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成蝶|茹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茹峰:作茧自缚  羽化成蝶

寻找山水的有我之境

— 试谈茹峰近期的山水画创作

耿祥龙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南北风格可谓泾渭分明。北派山水呈现出雄奇峻阔的高远之境与南派山水水烟飘渺的平远之境,共同呈现了中国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图式、观念与趣味。茹峰是地道的江南人,一生生活、求学、工作的地方不外乎杭州、苏州两地,因此他的山水画所呈现出的是典型的南派文人山水的古典意境。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大量的画论文献表明,艺术家在面对关于师造化、师古人还是师心的问题时,宋以前和元明以后似乎是不同的。宋代以前的画家和画论家更加认为应该师法造化及心,而元明尤其是明清之后更加强调师古人乃与心会。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如何处理丰厚的传统资源,成为了摆在许多中国画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我们都认为中国画要冲破藩篱创新时,或者认为中国画要更加深入传统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范宽所言,“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师心,通过作品表达内心之情,才应该是画家的真实之所需,也是艺术的灵魂之所在。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事实上,茹峰的山水画从最早重彩的江南水乡系列,到前些年的以师法两宋山水气象的北派雄浑之作,再到如今取法明清笔意的小幅转型,其实体现出的就是一位艺术家在不断探求适合自我的创作之路。按照范宽之言,这也是通过师古、师物进而寻求师心的过程。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艺术家在寻找内心关照与情感表达方式的不断尝试。正如奥地利艺术心理学先驱恩斯特·克里斯所指出的那样:“艺术不是产生于空旷之地,没有一位艺术家跟前人和模特儿无关,艺术家跟哲学家和科学家一样,都是某个特定传统的一部分。”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至于为什么舍宋元而追明清,茹峰有一段很切实的解释:“我毕竟是在苏州长大的,苏州文化的巅峰也就是明清时期。从'吴门四家'到'四王',都是在苏州这一片。宋代山水,大多出在北方。范宽、李唐都是北方人。我不是那里的人,从心境上讲本来就有差异。我不是在那种高山下长大的,我看到的山是丘陵。从文化和体验的角度来说,跟我更融洽的必然还是明清山水。”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这种因情造境,因心造境的创作模式,恰恰是山水画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中国画的基本材料是水墨和宣纸,这决定了在传达写实、肖像记事的功能上,永远也达不到西方油画那样的功效。而在抒情达意,遣怀寄兴方面却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看到,人物画在宋代就急剧衰落了,花鸟画在元以后也衰落了,文人们唯独对山水画情有独钟,通过它来微妙地传达一种对天地、对自然、对人生的理想、心境和态度。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如此看来,茹峰的山水近作,并不只是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承袭与探索,更是在寻求能够更加契合心灵诉求的情感表达之路。

茹峰的近作,基本都是在仿古宣纸上创作的。泛黄的纸面上,笔法娴熟,墨气淋漓,气息纯正,再加上大段的古诗或画论题跋,整幅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和古雅的文人气。看得出,对明清山水尤其是吴门画派以及董其昌、四王的研习,是他此次图式取法的重点。茹峰故意寻求一种对明清传统的最为纯正的“还原”,这种“还原”表面上是无我的,舍我的,但实际上也是画家在习古的过程中进行着重新的建构。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对古代文本有选择的解读……赵、董、王通过仿古的过程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而非一味复述古人的成就,他们所体现与表述的是一个理想境界,在我看来,重释古本的过程也就是意义产生的过程。”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其实,当第一次面对茹峰众多古风扑面的作品时,我就在思考它的当下意义。因为今天的艺术生态有着非常鲜明的价值导向,当我们都认为传统是一个不能谈,而创新是一个不需要谈的问题的时候。言下之意,我们已把传统看成了累赘和包袱,而倡导了革新的大旗。其实艺术本无关宏旨,“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标杆,显然是古代文人们自我彪炳的拔高。艺术是典型的技近乎道,做得好了也不过是“小道”。通过手中的这枝画笔,画好自己的画,安慰自己的心灵,找到一条内心与外界通达的途径,对于一位画家来说,足够了。又何必刻意分辨他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呢。更何况,传统与创新本非截然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寓于其中的。

拍卖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点击图片 进入拍卖)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点击图片 进入拍卖)

▼ 点这儿,来杏坛艺讯拍卖逛逛

茹峰:作茧自缚  羽化成蝶

寻找山水的有我之境

— 试谈茹峰近期的山水画创作

耿祥龙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南北风格可谓泾渭分明。北派山水呈现出雄奇峻阔的高远之境与南派山水水烟飘渺的平远之境,共同呈现了中国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图式、观念与趣味。茹峰是地道的江南人,一生生活、求学、工作的地方不外乎杭州、苏州两地,因此他的山水画所呈现出的是典型的南派文人山水的古典意境。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大量的画论文献表明,艺术家在面对关于师造化、师古人还是师心的问题时,宋以前和元明以后似乎是不同的。宋代以前的画家和画论家更加认为应该师法造化及心,而元明尤其是明清之后更加强调师古人乃与心会。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如何处理丰厚的传统资源,成为了摆在许多中国画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我们都认为中国画要冲破藩篱创新时,或者认为中国画要更加深入传统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范宽所言,“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师心,通过作品表达内心之情,才应该是画家的真实之所需,也是艺术的灵魂之所在。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事实上,茹峰的山水画从最早重彩的江南水乡系列,到前些年的以师法两宋山水气象的北派雄浑之作,再到如今取法明清笔意的小幅转型,其实体现出的就是一位艺术家在不断探求适合自我的创作之路。按照范宽之言,这也是通过师古、师物进而寻求师心的过程。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艺术家在寻找内心关照与情感表达方式的不断尝试。正如奥地利艺术心理学先驱恩斯特·克里斯所指出的那样:“艺术不是产生于空旷之地,没有一位艺术家跟前人和模特儿无关,艺术家跟哲学家和科学家一样,都是某个特定传统的一部分。”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至于为什么舍宋元而追明清,茹峰有一段很切实的解释:“我毕竟是在苏州长大的,苏州文化的巅峰也就是明清时期。从'吴门四家'到'四王',都是在苏州这一片。宋代山水,大多出在北方。范宽、李唐都是北方人。我不是那里的人,从心境上讲本来就有差异。我不是在那种高山下长大的,我看到的山是丘陵。从文化和体验的角度来说,跟我更融洽的必然还是明清山水。”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这种因情造境,因心造境的创作模式,恰恰是山水画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中国画的基本材料是水墨和宣纸,这决定了在传达写实、肖像记事的功能上,永远也达不到西方油画那样的功效。而在抒情达意,遣怀寄兴方面却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看到,人物画在宋代就急剧衰落了,花鸟画在元以后也衰落了,文人们唯独对山水画情有独钟,通过它来微妙地传达一种对天地、对自然、对人生的理想、心境和态度。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如此看来,茹峰的山水近作,并不只是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承袭与探索,更是在寻求能够更加契合心灵诉求的情感表达之路。

茹峰的近作,基本都是在仿古宣纸上创作的。泛黄的纸面上,笔法娴熟,墨气淋漓,气息纯正,再加上大段的古诗或画论题跋,整幅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和古雅的文人气。看得出,对明清山水尤其是吴门画派以及董其昌、四王的研习,是他此次图式取法的重点。茹峰故意寻求一种对明清传统的最为纯正的“还原”,这种“还原”表面上是无我的,舍我的,但实际上也是画家在习古的过程中进行着重新的建构。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对古代文本有选择的解读……赵、董、王通过仿古的过程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而非一味复述古人的成就,他们所体现与表述的是一个理想境界,在我看来,重释古本的过程也就是意义产生的过程。”

(点击原图查看高清)

其实,当第一次面对茹峰众多古风扑面的作品时,我就在思考它的当下意义。因为今天的艺术生态有着非常鲜明的价值导向,当我们都认为传统是一个不能谈,而创新是一个不需要谈的问题的时候。言下之意,我们已把传统看成了累赘和包袱,而倡导了革新的大旗。其实艺术本无关宏旨,“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标杆,显然是古代文人们自我彪炳的拔高。艺术是典型的技近乎道,做得好了也不过是“小道”。通过手中的这枝画笔,画好自己的画,安慰自己的心灵,找到一条内心与外界通达的途径,对于一位画家来说,足够了。又何必刻意分辨他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呢。更何况,传统与创新本非截然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寓于其中的。

拍卖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点击图片 进入拍卖)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点击图片 进入拍卖)

▼ 点这儿,来杏坛艺讯拍卖逛逛


相关内容

  • [中国艺术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中國藝術理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人間福報:2012/8/29 作者:郭關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一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國的藝術綱領.而常被論者「望文生訓」地解讀為重視主觀和客觀,重視心物結合.這不符合此一學說的內在義理,可見話說得有些外行.其實,這裡涉及到詞語古.今義的諸多問題. 此八字 ...

  •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下)
  • 作者:曾簇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年02期 三 关于"美的规律"客观性论辨 诚然,具有审美属性的"对象"客体其审美价值是在审美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但它的表现必然是通过审美的实践.因为美是"对象"客体的"人化".主 ...

  •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        100 名 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第十四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5-11-26 23:59 题 目 数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说 明: 评 语:    第1部分 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 ...

  •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分析(内部材料)
  •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分析 一.美术学科命题分析 美术学科的命题倾向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基础.美术教育基础以及新课程标准等.但是每次考试的题型并不固定,历次考试中出现过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 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2. 填空题,此题不是必考题型,但13年5.11的考 ...

  • 中国画笔墨语言创新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母体
  • 摘自<文艺报> 张葆冬 2006-7-5 15:18:00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有着特定的思想.理论.习俗和风尚,这种综合的因素构成了时代精神及其文化特征,具有时代精神和文化特征的创造并非来源于传统或地域文化符号的直接挪用和拼贴,而是要从民族心理自信的层面上对传统资源的精神内核再度发现,并必 ...

  • 美术概论复习题
  • (模拟一) 一题: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 生产形态. 2.情感说认为美术是 的传达,情感说的流行同欧洲19世纪 艺 术运动相关. 3."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 家 ,他的 ...

  • 论当代中国画的审美意象与创作心智
  • 论当代中国画的审美意象与创作心智 金麦QQ:914548835 [内容提要] 无论翻开中国绘画史中任何一段篇章,中国画的艺术表现都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原则.作为人类文化的第一种形态,「诗」化意象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情结.它使中国画的发展以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想规范,以重「意」而轻 ...

  • 美术专业中外美术史重点要点复习资料
  • 美术史复习要点 岩画 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2分)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1分)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秦汉雕塑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 ...

  • 周汉山水画赏析
  • 当今中国画坛,确实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美术的引进,尤其是写实主义的引入,中国画一味临摹古人.陈陈相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弊端逐渐得到了改变,画家开始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去汲取营养,注重写生,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人们在反思这段历史时,也指出了西方美术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