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传阅读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包拯传(8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宋史选译·包拯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数来劝勉

(2)知天长县

(3)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4)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3.从选文中,你觉得包拯是怎样一个人?(2分)

阅读答案:

1.(4分)(1)屡次、多次 (2)做……的知县、做县的长官 (3)不久(4)给予

2.(3分)(你)为什么割了(别人的)牛舌却又来告他?

3.(2分)孝顺父母、断案机智、清正廉洁。

【解析】

1.

试题分析:“知”,名词动用,“知”本为“知县”,官名,句中是“做知县”,“寻”,古今异义,古文中是“最终”“不久”的意思。“遗”读wèi,“送给”的意思。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有难度,一些字词含义的变化学生难于掌握。古文中的字词变化较多,有活用,有一词多义,有古今异义,平时学习时要多辨识多记忆。

2.

试题分析:“何为”,即“为何”,“而”表示转折,“又”“告”与现代意义相同,不译,直接使用。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没有难解字词。古文中有大量字词,其意义与现代意义不同,要记忆,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意义相同,这些无须记忆,哪些是“异义”,哪些是“同义”,这需要靠平时多阅读古文,有积累,有经验,即可判断。

3.

试题分析:选文有三层,“包拯,字希仁……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岁满不持一砚归”,分别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包拯的品质。                 ”

考点:人物形象理解

点评:本文有难度,学生要看懂内容,必须把文章大致翻译一下,然后才能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所作所为来分析,不能的行为表现人物不同的品质,可分清文章层次,以次分析概括。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包拯传(8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宋史选译·包拯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数来劝勉

(2)知天长县

(3)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4)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3.从选文中,你觉得包拯是怎样一个人?(2分)

阅读答案:

1.(4分)(1)屡次、多次 (2)做……的知县、做县的长官 (3)不久(4)给予

2.(3分)(你)为什么割了(别人的)牛舌却又来告他?

3.(2分)孝顺父母、断案机智、清正廉洁。

【解析】

1.

试题分析:“知”,名词动用,“知”本为“知县”,官名,句中是“做知县”,“寻”,古今异义,古文中是“最终”“不久”的意思。“遗”读wèi,“送给”的意思。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有难度,一些字词含义的变化学生难于掌握。古文中的字词变化较多,有活用,有一词多义,有古今异义,平时学习时要多辨识多记忆。

2.

试题分析:“何为”,即“为何”,“而”表示转折,“又”“告”与现代意义相同,不译,直接使用。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没有难解字词。古文中有大量字词,其意义与现代意义不同,要记忆,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意义相同,这些无须记忆,哪些是“异义”,哪些是“同义”,这需要靠平时多阅读古文,有积累,有经验,即可判断。

3.

试题分析:选文有三层,“包拯,字希仁……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岁满不持一砚归”,分别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包拯的品质。                 ”

考点:人物形象理解

点评:本文有难度,学生要看懂内容,必须把文章大致翻译一下,然后才能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所作所为来分析,不能的行为表现人物不同的品质,可分清文章层次,以次分析概括。


相关内容

  • 阎罗包老阅读答案
  • 阎罗包老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①,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②.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③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④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⑤,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选自选自<宋 ...

  • 青蛙与小草阅读及答案
  • 篇一:青蛙与小草阅读及答案 青蛙与小草 "让我原谅鹅?办不到!"青蛙眼瞪得溜圆,说:"我一定想个妙法儿报复一下鹅,叫他知道我青蛙是不好惹的!" "你说得倒轻巧!"青蛙更生气了,"要是你遇到类似的我这样的事儿,怕就不会是你现在这个样 ...

  • 明吏·海瑞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 ...

  • 12.2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自主学习(含答案)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强化训练 [朝阳](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7-19题.(共10分) 文段一 无论在东方或者西方的社会里,"左撇子"总是被质疑和轻蔑的对象.一般人总是认为用左手的人在心智能力上一定比常人低,有一些科学家把用左手的成因说成是人类遗传基因的变态.其实根据 ...

  • 2017-长沙市一中第九次月考语文教师卷(1)
  • 长沙市一中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九) 语 文 命题人:欧鹏举 成特立 蓝黄 审校:周玉龙 黎奕娜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 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
  • 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相关内容填空 1.名句识记 ⑴.谈笑有鸿儒, . ⑵.出淤泥而不染, . ⑶. ,悠然见南山. ⑷.海日生残夜, . ⑸. ,小桥流水人家. ⑹.河汉清且浅, . ⑺. ,江入大荒流. ⑻.烽火连三月, . ⑼.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⑽.稻花香里说丰年, . 2.理解背 ...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相关内容填空 1.名句识记 ⑴.谈笑有鸿儒, .⑵.出淤泥而不染, . ⑶. ,悠然见南山.⑷.海日生残夜, . ⑸. ,小桥流水人家.⑹.河汉清且浅, . ⑺. ,江入大荒流.⑻.烽火连三月, . ⑼.忽如一夜春风来, .⑽.稻花香里说丰年, . ...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治理洪水. 2.__________________三顾茅庐去拜见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书写的________________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

  • 明史·张淳传阅读答案
  • 阅读<明史·张淳传>选段,完成小题(共15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