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 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的意识按照一定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

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这就是意动 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 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 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 基本内容:(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 反映客观事物, 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

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 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主义。物质的特征定义----列宁的定义:“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物质的特征定义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他的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 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 2、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3、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余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4、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了历史唯心主 义的观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 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它的反映形式有主观性。意识的各种形式如感觉、知觉、表象意识的主观性 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愿望、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具有主观性。第二,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对同一对象的主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不仅同一客观对象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反映,而且在同一个人那里,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第三,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在主观映象只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虽然在理论上说主观映象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但所谓正确并不是绝对的等同,而只能是相对的、近似的。主观映象有时可能是虚幻的、歪曲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反映,如不切实际的幻想、神鬼之说等等。这种情况最能说明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性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各种主观的反映形式,都有客观的物质根源。不论是感觉的对象现象,还是理性分析的事物的本质,还是引起兴趣原望的人的需要,都是客观的。第二,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区别,也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如个人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同。第三,虽然主观映象有时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还

映,但也还是可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由于: 一、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大学说的创立,证明了自然界以人类社会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性质。二、19 世纪初,欧洲的工业革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对立简单化,阶级冲突尖锐化。无产阶级开始登上社会政治舞台。 三、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 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四、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儒家孔子中庸之道——做人道家老子无为,无不为——修成真人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 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的意识按照一定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

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这就是意动 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 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 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 基本内容:(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 反映客观事物, 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

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 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主义。物质的特征定义----列宁的定义:“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物质的特征定义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他的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 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 2、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3、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余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4、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了历史唯心主 义的观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 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它的反映形式有主观性。意识的各种形式如感觉、知觉、表象意识的主观性 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愿望、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具有主观性。第二,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对同一对象的主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不仅同一客观对象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反映,而且在同一个人那里,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第三,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在主观映象只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虽然在理论上说主观映象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但所谓正确并不是绝对的等同,而只能是相对的、近似的。主观映象有时可能是虚幻的、歪曲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反映,如不切实际的幻想、神鬼之说等等。这种情况最能说明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性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各种主观的反映形式,都有客观的物质根源。不论是感觉的对象现象,还是理性分析的事物的本质,还是引起兴趣原望的人的需要,都是客观的。第二,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区别,也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如个人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同。第三,虽然主观映象有时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还

映,但也还是可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由于: 一、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大学说的创立,证明了自然界以人类社会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性质。二、19 世纪初,欧洲的工业革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对立简单化,阶级冲突尖锐化。无产阶级开始登上社会政治舞台。 三、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 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四、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儒家孔子中庸之道——做人道家老子无为,无不为——修成真人


相关内容

  •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 共管理学院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摘要: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假如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题目.对于这个题目,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往思考和把握. 关键词:主观 ...

  •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摘要: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 辩证统一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懂得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 ...

  • 最新高二主要哲学原理
  • 2015年高二主要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 名言诗歌选择题
  • 名言.成语.诗文.俗语哲理选择题集锦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1.荀子在<劝学>中说: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实践必然经历 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2.荀子说: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 ...

  • 唯物论和认识论原理
  •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 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

  • 一测冲刺辩证唯物论原理总结
  • 一测冲刺一轮小复习之------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及典型例题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 ...

  •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
  • 辩证唯物论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Ps: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征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 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

  •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 第五课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理解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列举生活 ...

  •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 ...