批评人格,敢于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负责任地推荐观众看或不看什么作品,或哪类作品适合哪类人去看,重视推广不为人知的佳作,为好电影的制片人授予有益的肯定和赞誉。高素质影评人队伍的建设必将改善鱼龙混杂的影评现状,对影视市场和观众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成为影视评价标准体系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标。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专业影评人队伍,确立这个群体在创作、市场和观众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直接关系着营造良好影视批评和舆论氛围的生态环境的质量。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影评人的责任,要自觉践行社会价值体系与规范,坚持我们社会时代的前进方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抵制庸俗、媚俗之风,进一步发挥影视评论交流、讨论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影视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弘扬并体现时代精神,传承文明,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贡献。

  (许婧、王乙涵对此文的写作有贡献,谨此说明并致谢)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晓红

  影视繁荣发展呼唤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

  文艺评价标准是文艺评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正确开展文艺评论工作、加强对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建立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对影视创作人员、广大观众以及政府决策部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将对当前我国的文艺发展、繁荣、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符合中国本土特色又与世界文明发展相一致的文化,以社会所需要的主流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主流思想与文化,对于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至关重要。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建设,巩固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文化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作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剧已成为所有艺术中与公众联系最为广泛的一种经典样式,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及时地反映当代社会基本价值体系和时代脉搏,发展繁荣文艺,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是推动影视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从行业低谷迎来自身发展的最好时光,电视剧也同样经历了产量的连年攀升和品质提升。渐入佳境的影视创作生产随着传播媒介和手段的多样化与高覆盖率,在大众生活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影院建设、银幕数量、电影票房、电视剧收视率、网络点击量、广告收益等大幅提升。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影视批评主动积极,手段和渠道多样,呈现直面现实的评论热情,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影视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与健康科学的影视评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影视评论作为影视业发展繁荣的推动力量,为影视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同时,站在时代发展的价值与思想立场上,加强对影视现象给予规范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是引导群众审美鉴赏的有效手段。文艺的功能、作用与影响问题,换言之,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是个意义重大的命题,中国社会在自身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使命,但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和方针从未改变。影视剧在文化艺术中普及率最高,只有在制片、创作、生产的源头遵循艺术规律还原生活之美,才能确保影视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把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观众,普及并提高群众的审美鉴赏力,正如前人所指出:“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明确是非,引导并深化认识,反对简单的“骂杀”和“捧杀”,可以提升影视创作生产的品质,多出精品,让影视剧真正成为指向人的灵魂并有益人生的精神食粮,从而满足大众的需要和喜爱。影视评论以科学健康的评价标准为依托,客观分析影视作品,理性而不单薄,机智而不油滑,有效地提升人们的鉴赏能力,帮助观众在数量众多的影视作品中认识优劣、区分高下,对观众特别是代表着我们未来的年轻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产生着积极影响。

  当前影视评论现状分析

  近年来,影视批评作为影视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与当今影视艺术创作生产呈现的充分开放和多元发展同步,拥抱现实,显示多样化发展的趋向。在当今改革的发展实践中,影视创作生产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影视评价渠道及作用也有了很大变化。目前,评价电影电视剧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四个:(1)专业学术型影视评论。指影视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进行的学院派评论和研究,主要在业内专业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这些影视评论者大都富有专业基础和个性才情,借鉴并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话语工具,较为独立、理性化、不无学术识见,有专业化能力和水准,是影视评论中的“正规军”的力量。(2)媒体影视评论。它的主体是由大众传媒记者撰写的资讯类的浅显通俗的影视评论文章,有些是基于发行宣传方“统发稿”基础上发布的影视评论与报道,也有由社会知名人士、文化学者、作家、自由撰稿人、专栏作者等自主撰写的具有相关专业基础而又雅俗共赏的影评文章,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常规的娱乐新闻报道,为了票房和收视率,着意于宣传造势,和作为影视文化现象展开的讨论,往往有一定的区别。娱乐新闻式的评论是娱乐记者随意性和表面化的评说与概括,掺杂着较多个人或商业化因素。(3)群众影视评论。主要是普通观众有感而发的较为感性的评论,也可称之为大众化评论。这种评论样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以大量出现的影视评论刊物为阵地,规模和影响巨大,广受瞩目。大众评论娱乐性较强,具有时效性,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群众影视评论作为报纸副刊、文艺刊物、时尚杂志的宠儿,个别社团活动组织的对象,作者多为影视爱好者、青年学生以及各界社会人士,评论采随感形式,带有即时的甚至(有时)是组织化操作的意味,因其浅尝辄止、即时、无序的特点,社会影响力渐趋式微,以至变得可有可无,并逐步被网络影视评论所取代。(4)网络影视评论。现在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人在去电影院前都会上网看看,可见网络评论已经成为影视评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论坛、博客为主要阵地的网络评论与互联网相联,构成一个活跃的共同体,充满新媒体文化特有的世俗性、互动性和参与感强的特点。当前,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影评的兴盛随着互联网视听技术的发展渐成热点。据统计,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91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由于网络文化“超文本”的整合属性,几乎所有网民通过指间的轻轻链接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影视评论,如果一部影视剧的营销得当,获得网友过亿的点击量轻而易举。完整的网络影视评论作品,往往要么由原创帖和若干回帖组成,要么按照“主题-作者-回复-查看-发表”的结构模块呈现,所以,网络影视评论的样本数据,从直观层面上会涉及单部作品数以万计的评论,以及接龙式的点击率。据上海交通大学组织的问卷调查,有42.67%的受访者曾浏览过网络影评,另有25.34%的人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过影评,或在电影论坛上发表过影评,而48%的人曾转载或引用过其他人在论坛或博客中所写的影评。还有37.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论坛、博客中阅读的影评,已经超过报纸和杂志。显然,考察影视剧播映后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需要对网络空间中多层次多形式的影视评论进行样本数据的分类采集和归纳评析。美国尼尔森曾对亚太各国网民用户的观看习惯做了一项调查: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62%的中国网民愿意分享负面评论,患有所谓的“坏消息综合症”。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并规范健康的网络影视批评,很有必要。   今天的影视创作生产已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影视产业需要市场,需要接受市场检验的情况下,影视工作者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随着中国步入消费社会,商业性不可避免地侵蚀着影视剧的文化内涵,影视界浮躁风气蔓延,忽视影视作品还是严肃而有价值的精神产品的事实,出现了偏离正确艺术立场及其社会导向职责的庸俗、低俗、媚俗的不良之风。影视评论者须及时把握这个时代的影视发展趋向,大力改进,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当今影视艺术发展面临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和回答,了解社会公众对影视剧的反馈,告别批评游戏化和评论话语空转的情形,以作品为主体,以严肃分析为方法,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趋向性问题,引导影视创作在开放互动中加以调整,以实现影视产业的发展繁荣。

  目前,中外流行文艺样式文化融合的趋势凸显,当下所有的文艺元素几乎都以混搭的形式出现在影视创作中,不同的声音出现多维互补的表达与融合趋向。文艺评论工作着眼全局,对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文艺现象进行横向纵向的全面分析和把握,认真探讨影视价值观的表现和传播问题,为包括影视创作在内的文化艺术生产活动补充新鲜有益的血液,不断发挥引领创作和生产、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有业内人士对影视批评现状发表这样的看法:影视剧的美学体系还没有建构起来,影视批评存在4个“不得”:题材评不得,作品骂不得,人名提不得,真话说不得。应该说,此语道破了当前影视批评的尴尬。在影视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影视剧的标准呈现渠道多样、价值混乱、竞争无序的状态。影视评论在其积极开展的针对影视现状、影视产品进行的描述、分析与评判中,肯定褒扬较多,对那些看不惯的不正确的东西,对那些内容无甚新意、艺术水准非常一般而政治上无碍的东西,往往采取包容的尽可能少批评的态度,这使得影视评论不能提供创作上的参考借鉴和审美上的共鸣,而为所欲为的不实营销、自我炒作甚嚣尘上,鱼龙混乱,针对性、专业性、权威性的影视批评缺位,影视评论者也被边缘化了,影视批评在影视业的发展链条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市场标准成为当前影视评价的主要价值标准,成为毋庸讳言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影视批评的底线在哪里,影视艺术价值观和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遏制经济挂帅、盲目追求市场利益的商业传播指标普泛化,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估影视剧的艺术内涵、文化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影响,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予以重视,深入思考,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的几点思考

  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要从当今的中国国情和现实问题出发,深入研究批评基本原理和文艺理论,坚持民族文化特色、立足社会意识形态要求、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兼顾大众审美情趣,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性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审美标准的价值标准体系。

  1、积极研究国外影视评价标准的建立。

  国外影视评价标准的建立首先是因其电影市场机制已经相对成熟,其次也因了特定的文化背景与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大致都要考虑观众接受心理、社会反应等因素,同时,在设置影片艺术性、崭新视点、叙事完成度、技术表现力等评估要素之外,也有文化价值方面的考查与评鉴。例如,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影视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点是:跨越阶层的混合的大众文化。但其通过对传统社会秩序进行创新和重构,来塑造美国国家形象,传播美国核心价值观,而绝非纯粹的消遣娱乐。“没有什么比好莱坞更美国”是其形象的概括。我们知道,美国是对低俗节目内容管制最早的国家,有比较完整的鉴定低俗节目的评价系统和监管执行的制度系统。美国的影视评论者一般都具持尖锐的批评态度,颇具权威性和个人魅力,地位较高,社会影响普遍比较大。像前些时间去世的美国罗杰· 伊伯特这样的影评人,除了写影评还经常上电视录节目,一部电影上映后,观众都要看罗杰· 伊伯特的大拇指。“如果他正竖大拇指,那么就是好片,如果倒竖大拇指,那么就肯定是烂片。”当然国外的影评人身上也存在种种问题和症结。如法国电影大师特吕弗就曾指出一些影评人的问题:安于对电影史的无知,不了解电影的拍摄技巧,缺乏想象力,盲目的爱国沙文主义,狂妄自大且好为人师,只能作出肤浅的判断,看不懂电影。他将这些概括为“影评人的七宗罪”。其中,不难看出他心目中的电影价值评估的凭据与立场。

  建立影视评价标准,我们需要看到并借鉴国外影视批评的长处,重点思考和研究如下方面:如何保持专业化的衡量要求与水准,由媒体来组织发表的影评与由学者来做的电影批评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怎样做到不昧着良心,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影视评论人如何才能凭着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感来写文章?媒体时代影评人的作用是什么,怎样以自律和对自己的权威感的维护来作为一种制衡手段,进而真正为影视事业添砖加瓦?作为影视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与普及性的电影文化形式之一,影视批评及其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影视评论者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过硬的影视理论修养与专业素质,引导、推进、规范广大群众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接受乃至上升为审美鉴赏的层面,帮助人们在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中,发现那些弘扬真善美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影视文化环境,让评论脱去哗众取宠的外衣,客观、公正、权威,活泼生动,将影视评论价值引领的责任与意识融于精彩、丰富的评析之中。

  2、加强影视评价标准的引导与建设。

  影视剧的宣传推广,常常超越了作品本身,利用媒体无孔不入的炒作心理凭借“话题战术”进行多渠道的“病毒式营销”,已成为影视发行宣传以至影视评论的“潜规则”。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在于: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追求票房/收视率,对票房和收视率顶礼膜拜,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降低艺术品位要求,影视宣传与影视批评被混为一体,加剧了影视业低俗、庸俗、媚俗的现象。二是缺乏文化使命感,放弃社会责任。层出不穷的以炒作为目的的发布会、研讨会,充斥着出于利益关系不负责任的吹捧以及空洞的学术炫耀,混淆视听,让原本无序的影视评论体系更加混乱。三是缺少批评勇气和批判精神,丧失地位和权威,盲目从众。尽可能少批评,以免得罪人,对大众文化和影视创作生产潮流批评不到位,引导、规范乏力。四是忽视艺术以文化品位和艺术标准为旨归,放弃批评责任,导致文化投机、市场畸形,低俗化的不正之风大行其道。加强政策指导,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无疑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良策,它将正本清源,涤污扬善,强化影视评论的批判精神,发挥它应有的品格和功能。   建立有效的问责平台,主管部门在立项、审批环节上按照科学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严格把关,宁缺毋滥。除了各机构实施的电视剧审查工作以外,电影管理上实施的“一备双审制”改革,审查机构在各省区全面开花,审查、出口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统一、权威的影视评价标准体系纳入到各个审查、报备机构的工作当中,以统一、提升并监督其准入水准,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一,研究并建立正确、科学和健康的影视评价标准,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影视剧的拍摄在当前降低门槛逐级放开时,要注意处理“放”和“抓”的关系。该“放”的“放”,该“散养”的“散养”,该“抓”的要“抓”。第二、组织学习班和相关研讨活动,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影视评估体系与具体实施标准,有法可依,坚决驱除各类影视作品中的假冒伪劣与低俗化倾向,使劣质影视剧对社会的危害减至最低。第三,通过设立专门的影视产品质量鉴定和跟踪调查监督机构,改进、完善促进产业发展与影视业服务质量。第四,充分发挥影视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令屏幕 “生态失衡”的“三俗”,是一个在过去被视为属于道德范畴却在业内缺乏普遍、明确界定和充分认识的现象,认识的滞后与行业协会组织领导作用乏力,经常亦步亦趋地跟在现实问题之后,改善这种状况,发挥其积极作用,刻不容缓。

  3、规范对票房和收视率调查统计的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票房和收视率调查与研究也是影视工业的一环。重视开展更广泛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剧受众心理和观众市场的研究和评估,扩展影视批评研究的基础和范围,认真研究文化产品对社会受众广泛、长远影响的特殊属性,规范对票房和收视率调查统计的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进而把握大众的收视心理,探究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推动建立影视创作、生产及传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生态和精神价值,影视评论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评判作用。但是,影视作为文化产品,让其承载起主流文化倡导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价值观念,影视传播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响应,在完善影视评论的体制建设,加强力量,努力承担和肩负起文化导向功能的同时,需要探讨影视剧生产和播映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真正建立起一种兼具权威性、公正性和影响力的调查、统计及发布平台。如果影视剧在一定时间内对于观众注意力的集聚能力不强、主宰院线和电视台的票房和收视率的数字虚假,而提供虚假信息的是放映播出或制作机构,那么,结构上的弊端决定了纯商业模式主导下的影视作品的播放和广告投放,最终不仅产生虚假繁荣的泡沫,损害影视生产经济效益,还将丧失应有的社会效益,影响亿万观众的精神世界和审美鉴赏。所以,不仅要加强依据科学权威而又专业化的影视评价标准进行的优秀影视评论,积极研究影视作品的定位和品质的稳定性,而且,对泥沙俱下、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痕迹明显而易引起观众强烈反感的植入式广告,以及实际的广告投放量的变化,也要依据相应的有着统一调查标准的权威发布平台,及时监测数据的产生和应用,尽量避免技术和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与问题。对样本抽样的具体分类指标和后期加权的保密级内容,也应该做出科学调整,消除调查过程中的采集疑点和数据争议。此外,以评为鉴,研究传媒价值规律,调整收视率样本结构,完善调查方法,建立分众定性的观众满意度调查的市场化研究,获得准确的社会各地域各阶层民众审美喜好的数据,便于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宜的同时担负社会责任和经济使命的优质影视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一味追求市场前景而牺牲社会效益带来的票房、收视率误导和行业间的无序竞争与负面作用。

  4、开展健康的网络影视批评。

  (1)研究网络影视评论的社会、文化及心理作用,努力使网络影视评论成为反映影视业现状和观众及市场趋向的典型渠道。尽管电脑的背后也混迹着伪装的从业者、媒体人,出现很多虚假信息,但更多的网络影视评论体现的仍是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网络影视批评,使其与传统媒体影视评论形成互补而又溶融为一的趋向。网络影视评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统影视批评,它虽和专业的、学术的批评完全是两个领域,但其在观众中的影响力是超过学术影响的,是既有的传统印刷媒体评论和专家评论的补充。百度贴吧、天涯网、豆瓣网、时光网等都是年轻人喜爱的网站,网络电影论坛开设之初便吸引了广大电影爱好者的注意。近十年来,网络电影论坛和影评博客培育了众多著名的影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也已出书、并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文章,渠道及影响已超越了网络。在这个基础上,正确引导、规范网络影视评论并构建属于更广泛意义上的网络电影文化,势在必行。(2)成立网络影视评论协会,对网络影评人进行监控和管理,积极组织并发掘网络影视评论的长项与优势,使其成为影视产业和影视评论中的正面积极的力量。网络影视评论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和评论样式,需求量和写作群在不断扩大。象百度贴吧中的“电视剧吧”因其对信息的分门别类、强化与再创作有着很好的人气;各种社会名人、专家、网络写手的博客中出现的影视评论,让网民和观众趋之若鹜;专业穿帮网的出现,可以视作开放社会中网络细化的表现,“纠客”们专门寻找影视作品中的穿帮镜头,就事论事地进行讲述,其意义在艺术审美之外,体现了大众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影响力。网络影评及其组织纽带,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因素。借助互联网所长,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去进一步引导点燃大众对影视业的关注和参与的热情,通过这种强大力量的存在,使网络评论成为国产影视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3)赋予网络影视评论以新的定义和使命,让其担负起有效的文化疏导作用。据问卷调查,有高达61.3%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影评和报纸、杂志上的传统影评相比,其最大特征在于可以自由发表评论,即其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看到论坛或博客中某篇影评和自己的观点相同或相悖,他们会回帖或发表评论以表明自己的看法。还有34.67%的受访者指出网络影评灵活性强和“短、频、快”的特点,更符合信息时代大容量、快节奏的特征。2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影评情感更加真实,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加具有亲和力。显然,网络影评的影响面及文化作用会越来越大。(4)加大专业影视评论力度,改善影视评论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准的情况。网络影视评论的草根性具有自由发表、自由表达的特性,有其长处与优势,许多观点与思考值得肯定,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显然,在当前的网络影视评论中,参与者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既有那些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的人群,如:追星族、善意的批评者、具有一定素养的解读者、专家学者等,又有在大众化的旗帜下,搅起沉渣的浑水摸鱼者、宣传方的雇佣军、网络板砖、狂欢式的话语暴力等,厘清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状况,让专业的高素质的影评人发挥主流作用,引领当下影视批评与研究及其走向,非常重要。   5、建立高素质的影评人队伍,营造影视理论批评的良性生态环境。

  影视评论坚守应有的价值立场,担当时代引导的责任,积极研究当下影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复杂现象,就需要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和深刻的思想见解,传达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研究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影评的批评策略、话语特征、受众心理以及对舆情的影响属性,加强影视批评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正面积极的作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影视评论的出现,使得影评人拥有更多的言论和话语自由,其鲜明的个人化、分散化的生态选择特点,为影视评论队伍注入活力,同时也对影视评论者的资格确认与评论定位带来新的挑战。今天的影视评论不只是信息、知识的载体,在很多人眼中,人们对现实的关注更多地来自影视等大众文化传播新载体,影视作品搭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而且和被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新媒体相联,这种影视、新媒体与观众的融合与作用的新趋向,呼唤建立高素质的影视评论队伍,通过研究新媒体等新兴事物,重新找到并探索影评的新手段、新定位和新型生存策略,形成独特的文体风格,为电影电视剧创作生产和传播提供更广泛的历史文化视角,在当今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当下影视业界,学术研究、创作生产和观影活动基本上是三个领域,缺少关联互动,理论脱离实际。建立起认真的、负责的、得到三方共同认可的具有公信力的评估体系,传递价值取向,共同承担起推动影视创作生产的引导、发展的重任,揭穿市场营销中的谎言,远离影视评论中的捧臭脚的吹鼓手之作和“红包影评”,需要支持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影视评论专家和权威,并建立起相关机制和制度化的保障。同时,还要有能够担当起行业的标杆性作用的、专业的、传阅度高、权威性强的影评人杂志。在这样的基础和平台之上,专业的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影评人,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守职业精神,彰显批评人格,敢于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负责任地推荐观众看或不看什么作品,或哪类作品适合哪类人去看,重视推广不为人知的佳作,为好电影的制片人授予有益的肯定和赞誉。高素质影评人队伍的建设必将改善鱼龙混杂的影评现状,对影视市场和观众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成为影视评价标准体系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标。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专业影评人队伍,确立这个群体在创作、市场和观众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直接关系着营造良好影视批评和舆论氛围的生态环境的质量。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影评人的责任,要自觉践行社会价值体系与规范,坚持我们社会时代的前进方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抵制庸俗、媚俗之风,进一步发挥影视评论交流、讨论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影视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弘扬并体现时代精神,传承文明,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贡献。

  (许婧、王乙涵对此文的写作有贡献,谨此说明并致谢)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晓红


相关内容

  • 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实施工作意见
  • 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力推进“两个加快”,实现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广播影视实际,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意见》。通过落实《实施意见》,到2012年,使我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水平,使全市 ...

  • 自我设计的读书计划
  • 自我设计的读书计划 提供一个系统完备的人生自我设计的读书计划. 懂得读好书. 会读书. 会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会制作个人主页.读书不走弯路而走捷径,不浪费时间精力,在两三年内可读完一个高素质 人才所应必读的书籍.实现人生自我启蒙,构建较为完备的,高远.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寛厚 的知识基础,获得较好的进一 ...

  • 教育部要求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 教育部要求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强化美育薄弱环节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10 20:0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分享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胡浩)教育部10日召开座谈 ...

  • 他们这样赚钱
  • 新财富第二届"最具增长潜力商业模式"评选 企业在每一个经营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在本刊第二届"最具增长潜力商业模式"评选结果中得到了最佳注解. 在传统产业中,通过原有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也能迸发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在本次入选的企业中,晨光 ...

  • 工业小学践行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活动方案
  • 工业小学关于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我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新 ...

  • [山东省实施的意见]
  • 山东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实施<国家 "十 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07]7 号) 各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高 等院校: <山东省实施<国家 &q ...

  • 十一五全文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方针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 广播影视工作计划
  • 200x年,是党的xx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全省广播影视深化改革.推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委宣传部的要求,根据全国广电局长会议.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xx年全省广播影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

  •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代码:590110) [教育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 大专 一.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 (一)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高中生.职高.技校毕业生.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