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背景人物

冯友兰(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其作品《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被编入中学教材。1915年毕业后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开封一个中等学校教书,不久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研究生,回国后,在燕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曾出其手。曾长期任教清华大学,历任清华及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清华校务委员主席,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有重要贡献。一生为了治学,收藏有中外图书数万册,其中不乏古籍和善本图书。尤对中外哲学史料的收藏较为系统,文史著作大半。1994年,其亲属遵照先生遗愿,将其藏书捐赠给清华大学收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有《冯友兰文库》。文库主要收藏冯友兰先生著作及中西文化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资料,现有7 000余册图书。著《新理学》、《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四十年的回顾》、《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中国现代哲学史》等数十种。

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丈夫为“人本主义者”(宗璞语云)蔡仲德。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冯钟越,l931年12月31日 生于北京市。 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沈阳飞机制造厂总装车间工艺室主任,后任厂设计科强度组长。 1956年 任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强度组长。1961年任国防部航空研究院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1965年调总师办主管结构、强度、试验工作。1970年 任四川成都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主任。 1973年 任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82年10月 逝世于北京。

冯钟越开始参加工作走向生活的时候,放弃了留校和去昆明工作的愿望,毅然报名服从组织分配,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加入了建设航空工业的行列。

当时,航空正业按照中央确定的由修理到制造、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发展方针,在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转变以后,从1955年开始筹建航空科研机构,开展研究设计工作。1956年,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了,从此冯钟越开始了飞机结构强度的研究工作。其工作经历及成就:飞机结构强度工作的开创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开始建立航空工业,1956年,我国已经制造出喷气式飞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航空科研事业,独立自主地设计制造自己的航空产品,实现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转变,已经提到航空工业的议事日程。 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成立并开始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冯钟越是飞机设计室的强度组长,主管歼教1飞机的强度工作。1958年夏,冯钟越受领导的委托,冒酷暑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参加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初教6飞机的强度复查工作。经全机静力试验证明,经过复查加强以后的飞机满足了强度要求。 1958年以后,冯钟越相继参加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工作。他采用以梁和抗扭盒为基本元件的矩阵位移法,使用计算机对东风113飞机进行了应力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矩阵力法的应用探讨。1961年8月航空研究院成立以后,冯钟越任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摸透(消化)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为以后自行设计新型歼击机创造条件。他组织领导了对米格-21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翻译和消化工作,以期掌握该机强度计算的特点。为了验证其计算方法,组织和指导了一些试验件的试验研究工作,为设计新型歼击机作技术储备。1964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在歼8飞机设计中,冯钟越负责全机的结构强度和试验工作。歼8飞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冯钟越是歼8飞机研制的主要参加者,在歼8飞机设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6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发给他特等奖光荣册。1970年以后,冯钟越参加了歼9飞机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由于歼9飞机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过热障,他把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热结构问题,特别是热结构的规范和强度计算的标准问题。1973年以后,他组织领导了水轰5飞机、运7飞机、运8飞机、运10飞机的全机静力破坏试验。所有这些试验项目都做到一次成功,满足了设计生产单位的定型要求。我国有限元法应用研究的开拓者有限元法的研究和应用是从飞机设计的实际需要中提出来的。从1964年开始,我国自行研制歼8飞机,冯钟越果断地决定

把自行研制的有限元法用于歼8机翼的校核计算,使我国飞机设计采用了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电子计算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飞机上得到实际应用。该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冯珏于1972年出生于北京。冯珏的外公是国学大师冯友兰,而冯珏的母亲则是小说家、散文家宗璞。家庭背景没有影响到冯珏对生活方向的选择,1994年,冯珏从北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富国投资从事投资分析。

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颁国际贸易文学士学位.同年投入富国集团,后负责《科技新时代》杂志;

1997年,加入卫星电视(StarTV),主司广告销售和节目互换;

1998年,加入CHINABYTE,任市场部经理;

1998年,加盟搜狐公司,创造了搜狐

2001年,成为搜狐副总裁,主管华东分公司、华南分公司、市场推广和手机短信业务;

2002年12月起,出任北京讯能之销售及市场推广部副总裁;

2003年10月获委任为北京长通之董事;

2003年11月出任上海讯能及深圳新飞网之副总经理 加入TOM集团前, 冯女士于搜狐网出任企业业务发展部副总裁,以及出任富国媒体集团有限公司之项目经理。

现任TOM公司执行董事兼销售与市场推广部行政副总裁。

《紫藤萝瀑布》是一首深沉的歌。当作者把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呈现给读者的时候,也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暖的色调,是一种明快的情绪与生活的欢欣。但是,当随着作者的思绪,回首那不堪的十年动乱,把眼前的美好与过去的黑暗联系到一起,你就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言,那是一种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对往昔被毁坏的幸福生活的追忆。可以说,当作者细致地观察这素朴的紫藤萝时,当作者一笔一笔勾勒着这紫藤萝的神态时,在她心中一定翻涌回荡着一曲深沉的歌。因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会在璀璨的生活面前目眩神摇,只有遭受过苦痛的人,才会如此珍视这生活的浪花。因此,尽管在这幅精致的图画之中,作者没有大力张扬、肆意宣泄感情的心曲,但是,当人们观察

着《紫藤萝瀑布》的每一个细部时,必然会体味到作者倾注其间的一种深沉而欢乐的旋律自天而降,弥漫于《紫藤萝瀑布》的整个框架之中。 从直观上说,《紫藤萝瀑布》形象鲜明,如在目前,而不肤浅;从情境上说,《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不尽于句中。但是,当你阅读过《紫藤萝瀑布》,会感到,在它的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而对《紫藤萝瀑布》反复阅读,不可能不对下述见解有会于心:美好的事物(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种象征)是遏止不了,也戮杀不灭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日复日、年复年地涓涓流动„„“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的人们,“加快了脚步”吧,前边就是更加美好的彼岸„„ 由此,《紫藤萝瀑布》达到了“韵外之致”的极高的意境。 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写作条理顺序

赏花(欣赏紫藤萝瀑布)——忆花(回忆起家前的花)——悟花(从花的生长中体现了一个道理)

文章中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生活中都会有种种的困难,但是在去抗争困难的旅途上,是没有终极,没有极端的)

文章修辞手法

比喻——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拟(拟人)——例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通感——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冯友兰(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其作品《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被编入中学教材。1915年毕业后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开封一个中等学校教书,不久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研究生,回国后,在燕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曾出其手。曾长期任教清华大学,历任清华及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清华校务委员主席,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有重要贡献。一生为了治学,收藏有中外图书数万册,其中不乏古籍和善本图书。尤对中外哲学史料的收藏较为系统,文史著作大半。1994年,其亲属遵照先生遗愿,将其藏书捐赠给清华大学收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有《冯友兰文库》。文库主要收藏冯友兰先生著作及中西文化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资料,现有7 000余册图书。著《新理学》、《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四十年的回顾》、《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中国现代哲学史》等数十种。

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丈夫为“人本主义者”(宗璞语云)蔡仲德。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冯钟越,l931年12月31日 生于北京市。 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沈阳飞机制造厂总装车间工艺室主任,后任厂设计科强度组长。 1956年 任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强度组长。1961年任国防部航空研究院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1965年调总师办主管结构、强度、试验工作。1970年 任四川成都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主任。 1973年 任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82年10月 逝世于北京。

冯钟越开始参加工作走向生活的时候,放弃了留校和去昆明工作的愿望,毅然报名服从组织分配,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加入了建设航空工业的行列。

当时,航空正业按照中央确定的由修理到制造、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发展方针,在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转变以后,从1955年开始筹建航空科研机构,开展研究设计工作。1956年,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了,从此冯钟越开始了飞机结构强度的研究工作。其工作经历及成就:飞机结构强度工作的开创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开始建立航空工业,1956年,我国已经制造出喷气式飞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航空科研事业,独立自主地设计制造自己的航空产品,实现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转变,已经提到航空工业的议事日程。 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成立并开始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冯钟越是飞机设计室的强度组长,主管歼教1飞机的强度工作。1958年夏,冯钟越受领导的委托,冒酷暑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参加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初教6飞机的强度复查工作。经全机静力试验证明,经过复查加强以后的飞机满足了强度要求。 1958年以后,冯钟越相继参加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工作。他采用以梁和抗扭盒为基本元件的矩阵位移法,使用计算机对东风113飞机进行了应力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矩阵力法的应用探讨。1961年8月航空研究院成立以后,冯钟越任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摸透(消化)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为以后自行设计新型歼击机创造条件。他组织领导了对米格-21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翻译和消化工作,以期掌握该机强度计算的特点。为了验证其计算方法,组织和指导了一些试验件的试验研究工作,为设计新型歼击机作技术储备。1964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在歼8飞机设计中,冯钟越负责全机的结构强度和试验工作。歼8飞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冯钟越是歼8飞机研制的主要参加者,在歼8飞机设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6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发给他特等奖光荣册。1970年以后,冯钟越参加了歼9飞机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由于歼9飞机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过热障,他把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热结构问题,特别是热结构的规范和强度计算的标准问题。1973年以后,他组织领导了水轰5飞机、运7飞机、运8飞机、运10飞机的全机静力破坏试验。所有这些试验项目都做到一次成功,满足了设计生产单位的定型要求。我国有限元法应用研究的开拓者有限元法的研究和应用是从飞机设计的实际需要中提出来的。从1964年开始,我国自行研制歼8飞机,冯钟越果断地决定

把自行研制的有限元法用于歼8机翼的校核计算,使我国飞机设计采用了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电子计算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飞机上得到实际应用。该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冯珏于1972年出生于北京。冯珏的外公是国学大师冯友兰,而冯珏的母亲则是小说家、散文家宗璞。家庭背景没有影响到冯珏对生活方向的选择,1994年,冯珏从北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富国投资从事投资分析。

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颁国际贸易文学士学位.同年投入富国集团,后负责《科技新时代》杂志;

1997年,加入卫星电视(StarTV),主司广告销售和节目互换;

1998年,加入CHINABYTE,任市场部经理;

1998年,加盟搜狐公司,创造了搜狐

2001年,成为搜狐副总裁,主管华东分公司、华南分公司、市场推广和手机短信业务;

2002年12月起,出任北京讯能之销售及市场推广部副总裁;

2003年10月获委任为北京长通之董事;

2003年11月出任上海讯能及深圳新飞网之副总经理 加入TOM集团前, 冯女士于搜狐网出任企业业务发展部副总裁,以及出任富国媒体集团有限公司之项目经理。

现任TOM公司执行董事兼销售与市场推广部行政副总裁。

《紫藤萝瀑布》是一首深沉的歌。当作者把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呈现给读者的时候,也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暖的色调,是一种明快的情绪与生活的欢欣。但是,当随着作者的思绪,回首那不堪的十年动乱,把眼前的美好与过去的黑暗联系到一起,你就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言,那是一种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对往昔被毁坏的幸福生活的追忆。可以说,当作者细致地观察这素朴的紫藤萝时,当作者一笔一笔勾勒着这紫藤萝的神态时,在她心中一定翻涌回荡着一曲深沉的歌。因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会在璀璨的生活面前目眩神摇,只有遭受过苦痛的人,才会如此珍视这生活的浪花。因此,尽管在这幅精致的图画之中,作者没有大力张扬、肆意宣泄感情的心曲,但是,当人们观察

着《紫藤萝瀑布》的每一个细部时,必然会体味到作者倾注其间的一种深沉而欢乐的旋律自天而降,弥漫于《紫藤萝瀑布》的整个框架之中。 从直观上说,《紫藤萝瀑布》形象鲜明,如在目前,而不肤浅;从情境上说,《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不尽于句中。但是,当你阅读过《紫藤萝瀑布》,会感到,在它的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而对《紫藤萝瀑布》反复阅读,不可能不对下述见解有会于心:美好的事物(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种象征)是遏止不了,也戮杀不灭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日复日、年复年地涓涓流动„„“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的人们,“加快了脚步”吧,前边就是更加美好的彼岸„„ 由此,《紫藤萝瀑布》达到了“韵外之致”的极高的意境。 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写作条理顺序

赏花(欣赏紫藤萝瀑布)——忆花(回忆起家前的花)——悟花(从花的生长中体现了一个道理)

文章中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生活中都会有种种的困难,但是在去抗争困难的旅途上,是没有终极,没有极端的)

文章修辞手法

比喻——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拟(拟人)——例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通感——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相关内容

  •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 记叙文阅读 考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主旨 3.找准文章的线索 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6.分析人物形象 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 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 11.了解记叙的顺序 12.区分写作手法 ( ...

  • 赏花的说课稿
  • <赏花>说课稿 初等教育系 10级语文教育1班 魏文君 [1**********]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赏花>.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 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在说教材中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 ...

  • 紫藤萝瀑布
  •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学习目标:1. 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2. 品味语句,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3.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 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1. 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2.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 感悟生命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 ...

  • [紫藤萝瀑布]教案
  •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题] <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感知全文,提炼主旨.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应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正 ...

  • 新建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写于1982年,创作背景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但是只有联系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安排了课前预习,请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了解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本篇课文拟用用两课 ...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17 紫藤萝瀑布 课题 紫藤萝瀑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2.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总概述)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抒写人生感悟,体味生命真谛.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山的那边>"山&quo ...

  • 紫藤萝瀑布教案
  • 宗璞 一.教学目标: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能力. 3.品味文中的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2.本文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 ...

  •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第A3版:初中教育 20101206期 江苏教育报
  •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黄春梅 南通市观河中学 黄春梅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导学--探究--释疑--内化--迁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具体阐述如下. 导学驱动 语文教学的导入部分要让学生有一种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