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论文生态文明教育论文:浅议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大学生德育论文生态文明教育论文:

浅议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更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的生存意识。文章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急迫性,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生态文明 德育教育 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丰硕(1978- ),男,山东曹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75-0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因此,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和政治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需要培养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的生存意识,使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急迫性

生态文明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建立在人类对实践活动真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指人类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时的正确立场、科学的认识和观点。它是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对以往人类活动中违反生态规律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不良后果的深刻反省。要想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起生态文明意识。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缺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高校的德育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人文和政治素质,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层面。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设环保课程,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强调更多的是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有些大学虽然开设了一些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但教育的内容也比较浅显,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剖析。学生们只是简单看一些数据罗列的现状,而缺乏实际感受。

正是由于目前的大学普遍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致使有的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文明知识肤浅,对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目的不明确,没有从较高层面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意识,不能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对环保等认识也不够深刻,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如用水用电上的浪费,吃穿上的铺张浪费,不爱惜公共财产,甚至破坏损毁公共设施,对环境的污染感知程度低,甚至自身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等。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大职责就在于让大学生清醒认识到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全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识到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最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制约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珍惜生命,权衡资源利用的得失,保持生态平衡,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做到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既能统筹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又能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培养,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要在德育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应从以下五点着手:

1.建立灵活综合的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创建一门高度综

合的、能够囊括各种生态知识的学科,并将这门学科融入人文科学中,使其像人文、政治教育一样,能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成为大学各专业都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构建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有目的地构建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宽泛性、交叉性以及时代性特征的课程。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重要性,使学生的生态观念建立起来,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

2.加强德育教育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师资力量。教师是德育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队伍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生态教育的质量。建设好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在校园环境建设和生态意识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生态文明教育水平过硬的、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育人过程中能开展富有创造性教育的活动,不断挖掘生态教育的时代特点,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加强环保修养,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具备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等,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3.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营造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使学生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自觉形成生态文化,将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通过校园文化生活建立起来,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需首先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子系统,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校园”,努力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

4.实施开放性教育方式。生态文明教育本身就有着社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如只是偏重研究性教学,未免显得有些“纸上谈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加入生态环保的实践活动。一是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对学生生态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让学生参与决策和分析,对实际中的生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或调研、观察等活动体验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三是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活动,如利用每年的世界环保日,通过展览、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四是开展建设生态校园,让学生参与植树、测量不同地区大气污染,去各个水域测量水的污染,了解工厂的排污等实践性活动,使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提升,使学生明白环境对于人生存的重要性。五是通过实际事例的对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态建设后与未建设前环境的鲜明对比,使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意识到付出后的良好回报,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六是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智慧和科技创新的潜力,研究有利于生产生活中低投入、高产出的发明创造,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低资源或能源消耗可以带来高产出的良好回报,从而认识到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5.树立生态文明保护的良好典范。在德育教育中,进行榜样模范教育一直以来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中,树立起生态文明保护的典范,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宣传,树立起典型,让学生通过对典范的学习而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切实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目前高校德育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的现状以及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意识到我国德育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缺乏,采取合理的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德育教育之中,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福生,方益权,牟德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葛林豫,李迎芳,郑浩.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河南科技,2008(11). [3]万福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程爱民.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人才与教育,2008(9). [5]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5).

大学生德育论文生态文明教育论文:

浅议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更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的生存意识。文章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急迫性,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生态文明 德育教育 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丰硕(1978- ),男,山东曹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75-0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因此,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和政治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需要培养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的生存意识,使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急迫性

生态文明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建立在人类对实践活动真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指人类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时的正确立场、科学的认识和观点。它是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对以往人类活动中违反生态规律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不良后果的深刻反省。要想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起生态文明意识。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缺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高校的德育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人文和政治素质,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层面。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设环保课程,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强调更多的是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有些大学虽然开设了一些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但教育的内容也比较浅显,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剖析。学生们只是简单看一些数据罗列的现状,而缺乏实际感受。

正是由于目前的大学普遍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致使有的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文明知识肤浅,对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目的不明确,没有从较高层面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意识,不能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对环保等认识也不够深刻,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如用水用电上的浪费,吃穿上的铺张浪费,不爱惜公共财产,甚至破坏损毁公共设施,对环境的污染感知程度低,甚至自身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等。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大职责就在于让大学生清醒认识到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全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识到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最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制约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珍惜生命,权衡资源利用的得失,保持生态平衡,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做到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既能统筹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又能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培养,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要在德育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应从以下五点着手:

1.建立灵活综合的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创建一门高度综

合的、能够囊括各种生态知识的学科,并将这门学科融入人文科学中,使其像人文、政治教育一样,能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成为大学各专业都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构建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有目的地构建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宽泛性、交叉性以及时代性特征的课程。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重要性,使学生的生态观念建立起来,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

2.加强德育教育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师资力量。教师是德育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队伍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生态教育的质量。建设好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在校园环境建设和生态意识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生态文明教育水平过硬的、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育人过程中能开展富有创造性教育的活动,不断挖掘生态教育的时代特点,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加强环保修养,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具备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等,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3.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营造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使学生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自觉形成生态文化,将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通过校园文化生活建立起来,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需首先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子系统,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校园”,努力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

4.实施开放性教育方式。生态文明教育本身就有着社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如只是偏重研究性教学,未免显得有些“纸上谈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加入生态环保的实践活动。一是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对学生生态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让学生参与决策和分析,对实际中的生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或调研、观察等活动体验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三是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活动,如利用每年的世界环保日,通过展览、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四是开展建设生态校园,让学生参与植树、测量不同地区大气污染,去各个水域测量水的污染,了解工厂的排污等实践性活动,使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提升,使学生明白环境对于人生存的重要性。五是通过实际事例的对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态建设后与未建设前环境的鲜明对比,使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意识到付出后的良好回报,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六是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智慧和科技创新的潜力,研究有利于生产生活中低投入、高产出的发明创造,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低资源或能源消耗可以带来高产出的良好回报,从而认识到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5.树立生态文明保护的良好典范。在德育教育中,进行榜样模范教育一直以来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中,树立起生态文明保护的典范,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宣传,树立起典型,让学生通过对典范的学习而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切实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目前高校德育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的现状以及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意识到我国德育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缺乏,采取合理的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德育教育之中,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福生,方益权,牟德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葛林豫,李迎芳,郑浩.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河南科技,2008(11). [3]万福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程爱民.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人才与教育,2008(9). [5]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5).


相关内容

  • 2015年学校德育工作要点
  • 2015年全市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德育内涵建设和改革,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

  • 问安镇中心小学2006年德育工作计划
  • 问安镇中心小学2006年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在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以弘 ...

  • 2010-2011学年度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 2010年-2011学年度,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立校,以德立人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日常培养与开展活动、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相结合,切实抓好 ...

  • 2010年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我校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以“少年税校”、“少年军校”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积极开展爱国 ...

  • 胡村小学2010秋季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 胡村小学2010秋季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年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局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 ...

  • 生物与环境环境保护教案
  • 生物与环境 环境保护教案传承精神走进兵团先进人物走进石河子时代先锋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兵团精神石河子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击冰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自然地理历史概况著名人物红色旅游石河子历史今日石城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绿色环保卫生教育交通安全应急处理防空 ...

  • 第二年校长述职报告
  • 一年来依法履行校长职责的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夯实思想作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 一年来,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信念,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 ...

  •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继续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市教育局有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 ...

  • 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继续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市教育局有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